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父亲的相好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父亲的相好》:一篇有意思的小说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父亲的相好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4

《《父亲的相好》:一篇有意思的小说》

该文是有关父亲的相好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父亲的相好》和有意思和一篇有意思方面论文范本。

晓苏在其《寻找小说的可读性》①一文中论述了小说可读性的重要性及由来,他说:“我写小说,最看重的是可读性.我一直把可读性视为小说的生命.”他又说:“具有可读性的小说,首先必须有意思.”他还说:“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他将自己对有意思小说的追求播撒在了二十多年的笔耕之路上.在他探寻有意思的小说过程中,反讽、反转已成为他的作品最常用的叙事策略.然而发表在《钟山》2017年第3期的《父亲的相好》,细读之后却似与作者以往风格颇有不同,它的基调是温情,不动声色间温情流转,给人以微风拂面的清新.结局也未设悬念,娓娓道来中却又让人佩服作者对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拿捏.这篇小说的别样风情正是晓苏对于有意思小说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表现.它的有意思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意思的标题

《父亲的相好》这个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意趣,甚至是暧昧.“相好”一词来源于《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是彼此友善,相互交好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增加了多种释义:1.彼此亲密,感情融洽;2.亲密的朋友;3.恋爱(多指不正当的);4.指不正当的恋爱的一方.而《父亲的相好》中的“相好”一词,竟能涵盖以上四种释义,光看标题就能给人无尽遐想,你以为是1、2、3、或者4,实际哪一种都是以偏概全.你以为其中必有苟且、龌龊之事,实际它与二字并无半点沾染.

标题的有意思之处还在于,相好、元配、小三是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不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男女之间的那点儿事就像洪水猛兽,一旦暴露就会惊天动地”,就是在个性如此张扬开放的现在,任何一件桃色事件都可以被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传播的沸沸扬扬,任何一出出轨、偷情的戏码都会在人们的唾沫翻飞中无限夸张成今日头条.但晓苏却刻意回避了这一热门话题,他只是简单的在讲一个平凡的、温暖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是长久岁月里持续给人温暖的那一份情怀及感悟.

标题的多义带给大家一个悬念,读者在初读之时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猜测,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带入父亲吕爽、相好李采以及明媒正娶的母亲尚贤的三角情感之中,或许还有些高明读者会绞尽脑汁的揣测作者用意,费尽心思的模仿作者一贯的欧·亨利式反转结局,但都是徒劳,故事在毫无反转又顺理成章中走向了结束.《父亲的相好》通过女儿吕小布的视角讲述了父亲由青涩懵懂时与李采的初恋,到迟迟暮年时幸福宁静的晚年,整体上并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耍弄花招,小说采用了一种很朴实的写法,平静的将父亲与李采的故事娓娓而谈,这种朴素与平静与小说标题的多义产生了一种有意思的碰撞,这种碰撞是对我们先入为主的念想的瓦解,调动了我们对遥远的童话般体验的渴望,激起了我们对血肉丰满有情有欲的鲜活生命的共鸣.

二.有意思的叙述视角

对于一个故事而言,最佳讲述者肯定是故事的直接参与者.父亲、母亲、李采是这篇小说的三个直接主角,而故事的叙述者却偏偏挑了本不应谈论父辈隐私的女儿“我”.这种有意思的选择,带来了一种陌生又真实的阅读体验,小说故事背后的冲突与主题的升华也由此而显现.

“我”作为父亲的女儿,吕二口的母亲,是一家三代人的衔接,是父亲与李采关系的见证者.“小时候,每当有人提起父亲和他的相好,我当场就要发怒,又是哭又是骂,还扑上去抓人家的脸”,到了青年时代,身边仍会有人提及此事,并且“我会马上赶到无地自容,什么话也不说,只顾着赶紧扭头走开”,直至人过中年,也还会有人提及,但是“我没有脾气了,心情十分淡然”,“我”的大半生几乎见证了父亲的一生.

女儿和父亲,天生就有着尊重和被尊重的关系.这种尊重意味着我们需要对长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所以“作为女儿,我本不应该这么口无遮拦的谈论自己父亲的风流韵事”,但事实上,“我”不仅对他的“风流韵事”烂熟于心,还作为叙述者对外讲述,这种矛盾扭作一团,又双管齐下,带给我们一种陌生、新奇的阅读体验,同时又强化了真实,因为叙述者是他女儿,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人,是他与李采故事的见证者,自然话语间也就多了真实的分量,更能权威的讲述所见证的父亲的一生.

“我”作为小说的唯一叙述者,因年龄的增长有着不同的叙述视角,不同时期的矛盾与冲突也就随之显现.幼童视角、少年视角及成人视角随着父亲与李采故事的发展依此出现,隐没其中的是不同时期父亲、李采与他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变的是始终平静客观的叙事口吻,仿佛讲述的不是父亲的故事,而是一个不相干的人.

