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1-28

《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

该文是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方面论文范文例文跟林斤澜和癔症和癔症写创伤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早在总题为《矮凳桥风情》的系列短篇小说中,林斤澜就呈现出云遮雾绕般的风格,具体表征为雾气弥漫的环境、生动而又迷濛的人物和思想意蕴的朦胧.(贺绍俊、潘凯雄,《矮凳桥作雾中看——〈矮凳桥风情〉的别一种读法》)也有论者指出小说“叙事观点几乎永不固定”“在情节的运用上追求非连续性、随意性和流动性”的叙述特点.(张颐武,《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下)》)有关林斤澜的叙事风格,学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修辞学、文体学的分析,本文只是粗略、感性地提出对林斤澜风格的描写,毕竟这种风格渗透于林氏的主要创作中.“十年十癔”系列小说从癔症的角度记录了“”浩劫的创伤记忆,情节上十分缺乏连贯性.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 中写道:“我的主题不是身体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当作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的情形.”(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版,第5 页)类似地,癔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为我们勾连出“”时代的创伤记忆.读“十年十癔”系列小说,即是通过一种病理学的解读,重回历史现场一隅.关于写作“十年十癔”的契机,林斤澜曾经撰文自述.林斤澜对癔症的了解未必具有多少学理性,毕竟要求作家具有相当专业的医学知识显得有些苛刻.可以肯定的是,林斤澜对精神分析与弗洛伊德倒是并不陌生.在一篇随笔中,林斤澜就提及了“心理分析”、“精神分析学”等词语.(林斤澜,《林斤澜文集六·文学评论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63 页)据林斤澜夫子自道,他对癔症的理解并不是语义解释的“歇斯底里”.实际上,林斤澜对于癔症有着十分生动具体的生活经验,在一篇散文中,就曾经描述过一位女编辑的病症;而“”之后出现了大量癔症患者,也令人怵目惊心.林斤澜属文的日期,应当是1985 年左右.虽然林斤澜对癔症的机理并未深究,却以小说家的才能创造出了堪作精神分析素材的文本.偶得之际,林斤澜也触碰到了作为治疗方案的“时间”:“医者和患者,都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林斤澜,《林斤澜文集五·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78~179 页)在漫长的现代性规划中,时间仿佛可以被征用到解决一切问题的期待中,如同晚清乌托邦小说光焰万丈的“未来”许诺.“十年十癔”系列短篇结集出版之际,林斤澜作《说癔》一文.值得注意的是,林斤澜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想写几篇‘忆’,写下了来却是‘癔’.”林氏此语,显示出作者从“创伤记忆”到“叙述记忆”的筛选,如同精神分析师留下最重要的临床案例.在行文中,林斤澜对病症的描写主要是白描,这和他对短篇小说的创作观念相关,他认为“各种各样的感受方式”,是短篇小说的“灵魂”“根底”,甚至“内容和形式的全部”.在他观之,作者对“感受”需要反复思索、消化,思索可以通向“深刻”“丰富”“和谐”,也可以走向“简短”“平易”.(林斤澜,《螺蛳梦文集自序》)癔症俗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根据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的《绪言》所论,癔症在初次发生多年之前实质上就存在,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通过催眠让患者回忆起第一次症状,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车文博编,《弗洛伊德文集01 :癔症研究》,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46 页)“当我们使患者把激发的事件及其所伴发的情感清楚地回忆起来,并且患者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个事件,而且能用言语表述这种感情时,则每一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刻和永久地消失.”可以说,小说的叙述本身就兼有展示创伤和治愈创伤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方法中,让患者通过语言进行倾诉,替代行动,是重要的“发泄情感”的渠道.癔症之所以难以磨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些引起癔症的记忆坚固地完整保持.当患者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时,这些经历难以察觉,在对患者进行催眠治疗时,才能呈现出来.林斤澜的“十年十癔”往往采用倒叙的方式,即是一种后置的回忆.在第一篇《哆嗦》中,故事通过麻副局长对殴打场面的回忆展开;到了第十篇《白儿》,小说的主人公看山老人始终向年轻时的恋人白儿倾诉心曲,追溯创伤的经过,沉浸于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中获得释缓.小说的结尾极为诗化,仿佛是一次温暖柔和的疗愈,征引如下:

