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专生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曾经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头衔,叫中专生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专生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1

《曾经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头衔,叫中专生》

该文是关于中专生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中专生和头衔和羡慕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文 | 晓谷

对于这些想当然地认为中专生从来就是差生的人,孙文桢开始还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但到了后来,便慢慢地不愿意再作任何解释,因为“觉得憋屈”

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文桢都羞于与别人谈起自己的学历,“觉得憋屈”.

他想不通自己当年以陕西富平全县中考第5名的成绩考入的中专学校,才过了10多年,地位一落千丈,倒成了“差生才会去上的学校”.

像他一样心有不甘的人不在少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中等专业学校,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3年后,当年的初中同学参加高考,有的考上重点大学,离开家乡去了大城市,而自己手中只剩下“不值钱”的中专文凭.

“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

得知自己被中专录取的那一天,来自安徽一个落后县份的杨昊记得“全家都很开心”.

那一年已经是1996年,中专教育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国家正大力投入高等教育发展,大学急剧扩招.

那年中考,杨昊考了全县第一名,“可以上省重点高中”.但欣喜之后,他还是选择进入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当时还有包分配的可能,可以不考虑找工作的事.”

他出生农村,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都在上学,选择中专是无奈之举.“帮家里减轻负担.”不少中专生的出身与杨昊类似,继续念高中甚至大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比之下,中专的优势明显表现了出来.中专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铁饭碗”,进校就保证毕业会分配到中小学当教师,拥有干部身份.同时,还能跳出“农门”,户口从农村转到城镇.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些待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最初的几年,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都要进行筛选考试,只有进入全校前10名或20名之内,才具有报考中专的资格.“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20年前,中国究竟有多少“尖子生”上了中专?

“”前,每年大中专院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年份只有16.4万人,少的只有6万多人.尤其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中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10年的滞留人员都涌向考场,大中专院校录取人数连续几年都在28万人左右,录取率只有3%~4%.20世纪80年代,高校开始快速发展,在90年代中期大中专招生并轨之前,录取率也一直在20%~25%左右徘徊.

有几个数据可以参考:80年代,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70%,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只有35%,高中毕业生又有部分被筛考下去没有参加高考,那么,能够考上大中专的比例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不值钱”的中专文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专地位一落千丈,从原来的重点高中之上“沦落”于普通高中之下,中专文凭变得不再“值钱”.对于不熟悉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很多人而言,“差生去的地方”成了中专的标签.

“失落!要是我也参加高考,会是什么样的?”一位中专生说,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也才18岁,看着有些曾经成绩不如自己的初中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但自己的未来似乎已经一眼看到了头.失去动力的他开始消沉,每天下班之后的活动就是“一聚在一起打牌”.

更为感受到命运巨变的则是95、96、97三届中专生,李宝庆是其中之一,“当时家庭极度困难,家人举债供我上学,在学校一天3块钱的伙食费,连饭都吃不饱,把四年中专上完了,可国家说不给分配了,欲哭无泪.”

一个中专报考,让他们的人生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早早地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押上了自己一辈子的出息.这批极具天赋的学生,在没有灌满浆之前,就被提前收割,然后被晾在最基层.

“不服气”是这个群体共同的心理.基层信息闭塞,一些想证明自己的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找出路.

由于上学早,钱海燕初中毕业时只有14周岁.家庭虽不至于贫困,但父母仍把他的中考志愿改成了中专,“怕我不一定考得上大学”.

“本来填的是财校,阴差阳错之下进了卫校.”他随后在安庆卫生学校医士班读了3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回老家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同一时期,他从前的初中同学已经进入大学学习.

1998年9月,钱海燕开始准备专升本考试,到1999年5月考试,他需要从头学起的内容不少.

“最头疼的就是高数.我是高数零基础,尤其是微积分,很头大.”

通过一年的努力,他以第12名的成绩考入安徽医科大学,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武汉大学读研究生,3年后考博进入阜外医院,如今他已是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为中专生“正名”

好胜、刻苦,是这个群体的普遍特征.比起同龄人求学就业的顺遂,这些家境贫寒的中专生“起点比较低”,在后来的岁月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走过了更多的弯路.

很多中专生通过继续深造等方式实现了“再次鲤跃龙门”,也仍有大批中专生留在了基层,有的在岗位上一待就是几十年.

“一批优秀青年成了小学教师,可以说,不少80后、90后的孩子从起步便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因为那个年代的中师生功底扎实.”周碧华这样评价.

作为老师,周碧华面对学生们的人生经历时情绪很复杂.“我深深知道,全国的中师生特别是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中师生,都有着相同的特殊心路历程:他们优秀,却走了一条平凡而清贫的道路.”

一代中专生更希望得到后来者的理解.

孙文桢说,“一些同胞也许是由于对教育制度变迁史的无知,竟然根据中专学校现在地位的低下,而想当然地认为中专学校从来就地位低下.”对于这些想当然的人,孙文桢开始还总是耐心地解释.“但到了后来,我们便慢慢地不愿意再作任何解释,因为我们觉得乏味,觉得无聊,甚至觉得憋屈.”

周碧华、孙文桢等人至今仍在为中专生“正名”而呼走.周碧华在文章中写下感叹:“没有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又怎有人才辈出?没有人才,祖国又怎能腾飞?”

中专生论文参考资料:

中专生毕业论文

归纳上文,这是一篇关于中专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专生和头衔和羡慕相关中专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