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内容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学术博客核心用户内容创作行为特征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内容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1

《学术博客核心用户内容创作行为特征》

该文是内容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博客和学术和特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专题: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交流行为研究·

编者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信息交流的方式与信息内容的传播,尤其是博客、微博与微信等平台的日益普及,使信息创造者与信息用户的行为受到极大的影响,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随着传统媒体竞相跟进带来的信息交流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社交媒体在提供社交与娱乐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信息的创作、分享、提供等功能,使得各种形式与类型的信息得以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如今,社交媒体不仅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日渐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可知,关于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的研究已经被学界日渐关注,其中对使用动机、用户满意、共享行为与从众行为等的探索,不断引发着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研究的问题、对象与范围不断地延伸,涉及到信息交流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交流、创作行为特征、信息共享因素以及信息共享意图等信息行为研究,本刊特邀南京理工大学王曰芬教授组织了本组 “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交流行为” 专题文章.

基于王曰芬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研究领域科学文献传播网络生长及对传播效果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1373124)与“基于调节定向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演化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1403121)的本组“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交流行为”专题文章,以学术信息交流为侧重点,单篇文章又针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交流的创作、共享、搜索与阅读等环节,借助于行为与决策等理论与数理统计、扎根分析与实证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验证,对上述行为的特征特点、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

本组专题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方法科学,资料丰富,研究结果也让人信服,相信将可为学界的社交媒体用户行为与信息交流理论等深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摘 要:文章以科学网核心用户为分析对象,采用数理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从群体特征、创作方式、博文内容三个方面对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的内容创作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学科背景丰富的基本特征,在创作上呈现出博主通常利用工作时间并喜欢使用个人分类的特点,同时具有博文内容主题多、阅读对象广、文中外部链接种类丰富等特色.

关键词:学术交流;内容创作行为;用户行为;学术博客

中图分类号:G25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44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Creation Behior of the Academic Blog Power Users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blog content and creation form of the academic blog power users,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law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rfecting the network academ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We choice104 power users of sciencenet.cn(a Chinese academic blog) as our samples. The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is chosen to analyze the group identities and writing habits of the groups. Content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features of their blogs. The power users of academic blog are academic leaders. Power users always create blog during work time and most of them he their individual blog category labels. The power users´ blogs cover variable subjects and abundant network resources. They write not only for researchers but also for common people.

Key words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content creation behior; user behior; academic blog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社交网络开始蓬勃发展,科研工作者对于社交的特殊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为科研工作者量身的学术社交网络已普遍地为学者们所接受.学术博客便是学术社交网络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形式[1],它具有帮助研究科研工作者扩散研究成果、增加文章被引量[2]、扩展学术社交关系、增加学术声誉以及架起科研工作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等作用[3].核心用户是学术博客优质内容的创作者以及学术博客社交关系网中的核心节点,他们为学术博客带来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与人脉.探索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的内容创作行为有助于对学术社交网络上的非正式学术交流规律加深理解,也能够帮助学术博客运营者认识其核心用户的特征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用户加以识别和维护.

2 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学术博客核心用户这个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存在一些相关概念界定的探讨.如关于学术博客,翟姗姗等[4]认为学术博客是具有学术身份或背景以及对学术感兴趣的网络用户通过发布和反馈科研、教学以及科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类博客应用;关于互联网产品核心用户,不同的互联网产品对核心用户有不同的判别标准,何黎等[5]认为微博客的核心用户即在微博关系网中与他人联系多(点度中心度高)的用户;朱艳婷和丁当[6]认为以用户创造内容为主的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用户必须能够创作优质内容或者活跃社区氛围.综合来看,互联网产品核心用户即能够为产品发展带来巨大帮助的用户;关于博客核心用户,Lim等[7]将博客内容核心用户(Content Power Users,CPUs)定义为那些创作的博客内容能够对其他用户带来巨大影响的用户;Akritidis等[8]认为博客中最有影响力的用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多产与高影响力.

基于以上相关概念,并综合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将学术博客核心用户定义为:学术博客环境下,创作的内容对其他用户具有高影响力并因此能够为学术博客的发展带来巨大帮助的用户.

