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音乐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音乐史范文 类别:论文参考文献 2024-01-16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

本文是中国音乐史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活化石南音和中国音乐史和南音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並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韻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於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南音起源於前秦,兴於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乐器

泉州南音以洞箫、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称“顶四管”,以南嗳(唢呐)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和响盏、小叫(狗叫)、木鱼(铎)、双铃、四宝及扁鼓等乐器的立奏合称“下四管”.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工呎谱

泉州南音有着别具一格的记谱法,称为“工乂谱”(“乂”为“呎”字的俗写),它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正声为基础,与全国统一的七声音阶的工呎谱並不相同,让人容易联想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乐谱.泉州南音工乂谱由谱字、“指骨”(表示时值和琵琶弹奏记号)、撩拍三部分组成,是记录泉州南音音乐语言的汉字化表意乐谱,蕴含了历史悠久的古代乐学理论.

内容

泉州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

“指”,即“指套”,亦称“套曲”,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即琵琶弹奏指法)、比较完整的套曲.每套套曲由两首至七首散曲组成,以音乐的“管门”和“滚门”归类编成套,共50大套,主要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5套.

“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附有琵琶弹法,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每套包括三支至十多支曲牌,共16大套.内容多为描述四季景色、花鸟昆虫或骏马奔驰等情景,其中著名的有“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4套.

“曲”即散曲,又称草曲,只唱不说.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伴奏.

特点据学者研究考证,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韻味和所用乐器的製造特点、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係,“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它保留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间或融入某种異域情调.

曲海

泉州南音素有“曲海”之称,俗谓“诗山曲海无底谱”.南音散曲不计其数,有的说有3000多首,甚至有说有6000多首的.具体数字是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早期南音传承为设馆授徒,先生(师傅)对学生(徒弟)口耳相授,曲谱不轻易示於人,南音先生(师傅)手中(心中)有多少曲谱当学生(徒弟)的都不一定清楚,更别说其他人了.

传承意义

泉州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闽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成为维繫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音乐史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活化石南音和中国音乐史和南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中国音乐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音乐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