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实践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电子专业课程从实践导向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实践和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践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20

《电子专业课程从实践导向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实践和》

该文是实践类论文范文与可行性和电子专业课程和导向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张 洁

(广东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韶关 512000)

[摘 要]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教学误区,尝试通过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从实践导向理论的可行性的研究,做出课题研究报告.

[关键 词]电子专业;实践导向;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0-0005-0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理论到实践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逻辑支柱,它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中,并指导着课堂教学模式按“三段式”展开:第一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第二步让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第三步训练学生掌握技术实践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理论知识为技术实践作准备,未掌握理论知识便不能进行实践,因此,实践过程被看作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但笔者在观摩本校机电系的汽修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发现一个对上述理论有颠覆性的案例,促使笔者进入本课题的研究实验.

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个案例:二年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课(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汽车构造与维修》课),指导教师开始并没有让学生直接拆装发动机,而是给学生讲解发动机的构造,结果当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名称或是哪个部件应当安装什么零件时,学生几乎回答不出或不能准确回答,整个教学过程便是在这种提问和猜疑中进行.这说明,尽管学生花了大量学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对汽车实际构造仍然十分陌生.

经笔者分析发现:现实教学过程安排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学生学习理论时,由于缺乏实践或实践训练偏后,学生感到理论知识很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因而不感兴趣,虽说花了很多课时,还是对发动机零件的名称辨识不清,这个现象非个别,在较多专业里都普遍存在,因此不可避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谈何职业教育的特色呢?

为了走出上述困境,在《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模块学习》两门课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实践导向理论展开教学的实验研究,旨在使我们的专业教育课程框架不要制约了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有意义”地掌握知识,成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掌握展开实践教学导向理论教学的策略和技术,是摆在研究员面前的主要难题,特别是在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全面推进的现阶段,尝试从实践教学导向理论教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教学从实践导向理论展开教学是指以实践为导向来决定理论知识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理论不会空泛,既能实现预设的教学效果,也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从电子专业角度看,并不排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知识在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并针对实际能力的培养来选择知识,突出了本专业岗位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技能上从愿意做到主动做;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导向教学观为指导,在电子专业课程中实行改革研究,试图构建一种高效的教学框架,并为先实践后教学的可行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本课题实验活动,更好地提高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素养与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实践导向课程理论认为: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理论知识.以实践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本身的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即使是理论知识,也要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学习,没有必要系统学习某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原因是职校生比较擅长实践,实践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久违的“学习成功感”.

课程展开模式之一的建构模式提出,课程展开顺序从实践到理论是引导学生先去实践,从而形成初步认识;让学生在已有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的广度和认识的深度.因为实践过程顺利进行所需要的知识首先是实践知识,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实践过程,但理论知识在这一模式中并不具有核心意义,只是服务于、依附于实践过程.

四、课题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与国内职业课堂课程展开顺序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都大致相同,关注的焦点是从实践到理论展开教学顺序的可行性,特点在于本课题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成功高效教学课堂进行分析和整合,对传统低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使本课题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业务提升、技能提升以及创造的空间,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本课题以可行性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确立教学目标(实用技术—态度和技巧—知识)层次

理论知识是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实践知识是关于“知道如何做”的知识,两种知识导出两种不同概念的能力,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在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中存在很大困难,意味着实践能力特殊性程度高,迁移难度大,因此教师可尝试把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确定为实践知识和实践过程,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目标的第一层级.

(二)发挥学生实践性思考方式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中先进行实践练习,进行在实践情境中判断问题的实质即兴性思考、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现象之间的逻辑化思考、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多元化思考等多途径寻找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寻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最佳切入口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实践活动遇到的困难和思考方式遇到的瓶颈,作为介入理论教学的切入口或互相渗透的连接点,找好两种不同知识的对接接口,方能使两种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研究成果.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现状、学习的内驱力及对本专业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探索“先实践后理论的可行性”.

(三)实验法

在运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学生为中心”等多种教学法时,尝试渗透先实践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每个课程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后评价标准统一和教学反思资料收集,与同时进行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比较,进行“利与弊”“优缺点”的资料分析.

