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模式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双导师制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新模式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模式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1

《双导师制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新模式》

本文是有关新模式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导师制和教育新模式和初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初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是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实施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入职教育体系.而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缓慢,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模式.因此,本文借鉴了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新模式———双导师制.

关键词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双导师制

在美国教育学界,初任教师特指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已被授予初级教师资格证书,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教师.[1]本文所涉及的初任教师是指刚从事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1-3 年的教师,主要针对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阶段.该阶段处于富勒的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第二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Dinham(1992)认为处于生存阶段的新教师遇到问题易迷茫,对待工作常常准备不足.[2]Lang(1999)研究发现,初任教师的生存阶段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影响可能持续整个教学生涯.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正处于该阶段,需要有一套适合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指导的模式,帮助其顺利过渡.因此,本文借鉴了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初任教师培训的双导师制模式,为初任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为期至少一年的导师指导.

1 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的迫切性

教师在其职业生涯早期面临的问题因人而异,有效和持续地引导是减轻教师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Ramsey(2000)认为初任教师的上岗是过渡到实际教学的关键环节.[2]Ingersoll,Smith(2004)发现教师诱导和辅助项目可以降低新教师流失的速度,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和效率.[3]初任教师指导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美国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因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小学初任教师指导模式已迫在眉睫.

1.1 衔接学校教育和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

初任教师处在学校- 社会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初任教师没有长期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知还囿于书本的陈述性知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往往存在脱节现象,教学知识略为陈旧,面对实际课堂教学问题,初任教师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不强.同时,初任教师面对初为人师、角色转换的情况,缺乏充分心理准备,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Fideler,Haselkorn(1999)表示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指导是美国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3]Ganser(2006)认为指导是一种支持和社会化新任教师的有效方法.[4]在美国,指导计划已存在约40 年,且指导效果十分明显,因为指导为他们从最初的教师教育过渡到实际课堂教学提供了最切实的帮助.毋庸置疑,入职教育指导是初任教师角色转换、环境适应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促进学校稳步发展的需要

初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不可预测的情况,他们缺乏处理复杂性教学工作的知识和工具,往往会对教师职业感到不安,这最终会影响他们对教学的看法以及是否愿意继续留在该领域工作.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初任教师将难以在教学工作上建立自信,甚至放弃从事教育工作.Kirby(1997) 研究发现教师离职率甚至高于其他许多职业,Ingersoll(2001)包括教学的近亲:护理.

学校稳步发展,一支稳定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十分关键.Smith(1995)认为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通过倾听和参与的方式来学习如何思考.[3]因此,学校应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教师与专业人士交流,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初任教师创建一个协作环境,通过结构化的辅导计划来解决问题,相互鼓励、合作和进步,最后形成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稳步发展增添助力.

2 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的不足之处

我国教师培训主要形式有国培、省培和市培计划,有些学校也有校本培训,但都主要针对骨干教师,对初任教师入职培训重视不足.虽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仍没有一套系统的入职培训模式.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5]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因此,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1 入职教育起步晚,指导人员角色不明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起步较晚.第一部严格规定初任教师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的文件是1994 年《关于开展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自培、自练和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应为每位新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可采取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批改、考核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培训.

《意见》中对老教师的指导方式给予了说明,也暴露了一大缺陷,即老教师既参与指导环节,又参与考核评价环节,其角色意味不明.一旦指导教师兼具引导和考核两项职能,初任教师和老教师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初任教师会更在意评价结果,难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和专业发展上.Lindgren(2006)认为在最初的教师教育中,辅导具有类似监督的含义.[4]与监督评价人员相比,指导教师应帮助初任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评论课堂上初任教师的表现来塑造其新的教学技能,不应承担评估或报告的义务.

2.2 缺乏对指导教师的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

2000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提出对0-1 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7]这些政策均缺乏对指导教师选拔、培训和激励的方法.

实际上,仅是老教师已无法满足多样化教师指导需求,老教师和初任教师存在年龄和观念上的代沟,不能进行高效合作,多以初任教师咨询老教师意见为主,这是一种不平等关系,不利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老教师一般也有教学工作,没有过多时间精力对初任教师进行大量辅导.同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老教师对于陌生的初任教师,难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部提供出来,缺乏指导的积极性.所以,这种表面形式的师徒制,难以真正成为提高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助力.

