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作者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志雅堂杂钞序》作者考《粤雅堂丛书》辨误一则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作者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09

《《志雅堂杂钞序》作者考《粤雅堂丛书》辨误一则》

本文是关于作者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志雅堂杂钞序》和《粤雅堂丛书》和作者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宋周密笔记《志雅堂杂钞》,有清代余集大梁书院本、荣誉《得月移丛书》本、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等.此三种卷首有一篇序,前两种注明序作者为清乾嘉间的余集,后者则为元代的石岩.经考察,作者当为余集.这是《粤雅堂丛书》的失误,也导致了后来民国《续历城县志》、夏承焘《周草窗年谱》、李修生《全元文》等引用失检造成的错误.

关键词:《志雅堂杂钞》;《得月移丛书》;《粤雅堂丛书》;周密;余集;石岩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湖州).宋末淳祜间为义乌令,入元不仕,终于乡.著有《绝妙好词》《癸辛杂志》《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视听钞》《弁阳客谈》《浩然斋雅谈》《澄怀录》《云烟过眼录》《乾淳起居注》《乾淳岁时事》《武林市肆记》《湖山胜概》《志雅堂杂钞》等.

《志雅堂杂钞》是一本笔记,内容驳杂,涉及书画、碑帖、宝器、医药、佚事、术数、仙佛诸方面,其中部分内容与周密其他著作互见.《四库总目提要》云:“是编分为九类.其文与所作《云烟过眼录》《癸辛杂识》诸书,互相出入,而详略稍殊,疑为初记之稿本,经后人裒缀,别成此书.其间惟论‘段玉钺’一条,知元时劈正斧亦宣和内府之物,为他书所未载,可资考证耳.”除了“劈正斧”一条,其中还有一些药方也是他书所未载,是一本可以资谈噱、广见闻的书.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十九云:“《志雅堂杂钞》八卷旧钞本是书凡藏三本.一为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旧钞,一为余集写刊,皆分两卷,次第纷杂,宜馆臣所撰《提要》谓‘经后人裒缀别成’也.兹钞本分九类:卷一书,卷二史,三四五图画碑帖,卷六诸玩宝器,卷七人事医药,卷八阴阳算术仙佛,洵为清晰.”丁氏十万卷楼三种藏本中,旧钞本为八卷本,其余二种为两卷本.

《志雅堂杂钞》一书版本驳杂,清光绪以前大致有如下版本:

在表格所列版本中,大梁书院本、《得月簃丛书》本、黄子高藏本(未见)、《粤雅堂丛书》本四种,卷首有“余集序”或“石岩序”,二序大同小异,序中有“叶舍人出此本见示…‘仆为杭人”等事实,可断定为同一篇文章.

嘉庆间,余集主讲大梁书院,曾校刻是书,并为作序,称“大梁书院本”.后清荣誉刻《得月籍丛书》收入此书,存余序于卷首.至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收录此书时,有序为元代石岩所作.内容大致相同的两篇序,而冠以两个不同作者,着实奇怪.今略辩证之.

以下为序文,以“大梁书院本”为底本,参以《粤雅堂丛书》本校之:

弁阳翁,济南人,吴兴章文庄为其外王父,故占籍吴兴.又与杨和王有连,故又为杭人.所居癸辛街,即杨氏瞰碧园也.诗有《蜡屐集》,邓牧心为之序.词名《簧州渔笛谱》,尚有传本,而《蜡屐集》则久佚.樊榭《宋诗纪事》所粟摭者,①皆散见之作,非本集矣.南宋词人,浙东西特盛.翁浸淫乎前辈,商榷乎朋侪,故词为专门,而不仅词也.其述著之富,则有《绝妙好词》《癸辛杂志》《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视听钞》《弁阳客谈》《浩然斋雅谈》《澄怀录》《云烟过眼录》《乾淳起居注》《乾淳岁时事》《武林市肆记》《湖山胜概》若干种,此又其一也.

曩朝廷搜辑《永乐大典》.其<浩然斋雅谈》已奉诏刊.②顷及门叶含人复出此本见示.书中分类疏记,略不经意.间有一二条重见于所著别录中,想随手札记,不嫌互见矣.翁当宋末.流连干③湖山风月之乡,遗民畸士,日接于前④,荆棘铜驼,适当其会.此虽无当掌故,而南宋风流、钱塘琐事,亦略得其概焉.仆为杭人,固乐得而资谈噱也矣.己巳秋日.杭郡余集校刻成因书.⑤

校勘记

一、“樊榭”一句,《粤雅堂丛书》本无.

