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保险发展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我国农业保险难点与建议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保险发展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3

《我国农业保险难点与建议》

本文是保险发展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农业保险和难点和建议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点及建议

李琳璐

(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农产品形成机制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保险的深入开发与推行要在明确现实困难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政策导向相匹配,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7)03-0036-03

  DOI:10.13691/j. cnki. cn23-1539/f. 2017.03.010

Difficulti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

LI Lin-lu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and innovative insurance produc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mprove the price formation mechani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 should be based on clear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system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It matches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orientation, and designs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hile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Reform;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农业保险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主流的农业保险有四种类型:农产品成本保险、农产品产量保险、农产品保险以及农产品收入保险.

1 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是风险)是农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两种主要风险.其中自然风险是指由于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甚至绝收.这种风险属于纯粹风险,其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散,具有很强的可保性.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2016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达26 220.6千hm2,其中2 902.2千hm2绝收 .由此可见,农业保险制度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在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持续生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风险方面,目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基本为两种:农产品成本保险和农产品产量保险.

1.1 农产品成本保险

  农产品成本保险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农户中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农产品成本保险是指对农产品因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生产成本损失进行补偿,它是以市场化经营的保险公司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的一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产品成本保险的保费由政府补贴40%,地方政府财政负担40%,农民支付20%,因此一般每亩地农民只需支付几块钱的保费.

  然而,农产品成本保险的保险金额只能覆盖直接物化成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等)的一定比例,而人力、地租等成本并没有包含其中,可见农产品成本保险还远远达不到保障农民收入的目的,它仅仅只对最基本的生产成本提供了保障.

1.2 农产品产量保险

  在减少农业经营主体因自然灾害遭受巨大损失方面,农产品产量保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产量保险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以“玉米之乡”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玉米产量保险为例,产量保险的赔偿计算基本公式为:赔偿金额等于(保险产量-实际产量)×约定单价(元/kg)×(1-绝对免赔率),其中保险产量(kg/hm2)等于平均产量×保障比例.

  农产品产量保险是否能够成功运作关键有两点,一是要能够获得足够年份的产量数据.足够年份的产量数据是平均产量的确定依据,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因为具备健全的法律以及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因此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历史产量数据.而在我国由于统计方式前后不一致以及我国农业小规模生产等原因,造成我国的农业产量数据质量较差,甚至无法得到有效数据[1].二是保障比例的确定,保障比例需要经过严谨的测算得到,保障比例过高,农户要付出过高的保费,保障比例过低,又可能无法达到保障农民基本收入的目的.从公主岭市的试点情况来看,由于玉米产量保险还未纳入财政补贴,虽然试点的玉米产量保险费率仅为2.02%,远低于玉米成本保险费率,但农民直观感受是不便宜.

  因此未来农产品产量保险的推行,一方面仍然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分摊农民的保费负担,增加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科学测算合理的保障比例,使得农产品产量保险与成本保险相互配合,形成“成本+产量”的双重保障,有效弥补成本保险未能覆盖的一部分损失.

1.3 农产品保险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为了抵御粮食下跌,国家对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先后实行了最低价收购和临时收储的政府“托市政策”.

  “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托市”政策的长期存在,在保障了农民利益,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国内外农产品严重“倒挂”,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显然,政府“托市”政策的存在会严重扭曲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拖底”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国内市场.

  鉴于此,我国于2016年取消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未来小麦、水稻等农产品的机制改革也势必会跟进,随之相伴的是农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传导、联动机制必将不断增强,信号将成为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主要调节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风险.

  不同于自然风险,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投机性.非随机的变动,往往是可以被感知和预测到的,这导致在保险的购买上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因此,当市场降低到低于保障时,保险公司极易承受巨大的赔付风险.而这种风险也很难通过“大数法则”予以分散,再保险机构也不愿意承接这种风险.

