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茶艺论文范本 与茶地茶艺茶路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茶艺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11

《茶地茶艺茶路》

该文是茶艺有关论文范本与茶艺和茶艺茶路相关论文范本。

文 / 何少川 图 / 林

晨1茶市街地处光泽县城城西,曾是明清年间闽北一条繁华的名街.它为城内通至西路乡村,前往江西资溪、黎川方向的交通要道.据说鼎盛时期,街上货栈、客店、酒铺等林林总总,热闹非凡,而这些都因茶市的兴旺相辅发生.茶市街开始于何时,现在已难予查考,民间只留下一些不那么确定的传说,但故事的演绎还算合理.作为山区,这里原本还是一片比较难得的平阔荒野,富屯溪侧身而过,而且离当时的城区靠近,确是一块宜居之地和拓展创业的地方.相传久远前,有对山里茶农夫妇为生产的茶叶找销路,看中这个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在此简易搭盖栖身,焙制茶叶出售给城里人.由于他们焙制出的茶叶品质优良,香味、口感俱佳,得到人们的青睐,生意越做越红火.依现代眼光看,这是一对不仅勤奋而且具有开拓精神的夫妻,创业发家成为必然.他们挣到了一大笔可观的财富,盖起了一大幢砖木结构的房屋,同时引来了一大批茶农效仿他们迁来制茶做生意.接着临溪建起了码头,方便水路船只运货.水路一畅通,人来人往更显旺盛的人气,一些达官贵人纷纷在这里择地建房安家,而且居所越盖越豪华.于是,路两旁肩挨肩的都是住户和店铺,逐渐形成光泽县城一条最具吸引力的街市.街市原本无名,有一年来了县令.他一走进巷口即闻到扑鼻的茶香,又看到茶农们在自己的店铺里焙茶卖茶,便顺口说道:“这里就叫茶焙街吧!”所以县志上一度记载为茶焙街.后来人们看到这里街市般热闹,又有了相当规模的茶市,慢慢改称它为“茶市街”,最终被确定成正式的街名,延续至今.2015年5月21日下午,我游览已是光泽城关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市街.街全长425米,宽2米,有巷子20余条.街名依旧在,现却不见茶市,也闻不到醉人的烘焙茶香.幽长的巷道两旁,只保留下密集的民宅,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展现出明清的建筑风格.透过有些敞开的大门,可以窥探出是二进式或三进式的大厝,构件不乏精雕细刻,当年的华美余韵犹存,由此可想象其时在街市中的显赫.我还看到近百家临街两扇大门,清一色地贴上红纸黑字的“神荼”“郁垒”.中国民居有贴门神辟邪的传统,传说中“神荼”“郁垒”是能治服恶鬼的神,为南北朝时兴的门神,唐代则改成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员大将,五代后开始多用吉祥楹联替代.我看到了久违的“神荼”“郁垒”,而且不是一家两家,几乎一条街民房的大门都贴上,猜测这大概是延续了一种历史传统,而形成这种传统无疑与茶市街有关.“荼”为茶的古体字,这里人理解“神荼”即茶神,那茶市街还是让茶神来保佑吧!除了茶市街,光泽还有众多地名与茶相关联.如,茶西坑、茶富、茶园、茶演、茶阜陂、茶洲、茶枧、茶坪、茶山、茶树排等等.这些都是茶叶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由此可见历史上茶业涉及地方之广,在光泽经济和民生中的重要位置.清康熙《光泽县志》地理志中记载,茶是光泽一大物产.2光泽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富屯溪上游,闽江源头.地貌形状为梯级,有平原、丘陵、山地、山谷、盆地.溪河泉涧,纵横密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长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样的地貌和气候,适合茶叶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光泽的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最早生产和饮用茶,历史十分悠久.作为中国南方一个茶区,光泽茶业也定然古早.迄今有考古佐证的,光泽茶业往前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光泽县茶业协会的同志告诉我,考古挖掘唐代鸾凤大陂窑址,出土了擂茶用的擂钵.1955年建鹰厦铁路时,在华桥乡茅店发现有宋代瓷窑,出土了大量瓷器茶具.此后,明代《八闽通志·食货》邵武府中记载:“茶,光泽、泰宁二县为多.”久远的茶业史,孕育了光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有茶歌舞、茶戏、茶诗、茶技艺、茶民间故事、茶俗……“章隐层层树,溪流片片花.看云连石室,听雨满山家.目短书疑字,牙疎饭怯砂.日长初试水,分得社前茶.”这首《社日》诗的作者,是元代光泽本土诗人黄镇成(1287-1362年).他一生隐居不仕,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人们誉之为“山水田园诗人”,类似咏茶诗多篇,故乡的茶事给了他触景生情的灵感.至于广大茶农在劳作和工余时随口即兴的茶歌,犹似唱山歌般更是无数.我和同伴们专程到鸾凤乡油溪村古廊桥,观看采茶灯舞表演.采茶歌舞在我国许多产茶区都有.光泽的采茶灯舞,起源明末清初时期闽赣边境的一种民间灯舞,有唱词、对白、独白.那一天,为我们作表演的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灯戏传承人傅庆高,以及村里茶灯戏队的乐师和姑娘.他们身着鲜艳的彩装,傅庆高拿着折叠大扇,姑娘们手提花篮似的茶灯,在二胡演奏声中,用方言唱着朗朗上口的茶歌,模仿各种采茶姿势舞之蹈之,既自娱自乐,又把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奉献观众分享.清嘉庆年间开始在光泽流传的三角戏,另有茶灯戏、采茶戏、花鼓灯、三人土戏等别称.我以为,与其他一些地方戏剧相类似,三角戏应该也是从民间采茶歌舞逐步演变而成的.