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后母戊方鼎历险记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后母戊方鼎历险记有关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后母戊方鼎历险记范文 类别:学位论文 2024-02-26

《后母戊方鼎历险记》

本文是关于后母戊方鼎历险记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后母和方鼎历险记和方鼎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20 世纪30 年代,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在河南安阳被当地村民盗挖出土,它就是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方鼎.

1939 年3 月的一天,几辆满载着日本鬼子和伪军的卡车,突然出现在河南省安阳县北郊乡的武官村外.这些鬼子和伪军跳下卡车后,立刻气势汹汹地将武官村团团包围.日本鬼子直奔一个名叫吴培文的村民家.吴培文见状不妙,慌忙逃走.日本鬼子闯进吴培文的家,翻箱倒柜地仔细搜查,显然是在找什么东西,但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好撤走了.

日本鬼子如此兴师动众地搜查一个普通村民的家,究竟要找什么东西呢?原来,日本人得到消息,武官村的村民在地下挖掘出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就藏在吴培文的家.

原来,十几天前的一个清晨,在武官村外的一片荒地里,一个名叫吴希增的村民,手持着一杆“洛阳铲”私下里转悠,寻找可能有古墓的地方.吴希增是武官村人,武官村位于安阳河的北岸,河的南岸就是著名的小屯村——“甲骨文”的发现地.

吴希增在荒地里发现了目标,开始用洛阳铲深挖.当挖到三丈左右深的时候,他忽然感到洛阳铲碰到了坚硬的东西.他立刻将洛阳铲拉出地面,结果铁打的洛阳铲竟然卷了刃,上面留有绿色的铜锈.吴希增一阵狂喜,经验告诉他:这地下有青铜器.

吴希增立刻做好标记,回村报信.

安阳一带以盗墓为业的村民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无论什么人,在谁家的地里探到宝物,一半归土地的主人,另一半归探宝和挖宝人.

吴希增发现宝物的这块地,归吴培文所有,因此,吴希增回到村里,立刻去找吴培文,将自己探到宝物的事告诉了他.

当晚,吴培文和吴希增各自约了十多个亲戚、朋友,准备好了各种挖掘工具,趁着夜深人静,二十几个人悄悄地出村,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了对宝物的盗掘行动.

当时虽是3 月中旬,但是冻土还未开化,地表非常坚硬,二十多个青壮汉子轮番上阵,愣是用原始工具把冻土层挖出一个6 尺长、2 尺宽的大坑.冻土层一旦被剥开,继续下挖就轻松多了.他们一鼓作气,很快就下挖了十几米.这个时候,坑底传来惊呼:“挖到了!”吴希增立刻手持蜡烛下到坑里,在昏暗的烛光下,吴希增看到一个三拃来粗的青铜柱,经过仔细观察,吴希增推断,这像是某种青铜器的腿部.它的其他部分还在土里埋着.吴希增命令继续挖!大家沿着青铜柱的四周,继续扩大挖掘的范围.不一会儿,一件巨大的青铜器终于展现在众人面前.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有这么大个儿?真像个大香炉!从此,村民们就称这件青铜器为“大炉”.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这事总不能大白天干,大家约定第二天晚上接着干.经过3 个晚上的努力,他们终于将这只沉重的大炉吊上了地面,并连夜用马车运回了村,暂时埋在吴培文家小院的粪堆下面.

就在大炉出土后的第八天,驻守安阳县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长黑田荣次派人捎话来,说他要到武官村看他们挖掘的宝物.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紧张,立刻准备将大炉转移!

当天夜里,正当村民们要转移大炉时,黑田荣次坐着小汽车突然闯进了武官村,直奔吴培文家而来,显然,村里有人给日本人通风报信.黑田荣次见吴家大门紧闭,居然登着梯子而入.这时,村民们刚刚拨开柴草和粪土准备转移大炉,黑田荣次突然出现了.他一见到大炉先是一惊,然后围着大炉转了几圈,一边看,一边嘟囔,谁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最后,黑田荣次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武官村,临走之前,他对吴培文用生硬的中文说:“宝物的要保护好,不要走漏风声,不要让日本宪兵队知道,否则宝物不保.”

几天之后,日本鬼子又来了!这次来的不是黑田荣次,而是日本宪兵队、铁道警备队,还有皇协军,一共100 多人.日本鬼子把吴培文家翻箱倒柜搜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大炉”,只好悻悻而去.

不久,日本宪兵队再次来到武官村,他们把吴培文家西院的马棚翻了一个底朝天.此时,大炉已经转移到吴培文西屋的马棚下,由于鬼子情报有误,将西屋听成了西院.结果这一字之差,却意外地使大炉幸免于难.

