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凤凰行吟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凤凰行吟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凤凰行吟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26

《凤凰行吟》

该文是凤凰行吟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行吟和凤凰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河阳山歌

嗯唷斫竹,嗬哟嗨!

嗯唷削竹,嗬哟嗨!

嗯唷弹石、飞土,嗬哟嗨!

嗯唷逐肉,嗬哟嗨……

6000多年来,这首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斫竹歌》,一直以嘹亮的嗓音、有力的节奏,像条河一样在河阳山下奔流不息,即使在工业化空前高涨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清澈如画的安静与美丽.

山歌好比春江水,村前屋后满天飞.

在中国所有的山歌中,产生于春秋以前远古时代的《斫竹歌》,恐怕是最古老的山歌之一了,相传它比黄帝时期的《弹歌》还要早.千百年来,悠扬的曲调,通俗的唱词,伴着一弯春水,一路向前,浪涌潮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先民,在河阳山下过着与世隔绝的单调生活,仿佛远离凡尘嚣喧,

置身于世外桃源.然而,为了生存,先民们不得不同大自然进行一场不屈不挠的抗争.艰辛与苦难,欢乐与喜悦,伴随刀耕火种在胸中一起迸发,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息,款款而去,并在山下的小村留下了一串串悦耳动听的声音.有时,它是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有时,它是半开的花蕾,清脆的鸟鸣.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踩着石径,迎着晨风,来来回回,一路而歌.

这是山的脚下,这是歌的海洋.走进这块神秘的土地,处处都有山歌在流淌.在这里,人们劳动要唱,礼尚往来要歌,婚丧娶嫁要哼,谈情说爱要吟.或喜或悲,或乐或忧,让先民们都歌的心中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有时,人在山中唱,听者云深不知处;声越树梢传入耳,歌者不知在何处.不管是有意唱的,还是无意哼的,不管是劳动之歌,还是爱情之吟,都饱含着一腔浓浓的情意.

站在船上,游在河中,顺着歌声眺望,两岸的一座座村庄,桃花朵朵,杨柳依依,犹如无数位窈窕的村姑,以不同的姿态伫立在河边,倒影在河,清澈如镜,呈现出迷人的风姿.

“三月春头,磨骨逐鱼.鱼伴草滩,当用竹篓.”从春到秋,又秋到春,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耕作,生生不息.聪明绝顶的河阳人,把动物的肢骨磨尖,装在从山上砍下的竹竿,当鱼叉用,在史前学会了如何磨骨逐鱼,然后用歌的形式,把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传承至今.

凡是在河阳山下长大的孩子,都能唱上几句.脱口而出的山歌,成了河阳人的精神粮食,成了河阳人的附体魂灵.没有歌,似乎这里的一切,就会暗淡无光,即使艳阳高照的当头,也会失去光泽.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在山水之间,山歌就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让劳动在此生根,让爱情从此发芽.同大多数山歌一样,在成千上万首的河阳山歌中,情歌的数量也相当多,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结识私情隔条河,

手攀桃树望情哥.

娘问囡女看点啥?

对过桃花能样多.

每到春天,风和日丽,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总要偷偷地溜到河阳桥旁,你哼一句,我和一声,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以对歌的方式来撩妹,远比今天的小鲜肉们以微信来撩妹要浪漫得多.如果说《结识私情隔条河》,是那些结实的汉子赤条条的情;而《歌声引出俏情郎》则是那些多情的姑娘意绵绵的恋.

习俗源于何时,传说很多.但传说最多的,还是以号子对山歌.早年,先民们耕作时哼一声号子解闷,隔壁乡邻也跟着一声号子呼应.你哎唷,他杭唷,两人在号子声中越对越有劲,不知不觉就日落西山,收工而归.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一人哼,十人和,百人观的大场面.为了使唱山歌越唱越有劲,再后来又发展到一首对一首,一村对一村,男女歌手坐在野花盛开的田埂边、河岸上对.

此起彼伏的歌声,随着弯弯曲曲的河水连绵不断,一波推着一波,一浪拥着一浪,铺展着,绵延着,将这里的山山水水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歌者满心欢喜,听者流连忘返,甚至提壶带饭.由于有了对歌的习俗,于是唱山歌的人便越传越多,越唱越多,越唱越好.

