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立德树人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逻辑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立德树人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8

《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逻辑》

本文是关于立德树人毕业论文怎么写与立德和习近平和逻辑阐释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依循;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各教师主体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问题;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抓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共同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8-0001-08

总书记立足于新的时代特点,站在党的治国理政战略高度,对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形成了富有新时代特征的高校立德树人思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内涵丰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根本依循、根本任务、关键问题、有效抓手和协同推进等几方面阐释其逻辑体系,期望为新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一、根本依循: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同志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社会主义方向、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依循.

第一,高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志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3]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大学的发展也表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融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高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立德树人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个自信”和“四个服务”意识,推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在办学方向、教育价值、发展动力和人才培养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为党和国家培养大量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多种价值观相互对峙碰撞、交融交锋,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夺取道义制高点、增强发展模式自信等方面存在着与反面观点的思想斗争和理论交锋.高校是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思想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的时代重任.同志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5]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面对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影响,高校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立德树人工作实际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明确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边界方向,划出红线、亮明底线,不断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矛盾风险,继而增强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信仰,筑牢高校这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第三,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工作中

的主体责任,落实任务到位,细化责任到人,积极发挥党委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6]他强调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 校 主 体 责 任 ,把 方 向、管 大 局、作 决 策、保 落实.”[7]高校党委要把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事业同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新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发挥党委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把握住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大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高校党委要时刻牢记肩负的立德树人重任,要围绕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切实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调动整合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领域的育德育人力量,统筹“学生-学者-学术-学校”为一体的教育主体参与要素,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二、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8]人才培养德育为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9]的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美好德性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凸显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价值诉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0].因此,新时代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关键位置,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认同教育,多维度观照大学生德育方面的成长,切实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效果.这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鲜明主题.

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政治信仰坚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接班人,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中国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中,从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和历史画卷中,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清中国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人民选择性和历史必然性,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此外,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新成就和未来的国家发展方略,将“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贯穿到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站位和统筹资源能力,深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载体,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提升大学生的教育获得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信心.

高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观.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1].总书记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本质要求,明确提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目标.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把握育人为本的教育属性,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观照和服务学生的现实精神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坚持德育为先的价值观养成教育,让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引领大学生人生方向、事业发展的“定星盘”;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鼓励大学生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创业能力,在社会“大熔炉”中练就过硬的真本领,在实现中国梦中展现青春作为;要坚持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推动学生人格养成、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融合发展,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第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灵魂根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2]高校立德树人的旨归就是通过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世界,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和谐大学生社会人际情感关系,夯实大学生道德价值和政治信仰的根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为一体的道德准则,不仅“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征服力”,还“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的迫切需求”[13],与大学生思想行为内外统一的道德准绳和价值要求相契合,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和指引.

进入新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坚持以“立”为前提,将个人尊崇、社会提倡、国家信仰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纳入到立德树人教育实践范畴,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之德,并通过主客体双向互动机制作用于大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当中,坚定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信念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高尚道德,以便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加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自身的实践活动,回归到立德树人的价值初衷.同时,还要坚持以“树”为手段,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现作为价值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载体和文化道德传递作用,建立包括“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始终观照大学生的德性成长,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关键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各教师主体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同志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14].高校教师在推进立德树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重任.新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其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工作重任.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5]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6].教师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专业素养和教师伦理道德蕴含着立德树人鲜明的德育主张.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尺度,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好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题中之意.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德性品位、价值立场常常会外化为言传身教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学生身上,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到学生思想觉悟提升、道德文化品质养成、行为价值规范确立的过程中.所以,高校在推进立德树人工作中,教师要坚持“授教”先“受教”的原则,“立德”先“立己德”,“树人”先“树本人”,要把自身良好德性品行与合乎道德理性的教师伦理作为教书育人之本,善于发现社会的真善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住师德建设红线,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教学之真、教师之善、教育之美,为学生提供正向的道德行为示范,努力“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17].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注重立德树人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从教师职业条件、道德素养、业务能力与考核晋升机制等环节,明确高校教师“教书”与“育人”职责,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第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其全方位适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新要求,担当起塑造学生灵魂、增进学生学识、培育学生德性的工作重任.同志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8]高校教师在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可用之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总书记在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9]

