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城市规划类论文范文检索 与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规划范式的转变刍议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城市规划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3

《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规划范式的转变刍议》

该文是城市规划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城市规划和范式和转变刍议类论文范本。

【摘 要】经济新常态显现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面临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中国城镇化将向着以人为本、法制公平、信息化、安全化方向发展,生态文明将成为此次革新转型的主题.与此同时,“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规划也必将面临根本性的范式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生态城市规划;范式转变

1、经济新常态

2014 年5 月,国家主席提出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传导出国家最高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认识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判断.中国新常态的经济表现为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2)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常态(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改革);(3)结构调整的新常态;(4)要素供给的新常态(低土地成本、低能源成本和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5)改善与完善国家治理的新常态.简言之,新常态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到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到中高端,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的配置由政府主导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转变,对外开放从单纯的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经济由非平衡发展到包容、共享方向转变.

2、新常态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2.1 以人为本

多年来,由于城市规划注重物质形态的构建而忽略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造成城市发展中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民生,环境恶化、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道路拥挤等问题.

在“新常态”下,要把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转变传统发展的惯性思维,走出囿于粗放发展的思维定势,改变以往对GDP的过度追求.要求城乡规划改变过去单一或主要追求经济发展效益的片面作法,将推进自然、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作为规划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并下大力气做好民生问题的规划应对,真正使规划成果造福人民.城镇发展由唯经济主导转向社会民生主导,追求社会- 经济- 生态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2.2 法制公平

致力于实现更广泛领域的公平有序,以便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新常态”.我国在过去30 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司法不公、权力寻租等问题成为深化改革征途上必须破除的障碍.某种意义上说,在改革中体现和落实公平原则,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发展必须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平衡、城镇与农村公平分享资源.

2.3 城市安全

城市安全包括:交通安全、供水安全、灾害应急、治安安全、生态安全等.古人讲“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安全是宜居的前提,更应当是城市发展的最基础要求.国际上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常常把安全放在第一位[2].透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中地震、滑坡、泥石流、城市雨洪等各种灾害的频发,城市安全已成为政府与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水安全问题,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以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其他安全问题,如山地城镇抗震减灾规划设计还有待从立法、政策引导、技术规范等层面深化改革.

3、“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规划范式的转变

3.1 “范式”与“范式转变”

在1962 年《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Kuhn 提出“范式”的概念.他指出“科学革命”是一个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即“范式变迁”(paradigm shift), 新旧范式之间是一种质的差异,无法兼容,即“不可通约性”或“不可共量性”.Kuhn 认为,不同范式所支配的常态科学时期,其研究问题、问题解决方式、评断标准均不相同,像是在不同的世界中工作一样[3].一般认为,Kuhn 对“范式”一词的用法主要集中于表达:一种公认的范例或模式,一种由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信仰、价值、技术等构成的科学成就整体,作为常态科学研究中解谜的基础,它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是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指南.

范式的混乱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产生各类问题的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基础原因,对根本原因的消解是解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各种问题的捷径,其途径是建立主流城市规划理论范式[4].

3.2 包容性增长下社会、经济、生态的公平合理

20 世纪80 年代初,马世骏院士提出著名的“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指出生态城市绝非绿化或生态环境较好的城市,而是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人类聚居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维持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许多自然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社会生态失调——生态城市最根本的问题乃生态整治.生态城市建设不可能脱离所在区域的发展条件,且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因素,各种因素相互牵制,仅从单个方面如自然生态治理修复、划定生态红线的限制规划入手,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十分复杂的生态问题.

结语:

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制于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的作用,因此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城市发展阶段息息相关.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城市形态结构的演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不同的规划和决策会构建不同的形态结构.此时,正是中国面临社会经济重大变革转型期,如何有效引导城市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改变以往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生态环保与贫困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利益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还是规划范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慧莲, 汪红驹. 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6):11-13.

[2] 邹德慈. 城市安全:挑战与对策[J]. 城市规划,2008(11):19-20.

作者简介:

潘娟,性别:女,籍贯:山东聊城,学历:研究生,出生年月:1982 年7 月,职称:讲师,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园林;

李益,性别:男,籍贯:四川阆中,学历:硕士研究生,出生年月:1981 年12 月,职称:副教授,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及景观工程;

刘世为,性别:女,籍贯:四川成都,学历:本科,出生年月:1984 年2 月,职称:讲师,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城市规划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订阅

城市规划杂志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上文评论,这是一篇适合城市规划和范式和转变刍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城市规划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城市规划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