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音乐相关论文范文 跟音乐微电影女人谭盾多媒体音乐《女书》创作评析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音乐范文 类别:电大论文 2024-04-02

《音乐微电影女人谭盾多媒体音乐《女书》创作评析》

该文是关于音乐方面论文范文跟谭盾和《女书》和多媒体有关论文范文。

引 言

谭盾的多媒体音乐①《女书》创作完成于2013年,为13部微电影、竖琴独奏和交响乐队而作,由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日本NHK乐团共同进行委约.2013年10月20日,作为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委约合作计划作品,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中国首演(片段展示),上海交响乐团演奏,谭盾指挥.2013年10月31日,由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美国进行世界首演,此后又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演出,广受赞誉.2014年,纪录片《女书》获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

多媒体音乐《女书》的问世来自作曲家一次偶然的阅读经历,创作灵感即来源于“女书”文字本身和文字背后关于女人的故事.“女书”主要流传于湖南江永县上江圩一带,谭盾历时五年创作,带领其工作室团队三十多次深入江永采风,寻访在世“女书”传承人,期间找到了13位传人,拍摄了两百多个小时的高清视频,并走访了很多研究“女书”的专家、学者,获得了珍贵的影像和口述资料.

这部作品由13个具有独立标题的乐章组成,依次为:秘扇、母亲的歌、穿戴歌、哭嫁歌、女书村、思念老同、深巷、老同相遇、女儿河、祖母故居、泪书、培元桥、活在梦里.乐队部分采用三管编制,并使用大量打击乐器,其中“水盆”“水滤盆”“石头”音色的使用也是这部作品乐队编制的一大亮点.微电影采用三面屏幕播放,分别置于:左前、右前、后中方各一个.这种布局一方面利于同一微电影场景的镜头拉伸效果在不同播放载体间推进表现;另一方面益于不同场景同时切换.多媒体的介入不但与交响乐队产生视听觉对位,而且在视觉上强化了作曲家设计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笔者有幸于2014年5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和杭州观看了《女书》现场演出,并在音乐会后对谭盾进行了采访.在对《女书》分析中发现这部作品无论是从影像材料的选取、乐队诸结构元素的逻辑布局,还是从音乐与影像间的关系来看,都表现出创作元素构思、发展中的不同步现象.譬如:影像间不同画面的结构对位、音乐与影像间的时间结构对位、古老女书与未来之音的文化对位等等.以音响为视角,可以看到作曲家将古老与现代的声音进行了时空对接,其中“女书”代表古老的声音、交响乐团代表现代的声音、竖琴像一个“叙说人”,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形成了过去—现在(竖琴连接)—未来的三重对位现象.从视觉角度看,梦想—现实—理想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三重对位现象.谭盾在接受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采访时就《女书》创作说:“它是一种声像的对位、过去跟未来的对位,同时是一种非常非常悠远的古代跟我想象中间未来的对位.”②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通过“女书”影像与管弦乐队的对置、影像音乐材料的非规律叉贯穿、影像剪辑产生的非线性散文叙事结构等,从听觉和视觉碰撞出奇妙的旋律,演绎了“女书”这一文字的独特魅力、诠释了女性文化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价值.

一、材料处理

江永“女书”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因具有只在女性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女书”.一般书写在宣纸、扇面、布帕上,有的将其绣在织锦上.女书作品广泛用于女子离乡哭嫁、结交姊妹、祭祀和悼念等方面,几乎都是诗歌,是妇女间心灵慰藉的精神寄托.音乐凄婉、深情,旋律进行多以级进为主,旋律线多呈波浪状起伏,常采用介于唱念之间的咏唱、吟唱方式进行抒情释怀.

《女书》的微电影视频直接来自江永“女书”传承人的影像和当地生态画面的剪辑,而全曲音高材料和音乐主题则主要由以下方式组织:第一,影像中的原始音响原样呈现;第二,对影像中传统音乐素材的音高材料提取和变形;第三,艺术创作音响.在音乐中作曲家不乏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音乐固有思维和特征的延续,比如:横向旋律线条的继承;地方音乐韵味、色彩的追求等.并且,采用线性思维充分发挥“女书”音乐旋律的特点,在处理乐队声部与影像中的音乐声部关系时,将两者视为一体,彼此竞奏又相互协作.

