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课堂教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激疑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堂教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激疑》

本文是关于课堂教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设问和课堂教学和语文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在关键处设问质疑, 定会投石激浪,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试图浅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依据教材内容,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舞学生学习.

【关键词】语文;设问;激疑;点拨;投石激浪;教学效率

对于在课堂上怎样巧妙地提问学生,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无独有偶,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认为:“课堂教学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也正是提问的艺术.提问方式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在关键处设问质疑, 定会投石激浪,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紧扣教学目标,由易至难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在一节课当中,语文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要紧扣本课教学目标,问题难度由易至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考,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有光彩的火花.如,“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故乡》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中国石拱桥》在概括介绍了石拱桥的总体特征之后,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能力,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以促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迅速深化和完善.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梯度性,例如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可以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流: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问题流由易至难, 逐层深入,而且目标具体明确,难度适中, 问题间又存在内在联系,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后,思路顺流而下, 寻根究底, 很快得出“罪魁祸首是人类”.这时, 教师只要适当点拨和指导就能完成课文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又让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 教学的重难点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逐个击破.

2抓住关键词句,伺机点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型进行设问,所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如果过于简单,学生容易厌倦,要是问题过难, 会使学生感到深不可测,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设置问题可从文章的关键句入手,如教学《台阶》时,可抓住这个关键句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也就能理解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在提问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设置的问题要引发学生回答的兴趣.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最后一段对学生进行提问,“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那夜的戏真的好看吗?”学生通过阅读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豆并不好吃,戏也并不好看.“然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便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明白了“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是因为豆真的好吃,而是因为这豆是“偷”来的,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不是因为戏真的好看,而是那夜同他一起看戏的是他最好的小伙伴.学生通过探究,成功的解决了问题,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3把握课堂契机,巧妙提问

王安石语: “问之不切, 则所听之不专, 听之不专, 则其取之不固.”课堂提问的时机要巧妙,不能随便问,乱问.教师应针对课堂具体状况,即兴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使其起到发散思维、化解重难点、深化认知的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表明了孔子的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同理,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即兴提问、讨论的最佳时机有以下三种: 一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理解莲的品质,了解课文的主旨.二是在学生“貌似无疑实则蕴疑”时,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人物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成功地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提问便使学生形成“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学生会从“无疑”的假象中跳出来,兴味盎然地寻找答案.三是在学生难以理解时,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让他们跨时空理解很难, 学习时就像在向学生灌输父爱.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文中四次描写了泪水,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几次泪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进行交流,这样的设问往往会拉近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4营造氛围,师生互问

中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中就已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师生互动”.美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少板着严肃的脸,多给一些鼓励,少给一些责难、讽刺,这样,学生就敢问、爱问了.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开口争辩,提出不同的观点,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隆中对》时,展开讲述“三顾茅庐”这个小故事时,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刘备求贤爱才的角度去理解,有个别学生这样提出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教师应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见解,并借机向全班同学说:“这种看法有道理,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岂不是高卧隆中一辈子?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同学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成才和发展的机会, 展现自己的锋芒,让自己的才干得以发挥极致!”通过鼓励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致,也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每堂教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答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地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依据教材内容,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舞学生学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样,语文课堂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木艮.钱梦龙老师的提问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2]钱梦龙.我和语文导 读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李维鼎著.语文课程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苏]苏霍姆林斯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课堂教学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上文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设问和课堂教学和语文方面的课堂教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