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西游记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走向《西游记》的林深叶茂处《西游记》班级读书会活动全记录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西游记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31

《走向《西游记》的林深叶茂处《西游记》班级读书会活动全记录》

该文是西游记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班级读书会和叶茂和林深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蔡淳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精品.关于古典小说,其他三部小说都有各自对应的读者群,而《西游记》却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作品.

小学生读《西游记》,是读青少年版还是原著?读《西游记》,究竟读些什么呢?是了解一些角色,知道一些故事,嬉笑怒骂一番?还是走向故事的深处,来探究作者的本意?围绕以上这些问题,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了《西游记》.

一、图说“西游”历程

假期里,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把青少年版的《西游记》读完了.那么,唐僧西游去了哪些地方?一路上过了哪些山?遇到了哪些妖怪?观音嘴里提到的“九九八十一难”究竟指的是哪些“难”?

一开学,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绘制一份“西游路线图”(或游戏图).

1.列表格

要想绘图,首先得有“绘图脚本”——唐僧西游究竟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妖怪?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记录下来:

因为是合作学习,所以学生们把一本书分成若干部分,让每个学生领一项任务:将自己“管”的几章中“唐僧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等情况一一列了出来,最终由各组长整理完成一份完整的“西游”表格.

2.画图画

接下来,学生用双休日时间完成一份“唐僧西游图”.有的学生画的是“路线图”,用箭头把《西游记》中唐僧一行经过的地方列了出来.有的学生创作的是“游戏图”,唐僧遇了难,退几格;唐僧获救了,前进几格.还有的同学从网上搜到了真实历史中的唐僧取经路过的地方,对比着看,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二、讨论主角形象

在“热身运动”做完后,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西游的四个主角身上,重点来讨论一下他们的人物形象.

1.悟空和紧箍咒

关于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许多专家有许多专著加以讨论.有人评价孙悟空是“大力”“大勇”“大智”,我们很赞同这种观点.但孙悟空的形象也是有变化的,开始时大闹天宫,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所畏惧,后来通过保唐僧西天取经,慢慢地磨去了“妖性”,成长为大慈大悲的佛. 和学生一起聊孙悟空,我们从三个问题人手:一孙悟空是个怎么样的人?二孙悟空的形象有变化吗?三是什么让孙悟空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因为聊人物形象需要关注细节,所以我们让学生到图书馆又借来了原著.

孙悟空的形象变化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什么让孙悟空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要从“紧箍咒”说起.孙悟空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戴上紧箍咒的?我们一翻书,就能发现:在保护唐僧西行的路上,六个强盗来抢劫,孙悟空不由分说打死了他们.唐僧责怪孙悟空伤人.孙悟空任性地回到了东洋大海.其间,观音菩萨给唐僧送来了这些东西.孙悟空被东海龙王劝说后回到唐僧身边,在一环套一环的诱导下,孙悟空戴上了金箍.

孙悟空本人需要这金箍吗?当然不要.自由自在的感觉多好,打死了人,一口气跑回花果山,又可以逍遥法外了.谁需要?当然是唐僧了.所以唐僧花了点功夫“骗”孙悟空戴上金箍.共用了三招:第一招叫“外表光鲜”.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帽”,光这样子就足以让猴子动心.第二招是“无中生有”.你看唐僧是这样说这衣帽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顺着这个思路推理下去,这帽子若戴了,不用学武,就会打架;不用腾云,就能飞翔.这样的好东西,对于一个好逸恶劳的猴子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东西了.第三招是“欲擒故纵”.唐僧心里特别想让孙悟空戴上帽子,可他嘴里偏偏这么说:“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读着这一段,我们吟出了一副对联:“唐三藏老谋深算,孙猴子自讨苦吃”.

从此,被紧箍咒管制着的孙悟空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情感了,不得不开始听话了.在读者的印象中,紧箍咒是唐僧管理孙悟空最好的办法,然而,在取经的整整十四年中,唐僧使用紧箍咒的次数并不多.我们仍然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找找唐僧使用紧箍咒的次数,以及为什么要用紧箍咒.以下是统计表(局部):

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一次次使用紧箍咒,是一次次帮助孙悟空克服自己的“心魔”,控制自己的情感与,从而在处事过程中更多地克制自己,考虑别人,最终孙悟空才能“成佛”.