民俗文化、民俗歌曲、女书吟诵式的旋律素材不论是在影像中以原样形态出现,还是在乐队形发展,始终贯穿全曲.《女书》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艺术音乐作品,它有着艺术音乐即“专业作曲家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和较复杂的理论技术创作的”③特征,同时又是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原生样态影像再现的艺术形式.那么,影像中的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又与乐队的艺术音乐创作之间是何种关系呢?民间音乐素材是通过艺术创作单纯得到音响丰富?文化嫁接亦或是不同音乐材料之间的对置?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女书》中的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影像与乐队创作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是基于不同文化、不同时空的“对话”,通过多声部创作技术、声像对位将“观念”转化为音响呈示和视听对位,实现跨越文化、跨越时空的“对话”.

譬如《女书》第三乐章“穿戴歌”,影像中的女书旋律形态和唱词是这一乐章在创作前既有存在的民俗歌曲(见谱例1),而作曲家借用其“慢慢穿戴”的内容表现女子嫁人前对亲友的眷恋、亲友对待嫁新娘的不舍.根据作品整体构思的需要和情感处理,作曲家对原始《穿戴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塑造:第一,视频处理,选取陪嫁娘为待嫁新娘梳妆打扮的场景,最后将影像定格在装束已成的新娘画面;第二,影像音乐所处位置为这一乐章音乐基本结构部分,随着力度渐强具有尾声功能的旋律戏剧性突然闯入,结构处理强调影像音乐的结构完整、艺术创作音乐对画面的情感补充;第三,乐队多声部配置使齐声演唱的原始民歌音响变得更加立体化、更加丰满.影像中的原始民歌为D徵调式,乐队声部多配置以E音为基础的四度、五度纵向叠置和弦进行音高组织,突出影像旋律声部.对单一线条的原始民歌进行如此立体化音影处理,既保持了原始民歌的单纯性,又使人物形象鲜明,进而使得影像与管弦乐队之间产生了现代与传统文化、原生态声音与管弦乐队多声部间的“对话”.

谱例1 《女书》第三乐章“穿戴歌”影像声部主题

《女书》中的音乐材料既托生于江永“女书”,又赋予传统“女书”新的解读.作曲家处理“女书”影像声音材料与乐队之间的关系时,基于保留、突出影像音乐材料固有的特点,多与交响乐队成结构对位样态,或通过音色对比以主调音乐织体突出两者之间的“对话”.

二、结构特征

《女书》是一部由多个乐章组成的多媒体介入的音乐作品,在乐章内部,影像播放原生音乐样态,交响乐队主要通过附属结构添加、分段组合、镶边等方式对影像中的原生音乐既有结构进行艺术创作.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部作品既具有西方多乐章体裁音乐的结构组织思维,比如乐章之间对比、主导材料贯穿等;又在局部表现出我国民间音乐“联曲体”结构散—慢—中—快—散的速度变化.材料贯穿主要表现在:“穿戴歌”“哭嫁歌”“活在梦里”三个旋律性主题以不规律间隔的方式贯穿全曲,使这部多乐章作品看似分章,实则相互关联并具有一定的音乐主题叙事性.

从速度布局来看,《女书》各乐章多种不同速度可归结于散、慢、中、快四类,其中“秘扇”“母亲的歌”开篇速度包括散、慢两类;“祖母故居”“泪书”“培元桥”三个乐章速度均涉及到散板,且“祖母故居”这章的速度快、慢交替经“泪书”至慢速“培元桥”形成一个由快、慢徘徊递慢的趋势,使整部作品的速度体现出以慢速为主体、快速和中速为插入部分(非规律性插入)的循环结构因素.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以“音乐语言”和“影像画面”为媒介,在影像空间和音乐时间为创作维度的基础上加入了虚拟时空轴,将影像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视觉与听觉相互作用.其中影像部分虽非严格依据电影或微电影情节进行铺陈,但是仍具有情节布局思维.微电影由于时间短,常为突出而压缩其他部分.《女书》中各部微电影虽各自独立但仍彼此联系,多个事件触发使整部作品形成不同发展阶段(见图1).相关情节铺陈以“母亲”“姐妹”“女儿”为线索,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四个部分.其中部分集中在第九至第十二乐章,通过影像剪辑节奏加快与乐队音响紧张度加强来体现.虽然作品中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强调必然事件的自然顺序、不以因果关系和时间为发展线索,但不同画面剪辑、不同景别组接方式仍形成了适应这部音乐作品形式的微电影叙事结构.因此,《女书》出现了非线性散文叙事结构,即以诗化般情景交融的叙事方式,将结构上独立的多部微电影采用不同叙事陈述④对相关事件元素加以故事虚拟架构.

