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创作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话剧小品创作实例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创作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7

《话剧小品创作实例》

本文是有关创作论文怎么写和小品和话剧和创作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刘 红

小品的篇幅小,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技术含量低、创作手法简单.相反,必须精心结构、合理安排、认真塑造人物.否则,小品的瑕疵是藏不住的.哪一个地方精彩,哪一个地方不足,大家会一目了然.那么,什么样的小品是上乘之作呢?如果用比较普遍或者大家比较认可的审美标准来评判的话,那就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经得起舞台实践的检验.但这种评判对于一些非专业或戏剧爱好者来说是很难把握的.本文意在通过实例分析来详细阐述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诸多技术因素,探索其内在价值.

发表在《剧作家》2015年1期的话剧小品《从头再来》是一个不错的剧本.作品通过一个有爱心的守望者袁守望对一个绝望的吸毒人员柳如烟的挽救过程,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人间真情,赞美了关爱的力量,是一个抒发正能量、观赏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这个小品的主题色彩十分鲜明,而要写好这种歌颂内容的剧本是不大容易的,尤其在这样篇幅很小的小品中来完成就更加困难.没有一定功力的作者,常常会情不自禁就脱离了人物,将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一些宣传教化的理念带入其中,让形象成为宣传的工具,使作品人物成为可供摆布的“木偶”,失去生命的活力.看过这个小品之后,读者很快被剧中人物吸引.当然,剧本的结尾不太尽如人意,这也是本文用来作为分析的一个原因.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点瑕疵无伤大雅,依然掩盖不了该剧的艺术水准.就让我们进入到剧本当中,走近人物,边分析边品味——

时间当代,某个下午.

地点某旅游景区,一处悬崖边 较为开阔的地方.

人物柳如烟,简称烟,女,

20~30岁左右.

袁守望,简称望,男,50

岁左右.

[幕启:舞台上设两块漂亮的山石景片,中间夹一道护栏.

[袁守望拄拐上,唱李宗盛的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袁守望唉,有人不是“神仙”,偏偏想做“神仙”.本人

袁守望,工作之余,来做这道美丽山梁的守望者.守望谁呀?各位,这景点虽然风光无限,但护栏外面却是万丈深渊.几乎天天都有脑子进水的人,想翻过去做“神仙”.我的职责就是见一个拦一个,不让他们“美梦”成真.哟,好像有情况,我先隐蔽起来观察动静.

该剧从人物一上场的这样一段文字、这样一段画面,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当然是告诉了我们如下信息:第一,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地方——景区的一个悬崖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第二,男主人公是一个拄着拐杖的人,说明他身有残疾,跟健康人是有区别的.第三,人物是唱着李宗盛的歌上场的,能看出这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而且,歌词的选择也非常讲究,你看人物刚唱完“仙”字小曲儿,马上告诉你,这里就总有人想来做“神仙”.作者的用心很清晰,立刻让剧情转入一种令人紧张的情势之中.因为不言自明,大家都会去想这些想做神仙的人,一定是那些想寻死之人.寥寥数笔马上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足见作者功力.这时,我们才恍悟,原来这个人物唱的歌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一次“铺垫”.第四,袁守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已经初步呈现,他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因为这里经常有轻生跳崖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守望”.

同时,我们还看到袁守望性格中开朗幽默的一面.你看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依然乐观,从他轻松风趣的语言里,已经初步彰显出这个人物的性格色彩.

以上这些信息如果从戏剧创作技巧来分析,那便是作者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已经让剧情进入了一种戏剧“情境”的营造.人们会担心在这样一个悬崖峭壁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经常有人跳崖的地方,会不会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真有人跳崖,像袁守望这样一个身有残疾的人能救得了吗?担忧、期待之情油然而升,大家迫切想看到下面的情节如何发展.我们说,一个好的剧本,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利于人物行动的戏剧情境,这是促进人物展开动作的关键因素.而戏剧情境的建立离不开人物、环境、事件这些重要条件.而小品的容量有限,开头阶段必须尽快进戏,不能拖沓.而作者接下来让女主人公柳如烟的上场,就进一步推进、加强了这种氛围的营造——

[柳如烟唱王菲的歌上.她边唱边四下打量,“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神情恍惚地走

到护栏边朝下看了看.然后转身从肩包里取出化妆盒,照镜,梳头.接唱:“想你时你在天边,不想你时你在眼前.”

