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研究展望本科论文范文 跟我国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展望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分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研究展望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3

《我国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展望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分析》

本文是研究展望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展望和新媒体和图书馆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王知津,曹文振

摘 要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展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研究深度不一,目前存在困难.高被引文献既能反映出文章质量,也能体现出对后续研究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引入高被引文献分析方法,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筛选和探讨.文献计量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56篇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文献在2013年以后集中出现,以微信为主要平台进行研究,有明显的核心期刊集聚效应和高下载次数特点,部分关键词呈现出共词特征,但是否由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发表、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持与研究的影响力关系不大.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趋势包括:有望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由高校图书馆为引领机构,创造更加均等的研究机会;以微信应用为主要研究平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高水平成果继续向核心期刊集聚.

关键词图书馆 新媒体服务 研究展望 高被引论文 微信公众平台

引用本文格式 王知津,曹文振. 我国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展望——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17(9):62-69,78.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走入普通公众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类型的新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形式,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则逐步减弱.近年来,移动网络环境和移动智能设备以势不可挡之势改变着公众的生活方式,使新媒体呈现的内容通过移动平台的传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这个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及基于新媒体深度开发的“应用内置应用”(app-within-an- app)开展服务成为图书情报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图书馆新媒体服务2008年已有学者提出[1],但直至近年,随着技术和设备逐步成熟,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才成为研究热点,相关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长:2012年超过100篇;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文献量突破300篇,2015年接近500篇.在已经发表的1700余篇论文中,有些从理论到实证都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水平和质量较高,但也有一些研究仍停留在主观性的理论思辨阶段,甚至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如果对全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由于文献质量良莠不齐,很难真正反映出研究的真实情况,更难于以其结论对研究方向性问题进行考察.

由于期刊论文数量较大,依靠检索工具只能获得同类的大量文献,难以从大样本中发现小样本,发现最有价值的文献[2].要想发现高水平的、能够真正代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文献,就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和质量展开评价.但对内容和质量的评价一直都是学术界和科研管理的难题,专家水准和评判标准不一,更难于对大批量的文献展开评价;采用核心期刊文章等“一刀切”的标准看似客观,却也不断招致学术界的批评,并且从笔者对文献调研的情况来看,核心期刊的文章难以直接等同于高水平的文章.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高被引文献来评价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内容价值.

一篇文献被引用,一定是经过同行学者或研究者阅读、判断的主观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该篇文献的价值和参考意义,从而在自己发表的文献中加以引用.而对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和筛选,又采用量化的文献计量(Bibliometrics)分析方法,主要的统计指标是一篇文献被引用的频次,以及被引用频次在相同学科或领域中所处的位置,有时还会剔除自引(self-cited)的情况.简而言之,对论文被引情况的评价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过程[3].一方面,该方法能够反映出学术界成员对文献的主流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便于采用量化分析手段,有规范性地确定供分析的数据源.有人认为,高被引论文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优质文章[4].近年来,采用高被引文献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愈加受到科研评价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重视.例如,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其统计的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指标受到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本研究首先使用高被引为指标对高质量研究进行有效筛选,并通过文献引用所体现出的后续研究对先前研究的借鉴作用,从中发现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1 数据采集

1.1 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概念的界定

当前在讨论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时,不同学者和专家的理解和阐释呈现出多元化.匡文波回顾了已有著作和论文,认为新媒体的严谨表述应当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外延包含网络类媒体、数字广播电视类媒体、移动类(手机)媒体[5].从这个视角出发,结合对图书馆实践工作的考察和有关研究者所提出的概念[6-7]的梳理,笔者认为,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是指图书馆以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为主要传输手段,以数字化媒体为主要载体形态,提供可与用户开展交互的一种服务模式.由于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在公众渗透力、传播效果、使用便利性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图书馆工作的调研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新媒体服务所依据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人人网和APP等4种.