就这样唱,风里唱雨里唱,岸上唱坎下唱,唱出了河阳人一代又一代的酸甜苦辣,唱出了河阳人一代又一代风风火火的五彩人生.奔流不息的小日子,在山歌中一页页掀开,缤纷的梦在炊烟后面云起云落.千百年来,遍布河阳山周围的唤英台、山东塘、送皇泾、东塘、西塘、下街坊、船抵桥、大航桥、三丈浦、阳四浜、吴下浜、让塘、柴场河、皇泾塘等千年对歌场,成了人们争相赴约的好地方.

那山,那水,皆入诗;那爱,那情,皆入歌.虽然有些山歌有点土,甚至土得掉渣,但你却能闻到泥土的芳香;虽然有些山歌有点俗,但俗也俗得你回味无穷.不需要修饰,不需要加工,就像山涧的清泉,偶尔有几片落英撒下,尽管不够纯净,却依旧溪水潺潺,情亦浓浓,意亦融融.它没有限制,没有约束.走着唱,蹲着唱,坐着唱……一人可独唱,两人可对唱,多人可合唱,男女可和唱,真可谓形式多样,无拘无束,完全不受任何唱法的干扰,就像河水一样,顺着河岸,随意奔流,宛延而去.

山歌好比春江水,春光满嘴多明媚.每支山歌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个传说都是一首美丽的诗……在吴侬软语滋润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河阳人.

周家码头

周家码头,是泊在凤凰山脚下的记忆深处一叶小舟.

像大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凤凰山脚下的周家码头,也是起源一户人家的迁居.据说,27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一条自江阴北漍摇来的小船,机缘巧合泊在了四季通衢的小河浜前,船上一户以制笔为生的周姓人家,见这河浜风光秀美、水土肥沃,一时兴起,便把家安到了此处.这一户周姓人家正是这里的第一代村民.落地生根,几年后,罕有人烟的小河浜一下子成了热闹的小市井.后来,有好事的乡邻,给小河浜起了个名字,叫做“周家宕”.

在江南,叫宕的地方特别多.从字面上看,宕好像与村落有关,但字典上没有查到这方面的意思,不过,清代陈昌治在《说文解字》里对“宕”的解,解释为“过也,曰洞屋”.既然与屋相关,这就不费解了.

家业兴旺的周家,在第四代的时候,沿河驳岸,建街铺房,一时间,打铁的、榨油的、卖酒的、的、卖鱼的… …纷纷迁入,一条不到300米长的小街摆满了繁华与热闹.在此过往的船只,给周家宕带来了新的生机,昔日荒凉的小河浜就成了颇为活跃的小码头.

这便是周家码头的由来了.虽然传说色彩较为浓厚,但周家码头的起源、兴盛和繁荣,的确与周姓人家有关.南来北往的船只,将小镇从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带入了群居交易时代.当时,来自常熟、无锡、江阴的药材、木材、土纸、茶叶和烟土,不由自主地在此停驻了脚步.粉墙黑瓦,石板小巷,从码头蜿蜒而来,南来北往的小船长龙般靠进码头,三三两两的人群,一拨一拨地从船头涌向小街.卖酒的、送货的、喝茶的,从小小的码头,一直逶迤至街头尽处.不管你想买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铁锅铝盆衣裳架,只要在码头一走,总能满载而归.

生活条件渐渐起色的人们,开始享受新的生活.上街喝茶,总要穿上绸布的长衫,带上一把折扇,端起大碗,在茶馆里坐上半天;买布时,总要带上一家老少一起挑选料子,会过日子的媳妇们选来选去,还是较便宜的那种.一来二往,船家们就更勤快了,三头两头往这儿跑,有时,还会碰到店主拉着不放,非要敬上几杯不可.这时候,总见船家折身回船,拎上一条鱼,同店家换酒喝.三两位船家,坐在一起,总要喝两杯,从南聊到北,尽兴之处,还要划拳猜令,一口比一口大,一杯比一杯多.当然,也有因为吃酒吃得不开心的事,但那也是少数.就像小镇一样,只要你生活在开门七件事中,总归有烦恼,开心的,不开心的,快乐的,不快乐的,时常与你纠结一起.