[抹口红,将手里的物品一件件朝身后的护栏外抛撒.

[袁守望伸手接.有的接住了,很高兴地装口袋里,有的没接住,还摔了跤,爬起来懊恼不已.

柳如烟(未察觉,接唱)“想你时你在脑海,恨(不想)你时你在心田……”

[柳边唱边将包里的手机抛出,被望稳稳地接住.

[烟又打开钱包,拿出一沓人民币朝身后的护栏外抛撒.

[望这回伸手抓,只抓住一部分,人还差点掉下去.

[柳如烟接唱:“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最后将肩包抛出,袁守望伸拐杖从背带中间套住,顺势抓在手里,背自己肩上.

柳如烟(惨然一笑,向观众挥手)再见了,我的孩子,再见了,爸爸妈妈!(转身欲跨护栏)

女主人公上场也是唱着歌的,但我们看到后面就会知道,她的歌声应该是一种对生命绝望者的歌声,她与袁守望歌唱时的心情、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情绪状态的对比,歌声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内在情感的对比.接下来作者对柳如烟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塑造她此刻的心态.这些动作层次感很强,足见作者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十分细腻与准确.首先她四下打量,看到没人才从包里取出化妆盒,然后开始照镜子、梳头、抹口红,然后才开始扔东西.先是把手里的物品扔出护栏,接下来又扔手机、扔钱、扔身上的背包,最后,转身就要跳护栏.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女主人公很明显地表现出主动性的行为特征,也正是这些行为特质,让我们看到她独特的性格色彩——这不仅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的女人.同样,这种性格特质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个人物行动的力量.而袁守望此刻的行为正好与女主人公形成强烈对比,他完全处于被动性的行为状态,让这个人物性格中随和宽厚的另一面得以彰显.通过两个人一上场的初次碰撞,观众立刻判断出,到来的这个女人正是一个要轻生的人,让前面的担忧骤然而降.紧接着,又会产生一连串的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轻生?这样一个临死都不忘美的人,为什么想告别这个世界?袁守望能救得了她吗?马上又将二人推到戏剧情境最严峻的关头,让观赏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下面的剧情.

在创作技巧上,作者在这里有意识地抑制人物语言的运用,却明显放大他们丰富的外部动作,目的是为了尽情发挥演员的表演才能,提高观赏性;让人物性格特质进一步丰富、强化;让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双方连续的行为刻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我们能够想象到,当这样一段表演在舞台上表现时,会具有多么强烈的舞台效果.从剧本开始两个人物上场这段开场戏,如果我们进行反复推敲寻找破绽的话,你会发现作者每一处都经过缜密铺排,技术手段运用得可谓信手拈来、严丝合缝.剧本开篇就入戏,并以极快的速度交代出人物关系,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氛围,也为下面剧情的进一步推进创造了条件,为人物行动的充分展开做好了准备.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又是如何进展的呢?

袁守望(厉声)别动!

柳如烟 (打了个冷战,转身)你,你叫我?

袁守望没见着那儿写着游客止步吗?还乱丢垃圾!(示意被柳丢弃的钱物)

柳如烟我……(有些慌乱)对不起,(走过去欲拾地上的钱物,忽又想起什么,惨淡地笑笑)不,我不捡,这些,都归你了.

袁守望(皱眉)什么,归我?

柳如烟对,归你.(再次走向护栏)

袁守望(急冲过去拦住去路)哎我说大妹子,你可要想清楚了,只要从这儿下去,可就永远上不来了!

柳如烟走开,少管闲事!

袁守望不可能.(调皮地)这管闲事可是我的业余爱好!

柳如烟流氓!

袁守望刘翔?嘿嘿,我不叫刘翔,告诉你就是真的刘翔来了,他也不敢跨这个栏!

柳如烟(大声)流氓!你给我走开!(连推带搡竭力想把挡道的袁守望弄开)

[袁守望一把抓住柳的手把她往回拖.

柳如烟哎哟,你弄疼我了,我要喊了.

袁守望我巴不得呢!你招来,咱俩更能说清楚了!(再次将柳往回拖)

[柳冷不防猛咬袁手.啊!

