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致富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王传喜带领村集体致富之路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致富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1

《王传喜带领村集体致富之路》

本文是关于致富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王传喜和致富之路和带领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1月16日,雨后的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商城,家家户户的暖气热气腾腾,灰白相间的楼房在绿树间掩映.这哪儿是一个乡村,俨然像一座小城.

让代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领路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19年来,代村在王传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和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2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用"公心”啃下“硬骨头”

记者眼前的王传喜,标准的山东大汉,典型的山东人性格:身材魁梧,目光坚毅,谦逊低调,谈吐直爽,胸前佩戴的鲜红党徽格外显眼,彰显着其员的身份.

时针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末,代村环境差、治安乱、人心散,是一个集体负债380万元的落后村.1999年,代村成立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在外面干“包工头”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回村任职.谁曾想,刚—上任,面对他的就是村集体欠债被起诉、法院送达的出庭应诉传票.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为啥要拾这样一个‘烂摊子’?”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传喜回答得很干脆:“全村老少爷们相信咱,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再说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村里人富起来,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王传喜说干就干,他和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员、村民意见,分析“穷、脏、乱”原因,统一村两委成员思想.经过对全村现状的排查分析,最后列出了大大小小80多项问题,其中村民反映最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王传喜下决心先解决土地问题.

“庄户人最关心土地问题,当时人均最少的是不到三分地,最多的二亩七八,相差近10倍,确实大部分群众感觉不平衡、有意见.”在代村支部委员宋桂云看来,动土地是伤筋动骨的事,人少地多的户、组肯定不干,解决土地问题合理但不现实,再说你一个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能行吗?

“为啥合理还能做不成?”王传喜不信邪,要干就得干成.他叮嘱村两委成员:“分地的事儿喊出去了,如果干不成,我们好不容易选出的这届班子就等于提前解散了,没有退路!”王传喜带领村干部一边做群众思想工作,走程序;一边形成文件报告,报到镇里县里.

时值2000年夏天,地里刚割完小麦庄稼腾茬,为不耽误下季播种,王传喜带着村干部临时设了个勤组,夜间发大衣,白天发草帽、送水送饭.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为了划定地界,光木桩就用了近1万Al

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抓阉选地.当时凑巧的是,村干部抓的都是孬地贫地,老百姓私下议论“这回分地有真事儿”.就这样,大家伙都说该干却干不成的事儿,王传喜带着村两委班子愣是干成了.

“这件事儿,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两委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这个班子都很信服,进一步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传喜十分感慨:老百姓的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真”和“公”,只要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干的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一定能把事干成.

“尊重群众意愿”才能赢得“民心”

在平均土地的同时,王传喜的另一大手笔一一旧村改造也开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王传喜没有逼村民上楼,而是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小步快走,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了村民上楼.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当中,我们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一部分中老年人,房子面临拆迁,人却不想上楼;而一些年轻人,房子所在区域尚未拆迁,人却想提前上楼,我们采取了独创的‘旧房流转’模式.”据王传喜介绍,针对想上楼的年轻人,村委以5000~1万元的,回收他们们的房子,然后村委再以同样的转让给面临拆迁不想上楼的中老年人,作为过渡安置.在上楼过程中,村里的原则是“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房子的面积、新旧、高低、结构评估补偿;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根据家庭人口分户的需要分配成品房.

科学的方案、优惠的政策、得当的方法、有力的措施,代村的拆迁路历经十年时间,一步一步地来,一片一片地拆.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的情况下完成了旧村改造,使全部村民顺利上楼,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

“王书记常说,做村里工作,就要多听取村民意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群众意愿.”代村支部委员王传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他们将心比心,以情感人,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才从心里支持他们的工作.