满街的热闹和喧嚣,让你感到生活在这里的人颇为幸福.人生在世,即使在不快乐的状态下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活着,活着就意味着幸福.当那些膀粗腰圆的船家,从歪歪斜斜的酒肆步入码头时,两边的摊主就会拱手相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客人,一律笑脸相送,听老一辈人讲,这叫生意相互照应,不像今天的生意人,相互恶意竞争,甚至相互诋毁.男人们会递上一杆烟,问,要不要来一口;女人们则意味深长,不声不响,偷偷地瞄一眼.偶尔,有略施粉黛的老板娘,丢下一眼暧昧的眼神.耐人寻味的迷离与意愿,让码头活得实在,有滋有味.

晚上,喧嚣了一天的码头开始安静了.静静的月光,恍如青青的面纱,静悄悄的小河,只有潺潺的河水,郁郁葱葱的草丛里,偶尔传来一两声啾啾的虫鸣,伴着巷子深处的孩子们不知疲倦的打闹,翻去了平凡而烦躁的一天.不过,夏天的夜晚最热闹,光着膀子的男人坐在院子里,手持一把破旧的蒲扇,哗哗啦啦为熟睡中的妻儿驱赶蚊虫.夜,渐渐深了,码头在黑夜中沉睡了,整个村庄似乎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你看不透它的模样,听不清它的低吟.

码头本来就不神秘,看清与看不清,听见与听不见,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感觉.感觉是天生的,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这个小村一样,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在此定居后,便开始逐渐磨合.大家共用一个码头,有时为了争靠一只船而相吵,有时为了邻里照应而握手言好,没有对也没有错的生活,给码头的第二天注入了真诚与宽厚、与人为善的内涵.

清晨一到,随着一声鸡鸣,家家户户的女人、男人、孩子、老人,便纷纷从各自的屋子钻出来,提桶挑水的,洗衣淘米的……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跃入眼前.碧波荡漾,阳光洒在水上,映衬在姑娘们脸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的动人画面,不止一次地在这里上演,但成功的很少.在过去,男大当家,女大当嫁,大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完成华丽的转身.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村子里有人婚嫁,码头上就有人贴上大红喜字,无论是娶媳还是嫁女,人们一律踩着喜字行走,也许这是码头人特有的淳朴、诚挚的心愿了!

一年到头的日子,仿佛是条长长的河,缓缓地、平静地流淌着.每个季节,便是船上的橹.当橹轻扣水面,吱嘎吱嘎摇的时候,你的心便安定下来了,一年差不多就过去一半了.层层波浪,让船儿走得更快,让小镇与时光离得更远.整个世界似乎都静谧了,惟有桨与水在窃窃私语,耳鬓厮磨.

船去人空,码头仍在,但却是寂寞的.特别是在现代商业社会里,周家码头早被淘宝、京东、“互联网+”这些新模式淘汰下来,日渐冷落,但它却不肯退出这个舞台,即使是在今天,在道路交通十分便捷,汽车、摩托车、电瓶车一应俱全的情况下,早已退役的码头,依旧站在我们的背后在为我们祝福.

如今,一切恍如隔世,早已失去旧年光鲜色彩的小镇,已很难想像它当初的繁华与兴旺.周家码头,如同时间之河上的一条船,满载着周氏家族、过往行人的烦心琐事,也像当初一不小心搁出码头一样,在今天的河滩上搁浅,散落在凤凰山的乡野,废弃在镇边,就像我们的至亲至爱,即使离开多年,仍旧令人难以忘怀.

凤凰豆腐

在我看来,凤凰豆腐就像一位来自乡间的女子,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清新质朴的美.这是种内在的美,需要你用心去品味,才能体会.在大多数人看来,把豆腐比作一位女人有些“出格”,但有些人在品尝凤凰豆腐时,的确会冒出这种荒唐的念头,很随意,似乎很不雅观地将凤凰豆腐与女人扯在一起.

有一次,江西的作家和河北的作家来江南相聚,宴席,他们在互敬了一杯酒后,拿起筷子不约而同地给对方夹了块豆腐,坏坏地笑道,“吃块豆腐”,席上的大家呵呵哈哈一阵轰笑.脖子一仰,一杯酒下肚.