  2013年以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开发了“保险+期货”等纯粹承保风险的保险产品.这种保险利用期货市场来对冲风险,即同时在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上进行同种商品、相同数量、相反方向的交易,用一个市场上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2-3].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保险+期货”对市场风险的承保是一步非常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这种保险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首先,风险承保的关键之一在于保障的发现,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有效期货市场的期货最接近远期真实,因此它是确定保险标的物保障的重要依据[4].我国的期货市场建立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交易品种较少,交易规模较小,期货市场预测远期的功能不能很好发挥,这也导致现货市场的风险很难完全通过期货市场对冲.此外,我国目前推出的场内期权产品种类非常有限,期货公司提供的大部分还是场外期权产品,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购买场外期权产品来对冲风险,然后期货公司再通过专业操作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期权的复制,来对冲市场风险.但是这种复制期权的方式费用高、风险大,又会影响到对冲效果.

  其次,期货期权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需要相当专业的期货知识和技能;且期货市场对最低交易量以及每手交易的保证金都有要求.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农业生产主体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专业素养不足等因素决定了期货交易并不适合普通农业生产者直接参与.

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1 完善农作物产量数据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势必将过渡到农业收入保险.没有完整、真实的当地农作物产量数据,产量保险都无法成功运作,更不要说开发收入保险,这个在开发产量保险时遇到的问题,在开发收入保险时也不能避免[5].

  因此,必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建立起地区之间甚至全国统一的农作物产量数据统计方式与平台,实现真实、有效、完整地记录全国各地农作物产量数据.

2.2 建立完全市场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

  完全市场化的农产品交易是开发收入保险的基本条件.如果一直存在政府的“兜底”,那么农户的收入就与无关,而只与收成有关,这种情况下收入保险就没有意义了,只有产量保险就够了.因此,有了没有政府直接干预的完全市场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才会真正关心市场波动引致的风险,农业收入也才可能成为保险的标的物.

2.3 完善期货市场

  我国目前由于制度制约,各类金融机构缺乏直接进入农产品期货或期权市场的渠道,只得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然而场外交易需要支付高额的期权费(复制期权的成本提高30%)[6],保险公司不得不在保险收入与较高的期权费之间进行选择.

  因此,想要成功推广农产品保险以及之后在此基础上推广农产品收入保险,必须要从政府层面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使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中枢,优化市场的交易者结构;同时加快推出各种具备上市条件的期货期权,使保险公司获得更多、更低成本、更灵活平仓的风险对冲渠道.

2.4 政府支持

  农业保险缺少不了政府的财税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农民自身无法承担高保费,农民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

  目前,我国的“保险+期货”模式的保险还只是作为试点推动,尚处在探索阶段.对于如何在“保险+期货”模式的新型保险中调整政府的调控政策,去政策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此类保险补贴的杠杆作用,更好地衔接商业保险机构与农户,实现“价补分离”,充分激活市场机制的作用等方面还需要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2.5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相较美国农场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我国小而分散的农业生产使得生产成本较高,经营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农民规避风险.2016年11月3日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意见》,未来可以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加入农场合作社等方式培育新型的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主体,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主体将对产量、和收入的变动更为敏感,农户的投保意愿也会更加强烈,这样农户在享受现代化的低成本的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规避、产量风险.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运营成本.

  总之,农业保险的成功开发和推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农业保险的深入展开和全面普及,需要财政部门、立法机构、农业部门、保险监管部门、期货监管部门、统计局等相关机构的协调支持,这也应是未来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能否成功运作的体制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小伟,方廷娟.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J].农业经济展望,2015(1):26-30.

[2]安毅.方蕊.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结合模式和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6(7):64-69.

[3]孙蓉,李亚茹.农产品期货保险及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保障功效[J].农村社会保障,2016(6):89-94.

[4]董婉璐,杨军.美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以2012年美国玉米遭受旱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9):82-86.

[5]庹国柱,朱俊生.论收入保险对完善农产品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性[J].保险研究,2016(6):3-11.

[6]肖俊喜,郭晓利.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比较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2(9):46-52.

[责任编辑:付 佳]

保险发展论文参考资料:

医疗保险论文

保险论文题目

养老保险论文

有关保险的论文

保险论文

保险论文选题

汇总:此文是关于农业保险和难点和建议方面的保险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保险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