3 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新模式———双导师制

在中国教育体系内,缺乏大量既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又拥有新颖教育思想的全能教师.针对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双导师制,即为初任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一名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初任教师既可以学习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又可以学习中青年教师的新颖教学思想,并且老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可以形成监督机制,两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初任教师的迅速成长.

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实施准备、实施过程和实施反馈.

3.1 实施准备

3.1.1 学校负责制定为期1-3年的指导计划

Carter 和Francis(2000)认为在学校层面,校长是初任教师过渡和导入教学的关键人物.[2]校长应负责制定有效的指导计划,澄清有关各方的角色、期望和责任.导师通过使用学校的专门知识进行专业化地教学指导,帮助初任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相关问题.学校需根据教学形势的变化,每5 年更新一次校本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指导计划,更好地满足初任教师需求.指导计划主要功能为整体规划培训时间、确定选拔人员的标准和基本的指导形式,培训的具体内容由指导教师根据初任教师的实际情况自行拟定.

3.1.2 选拔和培训指导教师

首先,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龄在25 年以上)或退休返聘的资深教师和一批精力充沛、热情友好的中青年教师(教龄在8-20 年).其次,对选拔的指导教师进行分批培训.老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初任教师进行跟踪辅导,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督促初任教师每日进行总结反思,向其传授丰富教学经验等.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每天运用1-2 个课时或休息时间与初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初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帮助其疏导情绪,主要解决初任教师的心理过渡问题,为初任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思想,促进其专业发展等.

3.1.3 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配对

每两名初任教师配备一名老教师和一名中青年教师,保证相互的监督和竞争.指导之前,学校需提供谈话室,让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进行初步了解,初任教师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指导需求,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可提前制定大致的培训内容.

3.2 实施过程

3.2.1 导入阶段

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通过分享思想、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来增进彼此的了解.通过社交聚会、破冰练习、游戏和互动交流活动来加强合作关系.该阶段旨在增进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之间关系,让合作建立在情感基础上,使指导教师更易对初任教师敞开心扉,传授经验.

3.2.2 建立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双方了解指导关系的内涵和确定目标.主要关注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的角色转换和指导过程的内容框架.建立阶段是正式建立指导关系的阶段,良好的指导关系对今后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指导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引导、辅助职能,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初任教师,了解其真实需求,倾囊相助.指导关系建立后,指导双方通过协商制定最合适的培训内容,具体细节可在指导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指导双方需对培训结果有所预期,落实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漫无目的的培训.

3.2.3 统一阶段

初任教师和老教师被真实的课堂体验“捆绑”在一起,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此阶段的重点是执行计划,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教学环节不断加以思考和改良.中青年教师需在课下与初任教师进行沟通,为其解决思想和情感困惑,提供老教师无法提供的一些新颖教学思想和方法,主要起疏导作用.

3.2.4 应用阶段

初任教师将在课堂上承担一定风险,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对课堂的信心.此阶段需给予初任教师一定教学自由,让其成为课堂主导者,运用前期观察学习和反思教学的经验,独立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其对前期指导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该阶段不仅包含指导环节,也逐步引入评论环节,对于初任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建议.

3.2.5 反思阶段

反思是总结实践中优势和问题的关键阶段,运用反思与自我进行对话,确定行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需共同进行.此阶段将加速双方成长,促进教学方法、理念和形式的迅速完善.

3.3 实施反馈

实施反馈的目的在于明确指导计划和培训内容的优势和不足.对于缺失和不足,找出根源,加以改进,告知其他指导团队,避免错误重复发生;对于成功经验,明确优势所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宣传优秀典型,供大家学习参考.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体系尚未健全、系统入职培训模式缺乏现状下,本文借鉴美国初任教师导师制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指导新模式———双导师制,为健全入职指导体系、明确指导过程提出有效建议,为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指导模式翻开新篇章.

新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经济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该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关于导师制和教育新模式和初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新模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