将女人与豆腐扯在一起,非我等小辈创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和茅盾先生就分别在《故乡》和《子夜》中,将女人与豆腐联系在一起.记得,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里,将杨二嫂称为“豆腐西施”,表面上是赞美她年轻美貌,实际上是另有含意.茅盾先生则更为明了,他在《子夜》十三里说:“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规规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他把调戏占女人便宜叫做“吃豆腐”.难怪二兄在席间,要请对方“吃豆腐”.

赣、冀一南一北几位仁兄在席间的揶揄,幽默,在无意间加深了我对凤凰豆腐的理解.晶莹剔透,宁静安逸,没有一点杂质的凤凰豆腐,的确给人一种清灵,温柔的感觉,这种感觉似乎与江南的山有关,也与江南的水有关.女人是水做的,豆腐是水做的.就水字而言,豆腐与女人真有共性的地方;江南水乡天生丽质的秉赋,实际上让凤凰豆腐在百年间不知不觉地赋予了一种女性的美.

同全国大多数的豆腐一样,天生丽质的凤凰豆腐,在骨子里与生俱来,纯白如玉,细若凝脂.我们还可以用很多词语来修饰它,比如,质地细腻,娇嫩欲滴,等等.含在口中,一股清新淡雅的气息充溢你的胸腔,在瞬间让你浮躁的内心淡然平静,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即使它在变成了长相不太明丽的豆腐干,眉宇间仍透露着淡雅的气质,正是一种小巧玲珑和小家碧玉的形象.平静、矜持、淡漠,甚至冷峻的豆腐,有时,眉目间还会略带一点点的忧郁,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突发怜悯之情,甚至不想动筷,静观豆腐在盘中的表情.

把豆腐与女人扯在一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豆腐就像女子一样,嫁到哪里就姓哪里.如淮南豆腐,平桥豆腐,石牌豆腐,把地名和自己连在一起的凤凰豆腐,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定的讲究,从选豆,碾碎,到煮浆,再到点卤,压制,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工艺.烹调时,更是讲究,一般也不外传.

无论是红烧的还是清汤的,凤凰豆腐都能让你过齿难忘,嫩嫩的,软软的,没有一点的豆腥味,苦涩味.红烧的,唇齿留香,清怡情神;清汤的,滋嫩细白,鲜嫩如乳.特别是鸡汤豆腐,更是凝聚了凤凰几代人的智慧.鲜嫩洁白的豆腐,浸润在浓香醇厚的鸡汤里,再撒上几片木耳,葱花,清香鲜嫩,色彩明艳,让你百食不腻.

如今,凤凰豆腐早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大家喜爱至极,婚嫁喜事,红白酒席,孩子的谢师宴,总有几道与豆腐相关的菜.记得,葱烧豆腐是一道少不了的菜,而且寓意十分深刻.听老人们讲,寓意无论嫁出的女儿,还是新娶的媳妇,都要一清二白,并寄予她们一辈子也要一清二白的厚望.其实,在我看来,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无论是女儿还是媳妇,都要像豆子一样经过研磨、过滤、浆煮、点卤、压制等工序,才能历经一清二白的打磨.

凤凰人在豆腐中注入的想法,使得原本与女人没有关系的豆腐与女人扯得更近,与我们的无聊话题挨得更近.色白、面细、质嫩、性软的特点,恰与“年轻女子”肌肤白皙细嫩、性情软弱的特点相契合.但要真正走近凤凰豆腐,就像你走近一位女子一样不易,要坚贞,更要心静.心静,体会一种心情,坚贞,感悟一位女人,这样你才会有所获,至于在什么地方,在家里还是在饭馆里都无所谓,有酒无酒也没多大关系,只要你有心.

凤凰的豆腐是水做的,世上的女人也是水做的;豆腐是易碎的,女人也是易碎的.淮南王刘安在发明豆腐时,未曾想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会有两位文人在酒桌上用他的豆腐借题发挥.柔软,水灵,洁白,单纯的凤凰豆腐,让两位仁兄无端地把它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只因纯白如玉的凤凰豆腐,像女人一样,在两杯小酒下肚后,让二位彻底动了心.

凤凰行吟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点评:上述文章是适合行吟和凤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凤凰行吟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凤凰行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