1.2 数据获取与处理

通过对国内主流大型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对比发现,有11种图书情报类期刊(多为核心期刊)的独家授权机构为中国知网(CNKI).为了更加全面地获取有关数据,选择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AJD)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源.由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是热门领域,为了排除文中涉及或提及该词汇的文献,筛选出真正以新媒体服务为核心选题及研究内容的文献,研究采用CNKI的专业检索功能来编写表达式,检索题名字段含有检索词“新媒体”“微博”“微信”“人人网”“APP”中任意一个词汇,并含有检索词“图书馆”的文献.具体的检索表达式为:TI等于‘图书馆’*‘新媒体’OR TI等于‘图书馆’*‘微博’OR TI等于‘图书馆’;*‘微信’OR TI等于‘图书馆’;*‘人人网’OR TI等于‘图书馆’;*‘APP’.检索日期为2016年12月1日,获得的文献数量为1722篇.

在筛选高被引文献时,本研究采用“年均被引频次”作为计量指标,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文献的发表时间先后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本研究设计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已发表天数=获取日期-发表日期.

对于在纸质期刊出版之前,通过CNKI的数字化平台在线进行优先出版的文献,以在线优先出版的日期为准;对于其他文献,以印刷版刊物的出版日期为准.由于学术期刊在数据库的数字化出版时间通常滞后于印刷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引数据的统计时限延长,因此,本研究在计算时将获取时间定为检索日期之前的3个月,即2016年9月1日.

在高被引文献的选取比例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选取比例较低的,如汤森路透采用的标准,其选取在特定研究领域内被引用数量排在前1%的文献为高被引文献[8];选取比例高的,如张垒采用被引频次前3%的论文为特定领域的高被引论文[9];2016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采用的ESI高被引论文指标体系也扩展到3%[10].由于新媒体服务是新兴的热点领域,虽然文献数量上升速度较快,但总体文献数量仍然有限.为了合理选择可供分析的文献数量,本研究将选取比例定为3%.在实际操作中,对前3%文献的年均被引频次取临近的整数值,选择年均被引频次大于10次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共获得56篇文献.其中,年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58.23次,最低的为10.01次,平均值为19.1次,中位数为16.05次.

2 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以描述文献特征的元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高被引文献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媒体服务的平台选择、作者及机构、发表年份、关键词共词、基金项目等.

2.1 新媒体服务的平台选择

对高被引文献所涉及的新媒体服务平台进行统计发现,除人人网以外,其他服务平台均有文献进行研究.大部分文献只对1种服务平台进行专门研究,其中有1篇文献没有提及明确的服务平台,2篇文献提到2种以上的服务平台.统计结果表明,微信是新媒体服务研究中的最主流平台,近80%高被引文献以微信为平台对新媒体服务的开展和管理进行研究,而且排在前十位的文献均基于微信平台展开讨论;以微博和APP为平台进行研究的文献分别只占到全部文献的17.86%和5.36%.

2.2 作者及机构分析

56篇高被引文献共有111位作者,其中发表2篇文章的作者有8位,其余作者仅有1篇文献入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文献的作者有黄浩波和孔云两位.可见,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分布比较分散.为了验证作者的身份与高水平研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笔者选取反映作者学术成果影响力的G指数,与反映文献影响力的年均被引频次开展相关分析.与常见的H指数相比,G指数继承了H指数所有好的特性,同时更多地考虑了高质量文章的引用得分[11],因而能够更好地区分作者的水平,更适合用于本次对高被引文献的研究.经过比较,G指数数据由笔者抓取自百度学术.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下同)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值仅为0.166,作者的影响力大小和文章被引用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56篇高被引文献的署名单位共68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有3篇文章入选,且均为第一作者单位,但作者均不相同.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等9家单位有2篇文章入选.如果只考察第一作者单位,有2篇文章入选的单位减少到4家,分别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和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相对作者而言,署名单位的集中度更高,但仍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向某些研究单位集聚的特征.由于56篇文献中仅有7篇的第一作者单位不是高校或高校所属部门,研究对高校层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普通大学)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展开进一步考察,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并未存在明显的关联特征.

