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丝绸之路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丝绸之路音乐中的弓弦乐器(二)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丝绸之路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6

《丝绸之路音乐中的弓弦乐器(二)》

该文是关于丝绸之路方面论文范文文献跟弓弦乐器和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音乐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文/周菁葆

(接上期)

第三幅图也是安德鲁西亚流行的弓弦乐器.从图中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拉巴卜(R a b a b)已经发展到三根弦,演奏者像是一位修女,其头后描绘有光圈,是公元1390年的绘画作品.

第四幅图是埃及绘画中的弓弦乐器.自从正统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教运动取得节节胜利以后,阿拉伯音乐逐渐发展起来,紧紧跟随它的是阿拉伯各种艺术的启蒙.到了埃及法蒂玛王朝,阿拉伯艺术界已经出现了颇为可观的繁荣局面,其中音乐活动是最引人注目的.公元十世纪中叶,阿拉伯世界的两地文明(以东方大马士革为中心的文明和以西方安德鲁西亚为中心的文明)传入了埃及,这个时期埃及涌现了大批的音乐家.阿拉伯音乐从法蒂玛王朝到20世纪初在埃及一直得到发展.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古代埃及的乐师,头缠白巾,身穿袷袢,正在演奏三根弦的拉巴卜(R e b a b).这幅图绘于公元14世纪.

第五幅图是波斯的弓弦乐器.这时, 波斯人把这种弓弦乐器称作卡曼彻(k a m a e c h e),从图中我们得知波斯最早的形制是两根弦.无论是从乐器的形态还是名称上看, 都已经与阿拉伯世界的拉巴卜(R a b ab)不相同.这幅图绘于公元1 4 世纪中叶(图3).

第六幅图描绘的是波斯古代传说中魔鬼演奏的卡曼彻(k a m a e c he),这时的卡曼彻(ka m a e c he)已经发展到四根弦,是公元1450年前后的作品(图4).

第七幅图是公元15世纪波斯伊斯法罕细密画中的卡曼彻(kamaeche).演奏者是一位波斯女性,头戴丝巾,留长发,身着红色外衣、坎肩和淡绿色长裙,盘腿弹奏,旁边是手鼓伴奏.虽然没有描绘是几根弦,但是,卡曼彻(kamaeche)的音箱部分描绘得非常细致(图5).

第八幅图是公元14至15世纪的帖木儿王朝时期的作品.这时的作品体现了巴格达传统和中国画风的进一步融和.我们看见绘画中的人物都是蒙古人种,但是,服饰却是古代伊斯兰风格的.演奏的乐器用大型的乌德(u d),有六根弦,应该是低音乌德(u d).此外有两个手鼓,一个六弦的弹拨尔和一只奈伊,其中的卡曼彻(kamaeche)没有描绘出具体的弦数.这组乐队正为王妃们演奏抒情曲.

第九幅图描绘的是帖木儿王朝时期野外帐篷中的歌舞艺术.帐篷中间是王妃给国王献酒,两位少女翩翩起舞.乐队伴奏中有竖箜篌、手鼓、卡龙和卡曼彻(kamaeche).虽然没有细画琴弦,但是演奏的姿势和乐器的形态与当代伊朗使用的乐器完全相同.[6]

三、阿拉伯国家的拉巴布(Rabab)

阿拉伯国家是二十个国家的泛称.在亚洲西部有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共和国、科威特、巴林、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十二国,在非洲东部有苏丹、索马里,在东北非有埃及,在北非有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在西非有毛里塔尼亚.

伊斯兰时期的音乐又分为四个阶段:兴盛期(公元632~750年),由正统的哈里发时代和伍麦叶王朝组成:全盛期(公元7 5 0~8 4 7年),是阿巴斯王朝时代,这时阿拉伯人的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衰退期(公元847~1258年),阿拉伯人的音乐在经历了不到一个世纪后就开始衰退;停滞期,从十三世纪一直到十九世纪,阿拉伯音乐始终处于漫长的停滞阶段.这中间先后经历了蒙古人、突厥人的统治.公元十六世纪土耳其打败了埃及、叙利亚,从而使伊斯坦布尔变成了伊斯兰世界的中心.阿拉伯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其艺术进入了长时间的崩溃期.直到穆哈迈德·阿里(公元1805~1848年)时期,阿拉伯的传统音乐才得到复苏.十九世纪阿拉伯音乐形成了五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分别属于五个不同的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一)叙利亚的拉巴布(Rabab)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南部,是埃及和阿拉伯文化传播的媒介地,其文化成为阿拉伯音乐的一个中心部分.