光泽三角戏与赣南采茶戏、上饶采茶戏和抚州采茶戏亲缘关系密切,是集采茶戏之大成的一个艺术品种.清乾隆《光泽县志》风俗篇中载:“火盆设围炉于中庭,环炭燔之撒以盐茶降速等物,使其声如爆麻,煖气熏蒸香篆满室,谓可避秽驱邪,名曰:烧火盆.”又记有“八月十五为中秋节,邑人多相率为翫月之乐,烹茗弦歌夜半乃至”.民间约定俗成,逢年过节祭神拜佛以茶供奉,亲朋邻里来家作客礼敬擂茶.茶俗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体现人们对茶的普遍喜好.3物华天宝,光泽悠久的茶史,不仅孕育了厚实的茶文化,而且培植出优质的佳茗.最具影响力的佳茗,一是老君眉,另一是正山小种红茶.清代的郭柏苍《闽产录异·货属·茶》载:“老君眉叶长、味郁,然多伪为.”光泽县境南部鸾凤乡乌君山,北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产正宗乌龙茶“老君眉”,是清代颇为推崇的茶叶,曾作为贡茶饮誉朝廷.《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章,贾母待客的好茶虽说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老君眉,但是当时光泽出品的老君眉可与之媲美.正山小种,《中国茶叶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18世纪后期创制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熏烟红茶.产于桐木关者称‘桐木关小种’,产于崇安、建阳、光泽3市县高地茶园者,统称‘正山小种’……正山小种条索肥厚,色泽乌润,茶汤红浓,香高而长,带松烟香味,味醇厚具桂元汤味,主销英、德、荷兰、瑞典等国.”光泽司前、干坑两地,为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有悠久的茶史,有广阔的宜茶产地,有丰富的茶文化,有闻世的佳茗,光泽茶业曾有过辉煌的岁月.但是,光泽走过的“茶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艰难而曲折.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茶市街那二三十幢明清风貌的建筑.这些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但还能显露出当年非凡的气派.有关记载,明清年代应该是光泽县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正山小种红茶和老君眉的走红,亦正处于这个时段.清光绪《光泽县乡土志略》记述:“柴米油茶烟麻笋纸□杉木酒杯粗碗百谷石□等在本境销行外,均由水路运销福省.”茶已成为其时光泽大宗外销物产.由于早期没有公路,光泽依赖北溪、西溪、富屯溪发达的水路运输线,再有盛产名闻海内外的正山小种红茶,民国初年间光泽茶业延续着较好的态势.土地革命时期,光泽县是红色苏区,茶业依然兴旺.红军北上抗日后,光泽茶业发展遭受挫折,高山茶区受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严重.他们实行移民并村,乌君山上7个村庄无一幸存,“老君眉”全部绝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抓丁派款,茶农逃生茶园荒芜,光泽茶叶生产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后,光泽茶业有所恢复.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引导下,茶园不断扩大,科学生产制作茶叶,光泽茶业快速发展,全县茶叶总面积4万多亩.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受茶叶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茶园改种其他作物或荒芜.截至2010年末,全县实有茶园面积降至3.2万亩左右,光泽茶业遇到一股短暂的寒潮.重振光泽茶业迫在眉睫.县里于2010年制定了《光泽县现代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3)》,茶产业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里专门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出台了支持茶业发展实施意见.2014年,光泽全县实际茶园面积恢复到4.3万亩,茶企20多家.我们参观了设于止马高新区的华韵武夷茶业有限公司,可以感受得到,光泽一些茶企已走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更新改进生产设备,新建或改(扩)建厂房,提高生产技术,建立生态茶园,创优质品牌.在第七、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华韵武夷、觉龙、君猴茶企的红茶获得金奖.在我访问时,光泽县还没有被确认为省茶叶重点县.与县茶叶协会的座谈中,他们说县里正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列入省茶叶重点县,并精心打造“中国食品城好茶”“光泽红茶”,使之成为一个好品种茶,致富一方.古语道:“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群体也是如此.我相信经过努力,光泽发展茶叶的目的一定会达到!

茶艺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评论:此文是适合茶艺和茶艺茶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茶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茶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