2.猪八戒“语录”

常言道:言为心声.虽然很多时候人会掩饰自己的心灵,但有一句话经常地、反复地出自某人之口,我们可以借此来窥探他的内心.

在聊猪八戒之前,我们让学生们读读跟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来找一句猪八戒的“经典语录”,然后就这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简单汇总一下,学生们摘下的猪八戒语录有以下几种:

第一语录是“分行李,散伙”.如“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趁早散伙!分东西!俺回俺的高老庄!”摘录这一类语录的学生近一半.网上有关于猪八戒说“散伙”的统计:

看着表,我们发现,猪八戒特别爱说“散伙”,不管困难是不是大,也不管唐僧、孙悟空是不是在眼前,他都想散伙.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了这份表格,引导学生来讨论:猪八戒为什么特别爱散伙?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猪八戒特别怕苦畏难,经不起一点挫折,只要有一点不顺心,他就想散伙;二是猪八戒散伙之后过的日子可能会更舒服,高老庄有许多田产,完全可以让他吃喝不愁,更重要的是,高老庄还有个漂亮的老婆在那里等着他.基于这两个原因,猪八戒是取经队伍中意志最不坚定的,一遇到点挫折,首先想到的就是散伙.

猪八戒的第二语录是“师傅被妖怪抓走了”.这一类,有时是对孙悟空说的,有时是对沙和尚说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有两层意思:一是散伙,回高老庄继续过舒服日子;二是告诉孙悟空,赶快去救师傅,而自己是不行的.当猪八戒刚做唐僧徒弟时,对孙悟空当上了“老大”,有许多的不服气,时常跟孙悟空对着干.后来,在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猪八戒一再挑唆,让唐僧赶走孙悟空.孙悟空走后,猪八戒成了“老大”,一开始有点雄心壮志,但现实很快击垮了他,猪八戒被迫请回孙悟空,自己才甘心当了老二.从此再也不敢出头,有的学生摘的“老猪学个龟缩法,得缩头时便缩头”这句话是猪八戒形象的最好写照.

摘语录,让我们全面地看到了一个立体丰富的猪八戒形象:怕苦贪财、软弱、自大吹牛,在他身上,有着无数的缺点.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要在《西游记》里塑造猪八戒这样的一个角色,而且居然还是“二师兄”?

经过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猪八戒在《西游记》里可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是猪八戒的行为幽默,让我们读着这本书时不感觉到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猪八戒,《西游记》里就只剩下孙悟空一直打妖怪了,那还有什么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猪八戒的出现,也使故事变得一波三折.其次,猪八戒的形象为其他人作了衬托.用猪八戒的无能、贪财,衬托出了孙悟空的本领高强、一身正气;用猪八戒的、软弱,衬托出了唐僧和沙和尚的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第三,猪八戒出现在故事中,也告诉我们社会是多样的,人群是复杂的,它让我们感受到这本书里描绘的世界是真实的、全面的.

3.网上评说唐三藏

唐僧,是历史中西游的主角.然而在《西游记》这本书里,唐僧的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你觉得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发表你的观点(最好能举例证明).

这一个问题,我们先在班级网站上发“帖子”,让学生用“跟帖”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觉得唐僧最大的特点是“仁慈心过重”.也有学生觉得唐僧“懦弱无能,胆小怕事,肉眼凡胎”,当然也有的学生对唐僧的优点持肯定态度,说“唐僧在女儿国时,女儿国国王让他做皇帝,他都不肯,对佛法戒条很是遵守”.

在课堂中,我们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顺势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唐僧如此无能,那他为什么能当上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师傅,成为取经队伍中的首领?话锋急转直下,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大多数的学生讲到了唐僧的出身好,的确,唐僧的前世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有些高贵.今生是状元的儿子、宰相的外孙、唐皇的御弟,这一系列显赫的条件,让其他人望尘莫及.这一点很有点父亲英雄儿好汉的感觉,有宿命论的思想,显然,我们读《西游记》必须破除这种思想,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奋斗”的意义.于是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中唐僧真实的出身:“玄奘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八岁前他的父亲又因年迈多病而辞官归故,这造成了玄奘幼年困顿的局面,在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出家.”原来,唐僧出家为僧是被贫困所逼,并非有前世之约.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要在书里给唐僧加上如此多光辉的头衔呢?恐怕只是强调了唐僧的领导地位而已.

