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时代类硕士论文范文 跟厉害了,我的新时代中国大外交类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时代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3

《厉害了,我的新时代中国大外交》

本文是关于时代类论文如何写跟大外交和新时代和中国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战略理论体系与外交行为的总体设计,表述了中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制定了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形成了中国外交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内涵,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作出了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中国外交的行为准则,安排了中国外交的行动方式,从而确定了中国外交在全球方位中的基准坐标.

在十九大闭幕后,中国外交“既迎进来又走出去”,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繁忙的开局之季.先是迎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内首次访华,继而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十九大后首次出访———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外交舞台上精彩不断,看点颇多.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并在此前“为国内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的目标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以符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需求.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今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正面临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也当仁不让地进入世界大国行列;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依然明确界定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要做的不仅是国际体系的改革者、改良者,也是某些方面的引领者.在持续用实际行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向世界释放“不称霸”的信号.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全球方位

文/苏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亦需确定新全球方位——既明确把握国际关系纵向发展大方向,又准确界定在国际社会横向框架中自身的坐标.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则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化中积极作为

近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大标志性内涵.

400多年前,世界掀起了第一波全球化浪潮,西方借由“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形成了超越农耕文明的较先进文化意识与政治建构,并基于近代科学技术的率先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扩张,第一次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第一波全球化浪潮通过追求与掌控权力来实现,形成了一种由西方统治的全球化世界.

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源于二战结束.二战后,美国通过建立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性国际制度,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货币体系、文化输出,形成了以西方为主导的制度建构与国际社会管理规范,这仍是一种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直到冷战结束后的20年里,西方仍认为世界应以其认可的模式来构建.

今天的世界,面临绝对工业化下的“增长极限”困境,西方建立的制度与规范不仅不能解决纷杂的全球问题,反而成为一些国家与地区动荡的根源.在一些西方国家,更有排他性利益诉求兴起,导致民族利己主义盛行.所幸国际社会已经启动新的全球化进程,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超过80%的贡献率,世界经济的实力不再只是发达国家占优,世界权力结构也不再只是由西方主导.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开始涌动.

第三波全球化浪潮的核心内涵将是全球治理,即相对平等的国际参与、相对平行的大国协调、相对平衡的经济布局.正如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国可以在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积极作为、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其良性发展.

中国外交全球定位

近代以来,强权政治的丛林法则、世界体系的霸权追求、大国更替的权力转移、国家安全的绝对保障、国际制度的西方主导,这些成为国际社会里西方外交行为的基本逻辑.

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关系即将超越传统样式的门槛,朝着“新型国际关系”方向发展.

在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基于传统西方外交逻辑的行为导致了诸多国家间不同层次的对抗与区域内的动荡不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合理,正从不同角度协力推动国际关系化,致力于建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人类历史进程与国际社会新时代的纵横坐标体系中,中国已明确自身的新全球方位.明确表示,“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能够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战略理论体系与外交行为的总体设计,表述了中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制定了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形成了中国外交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内涵,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作出了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中国外交的行为准则,安排了中国外交的行动方式,从而确定了中国外交在全球方位中的基准坐标.中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中国梦”,其内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成为了中国外交的灵魂.

实现中国梦,一方面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和平、国际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更需要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被确定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首次明确表述其外交战略目标,展示出中国将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实现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将国际关系的构建推向新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在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相互依存、守望相助、利益相连、责任共担、命运相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将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

构建立体化全球外交网络

实现外交战略目标,中国需要有新的外交理念予以支撑.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安全观、发展观、治理观,以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国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并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大局.

同时,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道理,将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不懈努力.

而“治理”是实现美好世界建设的重要理念,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需要世界各国和民众共同参与和管理,才能做好“全球治理”这个宏大工程.