他觉得洞里暖和起来,光亮起来,睁眼:尽里头石头炕上,躺着白儿.明知道白而是白才叫白,可不知道浑身白白到这么白,白得发热,白得发光,白得发云发雾云山雾罩.整个石头洞都暖和了.Dominick Lacapra 在 Writing History,Writing Trauma 一书中,将创伤分为“历史性创伤”和“结构性创伤”.历史性创伤是特殊的、人为的历史性事件.在林斤澜的《哆嗦》中,使麻副局长意外地在批斗中“哆嗦”的创伤事件,其实是多年以前,一位游击司令在进京受领袖接见,由于个人崇拜和权力的规训之下,居然打起哆嗦,至于下跪.这件事影影绰绰地寄生在麻副局长的记忆之中,直到“”时又复制到了自己身上,并且不能根治——在小说的结尾,已退休的麻副局长接受单位领导慰问,权力的规训幽灵般地显现:他在开门时居然哆嗦、跪下.我认为,癔症即是一种Dominick Lacapra 所谓的“历史性创伤”,仿佛德里达对共产主义幽灵的描述:它虽然不可见,但始终在场.创伤一旦生成,便不可祛除.如同弗洛伊德对创伤的“事后性”描写,创伤本身“携带着一种使它抵抗叙事结构和线性时间的精确力量”,它在发生的瞬间并未被患者充分体验,而是在延迟的重复中才能被“第一次经历”,并作用于患者身上.(【英】安妮·怀特海德著,李敏译:《创伤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5 页)

根据布洛伊尔的观察,“惊吓”“焦虑”和“发怒”这些“非性欲情感”导致了癔症现象的发展.除了性癔症之外,创伤性癔症(由惊恐所致)是最熟识的一种癔症形式.虽然在日常经验中,大多数不同的癔症症状看上去是“自发”的,实际上在疾病突发以前,已经有了创伤作为铺垫.弗洛伊德提出,在普通癔症和创伤性神经症之间可有建立起一种“类化”,弗洛伊德命名其为“创伤性癔症”.在这种癔症中,病因并非是“躯体性伤害”,而是“心理创伤”(psychical trauma).任何一种引起不愉快的经历都可以起到心理创伤的作用.在普通病例中,常见的是局部的创伤,而一组病因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生作用.在另外的病例中,一些次要的事情和真正的病因组合在一起,起到创伤的作用.心理创伤,或曰创伤记忆,可以长时间继续发生作用,癔症的患者需要遭受“记忆恢复”(reminiscences)的痛苦.可见在精神分析学上,将癔症作为一种创伤的病症应为通顺.《黄瑶》一篇近乎病历报告,作者开题即言:“下边是医生抄摘出来的部分.”(林斤澜:《林斤澜文集三·小说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87 页)主人公黄瑶是一位冷美人,怕见人的眼神,紧张时就要用纱巾捆缚住自己的双手.在记录中,我们渐渐得知,黄瑶童年时父母并不在场,而抚养她的“亲婆”并不真诚地爱护她,眼神如“两兜铁砂子”,给黄瑶带来了重要的童年创伤.而黄猺学人抠眼珠的故事穿插入小说,瞎眼猿猴“两坨铁”般的瞎眼窝成为盘旋在黄瑶潜意识中、萦绕不去的可怖意象,在一开始就令她“手心里都冒着冷汗”.到了“”,人鬼相淆,这铁砂般残忍的眼神在众人面庞复活,终于使黄瑶压抑的双手失控,戳向对她施暴的有着铁砂眼神的矬壮小伙.黄瑶的癔症有着多重的心理创伤原因.

