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英语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对分课堂在二外英语教学中和应用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英语教学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9

《对分课堂在二外英语教学中和应用》

本文是关于英语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二外英语教学和探索和课堂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目前,二外英语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出勤率低、课堂参与度低等,这不仅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而且大大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笔者勇于尝试了授课模式的创新,将上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二外英语教学.这一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研究意识.

关键词二外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对分课堂”

1 引言

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二外英语是我院外语系非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围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配合我系双外语教学,针对二外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了授课模式的创新,将“对分课堂”模式应用于二外英语教学.

2 二外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目前,二外英语课堂存在学生缺勤、不认真听讲等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学生重视专业课而忽视二外的学习,因此,他们往往会上课听讲不够认真、听课效率低下、课下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另外则归因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将内容按一定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不高,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鉴于以上状况,二外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面对高校课堂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纷纷出现,其中“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Courses)和“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模式尤为盛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就教学视频中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交流.然而,在该模式下教师需要制作大量课件、录制视频,使用网络平台及高新技术,所以许多高校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慕课”模式主要运用互联网构造虚拟课堂,让一个老师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成千上万的学生.在这种大规模授课模式下,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授课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经过对“对分课堂”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研究以及对他人使用经验的借鉴,再结合二外英语的特点,笔者认为“对分课堂”的可操作性强,可以在二外英语的授课中尝试采用该模式.

3.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针对当前大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在其教学实践中试行了一种名为“对分课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于一身,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变革.“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的实施顺序是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分隔开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课下进行自主复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并且能够基于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挖掘研究.“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因此简称为PAD 课堂.也就是说,第一次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框架以及重难点的讲授,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供其课下进行复习及探究,第二次课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做出必要总结.

3.2“对分课堂”在二外英语中的实践

二外英语是外语系非英语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笔者选取了一个20 人的俄语专业班级实施PAD 课堂,该班的人数非常适合分组讨论,将其分为五组,每四人一组.下面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A Test of True Love 为例讲述一下“对分课堂”在该门课中的设计.

3.2.1 课堂讲授(Presentation)

本门课是每周四个课时,首先,笔者用两个课时讲解该部分的重点单词,两个课时讲授课文,包括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点、词汇搭配、长难句等.讲授时重点突出,使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要必须掌握.单词和课文讲解完毕之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笔者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学生需要通过复习旧知识以及查阅资料去扩展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比如,本部分的重点单词中有object 这个词,课堂上讲授了该词的用法,因为英语中一些以“ject”结尾的词(如subject,project, reject, inject 等)都是四、六级活跃词汇,因此,笔者布置学生去归纳含有该词尾的词并列举出重要用法.另外,课文中涉及了as if 引导的虚拟语气,因此布置学生去总结归纳其他形式虚拟语气的用法,如含有if 从句的虚拟语气,哪些词或词组后面需要用虚拟语气以及虚拟语气的形式等.

3.2.2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学生课下需系统复习前面4 个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认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上交.另外,按照“对分课堂”的要求,学生还要思考“亮”、“考”、“帮”三个问题.“亮(shinning points)”指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最好的知识或者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考(examining you)”就是自己出题来考考同学,考考其他同学可能有困难的知识点;“帮(helping me)”是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困惑,也就是请老师或同学讲解自己未理解、未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掌握其他相关知识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其总结归纳能力.

3.2.3 课堂讨论(Discussion)

在下一周的课时中,笔者先用不超过10 分钟的时间复习所学知识点,引出学生要讨论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首先是对作业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可能不够全面,经过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讨论,查缺补漏,将作业加以完善,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第二个讨论环节是“亮”、“考”、“帮”的讨论,学生可以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进行组间的讨论.

4 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其他教师“对分课堂”实施情况的研究以及本人在二外英语中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对分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4.1 教学效果

4.1.1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上的师生语言失衡.传统课堂以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要形式,整个课堂中大多时间老师在演独角戏,学生未能参与其中而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因此,其学习动力受到很大影响.对分课堂把一半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观点,从客观上改变了这种语言失衡的现象,保证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并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1.2 增强了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能力

在“对分课堂”授课模式下,授课教师会给学生精心设计并布置作业,这些任务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形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查阅资料、不断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养成,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动脑钻研意识也会增强.

4.2 存在的问题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不查阅、不思考,抄袭他人作业;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课堂讨论时,个别学生过于羞涩,不能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并慢慢提高他们对该授课模式的认识,逐渐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要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脚踏实地、积极参与.

5 结语

“对分课堂”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对所讲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照本宣科,因此,为了成功地驾驭“对分课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在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笔者认为,“对分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授课教师要结合所授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水平科学灵活地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争取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对分课堂”模式下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1):153-157.

[2]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140-145.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编辑李前锋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英语教学论文选题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大全

英语教学论文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括而言之,本文是关于经典英语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二外英语教学和探索和课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