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提出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内涵.在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合理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站在道义高度,秉持国际正义处理国家间关系.在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中,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以亲情感人、以诚意对人、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惠人、以尊重包容待人.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自身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这既是基于“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天下为公”的世界情怀,也是由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在这些外交战略理论指导下,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的中心集中在全球治理的架构上.全球治理是一个宏大的外交系统工程,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建立双边伙伴关系、建设区域共同体、建立区域间合作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立体化全球外交网络框架.在这一宏大的外交系统工程中,中国外交的战略路径将在两大支柱性领域发挥作用:一是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将以“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推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大国,建立与维持稳定又相对平衡的伙伴关系,最终构建起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二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区域性、跨区域性、区域间互联互通的系统全球性网络化结构.

中国已将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路径确定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和平的国际秩序,更要在崛起之后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路径.中国通过与外部世界深入融合,以谋求开放创新和包容互惠的方式,不仅为自身获得了良好发展空间,更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外交战略的设计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并与新全球化进程大方向一致.中国外交将基于新全球方位的界定,积极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人类和平、进步与繁荣发挥至关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国事访问+”与新时代中美关系

文/张月从美国角度看,特朗普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会重新定义美国的对华政策,使一直模糊的政策信号更加清晰;从中国角度看,此轮“习特会”向美方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新理念,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更重要更积极角色的能力和决心.

2017年11月10日,蓝白相间的“空军一号”飞离北京上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了一条推特:“我将离开北京前往越南,(我妻子)梅拉尼娅将留下参观动物园,当然还有长城.”

作为十九大之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特朗普和他豪华的商贸代表团受到中国“国事访问+”的热情招待,双方在此期间签署了2535亿美元合作协议,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的纪录.

其实在特朗普抵达北京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高风险”来形容其访华行程的难度.经贸赤字、朝鲜核问题,都是特朗普政府启程前高调宣布希望借助亚洲五国加以推进的议题.

但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特朗普在中国的行程却出奇的顺利,甚至其与中国国家主席的互动显得有些“温情脉脉”.特朗普还多次表达了个人对的赞许和感谢.

“中美关系通过这样一种元首互动,起到锚定的作用,成功地绕开了美国政治政府换届、选举政治、政治周期导致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甚至是超越了特朗普本人带给美国政治、政策延续性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说.

元首互动的锚定作用

“国事访问+”首先体现在:空军一号降落时,在机场迎接特朗普的是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这是一项“重量级”安排,凸显了中方对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的重视.

高级别的规格还体现在最受外界关注的“习特会”上.在此之前,与其进行过两次会晤、多次通话通信,“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工作关系、个人友谊和相当程度的互信”.

访问期间,中美再次向外界展现了元首之间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故宫宝蕴楼茶叙,参观前三殿,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欣赏京剧表演,特朗普特意向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撰文称,特朗普参观故宫给访华之行加上“特殊的色彩”,增进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在特朗普的外交立场尚未成型的阶段,中美元首之间的直接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2017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称海湖庄园会晤期间,成功地令他重新审视朝核问题的复杂性.“听了10分钟之后,我意识到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实际上,对出访中国,白宫早已做了很多功课.

2017年6月以来,白宫一直在进行全面对华政策评估.10月份,特朗普特意在白宫会见了年迈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后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帮助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外界不清楚谈话的具体内容,美国《新闻周刊》说,“基辛格受邀前往白宫是向北京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特朗普是理智的.中国领导层认为基辛格是老朋友,是了解中国的人,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背景下看待挑战.”

应对“未知数”

即使意识到“没那么容易”,双方依然需要应对关系中的暗礁和险滩.

英国广播公司(BBC)统计,上任以来,特朗普一共发了24条涉及中国的推特,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是朝核问题.这个牵涉多国的议题也许正在变成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最大的“未知数”.

在元首会晤中,向特朗普全面阐述了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双方同意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重申致力于实现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的半岛无核化目标,不承认朝鲜拥核国地位.双方认为朝鲜进行核导试验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同意继续通过全面、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各项涉朝决议,对朝核导活动保持压力,同时推动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解决各方合理关切.

中美双方同意就下步半岛形势发展及中美应采取的措施保持沟通,并继续通过现有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双方强调在通过对话谈判最终解决半岛核问题上有共同目标,并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双方是存在共识空间的.基辛格2017年夏天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文章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实现无核化不能单靠经济压力.”