学术博客内容创作行为研究应包括用户在学术博客环境下进行内容创作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相关的研究可以被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创作行为本身的研究,这类研究关注的重点在行为可被观测的表现形式上,包括用户对社会化标签、外部链接的使用以及用户创作内容(UGC)的主题等.如张颖怡等[9]对科研用户博文关键词标注行为进行研究;史新艳和肖仙桃[10]、Luzón[11]对学术博客中的链接以及出现在博客不同位置链接的作用进行研究;Mewburn和Thomson[12]、Bukvova[13]等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学术博客内容的主题进行分类;Shema等[14]对学术博客内容中引用的学术信息进行分析.

另一类研究关注学术博客用户行为背后存在的驱动力.如甘春梅等[15]学者就学术博客用户使用动机做出一系列探索,她们首先构建了学术博客环境下用户知识共享的心理诱因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16],此外,她们还对学术博客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探索[17-18];Mewburn等[12]从学者发布的博文内容入手对他们发表博客的动机进行了推测;赵鹏[19]基于自我概念理论以及传统动机理论对学术博客中用户知识共享的动机进行探索.

总的来看,有关学术博客用户内容创作行为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对于学术博客核心用户这个群体的内容行为关注还有所欠缺;同时,就研究平台来说,对博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相关研究大都是以英文类学术博客为研究平台进行的,以中文类学术博客为研究平台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基于以上理由,本文试图对中文语境下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的内容创作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补充与完善相关的研究以为探究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行为特点与规律提供借鉴和参考.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来源与数据处理

(1)研究平台选择:科学网博客是中文语境下最大的学术社交平台.发布在该平台上的博文可以通过读者推荐到博客首页成为热门博文,热门博文代表着所有博文中最受欢迎的那一部分内容,即热门博文的作者所创作的内容在学术博客社区中对其他用户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热门博文博主可被视为科学网核心用户.基于以上理由,本文选取科学网为研究平台.

(2)研究对象选择:自2007年科学网博客开通到2015年11月18日,科学网上能够采集到的有完整信息的热门博文共4479条,涉及博主588位.由于大部分博主只发布了一到两篇热门博文,因此本文根据“二八定律”将创作80%热门博文的20%(108位)博主确定为核心用户亦即本文的研究对象.

(3)数据采集字段: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1月

25日,针对所选的108位博主,采集的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以及用户距离数据采集时间最近一次发表的博文信息.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ID、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学科背景;博文信息包括博文发布的时间、标题、系统类别、个人分类、关键词、博文中包含的链接与链接数量以及博文全文内容.

(4)数据处理:博主基本信息的采集涉及博主的个人资料和学术名片两个页面.对于信息不完整的用户,根据博主已提供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对其资料进行搜索并补全,但是仍有部分用户提供的太少无法补全(少量记录仍存在部分字段缺失).本文对其中4条记录作了删除处理,包括以科学网为用户名的记录以及另外三条缺失严重的数据.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最终有效数据共104条.

3.2

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核心用户的基本特征、核心用户创作方式等进行分析.

(2)内容分析方法:因为博文的系统分类太过粗略不能准确反映博文的主题,为了了解博文的真实主题,需要根据博文的内容对博文主题进行重新归类.采用内容分析对博文内容进行编码归类,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分析方法,包括一系列系统且灵活的准则,能够帮助研究者收集和分析定性数据.

4 分析结果与讨论

4.1

核心用户群体的基本特征

对核心用户群体基本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博客运营者根据这些特征对核心用户进行识别并加以维护,同时能够帮助运营者在普通用户中挖掘潜在的核心用户.

4.1.1 在性别上呈现着明显比例不均衡的特点

样本中有101位用户有性别信息,其中男性用户82位(79.0%),女性用户19位(18.0%),男性用户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高影响力的科学家中男性所占比例也远远高于女性[20].而在普通社交网络环境下,女性用户在数量上更占优势,比男性用户更加活跃也更受欢迎[21].因此,从用户性别分布特征上看,科学网博客与现实科研环境切合度更高,与普通社交网络存在明显区别.

