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产业发展方面有关论文范本 与分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探究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产业发展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8

《分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探究》

该文是产业发展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跟体育产业和经济模式和探究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陈立春

CHEN Li-chun

摘 要:分享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业态.体育消费成为新热点,带来的政策红利将推动体育产业升级.针对体育产业中的无效供给、有效供给不足和体育服务业短板等问题进行供给侧改革分析,阐述了体育产业、“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及特征.提出分享经济模式下“互联网+ 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策略:树立“分享运动”观念,构建“互联网+体育产业” 生态圈.在注重体育产业服务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转变的同时,寻求运动数据、新媒体资源、体育场馆、平台等资源的分享.

关键词: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体育消费;分享运动;互联网+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3-0009-06

Abstract:Sharing economyhas rise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become a new economic form of the Internet age. Sports consumption becomes a new hot spot, the dividend policy of which will promote the sports industry to upgrade. In view of variousproblems of sports industry, such as invalid supply, insufficient effective supply, shortfall of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the paper give an analysis on thesupply-side reform, and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dustry and "Internet + sports industry".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strategy for "Internet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sharing economy mode, i.e., to set up the concept of "sharing movement" and build "Internet +sports industry" ecosystem. Besides the focus onthe service-, intelligenc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such as movement data, new media resources, sports venues and platform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 sharing economy; supply-side reform; sports consumption; share movement; internet + sports industry

1“分享经济”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业态,分享经济跃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人类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1.1定义与内涵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风潮报告》指出:分享经济,又被称作共享经济,是“公众将自己的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主要包含四个要素:人、资源、平台、收入[1] .2016年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认为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2]”基于以上分享经济概念和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得出:分享经济其前提是闲置资源,核心是用户体验,条件是大众参与,支撑是信息技术,目标是利用率最大化.

1.2特征与类型

关于“分享经济”的基本特征,牛禄青认为,主要包含五个层面,分别为技术、主体、客体、效果、效益层面.主要体现为互联网的技术及平台、供方和需方的共同参与、闲置资源的整合,用户体验的提升、资源利用率 [3]. 根据分享对象分享经济分为:产品的分享、空间的分享、知识技能的分享、劳务的分享、资金的分享、生产能力的分享.[2]

1.3发展态势

“分享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不断涌现出各类平台与企业,不断拓展的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不断加剧和变化的竞争.分享经济会在政策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发展良机.分享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态势早已成为热点,分享领域覆盖汽车、房屋、金融、餐饮、空间、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生产、城市建设等[4].在转型中的中国,许多领域出现了本土化创新企业,已经有企业开始了全球化进程,总体上看,分享经济领域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都呈加速成长态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已经席卷出行分享、空间分享、金融分享、二手交易、物流众包、专业个人服务、医疗分享、教育分享、自媒体10大主流行业,30多个子领域.主要特点为产业初具规模,未来潜力巨大;分享领域迅速拓展,平台数量持续上升;交通出行发展较快,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本土企业创新崛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

2体育产业正处“分享经济”浪潮和“体育消费”热潮

体育产业被冠之以“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头衔.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 563.69亿元,占GDP总量的0.63%,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 574.71亿元,增加值4 040.98亿元,占GDP总量的0.64%.2011-2014年的年均增加值增长率为12.74%,彰显了较大的发展潜力.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格局.[6]

2.1“体育消费”政策红利——开创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将发展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放在同一高度,国民的体育参与需求和体育消费有所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体育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在体育产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热点.

《意见》中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的总体要求[7].这是出台《意见》的主要动力,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经济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伴随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体育成为休闲娱乐、健康文明的最好选择.有体育这个渐渐升温的消费热点,加之政府的主动力量、群众的内在需求,还有赞助企业与媒体的强劲发力,体育消费市场必将快速发展.体育消费的基石和根本主要靠全民健身来拉动,目前我国全民健身热潮兴起,体育产业需要强基固本[8]5.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这两个主要着力点,不断地着推动经济增长.所以要拉动体育产业内需、促进体育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体育产业要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惠及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全面开创新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2.2“分享经济”国家战略——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新方案

2015年,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9].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对中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体育产业年产值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不够,存在产业结构短板,与其他产业融合体制落后;面临着“体育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国际体育善治理念推动体制改革、体育赛事利益主体多元化、资本和人才的进入推动体育生态变革”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体育产业人才不足且素质有待提高、政府对体育的财政投入有限、体育器材设施层次不高品牌不强、体育场馆数量不足、体育产业信息和知识意识淡薄”等挑战[8]3~8,以及体育制造业中“低端产能过剩”无法匹配中、高端市场需求膨胀,“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10]

面对中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升级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生产效率,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是理论的需要,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6]. “工业4.0”是体育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整体目标,O2O商业模式开发、应用是改革的重要推手.“互联网+”能够有效弥合我国体育制造市场需求与供给的错位,从而化解供需之间的矛盾,推动供给侧低端产能淘汰,增强中、高端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制造实体经济,促进体育第三产业门类发展,如小米手环、运动类可穿戴产品的出现.

