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创作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大格局小情愫从《代斯文》看话剧创作的本质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创作范文 类别:论文参考文献 2024-03-13

《大格局小情愫从《代斯文》看话剧创作的本质》

该文是关于创作相关论文范文检索跟情愫和《代斯文》和大格局小情愫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张 淼

(内江市戏剧创作研究室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 要】近几年来,四川省各地级市的戏剧创作都呈现出一个明显趋势,即对地方文化名人相关题材的挖掘.这些作品的基本结构就是“一场一事”“一场一情”,用七八个场景,将文化名人一生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展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这种创作模式恰好丢失了戏剧创作的本质,下面就以话剧《一代斯文》和《蒋公的面子》在戏剧构思方面的异同,来谈论戏剧创作的本质.

【关键词】戏剧创作;《一代斯文》;《蒋公的面子》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34-02

近几年来,四川省各地级市的戏剧创作都呈现出一个明显趋势,即对地方文化名人相关题材的挖掘.这一趋势从庆祝建国65周年展演的剧目就可以看出,如《蒋兆和》《范长江》《一代斯文》《文化站长》等.这些剧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各地方门在开发地方戏剧文化品牌方面的一个战略思路,因为地方文化名人是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其影响的受众自然比一般题材要广泛得多,所以,当戏剧创作者将目光锁定在文化名人题材上时,其实也是看中题材前期已经在市场上或者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基于这一点,将文化名人的一生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也是地方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很好选择.

若从这一角度去审视《蒋兆和》《范长江》《一代斯文》《沫若少年》等作品,其选材当然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笔者也看到,这些作品因为本身题材的限制或者创作的局限性,在走向市场或者在吸引年轻观众方面都不太理想.这种不理想恰好就是创作者们忽略了戏剧本质所造成的.

纵观《蒋兆和》《范长江》《一代斯文》《沫若少年》等作品,其基本的结构就是“一场一事”“一场一情”,用七八个场景,将文化名人一生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展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这一创作构思基本上成为近几年四川在打造文化名人题材戏剧作品的一个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恰好丢失了戏剧创作的本质.下面就以话剧《一代斯文》和《蒋公的面子》在戏剧构思方面的异同,来谈谈戏剧创作的本质.

《一代斯文》和《蒋公的面子》都是写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写他们的精神、写他们的情感.不同的是,《一代斯文》通过梅贻琦先生的一生来描绘一个响当当的群体;《蒋公的面子》通过一次饭局描写三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格局大小不必多言,好与坏、得与失,观众自有公论.但是,作为戏剧一度创作的核心——剧作家应该抱有一种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作品.因为无论作品好坏,最初创作的目的或最终走上舞台的目的是要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让观众融入到剧情中,去感知戏剧面具下的喜怒惆怅、去寻觅戏剧行为中曲折汹涌的情感,然后和人物传递出来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共鸣中获得感动,在感动中获得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就像布莱希特所说:“当舞台与观众间的交流是以感情融合为基础时,观众所能看到的就只能是他与之融合的英雄看到的东西了.”①

所以,没有情感的共鸣,就谈不上审美,更谈不上寓教于乐.而剧作家必须明白,只有戏剧冲突才是构建观众和人物情感之间的桥梁.它是戏剧作品的基础.

笔者之所以将冲突放在戏剧作品最重要的地位,是基于戏剧这种剧场艺术的特点.一部剧要在短时间内演完,而且还要扣人心弦,创作者只能选取生活中较为本质、激烈的场面,并加以提炼概括,使之具有浓郁的剧场效果,而不可能像叙事文学那样,去描写与冲突无关的繁枝细节.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充满冲突的情景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②所以合格的剧作家在创作之初就要知道,用冲突确立主题、构造情节、塑造人物、抒发情感,更要知道怎样的冲突才能体现鲜明的人物性格、演绎出动人的情感,才能在戏剧行动中显露出隐秘而伟大的波折和情愫.而后者是每一位优秀编剧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克服和挑战的极限.

《一代斯文》和《蒋公的面子》的不同,其实就在对待戏剧冲突本质和重要性的认知上.《蒋公的面子》用一场饭局,把三个知识分子带到冲突中,然后围绕这一个冲突建构人物之间的矛盾、展开戏剧动作,最后在冲突的迸发、激进、解决的三个阶段中悄无声息地将人物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性格表现出来.两个小时,两场戏,不管是茶馆里的品茶论道,还是牌桌上的谈笑风生,三位主人公的话题始终不离蒋公的饭局.饭局之外的三个人却又各自为营,各怀心思,用语言为矛,又以语言为盾,针锋相对、明争暗讽.他们的对话看似信马由缰,却总是被恰到好处地拽回到戏的核心.哲学与菜谱齐飞,古籍与共舞,话题的交错与情节的起伏,细细铺垫着剧情,如剥洋葱般,越到后面,越辛辣刺激,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带思.就这样一来二去,洋洋洒洒,诙谐流畅,民国时代几位不同类型的学者,跃然台上.

相比《蒋公的面子》,《一代斯文》弱化了冲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创作者试图用梅贻琦先生一生7个长短不一的片段来展示闻一多、傅斯年、华罗庚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的群体情态和高尚情操.可是一生百年,经历过的悲欢离合、艰难困苦真能用7个片段描绘出来吗?而《一代斯文》展现的7次冲突到底算得上是合格的戏剧冲突吗?能让观众动容吗?

我想,那群逝去的“大腕”,除了高大上的品质之外,更多的还是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一般人的愁苦怨痴.如果剧作者忽略了这些伟大人物作为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气质,想当然地用自己臆想的戏剧行动或人物台词去附和他们应该有的高贵品格,到最后只能带给观众一种流于形式、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感觉.

看完《一代斯文》之后,笔者想起了去年12月份廖全京先生在纪念陈全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上说过的一席话:“现在的一些青年作家应该好好地来看看川剧,好好地学习川剧,学习川剧是如何刻画人物,如何写冲突的,特别是要好好学习川剧的喜剧意识.”

当时听此话就有一些感触,看完《一代斯文》之后感触更深.因为川剧中的一些经典剧目就是构建戏剧冲突最权威、最上乘的教科书,如《评雪辨踪》《酒楼晒衣》《审玉蟹》《点将责夫》《九流相公》等.这些折子戏几乎都是在一个场景之中,几个人物围绕一个事件,去做戏、去演戏.但是,由一次简单冲突支撑起来的戏剧行动和人物台词都能直捣观众心窝,让观众愉悦和感动.而创作这些优秀折子戏的艺人或剧作家又何曾看过什么话剧,又何曾学过什么西方戏剧理论,他们只是用几十年或一生的感悟和经历去写市井人情,去写俗世百态.恰恰我们现在的戏剧舞台上就需要这样有人情味的作品.所以,那些从不看川剧的年轻编剧们应该好好地看看川剧,看看川剧怎么描容拟态,怎么以小见大,怎么诠释最完美的戏剧冲突.

最后,笔者以南京大学董建先生评论《蒋公的面子》的几句话作结尾,算是对本文的一个总结:戏与别的艺术门类不一样,戏说到底是一种自由精神在公众面前公开地、集体地亮相.这种自由精神,天生不会顺从现存的文化道德规范.简单地说,戏剧就是要在精神领域“捣点乱子”.规规矩矩的东西根本不配称做戏.所以一个好编剧更要有一种自由的精神.

注释:

①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②蹇河沿著.寻找戏剧——戏剧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 淼,内江市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二级编剧.

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情愫和《代斯文》和大格局小情愫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作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