(疼得松手)……

袁守望突然的一声喊叫,可以说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的急中生智,但“别动”这样的字眼听上去还是有些滑稽可笑,让这个人物机智、幽默、随和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彰显.柳如烟本来上场时四下观望无人,哪想到身后杀出个程咬金来,一下子打乱了她寻死的节奏.这里,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戏剧手法中“拖延”的表现技巧,不露痕迹地将人物从寻死的边缘巧妙地拉了回来.目的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剧情节奏,让人物从危机状态中摆脱,也让观赏者悬而未决的心得到暂时的舒缓,为接下来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做准备.果然,当柳如烟听到袁守望说自己乱扔垃圾时,她开始是本能地没有反应过来,便下意识地说了声“对不起”.但当她刚想拾起地上的钱物时,立刻清醒,马上回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我都是一个要去死的人了,还捡这些东西干什么!于是立刻对袁守望说:“不,我不捡,归你了!”这段画面,我们虽然看到的只是两个人物外在的动作表现,但有谁能不感受到此时两个人丰富的内心语言和复杂的内在感受呢?如果说第一次作者让袁守望通过一声大喊阻止了柳如烟的行为,化解了险情,但当柳如烟清醒过来再一次向护栏走去时,观众的心又被揪起,戏剧情势再一次被推向紧张状态.

接下来双方的较量进一步升级,开始进入冲突的第二个回合.而这一次冲突是两个人行为目的更加鲜明的较量.你看,作者没有让两人做太多犹豫,而是让双方又开始行动——柳如烟再次向护栏走去,袁守望则急忙冲过去拦住;柳如烟让袁守望走开,袁守望说不可能;柳如烟骂他流氓,他假装打岔“刘翔”;柳如烟连推带搡要弄开袁,袁守望抓住柳往回拖;直到柳如烟最后咬袁守望的手,袁才不得已松开.这段描写,又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戏剧性更强的场面刻画,可谓迭起,环环相扣,让作品的观赏性步步升级.这段戏的节奏进展很快,层次分明,人物性格色彩鲜明,行为目的明确,人物意志坚定.可以说动作态势步步强化,外在冲突加剧,人物刻画生动有力.

如果上面这段画面作者主要是通过外在冲突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描写则由外向内,由外在的肢体冲突,转入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从而让柳如烟封闭的内心世界在袁守望“说理”“入情”的不断感化下,最后终于失守,说出了自己跳崖的真正原因,让人物情感的宣泄达到至高点,也将剧本推向——

袁守望嘿,大妹子,我诚心诚意救你,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柳如烟我乐意,不用你管!

……

袁守望得,在你结束生命之前,我就多送你几句,反正早晚都是死,也不在乎耽误个一时半会,是吧?

柳如烟(交抱双臂)行,你说吧! (眼望别处)

袁守望大妹子,我说你要是真从这儿跳下去,还真不一定能死得了.

柳如烟你胡说.

袁守望真的.崖壁上长了不少树,一旦跳崖被它挂住,弄个四肢残缺脑袋保住,就得像我这样处处离不了拐杖帮助, 那你就算白跳了!话说回来就算你真的跳下去摔死了,那也是尸骨不全,非常恐怖啊!你见没见过摔烂的西瓜?

柳如烟滚!

袁守望大妹子,我看你呀,长得那么漂亮,寻短见之前还给自己化妆,那么爱美的人,总不至于落个不体面的下场吧?

柳如烟(警惕)你是干什么的?

袁守望我呀,志愿者,凡是到这儿想不开的,我都要对他们进行考验.

柳如烟考验,考验什么?

袁守望考验一下是不是真心.

柳如烟真心怎么样,不真心又怎么样?

袁守望不真心我就劝他们离开.要是真心,我就助人为乐,推他们一把.

[柳忍不住窃笑.

袁守望开个玩笑.其实我呀就是想做某些人绝望之前的最后一道屏障.你说人生一世哪有那么顺的,谁没遇到过几个坎呢?

柳如烟(略一思索,手指袁守望身上的肩包)拿来.

袁守望(将肩包取下还给柳)想通啦?

柳如烟(接过包背上肩)对,回家.

袁守望哎,这就对了.(欲将捡到的钱物还给柳)

柳如烟依你所说,找个体面的死法.(欲下)

袁守望发现来硬的不行,于是马上改变策略,开始给柳如烟“讲道理”.但他说的可不是虚伪的空话,而是从柳如烟“爱美”的软肋入手,让她想象自己欲死不能可能导致的后果.