叙利亚的古典音乐叫“穆瓦莎赫”,共有十个调式,即:拉斯特(Ra s t)、巴雅特(B a i a ti)、萨巴(Saba)、尼哈万(Nihawand)、乌尔法里(Urfali)、萨甘(Sangan)、希贾兹(hiiaz)、费拉尼(furani)、阿拉布尼(Araibuni)、纳瓦(Nawa).

其中拉斯特相当于C大调音阶,巴雅特是D大调音阶,纳瓦是D小调音阶,希贾兹是以四度音阶构成的.萨巴是包括一个四分之三音程的音阶,其中包括把E和B都调为一个降四分之一的音,并把D音做终止音.因此,在叙利亚,除了阿拉伯音阶外,还有大小调主调式,而这正是古叙利亚调式体系的幸存者.

叙利亚的套曲形式叫作“瓦斯拉”(Wa s la),一般由器乐曲做序奏,常用萨马依或巴斯拉夫做前导,然后演奏三至五种穆瓦莎赫.所谓“穆瓦莎赫”就是叙利亚的一种声乐形式,是叙利亚的传统艺术.这种声乐在北非和东非的阿拉伯国家也流传.

叙利亚的弓弦乐器主要有拉巴布(Ra b ab),只有一根弦,用马尾制作,共鸣体为长方形,但是琴体两侧呈缩进去的弧线.它在阿拉伯各国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牧区,多由游牧人吟诗演奏.这种乐器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是南部阿拉伯人发明的[7](图6).

(二)阿拉伯半岛的拉巴布(Rabab)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弓弦乐器.“沙特阿拉伯”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沙漠约占沙特全国面积的一半,沙特的许多乐器、传统音乐作品及舞蹈都与沙漠有关.沙特的居要是阿拉伯人,其中以生活在沙漠上的“贝都因”人最著名.“贝都因”人号称“真正的阿拉伯人”,他们不仅保持了古代阿拉伯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还保存了许多古代流传至今的音乐艺术作品.在节日里,“贝都因”人常常在沙漠上歌舞,他们穿的白长袍和其他颜色的民族服装以及沙漠宁静而单调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贝都因”人的乐器主要有手鼓、铃鼓、塔不拉鼓和独弦的拉奏乐器“拉巴布”(Ra b ab).其中以“拉巴布”最为著名,据说它是一位贝都因妇女发明的.这位妇女在部落之间的仇杀中被人割掉了舌头,她最亲爱的儿子也被人杀死.为了追悼死去的儿子,她用木板钉了一个方框,两面蒙上羊皮,中间插一根木棍做琴杆,用羊肠制成一根弦张在琴箱上,用弓子拉出悲哀的曲调.“拉巴布”最早在贝都因人中流行,后来传遍了阿拉伯世界(图7).

约旦五分之四的国土被沙漠所覆盖,那里生活着贝都因人,他们的音乐是牧区音乐的代表,保存了许多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阿拉伯音乐的特点.贝都因人的音乐主要是民歌,有庆祝诞生歌、儿歌、情歌、叙事歌、婚礼歌、哀悼死者歌、劳动歌等多种不同的体裁.贝都因民歌一般都用无半音五声音阶或带有中立音程的五声音阶,旋律非常短小,短的只有两个小节,长的也只不过是四五个小节,音域一般只有四五度,从不超过六度.

贝都因人根据在沙漠上生活的感受,用充满的音调唱出自己的心声.因为要用唱歌来摆脱在沙漠上长途跋涉的寂寞,所以贝都因歌曲的歌词都很长,许多歌都能用一个很短的旋律反复演唱好几个钟头.根据阿拉伯音乐史记载,最早的阿拉伯歌曲是一种叫“胡大”(Hu da)的驼运队歌曲.它是赶骆驼的人配合着骆驼行进步伐的节奏唱的,其曲调和骆驼行走的节奏相吻合.目前在约旦的贝都因人中,还流行着这种歌,全曲为四四拍,只有三小节.

贝都因人中流行乐器是独弦乐器“ 拉巴布”(Ra b ab),这种乐器的音箱是一个长20厘米、宽30厘米、厚度6厘米的长方形木匣,比叙利亚的琴体方一些.两面都蒙皮,中间插有一个约有35厘米长的木棍做琴杆,上张一弦,用马尾弓拉奏. [8]

参考文献:

[6]“Fan”Publishers of the Uzbek SSR Tashkent,1983.

[7]周菁葆. 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349~351.

[8]杜亚雄. 世界音乐地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128.

(待 续)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杂志

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弓弦乐器和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音乐方面的丝绸之路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