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竞赛业、用品业、健身业、场馆业、体育传媒业都将在“分享经济”的浪潮下涌动前行.“互联网+”体育产业模式的融合,将成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成为解决体育产业减少各种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11]、补好体育服务业短板,实现供给需求平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强体育产业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

3“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12].体育产业,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中的产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列入了“互联网+”的行动重点领域.另外,体育产业的内涵是与体育产业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的.体育产业主体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人;体育产业客体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及其需要,人的自身需要和社会对此需要的满足.所以,体育产业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参与、需求关联结合体.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决定了体育产业多样化、多元化的内涵.[13]

分享经济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分享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互联网+ ”毫无疑问充当着效率工具和创新引擎;在重构、重组中推动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新的经济业态[14].体育产业下各类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形成新业态,一定要引入 “互联网+ ” 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在面对智能化的体育产品的拓展、体育场馆利用率的提升、赛事欣赏的移动媒体创新、体育消费平台的开发、体育培训的去中介化等问题时,对应的便是体育智能产品、“互联网+ ”体育场馆、“互联网+ ”体育传媒、“互联网+ ”体育商城、“互联网+ ”体育培训等.

“互联网+ ”体育产业,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以提高生产、服务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实现互联网与体育企业的深度融合为根本任务,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彻底变革,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范式.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和容量大的特点.体育产业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信息生产、信息传播和信息存储等方面做出调整,达到体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分享,实现体育资源配置的全面优化和体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高[15].互联网在快速扩张与发展,体育产业紧随其后.“互联网+ ”体育产业的融合,必然会体现出科技创新、结构重塑及互联互通等特征[16].综上所述,“互联网+” 体育产业,是指对传统体育产业的产品、用户、价值链以及整个生态圈,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构建一个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去创造体育产业的新生态.[17]121

4“分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调整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也是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分享经济”“互联网+”,对体育产业发展和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迫使体育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调整发展战略.

“分享经济”“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范式.所以,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调整要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坚持“共享、跨界、融合创新、普惠、公平”的思维,以人和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将从理念、策略(路径)的调整两部分展开讨论.

4.1理念的调整——树立“分享运动”观念

我国体育产业在体制下存在和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缺陷,以致于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上出现缺位与错位.中国体育的优异成绩后面存在“民生短板”,需要转变体育发展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目标来认识.“分享经济”的浪潮已席卷体育产业,努力寻求创新理论,从体育产业主体和客体需要出发,促进广泛的运动参与,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胡小明老师提出了“分享运动”,并倡导此观念在体育行业不断更新.分享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使广大群众在获得运动体验的基础上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并可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理念调整.[18]

根据体育人类学的运动资源普惠论,“分享运动”主张以人文价值观审视身体活动, 在体育人文等多重观念下, 探寻体育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本质意义,这其中要将以人身心健康为本的终极理想贯穿体育之中.“分享运动”在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充当引导作用,体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终极关怀, 彪炳人类用体育运动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分享运动”坚持“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不但发展了体育人文的科学发展观, 也将体育服务均等化作为增进人民体质健康的实践目标.因此,“运动分享”的内涵应为:以提供公共产品为支撑点, 促进广泛的运动参与,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使多数人在获得运动体验的基础上提高身体运动能力,进而实现增进大众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体育发展目标.其基本路径是, 通过倡导人文价值观, 分享运动体验,推动社会广泛的体育参与意识;通过制度创新,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行体育资源的分享.[19]

在“分享经济”大潮中,加强创新思维、补课服务意识,重塑价值、形成新业态目标.在“互联网+”体育产业行动中,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居民体育生活的重要保障.“分享运动”承载于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需要若干条件,走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树立“分享运动”的体育发展新理念,将其融入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新浪潮中,是体育产业发展理念调整的最佳选择;是完善体育制度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体育产业强国的理想路径.[20]

4.2策略的调整——打造“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圈

4.2.1服务化: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注重服务品质分享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是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途径转变的必经路.体育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的本体和核心,贴近民生,服务于群众体育健身,满足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需求.