图1 《女书》故事结构图

通过对《女书》的音乐、影像各元素分析,发现一些音影结构元素具有各自独立的结构,比如主题材料、音色、速度、音乐节奏、视觉节奏、画面等.这些元素结构间由于不同步进行则出现了多重结构对位现象,而这类对位结构样态则恰恰也是承载作曲家所要表现的不同文化、不同媒介、不同时空间“对话”的载体.

三、女性元素贯穿

《女书》无论是作品标题还是各乐章标题都充满着浓浓的女性文化,听其音乐、观其影像,处处皆与女性相关.这部作品的创作根基——江永“女书”内容多以诉苦为主,用于女性内部的情感交流.谭盾作为一个男性,是如何对“女书”这种女性文化进行解读的?又是怎样用多媒体音乐形式表现这种独特的女性文化的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条线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所有微电影视频均以女性为主角.这个信息告诉我们《女书》是一部与女性有关的音乐作品,而影像中的女红、婚嫁民俗、扇面女字书写等等都试图向观众说明“女书”是只属于女性的文化.

第二,竖琴演奏贯穿整部作品.竖琴发音柔和、晶莹剔透,适合表现安静、深情的音乐意境,柔情似水的音乐形象对于塑造女性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则因为竖琴的“女性”特征,二则由于竖琴形状上与“女书”字形有着形似性.因此,竖琴独奏的选择也是女性元素贯穿的体现(见图2).

第三,“水元素“贯穿.第一乐章“秘扇”一开始采用水书法⑥的形式,正如谭盾接受采访中所说:“女书的皱纹全是河流,一条条母亲河.”⑦水书法形式映射了女书是母亲眼泪的河流,“干了又湿、湿了又哭、哭了又干……”⑧不仅水书法,影像中的河流、河边拍水的女子以及乐队中使用的水滤盆等等,都奠定了作品与“水”有关的基调.话说女人如水,水可以代表女人的眼泪,又似母亲一样温暖、柔情.而作品正是从水开始,以“女人”作为主线,“水”作为支线,两条线交叉衍生发展,通过开篇“秘扇”水中书写与尾声的拍水而歌形成呼应.以此来看,全曲女性元素贯穿,不但对作品主旨加以了揭示,而且引发了观众对作品背后独特女性文化的关注.

图2 谭盾《女书》创作手稿⑤

四、由《女书》引发的思考

谭盾的音乐或音乐创作观念用某一风格或主义较难界定,其音乐具有独特个性.他的多媒体音乐创作观念或者说他近些年的音乐创作,都与整体艺术⑨构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创作思维并非突发奇想,一方面基于大的文化语境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内容对于音乐形式的要求.谭盾的多媒体音乐虽然是在集前人观念之大成基础上形成的,形式上也非完全创新,但其创作形式和创作思维却在承载新的使命.相对于瓦列兹、约翰·凯奇等作曲家多媒体音乐作品中音乐与视觉影像多同步展示、没有特定联系,谭盾的多媒体音乐讲求影像与乐队之间的整体构思、相互照应关系、影音逻辑结构对位布局.

谭盾的音乐观念形成、变化与艺术发展的大环境、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都有关系,而寻根即将消逝的文化传统则一直贯穿在他的创作中.近些年来,从创作技术看,他的音乐似乎越来越趋于简洁,但是艺术形式却更加多样、传递的内涵则更加深刻.对于谭盾音乐观念的研究,不但要看到他如何将概念性的理念变成组织化的音响和多媒介的介入形式,更要关注他是如何将观念融入到创作当中去的.