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四个引路人”作用,担当起塑造学生灵魂、增进学生学识、培育学生德性的工作重任.首先,高校教师要深刻把握教书育人道德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探索和掌握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性,掌握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德要求,关注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和谐学生的社会情感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书育人与学术科研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性,积极构建和谐的教书育人氛围,使学生有受教育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再次,高校要把教师职业素养培育、业务能力提高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教书育人要求,制定科学动态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突出教师育人质量和课堂教学的考核,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使命的实现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辛勤劳动,勇于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接受良好高等教育、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期待.

第三,构建立德树人课堂教育主阵地,发挥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引领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总书记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20]“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1]高校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资源,都具有育人育德的内在功能.高校各类课堂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各门课程教学,一起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的主阵地.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对大学生德性培养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价值方向引领、政治信仰确立、德育资源供给方面的核心优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立德树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新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中心环节,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增强改进的紧迫感,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把握改进的基本方向,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确保改而能强、改而促强[22],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扎实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充分挖掘高校其他学科的立德树人资源,引领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包括专业课程、人文选修课程、党课团课在内的其他各类课程,一起构成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而,高校要从培养目标和方案入手,注重挖掘其他各类课程中的立德树人资源,加强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整合,统一整合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环节,实现各学科对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衔接和道德渗透,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潜能,使其能够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融汇贯通,进而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四、有效抓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滋养大学生的心灵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手段.同志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23]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德育源头,厚植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优秀文化传承与先进文化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构成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涵养和厚植大学生德性基础、滋养思想灵魂的源头活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5]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立德树人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通过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于大学生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实践教学、日常生活中,引导教育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及精神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和理论找寻精神纽带,真正实现大学生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内在转变,以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师生的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相结合,从细微处着眼,挖掘其中蕴含的热爱劳动、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幼等相关的德育文化,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与文化育人有机融合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促使外化的道德文化精神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内化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此外,还应该放眼世界,兼容并蓄地吸收、接纳、借鉴不同历史时期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将人类文明发展实践形成的爱好和平、尊重理性知识、追求自由平等、崇尚契约法治等优秀的道德文化共识纳入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范畴当中,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思维,培育“世界公民”新意识,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视野的国际性人才筑牢德性文化根基.

第二,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推动以文化人与实践育人融合发展,塑造大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26]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是高校以文化人与实践育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育人育德资源,是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抓手.因此,新时代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在加强理论课建设的同时,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纽带,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育人育德功能,挖掘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蕴含的立德树人资源潜力,实现两个课堂内外、双向的有效衔接,不断丰富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内涵.高校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活动为载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品读”等主题朗诵、演讲活动,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开展大学生寒暑假及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搭建“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学术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道德规范;通过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汇聚真善美的正能量,放大以德为中心的同心圆效应;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深化活动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效结合,说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更加自觉提升艺术品位、涵养道德情操.

第三,以大学精神为引领,运用优秀校风校训、校史文化凝聚大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27]校风、学风“是规范、引导、塑造师生员工精神活动和治校育人的有效手段”[28],而学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昂扬的精神状态是大学精神鲜活的外在显现.大学文化因其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文化属性,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文化因子,已经成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与教书育人的重要资源.高校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就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校史资源,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强化校风校训、大学精神文化在推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以学校的传统精神、办学特色、人文风格为德育资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凝聚大学生爱校爱国的家国情怀;以校园建筑、人文景观雕塑、大学精神内涵为特色载体,开发诸如文具用品、话剧、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史文化产品,将学校的文化基因、血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建设和开放校史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处理校史图像资料,开发虚拟校史馆,线上线下宣传交互衔接,增强校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发挥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让校风校训“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29].