童年时期,因为懵懂,对父亲和李采的关系并未有任何个人情感,甚至穿着李采买的裙子还很开心;少年读书时期,母亲多次因李采发病,“我”虽然对母亲抱有同情,会在父亲与李采见面、晚归时“轮起眼睛”、责备父亲,但也并未对父亲和李采的关系表现出不满和厌恶;中年时期,父亲和李采、母亲的关系趋于平静安稳,故事的叙述口吻在平静中又夹杂几分掩饰不住的欣喜.如若真是讲述邻家故事,如此平静很合理,然而故事的对象是自己的父亲以及多次惹得母亲发病的人,这种平静的口吻就显得颇为耐人寻味.但这恰恰是作者选取“我”作为叙述者的一个巧妙设计,三种视角虽然依次出现,实则相互穿插,平静的口吻暗含“我”中年之后对所有事情的看穿看淡,淡化了讲述者对于此事的感情,就有意凸显了作为当事人的父亲、李采和母亲各自的矛盾和心理变化.没有先入为主的情感指向,客观冷静的叙述始终贯穿着小说.中年之时,读者似乎也一并代入了“我”的年纪,更深切体会到母亲由抗拒到接纳的真实心理.文中并未交代也无需交代“我”是如何对世事“看多了,看穿了,也看淡了”,因为作者隐去的正是小说要凸显的意义.

三.有意思的时间跨度

小说从父亲的青涩初恋写至暮年的甜蜜,圆满完成了“我”的三种叙事视角的转变,也几乎写全了父亲的一生,这是作者的又一巧妙设计.

相较中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篇幅很短,为了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作者对于时间、事件的选择自由度总是很有限,也就更加注重对时间的充分利用.有意思的是,《父亲的相好》恰恰采用了短篇小说鲜少涉猎的超长时间跨度,明写了父亲生活中的5个时间点,却包孕了父亲一生的光阴.

“时间是小说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②.父亲与李采相好一生的点滴肯定难以在小说中尽情展示,作者另辟蹊径,只选取了时间长河中的几个珍贵的点:父亲与李采初坠爱河时、父亲回乡务农娶妻生子时、去公鸡沟煤矿找寻父亲与李采初见时、母亲屡屡犯病被李采治好时、父亲送吕二口上学时.一生的历程浓缩为五个关键的点,省略的空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得小说节奏紧凑、张弛有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的变化发展,虽然父亲与李采天各一方,但是地理的阻隔却未能隔断两人心中彼此珍藏的深情,反而将之发酵的越发浓郁、醇厚.

父亲对李采送的月饼、毛衣的珍藏,李采对“我”的热情、爱护,对母亲疾病的特殊治疗,对吕二口的疼爱、照顾,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显示出他们对彼此爱情的坚持与守护.时间无言,却能见证世事变迁,它才是更强有力的证明人,由此作者对小说时间的选择与把握的意图也真正明了.

四.有意思的人性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纯粹感情被束之高阁的时代,读来这则小说仿若看见一个遥远又美丽的梦.但如果仅仅把小说理解为作者对“现今社会美好爱情的讴歌”或者“一个美好的婚外恋故事”,那么这篇小说就不再那么可爱、有意思,小说的可读性就大打折扣,就无异于一则打发时间的消遣玩意儿.

晓苏曾说“打动人的故事往往真假难分,善恶难辨,美丑难言”,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正是人性深处的那一份难以言说.因为难以言说,人性才会微妙、神秘、多样、难以捉摸,才不会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才能生发出无限可能.而这些可能的背后才是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有着最广阔的精神空间,它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按部就班的,不是虚与委蛇的,不是心口不一的,甚至无法简单的用道德和伦理的标尺来衡量的.这也正是人性的有意思之处,它不会简单的给你一个答案,它让你夹在情感的抗拒与接受中,让你陷于道德的泥沼与救赎中,让你融入人性的狭隘与包容中.是否有悖伦理不重要,是否不合主流不重要,让人物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才重要,因为由此我们才能感知真实的、全面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灵魂.

父亲真正明媒正娶的爱人尚贤会因李采而妒忌、敏感、犯病,却也因此懂得了李采和自己同样对父亲想得而不可得的无奈.李采对父亲深沉的爱以及爱屋及乌的爱他的女儿、孙子,并甘愿以己作引治好她的怪症,在那一句真诚的“是我对不起你”中,她明白了她们有着共同的渴望,共同的遗憾,正是这种共同促成了一种理解,一种默认,在往后的岁月中,母亲不再纠结,不再敏感,不再发病,她从心底真正看开了,放下了.母亲的婚姻不是一个悲剧,她也不再是一个受害者,相反她的成全保住了一家人的完整,保护了几代人的感情.

父亲与李采之间的深沉的持久的感情激活了母亲心中柔软的人性.母亲的改变也激发了“我”对于人世意义的思考,“现在,我已人过中年,人间的事情,我看多了,也看穿了,也看淡了”“不仅如此,我还常常一个人回忆他们的往事,并生出许多的人生感慨”.小说的最后,作者由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将故事推向了:“我把一颗糖深深地藏在舌头下面,不动声色,让它一点一点慢慢溶化,然后再让糖汁慢慢进入喉咙,沁入心脾,融入骨髓.”

《父亲的相好》多义的标题、超长的时间跨度、巧妙的叙述视角和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抒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丰富饱满极有意思的小说.“彼此友善、相互交好”,让我们在人心冷漠的时代感受到了一丝慰藉、一丝心动,唤起了我们对温暖人心的渴望,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作品的意思中自然生成的人生意义.

注 释

①《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第3期《著名作家晓苏创作谈:寻找小说的可读性》

②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作者介绍:廖栋雯,文学硕士,现供职于贵州师范学院)

父亲的相好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父亲的相好专业范文可作为《父亲的相好》和有意思和一篇有意思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父亲的相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