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64.16亿元,所占比例为21.45%,而发达国家此比例均超60%,英美甚至超80%[21].我国体育服务业存在问题:总量及规模小与结构不合理并存;有效供给不足,场馆利用率较低,个性化产品不足;中低端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不足与高端体育服务消费外流并存;资本投入不足;企业运营成本高,竞赛表演、电视转播与国际不接轨;政策、体制不完善等.可见,提升体育服务业的比重,主要任务是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中介培训和场馆服务等服务业,鼓励发展有潜力的体育旅游、体育传媒、场馆运营等业态.

4.2.2智能化:提速体育产品制造业智能创新——寻求运动数据分享

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分析中,指出要通过改革去解决供需错位现象,从而化解供需之间的矛盾,推动供给侧低端产能淘汰,增强中、高端市场竞争力.其中很重要的改革环节就是要提高科技创新.以运动健康为主导的可穿戴设备——体育智能穿戴设备,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体育智能硬件中主打产品.

2015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已达到424亿元,众多企业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智能穿戴设备,甚至打造专门的智能硬件平台或品牌来进行运营,京东的“JD+”、联想的NBD、360 商城以及乐视“劲趣”都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小米手环2015年销售量1 200万,仅仅小米手环就创造近10亿元的收入,又和李宁合作开发研制智能跑鞋.百度也将跟英国顶尖传媒集团合作.乐视体育在拿到首轮8 亿元融资后,又在寻求新一轮5 亿美元的融资,这些融资大部分都将投入到体育赛事版权、新型业务、创办体育和健身用品销售、无人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上.耐克推出Nike+系列智能装备,阿迪达斯的miCoach 也运用于足球训练中,通过获取的数据,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训练.李宁推出智能羽毛球拍,通过APP的应用以及进行数字化智能运动分析系统收集数据开展智能化的分析,对于运动者找出自身技术动作不足,有针对地训练,提高训练水平极为有利.

在市场规模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从事体育智能产业的人在不断增加.但是,体育智能设备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其背后的巨大利润,而是其海量的运动健康数据资源.运动数据的获得与分享解决体育健身、运动训练等领域多元化需求,能够科学准确地观察体育锻炼过程中生理参数的实时变化,为体育锻炼科学化、信息化提供预警机制;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有利保障.这样的探索都体现在体育智能设备更新发展中.更为专业与精准的多方位满足人们需要的体育智能产品会不断地出现,也体现着“互联网+”融合式发展激发体育产业的活力.体育智能产业创新的提速,将推动体育产业升级,进一步实现体育产业信息化、服务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

4.2.3网络化、技术化: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竞争力——体验新媒体资源分享

竞赛表演业是指向社会提供观赏性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龙头,也是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竞赛表演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电视转播、体育媒体、体育服装器材、体育中介等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明显.“互联网+”为竞赛表演业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选项,必将提升体育竞赛产业竞争力,促进体育竞赛产业发展.

强势崛起的新媒体,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赛事版权资源已然成为体育传媒的必争之地.体育赛事市场化运营、与用户的关系的提升,让欣赏体育比赛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尤其是移动互联的便捷,让赛事信息的传播、健身运动的指导更贴近用户[22],由此所引发诸多产业增值.腾讯体育以超过30亿元签下NBA的5年网络独家直播权;体奥动力以80亿元获得中超5年全媒体版权;尤其是乐视体育以27亿元购中超版权,获得了2016/2017两个赛季中超联赛的独家新媒体转播权,试图构建“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另外,VR技术在体育竞赛传播中的应用将重塑消费者行为方式,冲击体育比赛直播行业,VR技术和现场直播相融合,将成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未来重要的议题.VR硬件、软件技术上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将会增强用户身临赛场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分享,极大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竞争力.

4.2.4信息化:提高体育健身场馆利用率——实现O2O场馆分享

场馆O2O模式,是当下“互联网+体育”的焦点和热点,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为方便和快捷地为用户提供线上的场馆预订以及线下场馆体验的O2O服务.信息化带来的场馆资源分享,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体育健身休闲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出现了许多此类第三方移动互联网体育服务商.[23]

广州的“群体通”,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是体育部门利用“互联网+”所建立的综合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为用户在网站或手机APP访问后可获得体育场馆、体质监测、辅导、群体活动、体育组织和体育爱好者互动等信息;用户也可以按对于体育场馆的不同需求进行搜索与查找信息.“群体通”促进了广州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满足了群众对于体育场馆的需求,也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

4.2.5网络化、信息化、电商化:提倡体育产品销售业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体育产业”平台分享