4.1.2 在学历上呈现着高学历比例占大多数的特点

样本中拥有博士学历的用户有78位,占所有核心用户的73.1%,其次是拥有硕士学历的用户6位(5.8%),本科学历的用户仅1位,还有19位(18.0%)用户的学历信息缺失.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若将博士学历视为高学历,那么核心用户主要由高学历用户构成.以上结果也表明科学网的新注册用户中高学历用户将是其核心用户的主要潜在群体.

4.1.3 在学科背景上呈现着涵盖面广泛的特点

104位博主中有19位(18.3%)是跨学科科研工作者,他们为自己选择了有两个及以上的学科背景,本研究将有多个学科背景的博主选择的第一个学科背景作为其主要学科背景进行分析(见表1),如王云才(信息科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就被认为是该博主的主要学科背景.

数据显示,管理综合类背景的用户在核心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有25位占总体的24%;其次是生命科学背景的用户,共20位占总体的19%;信息科学(N等于13,P等于13%)、数理科学(N等于11,P等于11%)、化学科学(N等于10,P等于10%)、医学科学(N等于10,P等于10%)、工程材料(N等于9,P等于9%)的用户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占比最少的是地球科学背景的用户(N等于6,P等于6%).总体上来看,科学网核心用户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聚集了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4.1.4 在学术资历上呈现着高职称者领衔的特点

核心用户中绝大部分为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科研工作者.在对职称进行统计时有29个数据缺失,有效职称字段数据记录为75个,从已有的数据来看,教授所占比例最高(N等于47,P等于62.7%);其次是研究员(N等于18,P等于24.0%);副教授(N等于5,P等于6.7%)与副研究员(N等于2,P等于2.7%)所占比例较少;除此之外,还有少量非科研工作者(N等于3,P等于4.0%),如医生和工程师.从这些用户取得的职称可知他们已经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取得了同行的认可.Kirkup[22]曾对6位使用博客的科研工作者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博客上花费大量时间的两位用户都是已经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拥有一定资历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自信将时间花费在博客这样非传统的学术生产活动上.Kirkup的研究结果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科学网博客的核心用户绝大部分是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科研工作者.

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男女比例不均、高学历、高职称的群体特征与现实学术圈中各个领域学术带头人的特征相似,即现实世界中的正式学术交流的带头人在虚拟科研社区中继续扮演着网络非正式学术交流主导人的角色.学术博客不仅是现实科研社交圈的网络化、虚拟化,它还降低了现实科研社交中不同学科之间学术交流存在的壁垒,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

4.2

核心用户创作方式特征

本部分内容对核心用户的博客创作方式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创作时间与内容组织上的统计分析研究核心用户在创作的态度与意愿、行为的习惯与倾向性等方面呈现的特点.

4.2.1 在态度上核心用户具有较高的博文创作积极性

本文首先对用户最近一次发表博文的时间与本文数据采集时间的时间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63位(60.6%)用户在最近1个月内发表过博文;12位(11.5%)用户在最近1-2个月的时间内发表过博文;15位(14.4%)用户在最近3-6个月内发表过博文;4位(3.8%)用户在6个月到1年内发表过博文;10位(9.6%)用户在1年以前发表过博文(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在6个月到1年以及1年以前发表过博文的这些用户已经在长时间内停止向科学网博客贡献更多的内容.

以上结果表明,核心用户通常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会积极地向学术博客贡献内容.如果一些核心用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创作内容,则表明这些用户正在流失,因此科学网博客运营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关注其核心用户的动态,设定一个时间阈值,当核心用户超过这个时间未发布博文时可以对其发出邀请.

4.2.2 在意愿上博文创作构成核心用户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为了对核心用户的创作习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对博文发表的时点进行了分析(见图1).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博文都在白天被发布,上午6点到10点是博文发表的高峰期;第二个博文发布的小高峰出现在12点到15点;6点以前与16点以后博文发布量较少.以上结果表明,科学网核心用户大都愿意在工作时间发表博文,博文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4.2.3 在行为习惯上用户会主动对自己创作的内容进行组织

科学网提供有两种标签规则,一种是系统分类,另一种是用户的个人分类.系统分类提供了12个标签,用户必须为自己的每篇博文选择一个系统类别,系统根据博文的系统类别将博文进行组织,系统分类是运营者将用户创造内容进行有序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科学网还允许用户为自己的博文创建个人分类,个人分类是用户对自我创作的博文内容进行组织和有序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仅对用户的个人分类标签使用行为习惯进行了统计分析(见图2).