在朝鲜2017年9月3日进行第六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以15∶0的结果通过对朝鲜制裁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根据这份决议,国际社会将减少对朝鲜的石油供应,禁止朝鲜纺织品出口以及禁止朝鲜海外务工人员向国内汇款等,以最大限度遏制其和导弹计划.“特朗普是希望解决朝核问题的,藉此向国内展示其政策的有效性,这种政治期待其实非常高.中国目前对安理会国际制裁的支持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事实上也反映了中美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合作的一个基本面.”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说.

在元首会晤时,主席还提出,双方要在亚太地区开展积极合作,让越来越多地区国家加入中美两国的共同朋友圈.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说,中方提出了中美在亚太地区互动的新思路.两国在亚太地区携手处理和应对地区事务或危机,有助于地区局势稳定.

做大蛋糕

相比起千头万绪的朝核问题,中美贸易议题显得光明许多.

在中美经贸问题上,主席强调,中美经济关系涵盖宏观经济、贸易、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广泛领域,其本质是互利共赢的.保持中美经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对于中美经济关系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双方应以前瞻性思维和建设性方式,通过做大中美经济合作蛋糕加以解决.

这一思路在成果中得到了体现.据统计,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既有贸易项目,也有双向投资项目;既有货物贸易,也有服务贸易,涉及“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化工、环保、文化、医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广泛领域.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双方达成的经贸成果体现了双向互利、大体平衡的原则.

对于美方来说,将有利于美方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对于中方来说,通过进口技术、设备和产品,将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取得的合作成果将惠及全世界.

“美方如果有需求的话,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坐下来谈.目前的情况是虽然顺差在我,实际上这个利益在美.我们要搞清楚这个贸易差到底问题在哪,有效去解决.如果有些分歧短期内无法解决,那我们还是要做大蛋糕,其实现在做的也就是这件事.”刁大明说.有分析人士指出,获得如此接待和收获的北京之行,无疑会令特朗普对中国和中美关系有更加具象的认识.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道格拉斯·帕尔说:“我们处在一个大国版图出现剧变的时期,需要采取全面和适应性的而不是僵化和负面性的思考方式.”北京会晤,印证了中美双方践行这一思考方式之后可以取得的共识空间.

中俄,我们是全面战略协作小伙伴

10年间,从贸易到投资,从旅游到文化……中俄两国不仅高层见面频繁,民间交流也愈加密切.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说,“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展望未来,面对世界必然之“变”,对中俄友好关系的“不变”,中俄两国都充满信心.早前,面对日本记者关于中俄关系的提问:“在国情咨文中,您依次提到中印日美.这是认为(对俄罗斯而言)中国是最重要的国家吗?”普京十分干脆地回答:“当然了,就是这样的.”

中俄一家亲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德·阿·梅德韦杰夫成为中国十九大结束后首位访华的国家领导人.

强调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方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明确目标和坚定决心不会改变.

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扩大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在新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果.

指出,中俄要充分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在能源、装备制造、农业、航天等领域合作,继续提升双方合作中的科技创新含量,将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领域作为新的合作增长点.

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中俄教育、旅游、媒体等人文合作迭起,“一带一路”沿线人文交流很有起色,双方要继续办好大型国家主题年活动,推动两国地方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梅德韦杰夫则转达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主席的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对十九大胜利闭幕和再次当选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梅德韦杰夫表示,十九大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中国和世界都意义重大.相信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

2017年7月对俄罗斯成功访问后,俄中双方在经济、能源、投资、创新、人文、欧亚经济联盟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积极进展.俄方对此十分满意,愿进一步密切同中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沟通协调.

……

不看世界,只看中俄,说一声中俄一家亲绝不为过.

媒体热议中俄关系尽管与西方改善关系遭遇失望,俄罗斯去年凭借在中东的作为进一步提升了大国影响力,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和整个中东局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俄罗斯外交继续“向东转”,特别是与中国加强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期望以此振兴经济.