2.3 发表年份分析

发表年份的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2013年前的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并未得到太多重视,每年产生的高被引文章不超过3篇.从2013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跃升,2013年和2014年都产生了18篇高被引论文.由于引文统计的滞后性,2015年和2016年的论文引用情况尚未能在数据库中全面反映.2015年的新媒体服务研究产生了11篇高被引论文,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多;2016年的论文对今后研究的参考作用需要在后续的几个年度得以反映,在本次研究中不进行考察.由此可见,学术界对新媒体服务研究的关注度和高水平研究的跟进以2013年为转折点,维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

2.4 关键词共词分析

56篇高被引文献共有80个不同的关键词,将每篇文献的多个关键词拆分成为独立的关键词后,共词分析表明,出现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有9个(见表3).除去“图书馆”这个最为一般的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微信”(33次),与前述结果一致,再次证明微信是最热门的新媒体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出现13次,说明在各类型图书馆中,高校图书馆是开展和研究新媒体服务的主力;“微信公众平台”出现11次,说明以微信为平台的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也反映出微信服务不再只是以即时通信工具的聊天功能为主,而向更高层次的内部应用开发方向迈进;“信息服务”出现11次,说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也体现了新媒体作为媒体的根本属性——信息传播;“移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分别出现8次和7次,“移动信息服务”出现5次,说明新媒体服务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或移动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新方式,逐渐得到移动服务研究人员的认可和关注;“微博”出现6次,说明在新媒体服务的微信平台以外,微博平台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也印证了前述的结果.

2.5 来源期刊分析

由于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期刊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类上基本相同,因此本研究选用CSSCI核心期刊为标准,将高被引文献的来源期刊区分为核心期刊、扩展版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三个等级.统计结果表明,78.57%(44篇)的高被引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12.5%(7篇)的高被引论文发表在扩展版核心期刊上,合计比例占到全部文献的91.07%;发表在一般期刊上的仅有5篇,比例为8.93%.由此可以看出,高被引论文的核心期刊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2.6 基金项目分析

根据基金项目立项单位的不同,本研究将文献的基金来源划分为国家级、部级、省(含直辖市)级、市级、校级.对于有多个基金支持的研究,选择排位第一的基金确定文章的基金等级.统计结果表明,共有23篇论文有基金项目支持,占全部文献的41.07%,其中国家级4篇、部级4篇、省级8篇、市级3篇、校级4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认为,是否是基金项目产出的文章与高被引论文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

2.7 下载次数分析

根据CNKI提供的文献下载次数,年均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高被引文献的下载次数区间为2436~5526次,平均值为3973.5次;年均被引频次最低的10篇高被引文献的下载次数区间则只有798~1884次,平均值为1155.2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下载次数与年均被引频次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值为0.817,根据张厚粲等对相关系数的界定[12],达到非常强相关.文献的下载次数能够反映出读者对于文章的关注程度,说明读者的关注程度与高被引文献的形成有很强的联系,这可能是由于关注度高的文章容易被更多研究人员阅读和回忆,从而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引用.

3 研究趋势

3.1 新媒体服务研究有望持续成为LIS研究热点

随着无线移动服务和小型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图书馆的实体围墙再也无法成为读者服务的障碍.读者十分希望也逐渐能够通过远程、即时、即地的方式利用图书馆服务和资源,获取图书馆的最新消息.“泛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无线图书馆”不断被学术界和图书馆员提及,但在前些年未能寻找到较好的实现方式,直到新媒体服务模式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在无线互联环境下转型和革新带来了全新的机遇.2013年以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迅速增加,每年产生的高被引文献数量都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和.虽然由于引文数据的滞后性暂时未能反映出近两个年度的变化情况,但是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发文数量来看(见图2),即使2016年尚有数月的文献未更新,发文总量已与2015年全年很接近.当2016年的数据更新完毕之后,很有可能创造发文数量的新高.

当前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与读者需求和愿望还有一定差距,许多读者还没有听说或使用过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但实践的进步必然会进一步催生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发展和繁荣.在今后几年中,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实践的广泛开展,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成体系的研究将不断涌现.当对图书馆情报学(LIS)进行热点透视和分析时,在永恒的读者服务研究中,新媒体服务研究有望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热点.