数据显示,104位核心用户中有81位(77.9%)用户创建了自己的个人标签体系,每位用户的标签体系中标签的个数从1-38个不等,平均每位用户拥有的个人标签个数为11个(用户个人标签总数/有标签用户人数),与系统提供的博文分类标签个数(12个)相似.在最近一次发表的博文中有70位(86.4%)用户为博文贴上了个人分类标签.对用户为文章选择的个人标签与系统标签进行对比后发现,个人标签更个性化、具体化,很多标签直接反映了用户的研究兴趣与生活爱好,而系统标签则较为笼统,如一篇博文的个人分类为“文献计量学”,而系统分类为“科研笔记”.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核心用户会有意识地使用个人标签对自己创作的内容进行组织和有序化,也说明系统标签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2.4 在行为倾向性上用户对关键词的使用较少且较为依赖系统提取的关键词

关键词能够标识博文主题,博主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为博文添加关键词,给博文加关键词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动输入,二是系统自动提取.博主标注的关键词一般用“,”和“、”将两个关键词分隔开,系统提取的关键词使用空格分隔.本文使用“,”与“、”分隔开的关键词作为人工标注关键词,使用空格分隔的关键词作为系统标注关键词,并对关键词使用行为倾向性逆行分析(见图3).

可以看到,科学网核心用户更喜欢用个人分类来标识自己的博文主题和内容而对关键词的使用较少;使用关键词的用户中对系统抽取关键词的依赖程度较高.

综上,在创作的态度与意愿上,学术博客核心用户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创作积极性,博文创作被这些用户视为了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在内容创作行为上,核心用户大都乐于创建自己的分类标签体系对内容进行组织,而对关键词的使用较少.Mirzaee与Iverson[23]曾发现,用户使用标签主要有使有序化(描述内容、创造内容、提高可检索性)和社会化(创造社会连接、与有相似爱好的人建立联系、通知消息、提升/维持社会可见性)两大动机,科学网上的系统标签具有社会化的作用却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有序化的需求,所以核心用户大都有创建个人分类体系的习惯,但是个人分类标签是无法通过系统直接与他人共享的,即个人标签不能将社会化,因此,对用户来说系统标签与个人标签是互补的存在.关键词虽然也具有标识博文主题的作用,但是它既不能满足用户对内容有序化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会化的需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关键词使用率比个人标签使用率低很多.

4.3

核心用户的博文内容特征

本部分从内容层面对博文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博文主题、博文中对图片以及链接的使用情况三部分.

4.3.1 在主题表达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系统提供的博文类别较为笼统,不能准确地揭示博文主题,因此本文使用扎根理论对博文主题进行重新编码.发现这些博文包括以下10个主题.

(1)个人生活:这类主题的博文跟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包括博主对自己兴趣爱好的展示、对生活事件的记录、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2)科研环境批判:这类博文的内容主要表达博主对科研环境以及科研制度的一些看法,涉及了科研圈中的人情世故、项目经费报销、科研合作、专利申报、论文以及高校招生等话题;

(3)科普知识:博主在这类博文中分享一些跟自己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分享的同时他们往往还会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4)成果扩散:博主用于扩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密切关注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博文,这类博文会对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并且提供文献来源信息;

(5)想法与灵感:记录博主个人对于科研问题的思考、想法与灵感的博文;

(6)教学经验:博主分享个人教学经验的博文,这些经验主要包括课堂经验以及带研究生的经验;

(7)科研工作:记录博主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的博文;

(8)科研经验:博主分享自己科研经验的文章,主要是分享给年轻学者的科研经验;

(9)招聘信息:博主发布的与科研工作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

(10)网站建议:这类博文记录了博主为其正在使用的科研社交平台提出的建议.

