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建设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建设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11

《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班级文化建设》

该文是文化建设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汉藏和班级和融合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在西藏地区聋生越来越多的进入内地聋生中职校学习的背景下,笔者基于汉藏中职聋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需求,组织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促进了汉藏学生的情感融合,形成了团结、友好、和谐的班集体.在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中,汉藏学生间差异性较大的民族文化,彼此聚合、碰撞、整合、提升,最后形成了真正的班级特色文化.

关键词:汉藏学生;融合;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025-02

班级文化是在某个特定的班级中,由全体师生在教育过程同创造形成的,具有该班特色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整个班级所呈现的文化氛围.良好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对班级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一个汉藏学生混合的聋人中职班来讲,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和谐班集体的生成和发展,最佳途径无疑是进行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创建背景

为了援助西藏聋人中等职业教育,自2010年9月起,受西藏和上海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我校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开始每年招收5名左右的西藏聋哑初中毕业生来校就读.为了满足每个西藏聋生学习不同专业的需求,学校把他们散插到各个专业的不同班级中,与上海聋生一起学习生活.但是藏族聋生在内地学习生活会感到各种不适应,比如生活环境差距较大、饮食习惯不同、人际交往的困扰等,不适应的背后其实是文化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教师关爱和建立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以往我们的班级文化都是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的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为了让西藏学生和上海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一个团结、友好、和谐的班集体,笔者结合个人语文教师擅长文化传播的特点,确定了特色班集体的建设理念———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以促进汉藏文化融合为抓手,增进汉藏学生的情感交融.

二、预设目标

以“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作为特色班集体的建设理念,就是要使班级汉藏学生的民族文化得到融合,使汉藏学生能更融洽地相处.因此,笔者的预设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汉藏文化特色,让藏区学生学习、接受汉族文化习俗,上海学生了解、尊重藏区文化习俗.二是组织有利于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集体活动,增进汉藏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形成理解、认同、包容的和谐班级氛围.

三、创建措施

1.融合汉藏民族特色,进行教室环境建设.教室的环境布置,如黑板报、壁报、图书角等,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班干部的安排下,全班8名学生分成了两个宣传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两位上海学生和两位西藏学生组成.两个宣传小组按月轮流进行教室环境布置,除了按照学校规定的主题进行布置外,学生们可以在黑板报、壁报上书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如展示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的汉族传统文化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和发扬汉藏学生的个性特长.

2. 利用晨会和班会进行促进民族团结的主题教育.晨会和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比如在晨会上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藏族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讲述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给汉族学生讲述藏族风俗和生活禁忌,比如藏族忌吃奇蹄类畜肉、忌讳捕杀野生动物、忌讳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等.另外,组织有关汉藏文化的主题班会课,让汉藏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汉藏学生和谐相处.

3.开展各种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班集体活动.在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学手语,促沟通”、“一帮一,共学习”、“来我家做客”、“欢乐藏历年”、“感受上海魅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汉藏学生之间的民族认同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有了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了.

四、各年级主题和具体实施内容

1.职一年级主题为“走进上海,认识西藏”.主题班会课“我是骄傲的青技人”以“了解聋青技校的历史、成就和优秀毕业生事迹”为教育目的,让汉藏学生加深对学校历史和自身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立志成才的情感.主题班会课“认识美丽的西藏”则着重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概况、饮食习惯、宗教特点等,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现西藏的人文风情,让上海学生初步了解西藏的基本情况和独特的民俗习惯.手语是聋人的母语,但由于手语的地方性特点,上海学生和藏族学生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在班委的牵头下,学生利用休息时间系统学习手语中的普通话———中国手语.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藏族学生还向上海学生请教了一些上海师生常用手语的含义.在你来我往的交流学习中,“小团体”被打开了,汉藏学生迈出了融合的第一步.在寒假期间,组织汉藏学生一起游览上海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登上200多米的观光厅,让学生们领略现代上海的魅力.之后前往位于东方明珠零米大厅的上海城市历史陈列馆,参观反映上海近代历史变迁的形象陈列,让学生穿越时空,品味悠久的海派文化.

2.职二年级主题为“了解藏区文化,学习汉族民俗”.开展“民以食为天”的主题班会课,让汉藏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具有代表性的餐点制作,如:藏族的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藏面;汉族的红烧肉、清蒸鱼、小笼包、馄饨等.主题班会课的“姓名”以“了解汉族姓氏的传承特点、了解藏族起名的特点和了解班级同学姓名的含义”为教育目的,让藏族学生懂得汉族人的姓名分为姓和名两部分.通过藏族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含义,也让汉族学生明白藏族人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名字的含义寄托了长辈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为了让西藏学生感受汉族的年味,感受上海教师、学生、家长的真挚情谊.大年夜,学校领导和教师到学校陪藏族学生吃汉族风味的年夜饭.为了让藏族学生在上海度过欢乐祥和的藏历新年,缓解思乡之情,上海学生协助藏族学生一起准备藏历新年需要的食品,在宿舍进行相应的新年环境布置.学生们邀请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一起聚餐,敬献哈达,喝酥油茶.藏族学生畅谈藏历新年的各种风俗,穿上民族服装跳集体舞,向学校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3.职三年级主题为“文化交融,汉藏一家亲”.为了增进汉藏学生的文化交流,加深对彼此精神文化的理解,主题班会课“故事里的故乡”以“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把最能体现家乡特点的故事、传说或童谣进行分享.主题班会课“信仰的力量”则让汉族学生了解藏传佛教圣地———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班禅转世灵童产生办法———“金瓶掣签”制度和宗教信仰对藏族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组织学生编排带有藏族特色和汉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参加学校艺术节闭幕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民族团结意识.

4.职四年级的主题是“我们是兄弟姐妹”.临近毕业,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主题班会课.在课上,师生共同回顾三年多来汉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和感恩之情.让学生们懂得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从进入职四年级的9月起,到临近毕业的5月,由班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反映汉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真实纪录片(微电影)———《我们》.通过微电影的拍摄,进一步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汉藏学生间的情谊.

五、创建成果

1.学生成长.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藏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汉藏学生逐渐在尊重、理解彼此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去接纳和包容别人.在学习上,上海学生和藏族学生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上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求学观念等都影响到了藏族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西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求知愿望更加强烈了,部分西藏学生想到高校继续深造.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们淡化了小我意识,培养了大我精神,自信心普遍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学生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教师成长.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影响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改善了班集体的精神状态,同时,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促进着教师的个人成长.通过对各类文化资料的收集、整合、讲授以及组织各类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活动,教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文化治班”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班集体建设重要途径.在班集体逐步实现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班级发展目标,提升了班级文化内涵.同时,教师也找到了自身成长的舞台,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大凯.促进汉藏学生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9-21.

文化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该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汉藏和班级和融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