这一下说到了柳如烟的要害,击中了一个女人内心脆弱的部分.于是我们看到柳如烟的行为举止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她冲撞的举动、骂人的行为停止了.开始与袁守望询问交流,听到袁守望幽默的话语,忍不住窃笑,最后要过自己的背包要回家.在两个人这一段交锋中,袁守望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柳如烟的情绪则慢慢安静下来,成为一个倾听者.而作者正是通过两个人行为关系的微妙变化,让人物形象进一步丰富,让柳如烟性格中柔情的一面得以体现,也让戏剧冲突从人物外在行为的对立转入内在情感的冲突.我们看到,作者在完成人物形象内在情感的塑造中也没有简单化,并没有让人物停留于语言的说教之中,而是按照人物性格的特点去展开,继续发动属于他们自己特色的行为举动.为了增强戏剧效果,接下来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人物动作,即柳如烟要“找个体面的死法”.这个突然的行为,既符合柳如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又打破刚刚缓和下来的戏剧节奏,同时再让剧情急转直下,让人们稍加放松的神经又紧张起来,只不过这一次剧情反转是稍纵即逝——

袁守望啊,大妹子.(紧走几步,拦住柳)我这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你怎么就油盐不进呢?

柳如烟实话告诉你,我现在生不如死,我没救了,不能活也不想活!

袁守望怎么回事啊?失业?婆媳不和?老公有外遇?

柳如烟你才有外遇呢!(自觉失言)说你自己老婆!

袁守望好啦,别打嘴仗了.我真心实意想帮你,你看不出来?

柳如烟我,我爱上一个不该爱的……

袁守望人!我明白了,说了半天,还是你自己有问题!

柳如烟是的,问题在于我爱上的不是人而是物品,接触了它才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

袁守望(突然警觉)他长得什么样?

柳如烟白白的脸,表面像天使,其实是人见人恨的魔鬼!

袁守望你离不了“他”.没有“他”,你全身每一块骨头像被蚂蚁啃噬一样难受!

柳如烟你怎么知道?

袁守望(沉痛地)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家伙是个双性人!“他”当年也做过我的地下“情人”,有个令人生畏的名字,叫海——洛——因!

[烟颤抖了一下.此时,一段令人心碎的背景音乐骤然响起.

袁守望我说得对吗?

柳如烟大哥,我实在受不了了.(欲跪,但被袁扶住)我本来有幸福美满的家、一帆风顺的事业!我很早就结婚,有了孩子.靠自己打拼,从摆地摊,开店,零售批发,到最后做公司,生意红红火火,可以说拥有一个成功女人应该有的一切!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毒品,才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吸毒,公司垮了,家没了,灵魂丢了,身边全是不屑的眼神,就连亲生父母也拿我当贼防着.我做梦都想摆脱毒品,过有尊严的生活.三年了,我尝试过各种戒毒办法,可总是戒了吸,吸了戒,反反复复,人不人,鬼不鬼.大哥,我活着成了负担,只剩下死路可走了.因为死了才能解脱,才能一了百了 啊!(哭)

袁守望妹子,死,并不难.但不可能一了百了,还你尊严.你人不在了,活着的人不可能因为你吸毒而死高看你.你的名字永远会成为人家闲谈的笑柄!戒毒虽难,但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希望!我十年前也是因为吸毒,家败了,老婆跑了, 孩子丢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走到这儿跳崖,结果人没死掉,换来一双残废的腿……

柳如烟(泪流满面)大哥,后来呢?

袁守望后来,我被人救了,送去强制戒毒,回来又参加自愿戒毒,已经有十年没碰过那东西了.

这段描写中,两个人物外部冲突的情势明显力度不如前两个回合.柳如烟嘴上在说想找个体面死法,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却是她的一种虚张声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女主人公此刻外在的行为举止已经缓解,但她内在的情感波动却最为强烈.最后终于在袁守望亲人般的话语关怀下,瞬间爆发——她终于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开始真情倾诉.而这段倾诉完全是发自柳如烟的内心,是她自己自觉自愿的倾诉,是她内心情感达到最高峰时最真实的袒露.而此时袁守望自己从前的经历也顺势呈现给观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我们也对袁守望的爱心、身有残疾以及他到悬崖边来“守望”等一系列行为恍然大悟.

