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标识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郡望和堂号:血缘和家族的标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标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0

《郡望和堂号:血缘和家族的标识》

该文是关于标识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堂号和郡望和标识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郡望和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分支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在传统使用中,往往在姓氏前面冠以郡望,在姓氏之后标明堂号,使人_看便知道该姓氏的起源发祥、支派繁衍的基本脉络.因而郡望、堂号是研究姓氏文化,查证家世渊源必备的重要工具.

堂号:出之有典代代相传

旧时,中国各姓的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挂有一块牌匾,写着“xX堂”字样,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简言之,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它不仅仅用在祠堂,还多用于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有的人家还在生活器具上,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书以堂号,以标明其姓氏及族别.堂号的命名大多都有自己的典故,它们或为了族人缅怀先祖,或是为激励斗志.

王姓的堂号为“三槐堂”,或称“槐荫启秀”,这出自《宋史·王旦传》.北宋初年,尚书兵部侍郎王祜写文章、做官都很出众.他相信王家后代必出公相,于是在院内种下三棵槐树,作为标志.王祜植三槐,是借用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中有“面三槐,三公位焉”的记载.所谓三公,是当时朝廷中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代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来,王祜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文学家苏轼,同王旦之孙王巩是朋友,曾应王巩的请求写了一篇《三槐堂铭》.此文被编入《古文观止》-书,被广为流传.

谢氏族人的堂号为“东山”“宝树”.“宝树堂”的典故出自东晋.当时谢安与其堂侄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寡敌众,大破前秦苻坚的大军,扭转了东晋的危险局势.谢玄曾说:“芝兰玉树,生于庭阶.”玉树即宝树,意思是说谢家的子弟人才很多.于是,后世文人常用“宝树”作典故,以喻子弟贤俊.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

张姓的堂号“百忍堂”出自“张公艺九世同居,书忍字百余”的故事.有言道“百忍成金”,其间包含着累世同居的典故.中国古代推崇累世同居,几代同堂、长幼有序的大家庭,历来被视为值得褒显的风尚.《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中说,张公艺因其九代同堂,几次得到皇上旌表门闾的荣誉.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亲自到张公艺家中,询问他怎样保守家业,令同族和睦.张公艺写了100多个“忍”字作答,高宗皇帝为此感动得流下眼泪.虽说“百忍”之中包含着几分辛酸,但能感动皇帝,也是很荣耀的事.于是,张姓人家以“百忍”为堂号,铭门额.

杨姓的“四知堂”,出自“杨震举王密,不受四知金”的典故.杨震,东汉人,历任荆州刺史、汤郡太守等职.当时,王密受到杨震的器重,被举荐为昌邑令.一天晚上,王密怀揣金子私下谒见杨震,欲以报答,杨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令王密羞愧地离开了.后来“四知”便成了杨姓的堂号.

周姓人家常名“爱莲堂”,源于我们初中时学过的名篇《爱莲说》.《爱莲说》出自宋代名儒、理学家周敦颐之手.“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章以莲喻人,情真意长.周姓人家以“爱莲”为堂号,不仅以《爱莲说》为自豪,还旨在借“花之君子”以自励.

此外,如范姓的“麦舟堂”,柯姓的 “瑞鹊堂”,艾姓的“爱民堂”,田姓的 “紫荆堂”,戴姓的“礼经堂”,吴姓的 “三让堂”等,都有各自的典故.

俗话说,树大分权.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像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祠堂和小祠堂.

堂号源远流长,出之有典,代代相传,不可被擅改,是各个姓氏编纂家谱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它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和激励后人的象征.

郡望:标志社会地位区分贵贱

人们提起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往往在其姓氏面前冠以地名,如京兆杜氏、博陵崔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琅砑王氏等,姓氏前面的地名就是此姓的郡望所在地.郡望不是姓氏,但却与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什么是郡望呢?所谓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因此,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它将同一姓氏中的豪门与寒门、世族与庶族区分开来.

学者在论及姓、氏的功能时曾指出,在先秦时代,姓、氏二者有明确的区别,姓用以标血缘,而氏则用以辨贵贱,贵有氏而贱无氏.但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变封建制为郡县制,原来的世袭贵族烟消云散,氏也就不再是贵族的标志了,而与姓一样成了单纯的家族血缘标志.

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虽摧毁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秦代以后就不再存在等级制度了,而只是意味着旧的等级制度被新的等级制度所代替.于是,新的表示社会等级的符号手段也就应运而生,“郡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标志社会地位、区分贵贱的手段.

郡望既然是贵贱显著之标志,因此也就成了国家选拔人牙任用官吏的依据,魏晋时代的“九品官人制”(又称“九品中正制”)就是一种依赖郡望选拔人才的制度,因此,从魏晋直到隋唐,名门望族对自己在国家谱籍中的地位都十分在意,想方设法在其中占据显要位置.北魏时为汉姓定谱籍,欲列四个望族于一等,当时“陇西李氏”得到这一消息后,派人快马赶到京城洛阳,想打通关节进入_等四姓,但还是让山东大姓卢、崔、王、郑占了先,从而未能挤进前四姓.陇西李氏的后代李渊创建唐朝后,唐太宗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是为《大唐氏族志>,抑卢、崔等传统世族,而将自家的“陇西李氏”列为第一.

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一般人联姻都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如东晋时的琅砑王氏与陈留谢氏就世代通婚.梁代河南王侯景想娶王、谢二姓的女子为妻,请梁武帝代为说合,梁武帝说:“王、谢的门第太高,与你不般配,你还是在朱、张以下的诸姓中找一个称意的吧.”可见当时名门望族的壁垒之森严,连皇帝也拿它没有办法,因为能称得上郡望的名门望族,是世代积累的结果,并非天子所命.

我国姓氏中郡望堂号最多的是张姓,有43望之多,此外王姓也有32望.然而,今天的张姓习惯称16望,王姓则称23望.由于张、王二姓历来就是我国的大姓,其郡望堂号也要较其他姓氏为多.我国的不少姓氏只有一个郡望堂号,如丁氏只称济阳堂、于氏只称河南堂、并氏只称南阳堂、郑氏只称荥阳堂,等等.至于宋元以后,人们对郡望、堂号的内容不再有所区分,把二者同样作为姓氏发祥地的代称,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资料来源:《燕赵都市报》)

标识论文参考资料: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写作堂号和郡望和标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标识本科毕业论文标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