(四)个案分析法

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准备阶段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实践到知识展开教学的一般性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直接观察,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基础及学习兴趣,以调查分析结果为基础,展开从实践到教学的课堂策略.

(二)实施阶段

1.通过观摩一体化课堂、微课、慕课,吸收信息化课堂结构的精髓,明确职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设计良好的独立实践的若干项目学习,如通过模拟软件搭建电路基本单元电路模块或提供简单电路元器件进行产品装配,这种学习与学校本位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模块学习》《制冷技术》等不同科目为实施载体,不是从基础知识开始切入到课程,而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更为具体、范围较窄的工作任务切入,如装配“声光控小灯”电子产品时,通过产品测试、调试进入“NE555”集成块知识的学习切入,作为展开整个教学课程的起点.

3.精密地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实践情境,例如岗位装配、焊接、制冷管路气焊等情境,积累的经验应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解,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的知识.

(三)整理分析阶段

在不同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检测实施效果,进行对比修正.同时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以检验课题实验的效果.在对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优化策略,将各种策略系统归类,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案例实施举例: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完善了专业教师自我培养体系,满课题研究所需人员的条件

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而且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技术领域和竞争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不断谋求自身的成长和培养.如何培养出具备以上素质的劳动者,重点是要加强专业教师的自我培养.一个自身都不具备应用型、创新型素质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具有应用型、创新型素质的学生.事实证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的专业课更生动,更受学生欢迎.

另外,专业教师要对实践先行的课堂教学掌控自如,必须对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培训达到相当层次,提高与工作相关知识的关联性,因此,对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的实践经验来源于学习,参与研究的专业课教师把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多种途径参加校内、校外、省内、省外的专业学习,把基础学科和更新的专业学科学习有机结合,注重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方能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其次,参与各级、各方面的教学大赛,如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竞争的方式为教师创设了学习环境,搭建一个把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重塑、加工、再现的平台,提高了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度,更重要的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人员的保障.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张老师辅导学生参加省技能竞赛获三等奖,王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

最后,教师储备了完备的课程体系知识(从通识教育到专业科目教育、从专业课程到教学实践课程),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广度、深度、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信息社会中工作内涵不断变化的人才,而最终目的是形成了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的理念.

(二)建立了以项目为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

没有项目支撑的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是缺乏实践性和生动性的干瘪理论框架,基于此,在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学设计时,必须秉承一个宗旨:为学生提供工作本位的教育机会,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工作的合作者以实现个体的变化达成“生长”.因此,把《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模块学习》两门课作为实验研究的载体,对部分模块教学进行精确的项目实践设计,将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模块化组合(其背景是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得到以下设计原则:(1)以专业发展观为基础,以完成项目为已任,以提高实践技能(哪怕是小小的观察技能也不忽视)为目标,(2)寻找适合学生实践的教学法(如实验、实训、训练、培训等方法),(3)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书、教师一定要有确切的技能培养目标,(4)教师必须先经过实践演练(因为实践课需要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以应对各种问题和事件),才能预设学生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设计项目教学的走向.

(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个别化分层次指导理论

学生并不是以同一种方式掌握技能,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需要一些个别化指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的项目教学时,笔者并不讲解整流滤波原理,先让学生根据任务书在万能板上焊接装配“整流滤波电路”,采用了如下方法:(1)由教师讲授在万能板上装配元件的方法,满足听觉型学习者的需求;(2)进行演示操作,满足视觉型学习者的需求;(3)自己进行技能训练,满足实物型学习者的要求.

教师走到每位学生的实习位置,根据每位学生的实训问题进行个别化分层次指导(包含支持性指导、建议和演示),使每位学生掌握万能板装配电子产品的技能(包括看懂产品电路原理图、装配图、印刷板图等),并尽量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满足中职学生在学习上需要大量帮助的需求.产品完成后,在测试、调试阶段同样给予分层个别辅导教学,虽然测试数据不懂,但知道数据来自哪一点,也知道如何测试的操作,此时他们的脑海里充斥多个“为什么”以及想学好电子、想学会维修家电的想法,完全达到实践先行的目的了.