统计发现,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博文占样本总数的53.8%(N等于56);其次是与科研环境批判相关的博文占样本的18.3%(N等于19)、科普知识7.7%(N等于8)、成果扩散5.8%(N等于6)、想法与灵感4.8%(N等于5)(见表3).总的来看,这些博文的主题非常丰富,涵盖了博主的科研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博客是核心用户日常生活与科研工作过渡的中间地带.邱均平与李威[24]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学术博客博主的博文并非全部在探讨科研,他们也关心生活与娱乐信息.

有趣的是,个人生活类博文占全部博文的53.8%,这或许是因为核心用户们大都是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对科研成果的扩散需求不再那么强烈,他们更希望通过学术博客在其他学者面前塑造完整立体的个人形象,而不单单是学术形象[25].这种“接地气”的个人形象反过来也会为他们吸引更多的粉丝,从而扩大他们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当然,这一结论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来加以证实.

4.3.2 在阅读对象预设上呈现广泛性的特点

本部分从博文的内容以及博主书写的风格对“博文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61.5%(N等于64)的博文通过博文内容与写作风格无法确定博主在进行写作时脑海中是否设定明确的阅读对象;38.5%(N等于40)的博文作者在写作时预设了阅读对象,如一位博主在分享自己科研经验的一篇博文中写到“年轻人面临很多演讲或口头表现机会,需要认真对待……”[26]这里的“年轻人”指的就是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这些预设的阅读对象主要包括学术圈内的人、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人、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人以及年轻学者;3.8%(N等于4)的博文记录的是博主的个人想法、灵感以及自我反思,充当着博主的个人备忘录,这类博文主要是博主写给自己看的;还有一篇博文的作者在文中明确的指出了该博文希望被哪些阅读对象看到[27](见表4).

学术博客排外性弱,为普通受教育者接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虽然小部分博主在进行创作时预设了阅读者是跟自己一样处在科研或教学环境中的人,或者预设他们跟自己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研究兴趣,但是大部分博文博主在进行创作时未设定明确的阅读对象.总体上来看,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博文创作时不像进行学术论文创作那么正式规范,文风较为轻松随意,将专业性知识表达得简单易懂,博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很高,适合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养但是对某些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受教育者阅读.

4.3.3 在信息资源链接引用上呈现出丰富性的特点

学术博客博文中包含的链接具有相关、引用和扩展的作用[10],对核心用户博文中包含的链接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链接包括了站点内部链接、百度百科链接、音频链接、视频链接等各种资源.32(P等于30.8%)篇博文内容中包含链接,共含链接72条,其中19篇博文中使用的链接大于等于两条,通过链接的URL对这些链接的进行了分类(见表5).

博文内容中被使用最多的链接是科学网站内博文链接(N等于39,P等于53.4%),博主在写博文时会在博文前部、中部采用链接的形式引用具有相似或相悖观点的其它博主的博文,或是在博文的末尾处附上自己其它相似内容博文的链接;其次是对百度百科的引用(N等于9,P等于12.3%),对百度百科内容的引用说明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专业人士的认可;除以上两类链接以外还有部分对新闻(N等于6,P等于8.2%)、音乐(N等于6,P等于8.2%)以及教育类网页(N等于5,P等于6.8%)等链接的使用;样本博文中使用的期刊论文链接仅一条,这主要是因为博主在博文中引用期刊出版物时,通常会采用正规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对出版物来源进行标注,而不是使用网页链接.

综上,核心用户创作的博文主题丰富,涵盖了博主从日常生活到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博文的写作风格通常非常轻松、有趣,适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对相关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受教育者阅读.从这一点看来,学术博客可以作为公民科学与科研世界“碰头”的平台;同时,博文中涵盖的外部链接资源丰富,科研工作者在博文中对待网络信息资源的态度比他们在进行学术论文创作时对待网络资源的态度更为宽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在对学术信息进行引用时会按照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引用,博客设计者和运营者需要注意到用户对正式学术论文引用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引用方式.