此次访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见证了投资、能源、地方合作、人文、农业、海关、质检、航天、金融等领域近20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还商定,中俄总理第23次定期会晤将于2018年在俄罗斯举行.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梅德韦杰夫还呼吁一个更加平衡的国际金融架构,“世界不应被单一货币主宰”,不管美国经济多么强大,他们也时常面临困境,“结果,整个金融界遭到冲击.一个更加平衡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大家来说更好”.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乐见人民币在全球结算体系中日益上升的角色,因为人民币代表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路透社称,中俄正考虑将两国的支付系统连接起来.梅德韦杰夫在记者会上表示,他注意到中国银联系统的崛起以及中国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称俄罗斯也有自己的MIR支付系统,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路透社称,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后,俄罗斯开始开发MIR支付系统,减少对西方支付系统的依赖.10年间,从贸易到投资,从旅游到文化……中俄两国不仅高层见面频繁,民间交流也愈加密切.“2017年前8个月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5%”,“近年两国成立了副总理级投资合作委员会,已经确定了73个项目.”“2016年有约120万人次中国游客来俄罗斯旅游,2017年上半年增长了20%左右”,梅德韦杰夫在与中国网友互动中列举了几组数据.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是平等友好的关系,是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际事务上,我深信,俄中关系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展望未来,面对世界必然之“变”,梅德韦杰夫对中俄友好关系的“不变”充满信心.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新华社时评指出,中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当前,中俄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开展,友好交往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不断巩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民众心中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中俄两国经济高度互补.中国的资金、市场、制造能力符合俄罗斯发展需要,俄先进技术、资源和人才,也能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种基于优势互补的合作最牢固,也最能持久.

中俄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俄远东开发与中国东北振兴不谋而合,这将为经贸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两年多来,在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下,对接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中俄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两国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成熟、稳定、健康的中俄关系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大国关系深刻调整背景下,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两国的战略选择,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俄关系发展得好,对两国各自发展振兴、对世界和平稳定都至关重要.

《人民日报》曾刊发题为《中俄战略协作的压舱石作用》的文章,指出: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主张”特有的积极影响和强大正能量,对维护世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压舱石.压舱石,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平衡和稳定.

如果说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压舱石,那么牢固的政治互信就是中俄关系的压舱石.

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全方位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得益于中俄两国元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5年来,主席6次访俄或赴俄出席重要国际活动,在多个重要多边场合与普京总统举行20多次会晤.如此密切的高层交往在国际关系中实属罕见,有力引领了中俄关系发展,巩固了双方政治和战略互信.

东南亚,中国外交卫冕之舞台

文/雷墨

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通常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东南亚不仅在“周边”里被定为优先,也是“多边”峰会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中国外交最具深意的变化发生在哪儿?东南亚.因为这种变化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趋势性的.在哪里能最先感知到崛起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东南亚.正如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问题学者保罗·博尔特所认为的那样,“东南亚往往被视为中国崛起将如何影响世界的风向标”,“在与中国经济的联结性以及互动的机制化程度上,东南亚都远超其他地区”.

而且中国也一直奉行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的原则.中国对外的理念、倡议与政策,若能在东南亚得到普遍认受,世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就可保无虞.某种程度上说,东南亚是中国外交的前沿.

剧情已变

十九大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把东南亚作为首访之地.

主席出席在越南举行的APEC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对越南和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两国都属于意识形态上的中国传统伙伴,不同点是,老中关系长期密切且合作顺畅,越中关系时有波折且存在南海分歧.而从此访可见,中国的东南亚外交既重视“传统”又超越分歧.2017年11月13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20届中国-东盟(10+1)峰会后,双方通过了关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旅游合作”、“海洋环保”等4个成果文件,显示中国与东盟互动的聚焦点在于具体、务实的功能性合作.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还宣布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不过,在整个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南海问题已不再是重要关注点.

本届东盟系列峰会东道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说:“南海问题最好是搁置,不去碰它,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战争.”他还说:“我们必须成为朋友,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希望我们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对抗.”变化的不只有菲律宾.去年9月2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作为当年最后一位访华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北京.李显龙的到访,预示着因南海争议冷淡的新中关系缓和,也暗合了东盟国家的“集体转向”.为什么会出现“转向”?东南亚国家都属于外向型经济体,经济因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工业化阶段,货物贸易是关键的分析视角.