第四,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功能,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同志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0] 21 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夹杂消极、颓废的负面信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致使互联网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工作重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改变传统工作方法,用活新媒体技术,通过赢得互联网和新媒体来赢得大学生.高校要依循立德树人工作规律和互联 网 发 展 规 律 ,“ 因 时 而 进 ,因 事 而 化 ,因 势 而新”[31],发挥网络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功能,提高运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本领,不断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时代性和生命活力,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推进.高校应该探索传统立德树人教育内容与网络文化表达方式的契合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培养目标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相融合.高校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准确把握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开发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互联网文创产品,创新网上立德树人教育的叙述方式,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符号形象和表达方式传递立德树人教育信息,润物无声地给大学生以理论滋养和精神力量,实现立德树人工作与网络文化活动的良性互动.高校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强网络伦理和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诉求,提高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多样社会思潮本质的辨别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信和认同感.

五、协同推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共同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同志强调,高校“必须围绕学生、观照学生 、服 务 学 生 ”[32],“ 实 现 全 程 育 人 、全 方 位 育人”[33].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以学生为本,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教育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共同体,最大程度聚合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德育资源和政策合力,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第一,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立德树人工作,突

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性构建,全员、全程育人.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立德”和“树人”二者统一蕴含着对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属性的总体性关切,要求在工作中要有系统意识和协同意识,深入了解立德树人工作各参与要素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科学统筹,构建协同配合、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把整体性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着眼点,不仅要注意高校德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各资源间、各力量间的相互协调配合与优势互补,并同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相互衔接融合,还要把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载体形式寓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育德育人氛围和教育效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其次,要理顺高校各德育主体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34],从学校顶层设计上统筹立德树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配合、理论型与实务型相结合、人才梯度合理的立德树人工作队伍,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性合力.再次,要激发各德育主体的工作创新性和自觉性,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会科学课教师的课堂教育优势的同时,还要依靠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时动态评估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学生价值观、文化、思想、心理的行为认同.此外,还要加强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周期着眼,“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5].

第二,着力构建全方位“德育场”,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工作合力.立德树人工作,其本身蕴含着对社会教育生活的整体性把握,关乎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目标价值的实现,仅凭学校教育是不能完全承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构建全方位“德育场”,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全领域、全方位的关切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对学校、家庭、社会承载的德育价值进行全方位评估,扭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缺位”和“错位”现象,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发挥全领域“德育场”的合力效应,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全域覆盖的德育合力.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目标,理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关系,发挥育德育人的主要职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构建全领域的“德育场”.高校要与学生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挖掘和利用优秀的家风家训资源,熏陶学生道德修养;推崇尊老爱幼、和谐爱人的家庭美德,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价值黏性.高校还需要将立德树人这个大课题与社会相对接,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发挥社会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继续深挖社会公德、社会美德资源,通过与社会共建大学生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志愿服务基地,拓宽立德树人工作载体和教育内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和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2][4][5][6][7][8][9][10][11][12][14][15][20][21][23][26][27][29][30][31][32][33][34][35].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

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本刊编辑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摘编)[J]. 青海教育,2014,(12):4.

[13]张雷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J]. 高校辅导员,2017,(5):12.

[16][2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41.

[17]王炳林. 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6.

[18]本报编辑部. 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 人民日报,2013-09-09(1).

[19].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 人民日报,2016-09-10(1).

[22]韩宪洲.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23.

[25]. 在庆祝中国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党建,2016,(7):7.

[28]靳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于 翔)

The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IN Shusheng,LI Yi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69)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rich connotation,and has formed a systematic ideological theory system. Ensur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persisting in the guidance of Marxi,and fully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re the fundamental bas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morality and manner construction,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and motivating teacher subject undertaking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new era are the key problems of promo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and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ural infiltration, infection,edification and nourishment of the soul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effective handles of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ng an all staff,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moral education community,and realizing education to students for whole process and education to students from various aspects are effective ways of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Xi Jinping;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资料:

驳论文树靶子

立论文和驳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上文汇总,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立德和习近平和逻辑阐释方面的立德树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