加大对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的建设力度,可以增强用户吸引力,提升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也可以提高网络通道的专业细分性,提高体育用品与服务的产销效率.[24]

1)创建“互联网+ 体育产业”的平台.移动互联时代的平台商业模式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的网络效应.“互联网+体育产业”要实现这种网络效应,首先要创建平台,开发承载“互联网+体育产业”的载体,比如说APP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此类APP 将涵盖体育产业的现实以及虚拟资源,连接用户与服务,构建体育产业交易、交流、线上体验的平台.该APP 可涵盖所有“互联网+体育产业”的信息公布,以赛事活动、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培训、购物、、游戏、交友等互动互联,增强社交体验,并含有移动支付等多项功能.如李宁公司的智能跑鞋,开启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O2O 运营模式,彻底满足了消费需求,找到了赢得市场消费者青睐的运营模式.因此,互联网+体育产业平台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信息,并据此对现有体育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2)拓展“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产业链.“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是以体育赛事活动互动、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健身休闲、体育 、体育食品推广等具体形式,丰富“互联网+ 体育产业”载体的功能,从而达到培育用户群体和增加用户粘性的目的.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全民健身运动及赛事活动的参与和传播培育用户群体,以线上线下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休闲健身等具体形式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增加用户的稳定性,进一步扩大“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的网络效应.2013 年,乐视体育开始构建互联网用户体验信息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最大的作用就是保存、整合与分析用户消费的数据,使得乐视体育对用户的体育消费特点有了全方位的把握,为乐视体育推出满足多元需求产品提供支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用户粘性和产业链条.

3)打造“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的网络社区.有效激励平台多方群体间的互动,将是创新体育产业盈利模式的新举措.“互联网+ 体育产业”社区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搭建移动社交平台,通过提供体育产业的赛事活动、体育旅游、体育影视传媒、健康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加“互联网+ 体育产业”的附加值,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例如,可通过O2O平台建立基于体育资讯或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的社交模式,通过线上电子竞技、运动类网络游戏、健身娱乐等互动,约好友、约场馆、约教练,线下交友一起运动、游戏,打造体育运动兴趣社交平台;通过分享各类体育文化的微视频、美图秀、健康秀、美食秀等,增加用户与商家的互动,搭建新型体育传媒的平台,渗透体育消费理念,培养和开发体育消费群体,逐步实现O2O 社区商业化.[17]123-124

打造“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圈的策略调整,丰富了体育产业的服务内容,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反哺了体育本体产业,形成“互联网+ 体育产业”平台生态圈的闭环,为新生态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用户理念贯穿“互联网+ 体育产业”的核心理念,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文本,才能准确把握用户针对体育用品、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这又将逐步影响活动运营组织者在赛事引进、活动组织开展上的偏好,最终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准确占领市场的目的.同时,用户的需求又将倒逼政府及各类组织机构,兴建满足用户需求、社会需求的体育场馆设施.

5结语

分享经济模式下“互联网+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主要在于准确把握“分享经济”“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着力加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分享运动”观念,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圈”,在注重体育产业服务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转变的同时,寻求运动数据、新媒体资源、体育场馆、平台等资源的共享.充分满足群众健身多元需求,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极大地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6.

[2]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认识分享经济:内涵特征、驱动力、影响力、认识误区与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6(4):3-4.

[3]牛禄青.分享经济国家战略新引擎与新路径[J].新经济导刊,2016(5):11.

[4]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6(4):11-27.

[5]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分享经济:全球态势和中国概览[J].浙江经济,2016(4):21-23.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6-07-13.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Z].2014-10-20.

[8]易剑东.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7):5-8.

[9]李格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48.

[10]梁枢.“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37(4):37-38.

[11]李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5-58.

[1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07-01.

[13]曾海清,等.对体育产业内涵和属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51.

[14]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8-21.

[15]李倩.“互联网+体育产业”势不可挡[N].中国商报,2015-11-25.

[16]左伟.论“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呈现方式[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5):144.

[17]张森木.互联网+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3):121-124.

[18]胡小明.体育发展新理念“分享运动”的人文价值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J].体育学刊,2011,18(1):14-19.

[19]贺慨.“互联网+ 体育” 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6(5):132-133.

[20]胡小明.分享运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体育科学,2010,30(11):3-8.

[21]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00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46.

[22]阮伟,钟秉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15:6-7.

[23]杨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7):7.

[24]夏元庆.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3):70.

产业发展论文参考资料:

产业经济学论文选题

科技和产业杂志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中国卫生产业期刊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综上而言,这是关于体育产业和经济模式和探究方面的产业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