光是唐僧出身好,也不足以服众.所以我们引导学生除了关注出身之外,还关注唐僧能当上师傅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因为“唐僧在五指山上救了孙悟空,对八戒和沙僧也有恩”.也有的学生说到“唐僧的佛教修为,在师徒四人中是最高的”.所以孙悟空对猪入戒说:“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这都是强调唐僧在这个集体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唐僧在取经路上的信念坚定,他不像孙悟空一样爱出风头,使小性子,也不像猪八戒一样动不动就要“散伙”,他团结着取经队伍中的另外三个人,一路披荆斩棘地走向西方.

三、合作研究配角

《西游记》里有许多配角,除去跑龙套的,可以分成妖怪、神佛、国君大臣等几类.有些人的戏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但每一个人物,都是有故事的,都在取经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细细研究一下配角,对于我们阅读《西游记》有很大的作用.

关于配角的研究,我们不再像主角研究一样,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而是让学生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深入阅读,然后组成合作研究小组,最后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1.选择研究对象

《西游记》中的主角只有师徒四人,但配角却非常多.关于主角,研究的人太多了.当然,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能避开他们.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西游记》中的那些配角们,高高在上的神仙,似乎没有什么大本事;慈眉善目的菩萨,居然也会抓住一切机会搞创收;可怜的就是那些妖怪,一心想吃唐僧肉,可最终是白折腾了半天,啥也没捞到不说,搭上了千年道行也就罢了,倒霉的还要搭上性命……这些配角大致可以分为“妖怪”“神佛”“君臣”几类.如果再细分,妖怪中还可以分为“男妖”“妇妖”“小妖”(前两者均指有占山为王的、有点本事的大妖怪).神佛也可以分成“神”(道教系统的)、“佛”(佛教系统的)两类.

于是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了10个“西游人物研究小组”,每个组有4-6人,分别选择了一个类型的“人物”进行研究.这是研究小组分工表:

2.做“西游”人物卡

首先,让我们读一读它们的故事,看一看它们的“为人”.

研究人物,我们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而青少年版的《西游记》内容相对简略,许多关键的细节都被省略了.所以我们推荐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原著.配角在整本书中的“戏份”不多,研究一个配角,只需要读原著的部分章节,因此阅读的难度并不大.

为了研究更有方向性,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设计了这样一份“西游人物卡”(图).

学生们制作的“西游”人物卡,我们都打印了出来,贴在教室的外墙上,供同学们浏览.

3.分享研究成果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各小组均列出了一份汇总表.

看着这些列表,我们能发现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如《西游记》里的妖精,有后台的,往往都会有一些法宝,都是从主人那里偷来的.奇怪的是,这些法宝在孙猴子大闹天宫时,没有派上什么大用场,然而在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却处处难住了孙猴子.而没有后台的妖精们,往往有比较大的本领,能与孙悟空打上好几个回合.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与它们成千上万年的修炼有关.当然,有后台的妖精们,最后都被主人带走了,可能会受一些小惩罚,然而却没有丢性命.而没有后台的那些妖精,结局是最悲惨的!

在交流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比较:小妖中,谁是最善良的?谁是最可恶的?谁是最可怜的?神仙中,谁的法宝最多?谁的本领最大?谁是混饭吃的?在妖精中,谁的后台最硬?谁的本领最大?谁死得最快?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外,学生们在交流中可以提出无数的问题来进行比较.

如男妖组就列出了以下的表格:

当然,学生们的比较很不科学,也不严谨.但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本来写的就不是科学、严谨的事.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比较中对人物的特点了解得更加透彻,让学生更喜爱读书.

4.制作汇报讲稿

学生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流分享,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份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交流汇报,算不上是特殊的成果,我们这样要求,一方面是让学生们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前,来汇报自己的研究经过和成果,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们是分组研究的,所以听一听别人的见解,也是有益的.