在《女书》中,作曲家首次以声像对位的方式展示了行将消失的女书文化,采用多媒体介入音乐这种有别于传统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文字性描述形式,展现了具体的音乐形态.并且,在部分乐章通过音乐行为清晰地表现了特定音乐在特定时代文化中的社会样态,包括婚姻、家庭以及女书的传承方式等.从拍摄、剪辑视角可以看到,作曲家以文化语境为背景,不局限于孤立的音乐形态,而是将视野放置在女性所处的独特女性社会文化的音乐行为中.就保护、传承女书措施,赵丽明(女书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提出:“除了科学抢救女书文本文献,不传本,不乱写自创女书字,尊重女书本来面目之外,最终要的是保护文化原产地的文化主权、保护女书生态环境.”⑩艺术音乐创作与文化保护工作有着不同,但《女书》正是以再现原始女书和女书的生态环境表达作曲家音乐创作中保存文化的理念.女书的繁衍传承离不开江永当地的山水、民俗,多媒体影像中的山山水水、街巷庭院,都在映射作曲家呼吁保护传统、保护孕育传统文化土壤的声音.笔者认为:正如历史无法复制一样,我们也无法完全回到传统,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回望,复古本身即是一种创新,颠覆“传统”出新并非“创新”的本质.在《女书》中多种媒介的使用只是手段,谭盾试图在新的语境中将传统与艺术创作之间形成“1+1>2”?輥?輯?訛的样态,从艺术再创作角度解读传统音乐.

结 语

多媒体音乐《女书》虽然形式上是以音乐为主导,由多媒体承载、综合了其他形式的复合性的音乐作品,但内容具有人类学和民族学属性,形成了音乐与微电影形式综合、影视艺术形式与人类学内容交叉的三重语境.《女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影视作品?輥?輰?訛,也不同于简单的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的综合,更有别于微电影与音乐的简单相加.这部作品继承了西方管弦乐创作的乐队思维和结构思维;遵循了影视艺术一般规律和制作原则;视频拍摄视角以人类学为题材,反映了特定女性群体的片段生活与文化.在这里,音乐是内容的灵魂,微电影只是内容的承载平台,而女性文化的体现才是目的.总的来说,《女书》中作曲家抓住影视人类学视角的发展主线,把观察到的女书村女性行为和独特女性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影像与乐队创作进行音影对位,在强调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同时,又突出了复合性音乐形式的艺术性.

① 这里的多媒体音乐是指以音乐为主导,由多媒体承载、综合了其他艺术形式(或媒介)的复合性的音乐作品.

② 百度: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音乐交响诗《女书》创排纪实,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culture/2014006/03fa27d3-3a89-4178-836f-c61f1a5e31.shtml

③ 张巨斌《“艺术音乐”的文本解读》[J],《艺术评论》2010年第11期.

④ “叙事话语由一系列联结在一起的叙事陈述组成,此处的“陈述”完全独立于定表达媒介.”〔美〕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第16页.

⑤ 百度图片: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0/09/30148636_0.shtml

⑥ 这里的“水书法”主要指水中书写的形式.

⑦⑧ 百度: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音乐交响诗《女书》创排纪实,http://v.ifeng.com/documentary/culture/2014006/03fa27d3-3a89-4178-836f-c61f1a5e31.shtml

⑨“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他1850年的论文《未来的艺术品》(Das Kunstwerk der zukunft)中,针对传统歌剧提出的新理论中的新概念.——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年

版,第262页.

⑩ 赵丽明《传奇女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99页.

?輥?輯?訛 这里的两个“1”分别指视觉类元素和由听觉感知的音乐元素两大类,经过融合创作,出现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的多重结构现象.

?輥?輰?訛 “人类学影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的形

象化表述.”——张家华,李德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本文受到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

升计划项目(骨干项目)“多元文化,多种媒介与多重结构的交集:中国当代艺术音乐创作新维度研究”的支持,项目编

号:SKGG16020)

杨静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 张萌)

音乐论文参考资料:

音乐论文网

音乐生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北方音乐期刊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音乐专业范文可作为谭盾和《女书》和多媒体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