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体育活动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现状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育活动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8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现状》

该文是关于体育活动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传媒大学和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现状研究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良好的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对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活跃校园气氛,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合格全面的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课外体育活动的诸多方面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旨在促进我校课外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同时为其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中国传媒大学;现状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堂的延续,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伸,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不仅仅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对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颇有助益.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利于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目的的达成.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乃至所有媒体人才的摇篮,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但长久以来缺少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尤其在与传媒大学特色专业相结合的领域鲜有尝试,亟待改革与发展.

1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更好促进中国传媒大学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最终确立一个与学校学科特点相契合,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传媒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新体系,同时为其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抽样调查、问卷、对比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组织管理结构优化、体育社团运作、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创新、课外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等方面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的分析

3.1.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

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校体育部、群体竞赛中心、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以及各个体育社团组织.其中,校体育部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校体委)领导,群体竞赛中心、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由各二级学院负责管理,体育社团组织归校团委负责管理.主管体育的副校长任校体委主任.

3.1.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的现行发展状况分析

在实践中形成了由体育部牵头、学生管理机构(团委、学部、学生会)支持、体育部教师辅导、各学生团体协会自我管理为主的网络化格局(见图1).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院大型活动(体育节)由校体育部组织协调,学生团体协会参与管理,小型活动及单项竞赛由各学生团体协会及体育俱乐部组织实施,教师协助完成.如此一来,在自我管理的体制下,学生逐渐萌发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并产生良性循环,养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关研究显示,高效的组织架构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体育部就应发挥核心作用.我校自2014年起每年三月份都会如期举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就上一年体育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以及当年所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标准测试、负责辅导各学院体育教师名单等进行相关布置和解读.充分体现和发挥体育部在校课外体育工作中的中枢作用.

3.1.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有待改进之处

目前在管理层面与任职教师层面尚缺少体育管理学专门人才,应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此外,应注意体育专业理论与课外体育活动实践的进一步的有机结合.

3.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涉及校运会、新生运动会、院系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体育社团、俱乐部组织的比赛级阳光体育活动等.

3.2.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前期现状分析

2014年3-4月,我们对13名校内专家、教授进行访谈,结合访谈意见采取随机取样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我校课外体育活动运作的优化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

①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男女生活动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下午与晚间,比例分别占55%与41.7%;男生活动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比例为44.4%;女生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下”,比例为68%.这除去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素,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手段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②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差异不大,只是在跑步、足球、健身操等排序上有所差别(见表1).现有课外体育活动不够多样化,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上,而时尚健身项目以及一些虽然缺乏群众基础但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棒垒球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这也是我们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③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

选择校内场地场馆的占71.7%,选择校外公共场地的占16.7%,选择校外收费场所的占11.7%.这说明,在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空间有社会化扩展趋势,但校内体育场所由于其便利性、经济性仍然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因此,我们在课外体育工作中也应当继续加大对校内活动场所的开发力度.

④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我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自由锻炼,占49.4%;参与校团委组织的活动次之,占31.7%;参加体育社团再次之,占30.2%.总体而言,除自由锻炼外,其余有组织介入的课外体育活动所占比例均不高.这也折射出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整体而言,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相对单一,运作模式较为程式化且缺少具体的工作宗旨与制度.此外,体育部对于体育社团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需求.结合在校生参与课外课外活动的形式调查结果可知,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运作尚缺少针对性、组织性与计划性.

3.2.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现行发展状况分析

由体育部牵头,成立课外体育工作指导组,对各部门计划落实情况,各体育协会、单项俱乐部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阶段和年终总结,评选出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体育部指导,成立多元化管理的体育协会与单项体育俱乐部,目前有8个体育协会,12个单项体育俱乐部;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开展多层次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

3.2.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有待改进之处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运作稍显“封闭”,对其他院校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创新缺乏关注,应拓宽眼界,对于一切优秀的经验与模式加以借鉴与合理运用;此外,应进一步发挥与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相应加大对于学生自主性质的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

3.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的分析

3.3.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的前期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仅限于对体育社团组织(俱乐部等)日常活动的教学辅导,且手段较为单一,以指导为主.这对于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都很有限.

3.3.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的现行发展状况分析

(1)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采用体育教师辅导员制,每个二级学院都配一到二名体育教师,每周固定时间与地点进行专业答疑,并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开展专项训练辅导.