3.2 新媒体服务研究将由高校图书馆引领

在高被引文献的关键词共词分析中,“高校图书馆”是仅次于“微信”的关键词.考察56篇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单位,第一署名单位或合作署名单位包括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共有40篇,约占全部文献的71.43%.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及其成员在新媒体服务研究中占据着比较核心的位置.张宁等在2016年6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的调查表明,“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达81.03%,“985工程”高校达89.74%[13],这表明在实践领域,高校图书馆也是新媒体服务的主力军.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由于高校往往处在学术和科技的前沿,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应用更加敏感和快速;二是由于新媒体的主体用户是青年人,高校图书馆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大学师生,喜欢并擅长使用新媒体,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易于推广和开展新媒体服务,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虽然开展新媒体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数量上具有优势,但是,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质量在当前阶段仍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有的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不足和问题,例如,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容同质化、电子资源服务较少、社交功能开发不够、宣传和推广不力[14]等.因此,针对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和实践环节产生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今后还可能产出一系列新的研究,以提升新媒体服务的内涵和水平.对于公共图书馆等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来说,由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存在差异,也有望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与高校图书馆一同拓展新媒体服务研究的领域和路径.

3.3 新媒体服务研究给学术界创造更加均等的研究机会

杨国立在研究国内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时,发现大多数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具有高影响力[15].由于作者所属的科研机构或者高校通常是特定的,也使得高被引论文常常集中于一些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优势的单位.但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作者的影响力优势不再明显,甚至可能会消失.对高被引作者及其单位进行分析,发现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作者及其单位比较分散,许多普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般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的文章也能够出现在高被引论文的行列.同时,论文作者的影响力大小和署名单位的层次高低与论文影响力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由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是近几年才得以发展并逐步繁荣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面临着相似的研究起点,并非只有研究基础好、研究积淀深的单位和个人才能产出高质量的文章.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现象给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均等的研究机会.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谁能够牢牢把握住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机遇和趋势,谁就能够走在研究的前列.当然,这并不是说任何研究人员都能在新媒体服务研究中取得较优秀的成果,但只要找到合适的研究视角和方向,就能获得研究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为深化新媒体服务研究作出自身的贡献.

3.4 新媒体服务研究将以微信应用为主要研究平台

新媒体服务的开展必然要基于特定的平台,不同平台的服务模式和带来的效果不尽相同.从高被引文献中可以看出,人人网和图书馆APP已经逐渐被抛弃,微博和微信则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又以微信最为突出,大部分文献都以其为平台进行讨论.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来看,人人网最不占优势,而微博和微信的用户群体较为庞大,以微博和微信作为服务平台更容易全面到达图书馆的目标用户;从使用的便利性来看,图书馆APP需要用户下载和安装,在不同的手机系统上还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采用其他平台则可以将应用的推广和系统的匹配交给厂商解决;从服务的丰富性上看,人人网和微博的作用以发布图书馆消息为主,同时提供一定的互动沟通功能,而微信不仅可以向用户进行点对点的消息推送,还可以整合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和服务功能.综合上述原因,以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应用从众多的新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和实践中最热门的研究对象.

除了具有便利的信息推送功能和以聊天工具为根本的沟通联络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空间,使得微信越来越受到图书馆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关键词共词分析中,“微信公众平台”也排在靠前位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功能和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深度开发,图书馆可以在微信界面中直接嵌入自动化信息系统,提供从书目检索、数据库访问到活动报名、学习考试等服务.这是其他新媒体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大大拓展了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内容和空间.在后续的新媒体服务研究中,可以预见微信公众平台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同时,对微信和微博等微服务在新媒体服务中的分工和统合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明确.

3.5 新媒体服务研究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

从高被引文献的产生年份(见图1)可以看出,2013年是新媒体服务研究的转折点.新媒体服务的开展需要技术的支撑和媒介的引入,离开技术而空谈新媒体服务是不现实的.在2009年之前,虽然有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了新媒体服务的设想,但由于缺少成熟的实现方法,仅限于主观思辨的讨论得到的反响平平.微博于2009年8月推出,在2012年之前的高被引文献均是以微博作为平台开展研究,但由于微博是以简短消息的发布和分享为主,在图书馆服务中起到的作用有限,未能得到研究人员的大量跟进,迄今为止高被引文献只有寥寥数篇.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敏锐的图书馆人看到了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价值.特别是随着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使用户能够通过菜单栏实现对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访问和各类资源的利用,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从而引发了一轮研究的热潮,文献数量比此前翻了几番,微信也一跃成为新媒体服务的首要媒介,短短几年内高被引文献数量就达到了40余篇.