创伤总是在叙述中反复呈现.如安妮·怀特海德所论,创伤小说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重复策略”,它在语言、形象或情节等小说基本构件上发生作用.“重复模仿了创伤的后果,因为它暗示着事件持续性的重返”,或“事件的连续性的中断”.在《二分》《五分》诸篇中,林斤澜的重复策略最为明显.《二分》的表层是浩劫后的一个朋友间小聚会的场面,讲述了反右运动后,老二在寄给首长的“效忠信”中,误把印有领袖的邮票贴反,并且无意夹了二分钢蹦,因此荒唐获罪,十二年.在叙述中,“二分”钢镚反复出现,具有叙事道具的功能.笑谈完结之时,众人心有戚戚,一个声音答道:“这喝哪门子酒,你毙了我吧,十分,五个二分啊!”对于《五分》完全可以采取索引的读法:小说以林昭故事为本事,而林斤澜于林昭亦颇有交集.(详细的林斤澜与林昭的渊源可参见程绍国《林斤澜说》一书.)一开始,患有癔症的第一人称叙事人要为姐姐立一块“五错碑”,坦诚“我在生理上怕这个五字”.“五字”暗示了与姐姐有关的诸多时间节点,具有“叙述记忆”的功能.姐姐五岁的时候能诵杜甫诗,在50 年代的反右运动中因言获罪,在60 年代的一个“礼拜五”受家人探监,做过许多五言古诗,在狱中高声朗诵“献给法官的五朵玫瑰”,最后被处决,家人收到交纳五分钱费的通知信.然而,“创伤记忆”向“叙述记忆”的转换并不能使“我”康复.“我”再也见不得“五”,一见到“五”就要“血管紧张,胃痉挛, 心慌, 头晕, 眼花……” 虽然“我”口口声声只承认这是“生理反应”,但实质上却是欲盖弥彰的心理暗疾.“我”给姐姐刻碑,正是以一种个人记忆(而不是集体记忆)的形式确定过去的意义.在选择给碑上铭刻诗篇时,“我”选择了著名的《历史将宣告我无罪》一篇:“这一首好,题目八个字.八句.巴巴实实.”这时我感到接下来无法用生硬的理论来分析《五分》.实际上,《五分》虽然有类似于创伤小说的叙述策略,但是作者使用的是一个近乎“虚伪”的“形式”,他对人物的臧否与感情的主题是极其显著的.

从目前关于创伤的研究来看,它主要源自于20 世纪80 年代,与美国精神病研究学会对越战退伍老兵的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PTSD)的辨识有关.美国精神病研究学会《精神紊乱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的第三版中,首次正式承认了创伤性的症状,或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据柳晓翻译的《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诊断标准》,有关创伤事件的片段,以图像、意念、感受、梦境的形式反复出现.当面临与创伤事件有关联的事物时,患者会受到心理打击,或产生生理反应.对于患者,在有意识地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时,会出现七种情形,最重要的病征就是努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回避有可能引起创伤回忆的行为、地点以及人物,甚至无法回忆起创伤事件的某一重要环节.(柳晓,《创伤与叙事·附录》)需要注意的是,在林斤澜的“十年十癔”系列小说中,身患癔症的创伤主角在遭遇创伤事件时,其行为、反应基本上符合这本小册子的诊断.林斤澜的“十年十癔”系列显然是无法归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80 年代的文学流派.一方面,因为林斤澜的创作并未参与到“新时期”历史合法性的建设;另一方面,林斤澜的小说直指未经过滤和“改写”的“”经验,以癔症写创伤,以人事彰人性,在审美素质上深具个性.本文即是以一点未经消化的精神分析学知识,对“十年十癔”进行浅薄的品读.(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论文参考资料: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写论文的网站

论文附录怎么写

论文的结束语怎么写

论文思路怎么写

如何写历史论文

概括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林斤澜和癔症和癔症写创伤相关看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