王传喜一班人很早就意识到,最要紧的是要让农民富起来.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王传喜结合实际,大胆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村庄建设的新目标,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代村发展的“3531”规划:“五区一网”,即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村庄整体绿化网;“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五场一站”,即奶牛场、养猪场、水貂场、养鱼场以及饲料厂和生活用沼气站.就是他的这个大胆规划,让代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走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子,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坚守底线约法三章

“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出力,要不贪不沾多‘吃亏’,你付出多,群众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这是王传喜经常给村两委干部说的话.他是这样要求村干部“一班人”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约法三章”:村里工程绝不允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两委成员公开承诺:绝不假公济私,绝不侵占集体资产,绝不让党的惠民政策“缺斤少两”.

村民龙治江拆迁后想申请以村民内部价购买一套住房.按照政策,不满55岁的村民才有资格购买.当时,龙治江还有两个月满55岁.王传喜答应他:“放心,有你的.”果然,王传喜说话算话.王传喜自己的三叔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因为超出了年龄,尽管求情了很久,王传喜始终没有答应.

2005年,南方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项目到北方选址,看中了代村.这个公司的老板拿着200万元来找王传喜,请他帮忙让项目落地,但王传喜断然拒绝.“那时候种地是没钱可赚,如果王书记随便出让一点土地,就能得到很大好处.”村支部委员王传海说,通过这件事,感觉王书记一是心不贪、手不伸,廉洁自律;二是有战略眼光,想着村里长远发展.“要真把这个项目引来了,现在土地污染了,生态也破坏了.”

代村是富村,年年搞工程建设,资金往来多.对王传喜来说,想伸伸手,来钱很容易.兰陵县退休干部张德华因为工作关系,与王传喜经常联系.“在廉洁问题上,王传喜相当过硬.”张德华说,在兰陵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指挥部工作期间,他曾协助王传喜搞开发,面对的都是上千万元的建设项目.面对这一领域的“潜规则”,一些外地的建设单位不放心,临签字前要“表示表示”,但王传喜说:“我们一顿饭不吃你们的.如果你们按质按时完成,我们请你吃饭.”

每到过年过节,很多人、很多企业都想向王传喜送钱送物,拉关系、办事情.为了避嫌,只要临近节假日,王传喜就让妻子紧闭大门,装作不在家,任谁敲门也不开.年终开会,代村两委班子经常转移开会地点.会议不是跑到园区办公室开,就是在商城办公室举行.“要是收了这些不该收的钱,就突破了我做人的底线.”王传喜说.

爱岗敬业不忘初心

在代村,每天早晨有个雷打不动的村干部工作例会.“夏秋天早6点,冬春天早6点半,是我们村干部集体议事时间.”村支部委员宋桂云说,就是先总结下前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然后再部署当天的工作安排.

每天早上6点前,只要没有其他重要工作安排,王传喜都会早早赶到村委会办公室,至今已19个年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11点前,他很少进家门.有一天晚上,深夜两点,在办公区看大门的老李睡醒了一觉,看到王传喜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以为他临走时忘了关灯.老李走上楼,却发现王传喜还在伏案写材料.“王书记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熬夜工作.”老李说.

正因为王传喜把心思都用在了代村这个大家庭上,才显得有点冷落自己的小家.

张德华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传喜的父母都已经70多岁,和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样,住进了社区老年公寓.别人的孩子都常来看父母,唯独王传喜去的少.经常有老人问王传喜父母:“俺们的孩子都常来看俺们,你儿子咋那么长时间不来?”二老只得编假话:“俺儿都是晚上来,来了也不一定天天让你看见啊.”也有人打趣王传喜的孙女:“你喜欢你爷爷吗?…不喜欢.…为什么?”“他天天不回家.…你喜欢谁呀?”“喜欢奶奶,她天天陪着我玩.”

“王书记待我们老年人真好啊,儿也不如他啊.”今年69岁的李苍松告诉记者,他和老伴—直住在老年公寓,不光住宿、暖气全免费,而且村里每年都给他们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为全村人支付了新型合作医疗资金.据了解,代村不仅统一安排了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还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最大努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他们说我一句好,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王传喜说.(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致富论文参考资料:

简而言之,这是关于致富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王传喜和致富之路和带领相关致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