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工艺品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艺品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5

《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

该文是工艺品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工艺品和民族和广西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广西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承载着古老的传统民族文化,又体现了现代文明.本文通过对广西传统民族工艺品的历史渊源、现状、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广西传统的民族工艺品.

关键词:广西传统民族 工艺品 开发与利用

一、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历史渊源

“锦”是用经过染色的蚕丝所织造的多彩丝织物.从“锦”字的构成,也可以看出在古代锦是非常名贵的布料.同时,锦也是古代最高水平的丝织物代表.壮族织锦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广西通志》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嫁奁,土锦被面绝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西部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少数分布在桂林市、钦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地区. 据出土文物和历史考究,早在汉代,广西壮族就已出现织锦技术.当时,壮族先民们已经能够用植物的叶子和麻混合在一起纺织成线,再染成各种颜色,编制成布.唐宋年间,织锦技术逐渐成熟,扎染、蜡染、绞缬等工艺技术形态已成型.壮族的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除去普通技术的织锦布匹外,还创造了将丝、麻、丝棉交织织成锦缎的工艺.织锦盛于明清时期,当时技术已发展到可以用多种色彩的绒线进行编织,织锦一度成为宫廷贡品,在中国织造史上盛行数百年,并成为壮族人民广泛使用的民族工艺美术品.

壮锦作为民族传统手工艺术品,在日常生活中被用于制作衣裙、被面、腰包、背包、头巾等.尤其是在婚嫁仪式上,壮锦所织就的被面是女子出嫁必不可少的嫁妆.于是壮锦技术就成了每个壮族女子必须学习的传统技术.在十多岁时,壮族女子就要精心准备自己的嫁妆了.在一些古老的壮族村庄,曾出现过家家有织机、女子人人会织锦的盛大场面.在传统壮族人的观念中,女子不懂织锦是最不体面的事.亲友看不惯、小伙子也不喜欢.结婚生育后,亲属也必须送去壮锦所织的背带,以表吉祥和祝贺.

刺绣与印染.广西刺绣工艺主要是指在广西境内的、带有广西本土气息的苗绣、瑶绣、侗绣、壮族绣球等.最具壮族特色的是绣球,抛绣球是壮族人民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 多年前,绣球原本是一种用在战争和狩猎中进行投掷进攻的武器——青铜材质所打造的“飞砣”,这可以在壮族的花山壁画中找到类似的答案.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将飞砣改成绣布做的锦囊,互相投掷玩耍,交流感情,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绣球是最精美的.

壮族的印染则以黑色为主,壮族人民尚黑色或深蓝色,无论长幼,衣服多为上青下黑或上下皆黑色,染料是以自产的蓼叶加工制成蓝靛,然后把织布放入稀释的蓝靛中漂染.染蓝色须反复将布置于染缸中浸泡五六次,黑色则须十几次,经水漂洗后晾干,即可裁剪缝制成衣服,衣服蓝黑中微透出一种紫红色,绚丽多彩,经久不褪.

关于铜鼓.铜鼓约在春秋战国晚期出现,在古代最初是用于饮用的器皿,后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作战,更被西南部分民族统治阶级用作祭祀的礼器,随后被西南少数民族继承和发展,一直延续至今.迄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广西地区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铜鼓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形式虽然老旧,但极富张力,身临其境就会感受到这种古老乐器的感染力和魅力.广西地区的红水河流域是铜鼓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目前为止依旧保留使用铜鼓这一习俗的民族有壮族、水族、布依族、傣族、苗族、黎族等.这些少数民族一直保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的习俗.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也是广西传统民族工艺品金属类中的代表.

二、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的现状

具有悠久历史的织锦、刺绣、印染、铜鼓等工艺品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它们都是广西壮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的精华,是壮族文化的元素,是壮族历史在现代的延续.