二、“曩朝廷”一句,《粤雅堂丛书》本作“口口口典集《浩然斋雅谈》已”.

三、“宋末流连于”五字,《粤雅堂丛书》本无.

四、“前”字,《粤雅堂丛书》本作“茅茨”.

五、“己巳”一句,《粤雅堂丛书》本作“至顺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序”.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仁和(今属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侍读学士.潜研经学,尤长于《诗》,三十八年同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昌霖同荐修《四库全书》,时称“五征君”.与鲍廷博等交游,知不足斋刻《庚子销夏记》《聊斋志异》等皆余集手抄、校对.擅丹青,尤工仕女,京师人称“余美人”,比诸仇英、唐寅.传见《清史稿》《清史列传》、俞蛟《余秋室传》.

石岩,字民瞻,号汾亭,镇江丹徒人.曾官九江县尹,.<(光绪)丹徒县志》卷三三:“石介字正甫,洛水人,居镇江.宝佑中进士,官通判.子岩,字民瞻,好古博学,工诗词.”,宝佑(1253 -1258)为宋理宗年号,则石岩生年当在宋末元初,是镇江人. 交游有萨都刺(约1272-1355)、赵孟頫(1254-1322)等.萨都刺有《送石民瞻过吴江访友》“,赵孟頫有<题所画梅竹赠石民瞻》“,.又与赵结为姻亲,<(光绪)丹徒县志》:“《书史会要》《嘉庆志》日赵孟頫有与民瞻札,即其人也.”『6’工书画,明汪珂玉《珊瑚网》卷十载“汾亭石岩民瞻”落款、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载“汾亭石岩”印章. 元仇远《山村遗稿》卷一录《读陈去非集》诗后石岩所作跋文,落款“至正甲申岁孟秋,汾亭石岩民瞻为盛季高氏书,时年八十有五.””’落款时间为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石岩时年85岁.则石岩应生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0),卒于元惠宗至正年间.元好问《续夷坚志》,有一跋文,落款“至顺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识.”元文宗至顺三年为1332年,可佐证上述时间.

朱方为春秋地名.《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杜预注:“朱方,吴邑.”《史记·吴太伯世家》:“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跑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改日丹徒.”则石岩为镇江府丹徒县人,也与《光绪志》相契合.

因此,余集为杭州人,石岩为镇江人.视《序》中“仆为杭人,固乐得而资谈噱也矣”一句,则作者应是余集.此为一证.

“余集作者说”最早来自嘉庆十四年余集大梁书院本,后《得月簃丛书》收入,以余集为序作者,后来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曾引用.而“石岩作者说”,最早仅见于道光三十年(1850)《粤雅堂丛书》本,后见诸陆心源《宋史翼》、夏承焘先生《周草窗年谱》.民国《续历城县志》、李修生《全元文》曾引用《粤雅堂丛书》本,皆以石岩为序作者.

检《粤雅堂丛书》本后有伍崇曜跋云:“此亡友黄石溪明经所藏抄本,厘为二卷刻之.”黄子高(1794 -1839),字叔立,一字石溪,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十年(1830)优贡生,笃于文史词章、工书画.阮元督两广,聘为学海堂山长.著有《石溪文集》《知稼轩诗钞》《粤诗搜逸》等.《清史稿》有传.伍氏借黄子高藏本,刻成二卷,则“石岩作者说”最早来自黄子高藏的抄本,惜今未见.

然而,在余集大梁书院本之前,陶宗仪《说郛》本、曹溶《学海类编》本、乾隆间《四库总目提要》、周锡瓒所校抄本等,都并未提及这篇序.

嘉庆十一年周锡瓒所校抄本,上有王士稹序,吴焯、周锡瓒跋,王《序》云:“周草窗以乐府擅长,其杂著亦最夥.刊本流传士大夫,率为饤饾.独《志雅堂杂钞》十卷,历今四百余年,从未登木槁李.曹秋岳先生为余言家有是书,因得借观于斯.”按王士稹所说,从宋末到康熙间曹溶刻《学海类编》,《志雅堂杂钞》仅以抄本流传,未曾刊刻.显然,《说郛》所辑的残本,并未如意.此本现藏上海图书馆,从曹溶、王士稹到周锡瓒——清初至嘉庆十一年百余年间,也从未提到过这篇序,则可能是嘉庆间余集所作,并非出自元代石岩之手.此再为一证.

