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论文范文集 与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30

《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

本文是关于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信念和唯一和坚持有关论文如何写。

姜红伟,柯平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柯 平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答: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我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那时我是工人,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没事,加入了当地夜校的学习.有人跟我说,西北有家刊物叫《飞天》,专发大学生的诗歌,连中专生的都发,你们学校也可以的.于是大着胆子寄了稿子去,信封上的落款是湖州职工大学中文班.没过多久,作品发了出来,心里这才踏实.这次因要做你的填充题,碰巧手边有该刊送我的六十年典藏本,找出来查了一下,是1984年的第一期,总共有四首,诗题为《当时间潮水般退去》.这是我当年所谓带有探索、转型意义的一组诗,自己比较喜欢,因此能够发出来,相当开心.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组《当时间潮水般退去》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我不能保证是否真有很多读者喜欢,但自己看重这组诗是真的,尤其是其中的《位置》,后来《诗选刊》也选了.这首诗投了很多地方发不出来,说调子阴暗,只有张老师青眼另加,而且还用作那一期的打头稿.说起这个人,可谓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教父式的人物.经他手发表出来的那些诗作,我相信起码有一半是他本人所看不懂的,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实际上并不为他正统的诗歌经验所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接受它们,并将它们刊登在显著的版面上.这才是这个人意义的真正所在.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啊?

答: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湖州,浙北的一个小城市,靠近太湖南岸.比较适合写作,但不利交流.当然身边喜欢文学的人也有,大约在1983年上半年,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以同学居多,形成了一个文学圈子,叫元素诗歌小组,搞过朗诵会、郊游、作品讨论会什么的.不定期,也没明确目的,原因是大家当时都很年轻,没家庭负累,精力过剩,打发时间罢了.

问:您参与创办过诗歌刊物吗?您参与创办过诗歌报纸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就是上面说的《元素》,我们出过一本同名刊物,打字油印,每期印刷100份.我算是牵头的吧,其他重要成员有汪建民、卢洁明、毛善钦、王麟慧等.诗风方面,主要是模仿上海王小龙他们那个《实验》小组的.日常生活题材,口语与微讽,个别成员也有写得较为朦胧的.出过20期,前后有七八年吧,不算短了.

问: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吗?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最后成为好兄弟啊?

答:主要以本省居多,浙江各地的大学,基本都去混过,当然是以讲课或诗会的正当名义.外省上海和南京去得比较多,像复旦诗社的几任社长许德民、傅亮、卓松盛,还有华师大的宋琳、张小波、陈鸣华,都很熟的.也在那里讲过课.南京主要是跟韩东他们玩,当时他刚从西安调回来.通过他又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以大学和有大学背景的居多.还有部队的邓海南、贺东久等,是范泓介绍认识的.民间派的周俊他们一伙人,都是刚毕业不久,在当地声势也很大,我记得海子最初的诗集,就是他们联系出版社印出来的.不过这些人是自己写信过来认识的,并非别人介绍.

问: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诗人在我看来全国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的孙晓刚,七八级复旦中文系的,诗风诡奇,才气横溢,可惜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他进大学后写诗,应邀参加《诗刊》社第二届全国青春诗会,毕业后分到上海电视台,就改行不写了.另一个也是上海的,八一级华师大中文系的,就是现在北京凤凰联动的老总张小波,也是大学期间以诗暴得大名,毕业后基本就不写了.我们现在说的大学生诗歌是个泛概念,既包括在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发表的,也包括在大学时创办诗报诗刊,搞活动很有名的.如果以作品而论,又以校门为限,走出后成名不算的话,那么这两个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大学生诗歌代表诗人.

问: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之所以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应该说,很多诗歌报刊和文学报刊居功至伟.据您了解,哪些报刊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在您写诗的历程中,哪些报刊对您的帮助比较大?

答:《星星》诗刊是先行者,对形成大学生诗歌这个概念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但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让当初分散在全国各大学里那些狂热的诗歌分子能找到一个家的感觉的,还得数《飞天》张书绅主持的那个专栏.从最初的编辑个人行为,逐渐变成一个刊物的行为.要知道这只是一家外省的文学月刊,培养省外作者不是他们的职责,尤其扶持全国大学生诗歌创作这样的命题,跟它可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而它不仅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几年,实在是了不起.1985年以后,专门刊登诗歌的杂志多了,如东北一地就有《诗人》 《青年诗人》 《诗潮》 《诗林》《当代诗歌》五家诗刊同时创刊,而且都是面向全国的.四印张64页以上的页码,拿出几页来辟个大学生诗页,既丰富杂志内容,对提高发行量也有好处,这实在不算什么.因此要说影响力,跟《飞天》肯定不是一回事,没法放在一起比.至于我个人,最初推我是三家刊物,北京的《诗刊》,上海的《萌芽》和江苏的《青春》.1983年5月,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参加《诗刊》的改稿会,月底又提前离开去本省千岛湖参加《萌芽》笔会.同年年底,《青春》也发了我的长诗《凡人之死》.要知道我当时只是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刚写诗不久,也没发过什么作品.因此两年前《诗刊》让我参加一个叫青春回眸的活动,在会上我有点激动,我说,如果没有《诗刊》,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实话,一点也不夸张.

问:回顾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答:大学作为那个年代诗歌的大本营,诗人更是广受欢迎,挤宿舍,吃食堂,没日没夜谈诗,面红耳赤地争论,这些都是记忆中相当温馨的场面.这里我想举出诗人俞心樵的例子,九十年代前后,大约有两到三年时间,他实际上是在浙江的大学里度过的.他的主要根据地是浙师大,后来又转过杭大.他在那里干什么呢,主要是写作、朗诵和文学交流,拥有无数粉丝,享受着现在全国一流明星才能享受的待遇.当年受他影响的人,现在谈起他,脸上依然充满敬仰和向往的神色,这就是诗歌的力量.但现在如果你想这么做,我敢担保不到三天,学校的保安部门就会盯上你;而接待你的粉丝,其热情也会因校方谈话或给父母做工作而大大退缩.这个,自然也是那时跟现在最大的区别.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我二十岁开始写诗,正好赶上那个轰轰烈烈的文学年代,可谓是它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九十年代成家后,以写文章居多,诗歌虽然没放弃,但也只是还在写而已.再后来从事运河和地域文史研究,诗歌虽然一直在关注,但也只是还在看而已.目前在当地一所大学上班,教学生写诗,但也只是要求他们掌握一点写作手艺,以后到社会上可以混口饭吃,并不鼓励他们以诗为命,像我们当年义无反顾地那么干.因为那是一个仅存在于回忆和梦想中的年代,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姜红伟,1966年生,黑龙江海伦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倡导者,曾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系中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历史研究者,八十年代民间诗歌、校园诗歌报刊收藏者.

柯平,诗人,作家,1956年生,祖籍宁波奉化.从事写作多年,主要作品结集有《历史与风景》《诗人》 《文化浙江》《素食者言》《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 《明清文人生活考》 《运河个人史》等.曾获《人民文学》奖、艾青诗歌奖、朱自清文学奖、郭沫若诗歌奖、中国首届屈原诗歌奖银奖等多项,现在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工作.

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论文参考资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文

关于理想信念的论文

理想信念论文

坚定理想信念论文

理想和信念1500字论文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论文

小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信念和唯一和坚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本科毕业论文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