新媒体服务的每一步发展都能清晰地看到背后的技术烙印.根据科技界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技术的性能便会翻一番[16],近年来的手机芯片等技术革新也不断验证了这一定律.当前许多前沿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照此趋势,未来技术还将推动信息社会产生变革.图书馆人对新技术的思考和引入必将拓宽新媒体服务研究的视野,丰富新媒体服务研究的内涵.比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与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结合,将会使新媒体服务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甚至在很多时候不再需要人工干预,并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在未来研究中,期待看到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给新媒体服务带来新一轮的启迪和探索.

3.6 新媒体服务的高水平成果继续向核心期刊集聚

既有的许多研究证实,绝大多数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于少数核心期刊之上[15,17].通过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高被引文献的来源期刊分析,已经确认超过90%的高被引文献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与此相对的是,本研究检索得到的1722篇新媒体服务研究文献中,只有39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比例为22.88%.仅发表了20%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论文的核心期刊,却产出了高达90%的高被引文献,这表明在本研究领域中也存在同样的效应,即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集聚于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高水平研究向核心期刊集聚的趋势都将持续.期刊发文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从作者角度而言,产出高水平论文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倾向于在更权威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从期刊角度而言,核心期刊的选稿和用稿标准更严格,通常有外审和盲审机制,对文章的指导和修改意见能给文章以锦上添花的效果;对读者而言,由于论文质量不具有自明性,在对大量论文进行选择时,优先阅读和参考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有效决策.这也给从事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的研究者以启示,选择更高水准的核心期刊发表研究作品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被利用.

4 结语

面对近年兴起的热点研究领域——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每年近500篇的发文量虽然不乏精品,但也存在不少平庸之作.本研究筛选近年来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领域的高被引文献,这些文献得到其他研究人员的认同和引用,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文章的质量和价值.同时,高被引文献源自后续研究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又能反映出后续研究的一些特征.本研究对以高被引文献为代表的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文献展开分析,讨论了新媒体服务的平台选择、作者及机构、发表年份等7个方面情况,通过进一步的讨论结果明确了这样的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有望持续成为LIS研究热点,在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力机构的引领下,给学术界创造更加均等的研究机会;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将以微信应用为主要研究平台,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将继续向核心期刊集聚.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正在从事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和实践,以及想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人员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孙一钢,魏大威. 数字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7(1):46-49.

[2] 柯平. 探寻图书馆学前沿的科学路径[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10):2-8.

[3] 王知津,王璇,马婧. 索引作为文献计量学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与局限性[J]. 中国索引,2011(4):33-41.

[4] 台湾亚洲大学研究发展处. 常见索引数据库(Index Database)[EB/OL].[2016-12-15]. http://asiair.asia.edu.tw/ir/retrive/26648/1010902.pdf.

[5] 匡文波. “新媒体”概念辨析[J]. 国际新闻界,2008(6):66-69.

[6] 马爱华. 论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6):70-74.

[7] 黄国凡,肖铮. 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2014(6):85-88.

[8] Thomson Reuters. InCitesTM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Help-Highly Cited Thresholds[EB/OL].[2016-12-03]. http://ipscience-help.thomsonreuters.com/incitesLiveESI/ESIGroup/citationThresholds/thresholdHighlyCited.html.

[9] 张垒.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8):880-885.

[10]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EB/OL].[2016-11-28]. http:// www.chinadegrees.cn/webrms/Services/Download.jsp?path等于/wwwroot/zgxwyyjsjyxxw/upload/Attach/wj/ hyzc/284342.pdf&fileName等于284342.pdf.

[11] 杨良斌. 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52.

[12] 张厚粲,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第3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0.

[13] 张宁,阳景,颜盼盼. 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11”高校图书馆的调研[J]. 图书馆学研究,2016(19):62-66,61.

[14] 陈志慧.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现状及对策[J]. 中国远程教育,2016(4):74-78.

[15] 杨国立. 国内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分析[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5):45-52.

[16] 逄健,刘佳. 摩尔定律发展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15(15):46-50.

[17] 温芳芳. 我国情报学论文零被引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的比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4):27-31,26.

作者简介 王知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振,硕士,任职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

收稿日期 2017-05-23

(责任编辑:刘洪)

研究展望论文参考资料:

小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展望和新媒体和图书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展望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展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