根据东盟秘书处的统计,2016年东盟与域外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3680亿美元)、美国(2114亿美元)、日本(2019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10国中9个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无论在总额还是占比上,都全面超越美国和日本.如果做一下纵向比较,那就更能说明问题.2007年,中美与东盟的贸易总额都在2000亿美元上下,但10年后差距已呈现千亿级别.2010年美国、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都还远超中国,而现在,差距已经不明显,甚至实现了反超.且近年来,中国赴东盟国家的人员较美、日在数量和占比上都大幅上升.

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的变化,不可避免会带来国家认知的变化.新加坡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在未来10年哪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选项上,选择中国的高居榜首(74.8%),其次是东盟(18.0%);美国(3.2%)和日本(2.8%)分列三四位,且比例与中国差距甚大.

走向前台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变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走向前台的过程.20世纪90年始,中国开始加大对东南亚的外交投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主动承担稳定区域经济的责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这个在涵盖人口上世界第一,GDP总量上继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后世界第三的自贸区正式启动.

中国作为占绝对优势的经济体量,先于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大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在于,这个自贸区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经济上的“辐轴”体系——中国为“轴心”、东盟国家为“辐条”.事实上,这个自贸区也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一大驱动力,为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创造了便利.

但截至那时,中国之于东南亚,主要角色是“合作者”.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13年.这年10月,主席在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正式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筹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倡议.这是中国外交从“合作者”向“领导者”的蜕变.这种蜕变最显著发生在东南亚.目前东盟十国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合作方,也都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如何判断一个大国是否正在崛起为“领导者”,一个关键的参照就是看其是否主导了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并能借以实现自身目标的“领导工程”.美国的“领导者”角色,正是从主导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领导工程”开始的.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投行在内的诸多合作倡议和项目,正是这样的“领导工程”.

无论从现状还是趋势看,东南亚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西澳大利亚大学学者马克·比森认为,中国的区域和全球议程让东南亚接受的能力,可以被视为中国国际吸引力和认可度的重要测试.保罗·博尔特也认为,中国东南亚外交的目标,一直是在双边与多边层面积极接触,提升基于经济增长的国际合作,以期把中国塑造为负责任国家的形象.中国外交能否更上层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东南亚的经营.

幕后角力

前不久的越南APEC峰会期间,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交官,举行了一次正式的“四边会议”.这个四边框架,最近的提出者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他在2017年10月18日发表关于美国的印度政策演讲时,强调美日印澳四国合作的重要性.从会后发表的文件来看,“基于法治的、自由而开放的秩序”、“保障航行与飞行自由”、“符合国际法与国际标准的基建投资”等表述,都或明或暗地针对中国在亚太尤其是东南亚的影响力.

更具针对性的动作,来自日本和印度.去年日印两国就“亚非增长走廊”这一倡议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其目标是在东南亚、南亚、伊朗以及非洲等地,投资桥梁、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延伸路径和实施内容上都有极大重合性.就经济影响力而言,10年前的日本在东南亚对中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优势的丧失助长了战略竞争的意图.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东亚问题学者迈克尔·马萨看来,日本在抗拒中国影响力上最具紧迫感.他特别提到日本战略的对抗色彩:“日本在东南亚的战略,就是寻求不让中国在这个地区不受制约.”

在首次东亚之行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了“印太愿景”,但对战略兴趣并不大.正因为如此,国际舆论出现了不少美国正在“失去东南亚”的声音.不过也应看到,除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安全接触上,特朗普政府基本上参照的还是奥巴马政府的剧本.而且,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或印太战略尚未成型,目前断定美国退出亚太未免过于武断.

(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环球》《南风窗》、中国外交部网站、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 

时代论文参考资料:

开放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时代周刊杂志

美和时代杂志

时代教育杂志

上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大外交和新时代和中国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时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