从以上剧情来看,此时,由于两个人物的情感表达已经十分深入,于是作者也将整个剧情在此时推到了最.实际上,如果单独拿出这一大段台词来看,都是两个人物一些叙述性介绍性的语言,戏剧性分量很弱.但放到整个剧情发展过程来比较,它的重要性就大了.

因为这些交代性的表述,不是啰嗦的废话,而是两个人行为动作的根源.它对整个剧本戏剧情节的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是人物行为独特性合情入理的支点.这里的叙述与有些作品中毫无章法的语言堆砌完全不同.所以,当我们再来看这段平实无华的语言时,才一下子了解了柳如烟以往的故事和她现在的行为选择,才明白理解了袁守望助人为乐的行为因由,并对两个人物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让这两个人物形象愈加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作品的主题立意这时也开始呈现出来,让观赏者感受到毒品不仅给人们身体带来危害,也给人们心灵带来巨大创伤,让作品的思想性得到深化.

我们仔细分析作品从开端向这段推进过程,发现竟是那样收放自如、自然流畅.作者结构的手法,采用的是“藏包袱”的手法.即先通过一个特殊环境,制造紧张空气,甩出包袱,吊起观众观赏的;再通过两个人物相遇后的一系列行为举止制造的戏剧性场面,让包袱愈加神秘,进一步吸引观众;当剧情发展推向时,才突然抖出包袱,揭开谜底,让观众对人物背后的故事恍然大悟,一下子引发观众心里的冲击与思考,也含而不露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毒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给家庭带来的危害,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使作品的思想性、观赏性在作者高超的创作手段的编织下,得到艺术价值的升华.这种“藏包袱”“抖包袱”的结构手法,是戏剧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技巧.这种手法不仅戏剧性很强,观赏性颇佳,同时,又让人看不到生硬的编织的痕迹,而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却让人感到相当震撼,非常冲击人的理性思维,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剧本的谜底解开之后,作品也自然进入了尾声——

柳如烟大哥,只要能戒毒,我什么都愿意做!

袁守望好吧.我给你推荐一个社区,叫爱心社区.

柳如烟是吗?

袁守望对,这是国家为吸毒成瘾者戒毒成立的专门机构.那里,工作人员给患者口服,已经有了很成功的经验.

柳如烟是吗?

袁守望是的.用药的同时,社区还帮助吸毒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们的严格保密.大妹子,你愿不愿意加入那个社区?

柳如烟求之不得的好事,我当然愿意.谢谢你了,大哥!(鞠躬)

[刘欢的《从头再来》音乐起——

袁守望谢什么呀,都是过来人,只是你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

(唱)昨天所有的故事,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天重又走进风雨.

柳如烟(在音乐声中握住袁守望的手)大哥,天地之间有真爱,谢谢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我向你保证,戒掉毒瘾,让美好的生活从头再来!

袁守望妹子,哥等着你成功的消息!

柳如烟再见!(依依不舍地下)

袁守望(挥手)再见!

这个小品的结尾有些不尽如人意.我们会突然感到人物似乎一下离开了自己的躯体,走入了作者主观设想的意境之中.结尾这种“戒毒社区”情节的设计,宣传教化的意味十分明显,束缚了人物的手脚,让人物立刻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成为作者主观愿望的被动接受者.于是,人物形象立刻失去了之前的艺术光彩.当然,我们也发现,作者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作品的结尾在极力使用音乐、歌唱等其他手段来调动人物情绪,极力给演员制造舞台表演活力,提升作品的观赏性.但这些外在手段的介入明显让我们感到生硬牵强,其瑕疵不言而喻.这也再一次证明,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我们的视线什么时候离开了人物,什么时候就会让形象黯然失色.当然,从整体艺术创作水平来说,这个剧本无疑是一个高水平、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结尾虽不尽如人意,但应该说是瑕不掩瑜.

剧本创作,不应该用大小之分、难易之别来衡量,好作品一定都蕴含着内在的力量.戏剧小品的创作也同样,需要创作者经历不断钻研的过程.不仅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积累,同时更要不断进行戏剧理论知识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舞台实践中体现出来,在观众的掌声中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原旭春

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汇总,上文是一篇关于小品和话剧和创作方面的创作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