目前,广西民族美术工艺品主要有绣球、壮锦、民族服饰、铜鼓(仿制品)等,这些都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代表广西的地方和民族特点,但总体感觉是品位不够高,产地混乱,呈散兵游勇之状,很难与贵州的蜡染、云南的刺绣、西藏的唐卡、新疆的挂毯等相比.广西旅游风景区大多是外省的工艺品,许多游客来到广西,买到的大多是云南、贵州等省生产的民族美术工艺品.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或衰退、或变异,这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一方面是生产地的减少,另一方面是生产者的减少和使用者的减少,这在民族服饰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黑衣”就是其中的代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大部分壮族村民还是穿着“黑色”民族服饰,到七八十年代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已穿上了城里人的时装,九十年代之后已难于找到“黑衣壮”,那坡县的“黑衣壮”成为稀有的“品种”.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还有一种现象是发展型,即在种类、造型、色彩、图案,特别是原料和工艺技术方面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如在一些工艺品市场上仍可觅到的绣球、壮锦、铜鼓(新工)等,这些工艺品,尽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尚未脱离天然原料、手工生产的基本轨迹.

三、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看来,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发展情况还算良好.现代人审美方向逐渐向“复古”风转变,民族之风悄然兴起,加之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有关少数民族的风情展、风情游也让人们目不暇接.民族手工艺制品、服装、文化也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线路更是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将为民族工艺品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做好铺垫.同时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还保存和培养了一批艺人,使得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延续.这是有必要的,虽然从保护的角度看,传统工艺品资源的开发会发生一些变异,但还是使传统工艺品中的某些方面得到了延续,其保护的作用还是积极的.但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因为通过政府的扶持,才有利于以保护为主的开发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传统的文化元素,避免异化、变味和变俗.可以开拓以传统工艺品文化底蕴的大文化活动打造品牌,而花费不一定大,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举办文体类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以政府扶持为主,开发体育、音乐类民族工艺品,举办相关的大型文体活动.

如举行打陀螺、抢花炮、铜鼓音乐会、抛绣球等活动,通过举办全区性的传统体育比赛来提高民族工艺品的知名度,既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又为赢得多种商机做铺垫.因为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世界唯一的,是“上镜”的东西,其宣传广西的作用,绝对不亚于举办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民歌节”.也许前一两届冷清些,但随着不断地开拓、挖掘和完善,坚持每年一届地举行下去,必有大收获.目前,田阳县每年一届的“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活动,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广西铜鼓在其中也得到了展示,但只停留在原始的敲打状态.广西艺术学校曾成功铸造出定音铜鼓组合,这是一个开拓性的工作,只是目前也仅停留在“定音”上,如何将其往演奏方向发展,需要政府扶持,让其成为知名文化品牌,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二)以商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对民族传统工艺品加以开发利用.

今天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崇尚自然,追求个性之美,返璞归真已渐渐成为一种潮流.消费品位的提升为广西民族传统工艺品带来了商机.据报载,靖西县旧州街(村)的300 多户中有600 多人从事绣球生产,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不闲着,从业人员人均绣球年收入6000 多元,户均绣球年收入1万元,旧州全村就是一个绣球工厂,每户都是车间.有的专门从事原料供应,有的专门从事绣球制作,有的专门从事产品收购外销,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了产业链,叫响了文化品牌.

(三)把控好追求经济效益的尺度

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契机,在旅游村寨或旅游点将工艺品作为一项民族文化的表演内容进行宣传和销售.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民族文化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这种方法往往使民族工艺品在扭曲、变异“表演”味,需要规范管理.民族文化一定要强调“原生态”,不能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不少旅游风景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利益的诱惑下扭曲民族风情和民族传统,将少数民族文化弄成了“四不像”.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随意修改,失去了它们本来拥有的文化特色.这种情况,最终可能会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

(四)举办各种活动,对外宣传民族工艺品.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挖掘、创新,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深受游客喜欢的广西民族工艺品,在开发民族工艺品时要将丰富的文化内涵寓于民族工艺品之中.如举办大型广西民族服饰展示会等等,开发利用广西多民族服饰,让广西民族服饰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要走向全世界.

四、结语

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是极大的宝贵资源,在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与传承,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保护、整理、传承广西民族工艺的制度.总之,广西民族工艺品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传统民族工艺品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工艺品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上述,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工艺品本科工艺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工艺品和民族和广西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