5 结语

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群体具有男性多于女性、高学历、高职称、学科背景丰富四个特征,这些用户在学术身份、学科差异等方面与传统正式学术交流中的核心人物相契合;创作方式方面,学术博客核心用户对内容创作以及个人博文信息组织具有高积极性;博文内容方面,学术博客核心用户发表的博文主题及博文中包含的外部资源丰富,写作风格轻松,内容通俗易懂、面向的读者范围广.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文只考虑了学术博客中极少数核心用户的内容创作行为,还有大量非核心用户的内容创造行为也值得关注;其次,本文在对核心用户选择时考虑的是热门博文博主,科学网上的精选博文博主也应该被作为核心用户进行研究;最后,本文在对核心用户创作的博文抽样时选取的是用户离抽样时间最近一次发表的一篇博文,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增加博文抽样的数量.

参考文献:

[1] 许鑫.学术博客:值得关注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形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31(7/8):1-2.

[2] Shema H,Bar-Ilan J,Thelwall M.Do blog citations correlate with a higher number of future citations? Research blogs 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alternative metric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65(5):1018-1027.

[3] Hugh.Why Academics Should Blog[EB/OL].[2016-04-10].http://hughmcguire.net/2008/10/26/why-academics-should-blog/.

[4] 翟姗姗,许鑫,夏立新.学术博客中的用户交流与知识传播研究述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31(7/8):3-12.

[5] 何黎,何跃,霍叶青.微博用户特征分析和核心用户挖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121-125.

[6] 朱艳婷,丁当.微信来了(第1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25.

[7] Lim S H,Kim S W,Park S,et al.Determining content power users in a blog network:an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s[J].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umans,IEEE Transactions on,2011,41(5):853-862.

[8] Akritidis L,Katsaros D,Bozanis P.Identifying the productive and influential bloggers in a community[J].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IEEE Transactions on,2011,41(5):759-764.

[9] 张颖怡,章成志,池雪花,等.科研用户博文关键词标注行为差异研究——以科学网博客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31(10):13-21.

[10] 史新艳,肖仙桃.学术博客链接结构及其交流特性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79-83,89.

[11] Luzón M J.Scholarly hyperwriting:The function of links in academic weblog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1):75-89.

[12] Mewburn I,Thomson P.Why do academics blog?An analysis of audiences,purposes and challeng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3,38(8):1105-1119.

[13] Bukvova H,Kalb H,Schoop E.What we blog?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ers´ weblogs[J].Publishing in the networked world:Tranorming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2010:89-97.

[14] Shema H,Bar-Ilan J,Thelwall M.Research blogs and the discussion of scholarly information[J].PloS one,2012,7(5):e35869.

[15] 甘春梅,王伟军,田鹏.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心理诱因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3):91-99.

[16] 王伟军,甘春梅,刘蕤.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心理诱因的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2,31(10):1026-1033.

[17] 王伟军,甘春梅.学术博客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10):121-127.

[18] 甘春梅,王伟军.学术博客持续使用意愿:交互性、沉浸感与满意感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5,33(3):70-74,94.

[19] 赵鹏.学术博客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科学网博客为例[J].情报杂志,2014,33(11):163-168.

[20] 慕慧鸽,张军.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国立科研机构高影响力科研人员特征分析[J].情报杂志,2015,34(10):59-64.

[21] Thelwall M,Kousha K.Academia.edu:social network or academic network?[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65(4):721-731.

[22] Kirkup G.Academic blogging:academic practice and academic identity[J].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2010,8(1):75-84.

[23] Mirzaee V,Iverson L.Tagging:Behiour and motiva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9,46(1):1-5.

[24] 邱均平,李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博主与评论者关系研究——以“科学网博客”为例[J].情报科学,2012,30(7):959-963.

[25] Gruzd A,Goertzen M.Wired Academia:Why Social Science Scholars Are Using Social Media[C].2013 4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IEEE Computer Society,2013:3332-3341.

[26] 刘庆生.珍惜机会,展示才华[EB/OL].[2016-04-2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948134.html.

[27] 肖传国.新年感言:刘华杰、刘兵、田松、吴彤等不是好人,蒋劲松也够呛[EB/OL].[2016-04-2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5748-947865.html.

作者简介:王曰芬,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情报研究与信息分析、知识服务与知识挖掘;王怡,女,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贾新露,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内容提要范文

论文内容怎么写

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摘要

该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内容专业范文可作为博客和学术和特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