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网络政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网络政治参和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与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网络政治范文 类别:文献综述 2024-01-17

《网络政治参和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与》

本文是网络政治论文范文和网络政治参与和影响及对策和现代化有关论文怎么写。

一、网络政治和政治现代化

(一)网络政治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公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一些迫切需要的实时信息,这正是利用了网络的特点来实现了信息的平等化传播,与此同时,我国网络政治的强大力量和功效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从广义上讲,网络成为了改变我们传统的政治方式与方法的有力推手,网络政治是在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利和特定利益关系的政治见解及现象;从狭义上来说,特指在互联网上关于政治权利、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见解及现象,它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平等性、直接性等特点.

网络和信息技术不仅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可以了解舆论、调控舆论的信息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参与政治生活的技术平台.

(二)政治现代化

所谓政治现代化,就是指以人的平等、自由、权利和人的尊严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变,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体制的历史过程.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政治现代化涉及权威的合理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和结构的分离三方面主要内容.政治现代化历经了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和后现代政治的两次机遇性的转型,包括政治权利合理化和化、政治参与法制化和平等化等.它是政治大变迁与现实存在的一个交集,但是它有利于政治参与的理性化和平等化、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政治变迁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现代化.

二、网络政治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一)网络政治对政治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网络政治之所以更受社会大众认可,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提出诉求、见解和需求,而政府则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掌握和解决,并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当今社会的政治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不仅推动了我国的政治化的发展进程,更对我国政治稳定和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网络的亲密互动和快速传播扮演了其他社会媒体无法替代的角色,这使得网络政治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与舆论的平台;其次,网络弥补了民众现实政治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为公民提供了参政议政的一个新渠道;再次,网络政治参与推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对话,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最后,网络政治参与强化了公民对政府及社会事务的监督,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高效便捷.

(二)网络政治对政治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更直接、更全面、更平等的平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但是,鉴于网络监管不到位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规避和警惕.

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较弱、政治参与范围较小、政治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基于网络的自由性和普及性,在这个的世界,人们发表的言论褒贬不一、主观因素过多,更出现了反党反政府的过激言论,过度的必然带来权利滥用.另一方面,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有可能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产生消极影响:负面舆论可能导致认识错误;导致非法政治参与尽失公平;导致消极政治参与成分扩大;导致政府效能的降低.

三、网络政治参与负面影响

(一)公民非理性参与政治的不合理性

网络政治参与本身具有参与人员的虚构性和隐蔽性,存在公民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得不合理性,这使得“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一定的免责性特征,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成为公民个人发泄私愤的一个平台.政府部门在对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甄别时,无法有效确定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形成代表广大人民群体真正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而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政府公信力有所降低.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政治谣言”不攻自破来自于政治信息的开放畅通,而不是国家的垄断和言论不自由.

(二)政治参与不平衡

网络政治参与者虽然涉及到社会各阶层,但由于地域差异、知识层次差异、贫富分化等原因造成每个人获取信息也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七成以上是年龄40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极大差距,目前7成以上的网民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6%,农村仅为7.3%.

(三)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网络政治参与的便利性带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容易让我国公民在获取政治信息被误导、被疑惑.我国部分公民受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提出质疑和不满,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个人情绪发泄问题

网络空间是传递个人情感的一个自由舞台,情感传递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广大公众的共鸣.个人见解的不同是由个体差异或对政治行为理解不同而导致,但是针对现实中所发生的某件事,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在网络上形成一股力量,剥夺不同意见者正常发表意见的权利.

(五)网络法律体系不健全

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突飞猛进,从1991年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到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我国的网络立法总体还呈滞后性,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营造健康纯净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需要从更高层面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和清理.除了人大立法之外,还需要相应的行政法规、行政处罚来弥补.秩序和自由之间,网络法规应体现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四、网络政治发展的对策

从历史沿革和改革发展来看,要想成为一种公开、平等、有效、有序、有形的形式,网络发展必须会经过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政治发展机制.

(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互通平台

我国政府网络的发展已有十余年时间了,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也都实现了电子政府办公,但是政府网站在质量和服务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网络平台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窗口,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网站的服务能力作用,要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桥梁”.这不仅拉近了与民众心的距离,促进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而且更便于听取民众的意见与心声,使广大民众更好地参政议政,最大程度上为广大民众服务.

(二)扩大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空前高涨,但受制于我国地大物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网络技术运用的人均普及率较低.针对“数字鸿沟”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要加大信息化普及教育,将计算机及网络运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将计算机运用水平作为检测干部职工工作能力水平的基础标准,使信息化应用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府实施对农村和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投资投入倾斜政策;加强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加强交流,深度合作.

(三)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发挥网络正能量

我国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自主研发方面却落后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网络信息保护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依然处于弱势,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大我国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也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并通过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开发的安全高效,使我国在网络技术上取得领先成果,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网民道德素养,打造纯净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网民人数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和伦理道德成为当前及今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全面进行政府网站的建设和主流媒体的培植,形成具有中国范、极具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化.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开展道德伦理教育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成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五)建立网络法治秩序,加快网络立法进程

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网络法规体系建设.在网络规范化的今天,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法规,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政府加强互联网管理.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责,要通过有效调研与分析,结合互联网自身特性,建立合理完善的科学规范,注意与现行法律的衔接与协调.

其次,行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行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自律,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广大网民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再次,要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形成网站经营者负主体责任、政府部门有效监管、社会大众普遍监督与行业自律为一体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安全的保障.

最后,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制度体制机制,规范政治性网站信息发布及政治性言行,进一步加大网上监控和行政监管力度,有效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公开、自由、平等、纯净的网络氛围.

五、结语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加快了我国“互联网+”建设步伐,推动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为公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自由参与政治活动提代了便利条件,推动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加快网络立法进程,使网络政治参与更加理性化、法制化和秩序化,有效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法可依.同时,我们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理性对待网络政治参与的模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技术建设的步伐,以有效解决各种非理性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其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和政治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2,(9):90-92.

[2]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1-33.

[3]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1-72.

[4]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2):23-24.

[5]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6-58.

[6]罗迪.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N].中国青年报,2007-04-19(5).

[7]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的新形式[J].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3):67-68.

[8]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上海:复旦大学,2005,34-37.

[9]童斌.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新通道[N].中国青年报,2008-05-19(3).

[10]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56-58.

[11]傅阳.问计于民——聚焦中国式“网络问政”[J].教育评论,2013,(2):46-48.

[12]慕欣茹.浅析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素质教育,2012(7):14-15.

作者简介:孟繁欣,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网络政治论文参考资料:

网络营销论文

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网络论文

政治杂志

综上而言,上文是一篇关于网络政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网络政治参与和影响及对策和现代化相关网络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