又《志雅堂杂钞》一书版本众多,卷数、内容、诸条编次差异巨大.《说郛》本为残本,仅四页(涵芬楼排印本),名日一卷,实则止二十一条;《学海类编》本、周锡瓒校抄本均以曹溶旧藏本为底,故卷数、内容相同,都为八卷,以“书史”为卷一;《得月簃丛书》重新刊刻了大梁书院本㈣,所以二者卷数、内容相同,都为二卷.绛云楼中曾藏二卷本,钱曾《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俱不载,今亦不可闻.所以今天见到最早的二卷本,实是余集大梁书院本.又对勘余集大梁书院本和《粤雅堂丛书》本,两者卷数、分类、各条之间次序、书中阙文以“口”代之处,如出一辙,只有卷首序文内容有差异,则《粤雅堂丛书》本应也是从大梁书院本出.二卷本实为余集所厘,伍氏跋所谓“此亡友黄石溪明经所藏抄本,厘为二卷刻之”,有自己所厘之意,殊为费解.

从文句上看,校勘记①一段,删掉“樊榭《宋诗纪事》所采摭者”一句,文意稍有不通,且删除了所提到的清人厉鹗的信息.校勘记②一段,“口口口典集《浩然斋雅谈》已”一处,似是余集序阙文,且删除了明初《永乐大典》相关的信息.此二处差异似是人为,要为元代石岩作者说做掩饰.此又为一证.综上,这篇序的作者应是余集而非元代石岩.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据笔者猜测,荣誉所刻《得月籍丛书》中,元好问《续夷坚志》和周密《志雅堂杂抄》都经余集校刻,且都有余集所作序;《续夷坚志》又有石岩题跋“至顺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识”.恰好《粤雅堂丛书》本《志雅堂杂钞序》的落款又是“至顺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序”,几乎一模一样.大概是刻《粤雅堂丛书》时,鄙夫失检,又擅自改窜.

关于这篇序的内容,又有以下三条所得和补正.序中云“曩朝廷搜辑《永乐大典》,其《浩然斋雅谈》已奉诏刊”.按《四库总目提要·浩然斋雅谈提要》云:“《千顷堂书目》载,密所著尚有《志雅堂耳目钞》及此书,而藏弆之家并无传本,惟此书散见《永乐大典》中.……今搜辑排纂,以考证经史、评论文章者为上卷,以诗话为中卷,以词话为下卷.各以类从,尚裒然成帙.”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九载之稍详:“(<浩然斋雅谈》)四库馆辑自《永乐大典》,为三卷,聚珍本刻之,卢抱经从而校正者也.”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载“一部一册”.则《浩然斋雅谈》一书,明初尚存,至明末时已佚.乾隆朝修书,始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整理出来.

序中又云“吴兴章文庄为其外王父,故占籍吴兴”,非.周密《齐东野语自序》中云:“余世为齐人,居历山下,或居华不注之阳.……曾大父扈跸南来,受高皇帝特知,遍历三院,径跻中司.”又在《弁阳老人自铭》自叙:“曾大父讳秘,御史中丞,赠少卿.随跸南来,始居吴兴.”又据《癸辛杂识·后集》,祖父周珌也居吴兴“大父少傅素廉俭.侨居吴兴城西之铁佛寺,既又移寓天圣佛刹者几二十年.”则自曾祖父周秘,靖康之后随宋高宗南下,已经占籍吴兴,至周密第四代了.所以余集“吴兴章文庄为其外王父,故占籍吴兴”一句,“故”字无来由.

《粤雅堂丛书》本卷末伍崇曜跋云:“《序》称‘与杨和王有连’,据《剡源文钞》,与和王诸孙大受有连.和王苑篽引外湖之水以为流觞曲水,大受捐其西偏以居草窗,故亦为杭人.”是伍氏不查周密家世.《弁阳老人自铭》中云:“老人生于绍兴壬辰五月廿有一日,娶杨氏匠监伯喦女.”㈣则周密自曾祖开始,世为吴兴人;其母章氏为章良能之女,世为吴兴人;而周密妻杨氏,则为杭州杨伯苗之女,伯苗为和王曾孙.晚年周密寓居杭州,依外弟杨大受.周密和杨氏关系如此,故余集“与杨和王有连”并无不恰.若只说与“和王诸孙杨大受有连”,则显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作者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作者右上角数字

论文作者

硕士论文作者

论文作者排序

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

论文作者格式

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志雅堂杂钞序》和《粤雅堂丛书》和作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作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作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