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明停顿解句意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明停顿解句意类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明停顿解句意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4

《明停顿解句意》

该文是明停顿解句意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和停顿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龚清华 何秀玲

文言文教学中,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往往因不能很好地把握停顿而读错.错读导致的结果,要么是学生完全读不懂句子的意思,要么是虽有理解,但与句子的原意不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明停顿入手.

一、抓虚词,明停顿

理解文言句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句首或句中的虚词(尤其是连词的用法)读出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情感.

学习《童趣》时,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故时有物外之趣”“使之冲烟而飞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几句话的意思.于是,教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这几句话.学生是这样断句的:“故时有/物外之趣”“使之冲烟而/飞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听完朗读,教师明白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的原因——因为不能正确断句导致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不能正确断句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明白带有虚词的句子的断句规律.找准了病因,教师告诉学生:句首有“忽、盖、夫、若夫”等发语词,或者有“若、然、然则、故、是故”等连词或总结性词语的,这些词的后面要停顿.如,读“故时有物外之趣”时,“故”后必须停顿.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类似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忽/有庞然大物”与“盖/一癞虾蟆也”两个句子.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按正确的停顿反复读一读这几句话,再次思考句子的意思.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故”是“所以”的意思,突出了强调的意味;“忽”表达的是惊讶之情;“盖”流露出的是鄙夷、厌恶之情.

“使之冲烟而飞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两句的停顿错误,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句中的“于”“则”“而”等虚词的作用,更不知道“亦、而、则、犹、遂”等连词在句中起承接、转折、并列等作用,朗读时遇到它们也要停顿.经过教师点拨,学生正确地划分出了这两个句子的停顿——“使之/冲烟/而飞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从而体悟到两句话分别描绘了“蚊子在纱帐中冲烟飞鸣”的情景和“癞虾蟆吞食虫子”的栩栩如生的情态.

二、抓关键词,明停顿

文言文中,长句不是太多.遇到较长的句子时,学生往往因不能正确断句而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句子,学生理解时常常出错.

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句子的结构,他们就能正确地朗读并理解句子了.如:教学《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抓住“独爱”这个谓语,再观察与之相关联的词语及句子的整体结构找出主语“予”,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子是主谓宾结构,“予”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主谓结构充当“独爱”的宾语.根据这样的理解,学生正确地划分出了这个句子的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并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

为了巩固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又列举了《狼》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其一犬坐于前”一句,学生呈现出多种划分停顿的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学生不能正确划分这个句子的停顿,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正确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教师告诉学生:要正确地画出这个句子的停顿,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朗读时,我们不能急于把“犬”理解为“狗”.结合上下文可知,“犬”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其作用是修饰谓语“坐”,意思是“像狗一样”.教师这样一讲解,学生立即明白了这个句子的停顿是“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三、抓特殊句式,明停顿

初中阶段,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涉及到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类型,这里着重谈谈前三种.

1.注意省略句的内部语法结构,明白省略之处要停顿,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意思.如:教学《童趣》,学生读“使与台齐”等句子时常常出错,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弄清这个句子是省略句,句中“使”的宾语“之”承上省略了.教师引导学生把句子补充为“使(之)与台齐”,学生就能正确停顿并理解句子的意思了.文言文中,句子的谓语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等,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补充上省略的部分,就能正确地划分停顿并理解句意了.

2.注意倒装句的特点,合理停顿,读懂句意.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一句,学生读的时候,如果明白它是个介宾短语后置的倒装句,即“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就能正确地划分停顿并理解句意了.还有一些倒装句是以宾语前置的形式呈现的,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陋室铭》)”中,宾语“谁”置于谓语“与”之前以示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了语法结构,学生才能画出正确的停顿(吾/谁与归),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像这样的倒装句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比如:句中一般用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来标识(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以战”等);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唯余马首是瞻”“何陋之有”等);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甚矣,汝之不惠”等).类似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调整语序并正确划分出停顿,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3.在进行句子教学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理清被动句的语法结构,从而作出正确的停顿,并把握句子的意思.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等.这些句子往往借助“……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停顿和理解句意就不再困难.

(作者单位: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南营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姜楚华

明停顿解句意论文参考资料:

意林杂志怎么样

意林投稿要求

意林期刊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订阅

意林投稿

本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明停顿解句意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停顿相关明停顿解句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