一般情况下,学生汇报用的PPT,总会有大量的文字,汇报时眯着眼睛不连贯地读着.这次,我们要求学生制作的PPT以图片、表格为主,只有提示性的词语,而没有大段的文字.而需要讲解的文字则在事先打印下来(或抄在纸上),在介绍时把纸条握在手心里,这样就既不会忘记,也不至于让听众不满意了.

四、延伸拓展——深化主题认识

在小组汇报之后,我们继续寻找到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们把故事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结合起来.

1.昏庸的国君们

有个小组汇报的对象是《西游记》里的国王们.学生们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对国王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国王.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发现许多国王有问题.如祭赛国金光寺宝塔上的明珠被妖怪偷走,国王没本事抓妖怪,就拿和尚出气.再如灭法国的国王,竟然许下要杀一万个和尚的愿望,近两年间陆续杀死了9996个无辜和尚.且不说“灭法”的对错,只是国王视生命如草芥,就的确令人心惊.最愚蠢的是比丘国王,因为自己迷上了狐狸精,竟然要用一千个小儿的心肝作药引!当然还有玉皇大帝,因为凤仙郡的郡守无意中碰翻了他的供盘,竟然让这个地方三年不下雨……其他的国王,或愚蠢,或无能,或昏庸,整个西游历程,竟然没有遇上一个明君!这是为什么呢?《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本人对国王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吗?

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明朝.通过在网络上查阅明代皇帝的资料,我们竟然发现这样的现象:明太祖朱元璋残杀功臣;明成祖朱棣篡位夺权;明英宗时宦官当道,奸佞当朝;明宪宗“好方术、溺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明武宗更是荒淫无耻;明神宗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理事;明世宗荒淫无度,政治腐败;明光宗贪财;明熹宗则宠信宦官魏忠贤,让国家走向灭亡……

两者一对比,学生们马上就发现:原来《西游记》里的国王就是明代皇帝的真实写照啊!只是吴承恩不能直接说出来,只能借自己的笔来揭露他们的罪行!

2.众多的妖怪何处来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里面有许多神仙,也有许多妖怪.其实,神仙和妖怪的本源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界中有“灵性”的人或物,通过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然后通过长达数万年、数亿年的修行,最终脱去凡胎,羽化成仙.如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即使是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也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才变得如此神通广大.

不光人可以修行成仙,动物、植物甚至骷髅,都可以修行得道.如黄风岭上的黄风怪,其实是灵山脚下的一只黄毛貂鼠,后来得道成精.书中没有明说它修行花了多长时间,但一定不会短.有趣的是,有的动物修成了仙,如昴日星官,是一只大公鸡;他的母亲毗蓝婆菩萨,则是一只老母鸡.有的则成了妖,如赛太岁是一只狮子,百眼魔君是蜈蚣,还有狮王、象王、大鹏金翅雕……

这些妖怪在人间无恶不作.欺男霸女是小事,吃人放火是常事,红孩儿甚至还敢把山神、土地捉到洞里去为他烧火!

那么,《西游记》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妖怪?在研究妖怪的几个小组交流汇报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解读的方向依然是作者生活的时代——明朝.有的学生说:“《西游记》中的妖怪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某些人.”那么,到底是哪些人?有的学生继续说:“这些妖魔鬼怪其实都是生活中的那些坏人.”“可能是作者吴承恩想借这些妖怪的贪婪来比喻明朝的腐败,提醒世人要引以为戒.”“故事中的妖怪和当时的贪官污吏很相似.”的确如此,明代的严嵩、汪直、刘瑾、王振、魏忠贤……明代的贪官污吏,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多的.有了这些人,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自然不行.当过小吏的吴承恩自然知道社会的黑暗,但他无可奈何,只能通过自己的笔,来剥下这些人吃人不吐骨头的面纱!原来,《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啊!

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读了这本《西游记》,有画图,有辩论,有交流,有汇报.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向着西游的“深处”行进,从而让读书变得更有意义.

西游记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经典西游记专业范文可作为班级读书会和叶茂和林深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西游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