(四)开发了“以做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在“译码器原理”的项目教学中,先用个别指导分层次实训的方法让学生完成译码显示电路的电子产品装配,装配成功率达90%.译码电路的学习与应用的学习任务主要为:一是根据制作的译码器显示电路产品的显示状态分析译码功能;二是加深对译码集成CD4511各管脚功能的理解,并延伸至同功能的其他集成块的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以下是教学的主要过程:

1.展示学生制作的译码显示的成果,结论:将输入的开关(二进制信号)翻译成十进制信号显示,产品名称七段译码显示器.

2.学生归纳产品的电路框图.

3.教师提出问题设疑:(1)在制作过程中对数码管有什么认知?(2)产品最重要的功能部件是什么?导出译码器的分类,本产品属于哪一类?(投影学生完成的任务书)(3)集成块到底是怎么完成译码功能的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译码电路的学习.

4.利用逻辑工具进行讨论分析,开展由易到难的学习(教师提示画出逻辑符号和逻辑功能真值表,以二位为例):(1)从二线~四线译码开始;(2)进入二~十进制译码研究,留下伪码的问题,教师点评和讲解,更加深对译码电路,尤其是特殊管脚的功能的理解.

5.展示译码器的典型应用——八路抢答器电路和数据分配器,引导学生解读新图.

随着成就感的涌现,激发学生设疑,“为什么拨码开关在不同位置显示不同数字”“数码管里面什么构造”“集成块CD4011原理功能是什么以及管脚接线为什么这样设计”等问题一个接一个从学生口里冒出来,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思考的火花和解决问题的实质需要(即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迫切的需要)进行自学题目的布置,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快乐地完成概括和反思的学习活动,最后以学生讲解讨论的形式展示成果、教师纠错补充完成理论教学.此过程中允许学生的自学知识反馈出错或混乱,教师只有在挖掘错误的基础上迅速确定出“教”的内容和“教”的深度、广度(教师若没有前述的知识技能教学法培训的积累提升是较难完成这一关键步骤的).

案例解读:只有在与实践情境的联系中,有了相关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理论知识才能被完整地建构,且建构的理论知识是学生急需要知道的、想拥有的,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变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应用”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可在对比班的教学反馈上窥见一斑:实验班考核优秀率达88%(对比班一次通过率为70%),根据问卷调查显示:89%的学生称先实践后理论课改提高了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93%的学生认为实践结果让他们拥有成就感.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后,再次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很好地完成“八路抢答器”产品的装配、测试、维修了,通过“再情境化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地整合到实践知识中并上升为可迁移的技术实践能力,解决了理论学习中遗漏的难题.能力强的学生会根据所学进一步探索、创新设计新功能产品.

(五)建立了能力本位评价的考核方案

能力本位评价的核心是努力评价“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力图把“能力”而不是“书面知识”作为评价对象.强调的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性能力,采取工作样本测验,即从岗位抽取工作任务(工作样本),采取标准参照模式考核,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推断其是否获得了相应的工作能力.

考核方法: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素质情况的考核分为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三部分(在每个项目任务书里有明细列表).

考核评分标准:(1)成果的考核占70%;(2)学习问题提出、讨论、解决、再实践的过程考核(以文字总结的形式)占30%.

这个评价体系目标指向职业能力标准,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课程与学生未来工作的相关性,促使职业教育走出学问化误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改革上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改变教学展开顺序课时数增加、消耗实验室器材量较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此项目实验成果达到校本化有一定难度.(2)运用能力本位评价标准不容易确定,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却又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该体系是有缺陷的,若教师有经常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却是可以弥补的.(3)若在校内建立一个由骨干教师组成的稳定的、发展的、科研教研团体,将会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专业为主线的内涵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月爱,冯向莉.职业实践导向的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44-46.

[2]王宏昊,陈才,安欣,等.基于实践导向的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8):78-80.

实践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小结: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实践本科实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可行性和电子专业课程和导向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