村民们商讨后决定,把大炉搬到吴培文家东屋草房下掩埋,并依旧铺上原来的地砖,不知情者根本看不出痕迹.同时,找来一个被称为“尿罐子”的铜甗和一些古代陶器藏在吴培文家南屋的床底下,以应付日本人的搜查.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气势汹汹的日本宪兵队出动好几辆卡车再次来到武官村,得知消息的村民都躲出去避难了,整个村庄空无一人.日本鬼子把吴培文家再一次翻了个底朝天,床底下事先放好的“古董”被鬼子一扫而光.

经历了几次有惊无险的变故之后,村民们惊魂不定,谁也不敢再提大炉的事,就这样,这大炉在吴培文家东屋草房下,一埋就是整整6 年.

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人走了,可又有中国人开始惦记大炉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叫,长期从事贩卖文物的活动.抗战胜利后,他到处打听大炉的消息,但是知情者个个守口如瓶,让无可奈何.

第二年,成为安阳县参议员兼古物保存委员会主任.这个身份,为他寻找大炉提供了便利.经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吴延年是大方鼎的股东之一,而这个吴延年在日伪时期曾经担任过县督学,这就给在吴延年身上打开缺口提供了借口.将吴延年秘密逮捕,名为清查他在日伪时期的汉奸行为,实为寻找大炉的下落.胆小怕事的吴延年一被捕就招供了,将大炉藏匿的地点告诉了.

虽然可以逮捕吴延年,但是要到武官村起运大炉,他却没那个胆量.于是他向县长汇报,县长也不敢去武官村索要大炉,只好寻找当地驻军的帮助.在正规部队的支持下,和县长来到武官村将大炉运到了安阳县城.

成功起获的大炉,引起了国民党第31 集团军司令长官王仲廉的注意.于是,王仲廉以个人身份,以给蒋委员长祝寿为名,将大炉作为寿礼派专车运到南京.没想到大发雷霆,将王仲廉臭骂一顿之后,还关了他3 天禁闭.下令把大炉交给博物馆筹备处保存.1948 年5 月,博物馆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展览,这座青铜大炉首次在南京公开展出,引起广泛的关注.

1949 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将大批珍贵文物一起运走,这大炉却留在了南京.原因很简单,就是大炉太大太重了,运到船上必须用起重机才行.因为时间仓促,一时找不到起重机,大炉也就只好被遗弃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炉一直存放在南京博物院.1958 年,南京博物院从山东请来两位师傅,为大炉复制了另外一只耳朵,发掘时只有单耳的青铜大炉终于恢复了全貌.

1959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青铜大炉从南京调往北京,交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位杭州大学的老师认为,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从来没有称“炉”的,从形式上来看,应该称它为“方鼎”.同时,这位老师将方鼎的铭文解读为“司母戊”,建议此方鼎应称为“司母戊方鼎”,这个名称被当时的南京博物院采用,后来被大众所熟知.

2011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方鼎”改称“后母戊方鼎”,引起专家学者们的争议.观点分成两派,有学者认为“后母戊”比“司母戊”更准确.两派观点都有自己的依据,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既然方鼎的收藏单位将其改称为“后母戊方鼎”,那我们也只好这样称呼它了.

根据方鼎的主要纹饰特征,专家们判断,它是商代的东西,年代大致在殷墟的前期.那么,究竟是殷墟的哪一个时间段呢?一时还无法确定.

1984 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县发掘出一座大墓.可惜,这座大墓中的大部分随葬品已经被盗走,没剩下一件青铜器.但是,科研人员根据墓中检测到的残留金属元素,判断墓中曾经随葬过大量青铜器,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后母戊”.

虽然这座大墓被盗一空,墓葬的时代难以判断,但是,只要确认“母戊”的身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位被称作“母戊”的女子究竟是谁呢?考古工作者在甲骨文中找到了答案.

在商代甲骨文中,有20 多片含有“母戊”二字的甲骨.这些甲骨都属于武丁时期.很明显,这位“母戊”就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她叫“妇妌”.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位君王,重用贤相傅说,使商代的综合国力达到最强,史称“武丁中兴”.武丁的儿子祖庚继承王位之后,为祭祀母亲而铸造了这尊大鼎.由此推断,后母戊方鼎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后母戊方鼎”,长112 厘米,口宽79.2 厘米,壁厚6 厘米,连耳高133 厘米,重达832.84 千克,是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的古代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无论是它的铸造工艺,还是精美的纹饰所包含的内容,这尊方鼎在世界青铜文化中都是罕见的,的确是一件稀世珍宝.

(摘自文物出版社《国宝迷踪》 作者:傅小凡)

后母戊方鼎历险记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上文是关于经典后母戊方鼎历险记专业范文可作为后母和方鼎历险记和方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后母戊方鼎历险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