(2)开展创造性辅导式课外体育教学

针对自编、自创类体育活动及比赛(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以教师为主导辅以学生共同参与相关竞赛动作编排与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

(3)开展参与式课外体育教学

通过体育选修课形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裁判员学习与培训课程,培养体育骨干,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强化、培训与辅导,为各级体育赛事的顺利、规范的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4)开展竞赛式课外体育教学

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为载体,将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等品质的培养中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5)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施

打破体育课教学课内外界限,实施“从课堂走出去”计划,以徒步远足课程作为起点,进行了体育教学课外尝试与探索.我们2014、2015年组织了四次10000余人“10公里徒步”活动,为体育教学向课外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有待改进之处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尚缺少与时代及学生专业特色的结合,应注重从该层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深化,如:针对新闻传播及电视媒体专业开设野外生存课程,让学生熟悉、适应户外工作环境,为今后从事相关的传媒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3.4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竞赛制度的分析

3.4.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竞赛制度的前期现状分析

目前已经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分意见、办法、规定等几大类.整体上看,竞赛制度重竞技性,缺少趣味性、参与性.一些运动会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校运动代表队成员的预选赛.如何提升赛事的关注度?如何吸引学生的踊跃参与?这都成为竞赛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3.4.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竞赛制度的现行发展状况分析

(1)改革竞赛方法,创新课外体育竞赛内容、规则、形式、奖惩制度

在竞赛活动中使教学内容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兴趣项目与竞技项目相结合、小型竞赛与大型竞赛相结合、大众项目与正规项目相结合的竞赛方法,满足大多数学生不同需求,使更多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由此,不仅可以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也让赛场变成学生充分发挥体育特长、展示体育才华的舞台,从而引导全体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课外体育竞赛

高校体育俱乐部已成为高校中一种特有的体育文化现象.本文探索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竞赛模式是以在校生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校运动场所为依托,围绕着某一竞技项目,以俱乐部形式运作的体育竞赛模式.通过一年来对本校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单项俱乐部的实例调查(见图2),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体育俱乐部竞赛活动的普及性与健身性,满足了不同运动水平、不同竞技层次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有利于使学生顺利地从学校形式的体育锻炼到社会体育活动的过渡.

3.4.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竞赛制度有待改进之处

目前课外体育竞赛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仅限于校园内部,应该有“走出去”的眼光,加强高校间的切磋与合作,致力于“高校间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3.5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分析

3.5.1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前期现状分析

我校前期课外体育活动的传播渠道以传统模式(海报、校园广播等)为主,辅以有限度的网络宣传(校网站等).对于新媒体资源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对于本校特色的学科与专业资源也没有做到物尽其用.综合来看,课外体育活动未能有机的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来.

3.5.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现行发展状况分析

(1)全方位打造课外体育工作传播渠道

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传播”渠道

◆校体育运动委员→体育部→群体竞赛管理中心→二级学院

◆校团委→学生社团→社团负责人

◆二级学院→学生体育部

②课外体育活动的“大众传播”渠道

◆校园传统媒体的传播: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宣传栏海报

◆新媒体的传播:中国传媒大学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微博、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体育社团的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如:核桃林网站)

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际传播”渠道

充分发挥学生体育运动积极分子的“意见领袖”作用,使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与开展得到最大化及最优化.每年由学生处、团委、体育部共同推荐中国传媒大学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并在中国传媒大学体育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

(2)推动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利用传统媒介(标语海报、宣传栏)对相关的运动及其背景文化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在学校网站上进行体育竞赛的宣传,还通过在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兴社交网络工具——“人人网”、“开心网”及“微博”、“微信”等,就举办的某项赛事设置话题与大学生进行互动,除文字层面外,还定期推送上传赛事相关的图片、音视频等.目前,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传播渠道相对完善,但是对于推广课外体育活动文化做的还不够深入

3.5.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有待改进之处

课外体育活动的传播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尚未同步,应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强化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APP化”,进一步完善基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以及个性化服务.

4结论

4.1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的现状

我校现行组织与管理架构较为合理,组织管理流程呈现网络化.但体育部核心作用体现不够鲜明,缺乏协作;缺少体育管理专门人才,应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此外,应注重体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

4.2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现状

活动主要涉及校运会、新生运动会、院(系)运动会、部分单项体育竞赛及体育俱乐部活动与比赛等;由体育部牵头,成立课外体育工作指导组及多元化管理的体育协会与单项体育俱乐部.但活动形式单一,体育社团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应借鉴与合理运用其他院校优秀经验与模式.

4.3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手段”的现状

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开展了创造性辅导式、参与式、竞赛式课外体育教学,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但缺少与时代及学生专业特色结合,应注重从该层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深化.

4.4课外体育竞赛制度的现状

竞赛赛制过去重竞技,缺趣味性、参与性.经改革竞赛方法,创新竞赛内容、规则、形式、奖惩制度;开展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课外体育竞赛.但目前课外体育竞赛制度创新与发展仅限于校园内部,应加强高校间的切磋与合作,致力于“高校间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4.5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对于新媒体资源的挖掘远远不够,对我校特色学科专业资源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信息时代,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全方位打造课外体育工作传播渠道,推动了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强化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APP化”,进一步完善基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课外体育活动宣传、报道以及个性化服务.

5建议

5.1继续加强现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总结与成功经验的推广.

5.2校体育部应进一步协助各院系体育协会、单项俱乐部细化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检查与评比制度,藉此促进学生各团体组织独立和高质量地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5.3从大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促进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竞赛类)所获奖励在大学生综合测评以及研究生保送推荐方面的权重的增加.

5.4应考虑增加对体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状况,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校内体育活动场所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5.5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这也是加速学校体育事业尽快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体育活动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上文点评,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传媒大学和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现状研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体育活动本科毕业论文体育活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