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课程建设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环境监测专业训练》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程建设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4-22

《《环境监测专业训练》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反思》

本文是课程建设类本科论文怎么写与《环境监测专业训练》和信息化和反思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摘 要:针对职业院校单招学生特点,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环境监测专业训练》课程建设中,对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介绍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监测;课程建设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的下降也迫切需要改革新的教学方法.目前的单招生源文理兼收,普遍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自控能力不强,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信息化教学因其方式新颖、手段多样、信息量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优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针对学生特点,依据培养目标,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环境监测专业训练》课程建设中,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教学资源建设

《环境监测专业训练》是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通过两周的监测技能集中训练,使学生能够胜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分析、处理数据、综合评价等工作.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较强的监测职业能力.教学资源的优化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订课程标准

修订和完善现有的课程标准,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和专业培养目标,并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其中,进一步整合细化教学内容,形成一套信息化的课程标准.

2.制定学习任务单

针对每个监测项目制作具体的任务单,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碎片化、颗粒化,便于学生理解训练目的及目标,引导学生较快进入监测工角色.

3.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资源库可以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习题等基本教学文件和任务单、重点知识微课视频、主要仪器操作视频、实验演示视频、现场监测视频、相关监测标准、实用软件、相关网站链接等)、师生互动及考核等.丰富现有习题库,每个训练项目在课前要有针对性的预习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项目,课中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有线上作业和头脑风暴等交流互动,课后要有习题巩固记忆.针对碎片化、颗粒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及操作视频,用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作为呆板文字讲义的补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其对训练内容的理解掌握.

4.改革考核考试方法

利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平台完善现有考核制度,强化实训过程考核,通过上传关键点操作图片、视频等方式弥补教师不能同时兼顾到每位同学的缺憾,并能够实时记录错误,以便教师及时纠正并评分.通过线上作业、头脑风暴等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分数促学习,以分数促交流以达到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技能点的理解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基于环境监测工岗位任务分析,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实训目标和实训内容.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实训计划,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技能训练.根据环境监测实际工作内容,将训练分为三个监测项目,每个监测项目细化为几个具体任务,每个任务里又包含若干知识和技能点.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混合模式,优势互补,实现课前预习(通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PPT、任务单、习题库等文本资源的推送,使同学们了解实训的具体目的和内容,熟悉要进行的项目,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课中互动交流(头脑风暴、抢答、分组讨论等)、课后复习,同时利用线上测试功能检查三个阶段的学习质量.线上教学主要利用云课堂等移动教学工具通过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全天候进行,通过在线测试、答疑等互动活动,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线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监测工作程序、掌握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和评价监测结果.

三、教学活动组织

课前:通过合理的预习题目设置,并结合任务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入项目学习,理解原理性的知识点,记忆原则性的技能点,配套自测环节,检验学生自学效果.将知识点碎片化、制作成微视频、动画、PPT、文本等进行课前推送,增强学生预习效果.

课上: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针对相应的操作节点进行问题推送,运用蓝墨云班课的统计功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具体讲解,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微课、操作视频等线上资源,切实进行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对关键操作的拍照及录制上传班课的形式弥补以往过程考核中教师分身乏术的缺点,并能及时捕捉到错误操作,便于教师纠正,并积累为教学资源.还可利用签到、头脑风暴、抢答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针对分组进行的实训项目可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作为过程考核的成绩.可在云班课平台上发布课后巩固习题,学生可线上作答或完成之后拍照上传,教师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批阅.可开辟线上讨论区,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彼此的看法,有利于知识共享.在实践操作基本环节完成之后,将拓展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任务制作成拓展学习资源并及时发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深人学习.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环境监测专业训练》课程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提问,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解惑者.通过对工学结合、富有变化的学习情境的认知,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多角度、多途径的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大量、及时的沟通交流与反馈也成为教学相长最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改善:

1.硬件条件

信息化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快速、稳定的网络作为支撑,师生双方才能无障碍的进行教与学.但学校现有的无线网络仍不能达到无死角覆盖,速度也仍不能满足课程要求,拖慢学习进度,影响教学进程.

2.师资条件

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外显化的信息技术装备、外设条件的建设,更需要重视那些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升能力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学科的深厚专业知识,并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当教师成为一个对专业知识有独到见解和一个有故事的人时,其课程吸引力也势必增强.另外还要进一步增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如视频制作软件、教学软件的使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课程方面

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环境监测专业训练》在实施和考核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的考核要求,注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能深度与相关企业或监测站合作,让学生能参与一线的监测工作,对提高其学习热情,夯实其监测知识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程平尹赤.基于机器学习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8,04,42-45

[2]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1

[3]李建英.高职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5,18,151-152

[4]高江勇,祁隽.信息技术视野下大学课程建设的迷失与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5,69-73

作者简介:贾明畅,女,硕士,1986.01,满族,河北承德,研究方向:废水处理新技术.

课程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课程教学杂志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上文点评,本文是适合《环境监测专业训练》和信息化和反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课程建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