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信息技术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以《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为例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信息技术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18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以《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为例》

本文是信息技术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和教学类论文范例。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215200) 王娟娟

[摘 要]信息社会对人的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沿阵地,应时刻以人为本,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为最终目标.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应与时俱进,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其形成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技能课;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49-02

现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理论界普遍接受的一种教育哲学.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十八个基本要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艺教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从三个维度和六个主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底层的“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层的“解决问题”,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方法;上层的“科学思维”,即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笔者较为认同李教授的观点,现以此为理论支持,以《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将核心素养”想落实到信息技术技能课的教学中去.

一、信息技术技能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技能操作的内容非常多.《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是技能操作课中的典型代表,特点是“内容多”“操作多”“难点多”.曾经观摩过同行教师的该课课堂,多数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由于操作有一定难度,很多教师把课程目标设定得非常简单,最后学生合成的图片和教师的范例基本一样;还有一些教师考虑到教学的层次性和深度,设置了几层目标,但由于时间分配的问题,导致学生来不及完成;部分教师盲目取悦学生,设计的案例以搞笑、流行偶像为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问题在其他信息技术技能课上也普遍存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笔者积极改进该课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设计操作内容和指导方法,几次磨课都达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此课还获得了苏州市信息技术评优课一等奖.

二、 信息技术技能课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的途径

(一) 夯实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变迁从最初的“软件操作说明”式教学,逐渐转向“情境、任务、问题、自主学习”式教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逐渐被弱化.对于初中生来说,一些再生性的基本技能,如打字、字体、字号的设置,鼠标的拖移,复制、粘贴等,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对于《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来说,涉及的新知识有:图章的作用、图层的概念、不同选择工具的作用、图片保存的格式等.涉及的新技能有:图章的使用方法、图层的移动和调整方法、选择工具的选取方法、图片保存的方法等.可见,这一内容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多,因此在一节课内要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则需要教师进行严密的规划.

1.清晰的讲解演示

对于Photoshop这种相对专业的软件来说,适当的演示和讲解是必要的.有些同行认为可以用微课的方式来替代教师的演示,但是用微课来演示,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得不到学生及时的反馈,整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是观察不到的.比如讲解演示图章工具的使用时,边演示边让学生观察鼠标的变化,强调按住“Alt”键,图章工具才被激活;再比如在使用快速选取工具抠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鼠标的位置和拖动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鼠标需要贴近被选物体,并且慢慢拖动,才能选得又准又快.通过比较细致的分析演示,学生不仅能基本掌握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就算是基本操作也是需要动脑思考的.

2.简化或分步操作

抠图是图片合成一课中最重要也是最有难度的部分.抠图用到的选取工具一共有三组,形状选取工具、套索工具、快速选取工具,每一组又分为几个小类别.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是无法让学生体验所有的选取工具的,因此必须对选取工具的使用这一环节进行简化.那么究竟将哪种工具作为介绍和实践的重点呢?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只要用快速选取工具就能解决大部分抠图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使用快速选取工具之后,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抠图.由于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学生的抠图兴致很高,整堂课都沉浸在实践创作中.剩余几种选取工具,笔者采用课后补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拓展.类似这种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技能,应由易到难,简化操作,待学生到达一定水平以后,再适当增加难度.

3.整合练习

之前的两点,主要强调了部分学习和细节学习,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教师还应设计整套的练习.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即图片合成的几个基本环节应该让学生有完整的体验.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按图片合成的一般流程,让学生边做边总结体会.为此,笔者设计了装饰房间这一主题,从粉刷墙面(用图章修图)——添置家具(抠图)——摆放家具(调整图层)——展示(保存图片)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图片合成的一般流程.

(二)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得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解演示不应仅仅是软件操作说明,学生的练习也不应仅仅是机械地重复.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很好的教学契机.

1.对于预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技能课教学中预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以唤起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是技能课更高层次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预设了相关问题.比如,师:墙面被弄脏了,怎么办?生:用橡皮擦工具擦掉(学生由画图软件迁移的知识).师:好,那我们试着擦一擦.结果是橡皮擦工具把污渍擦掉了,同时也破坏了墙面原来的花纹.此时再引入图章工具便水到渠成了.

2.对于课堂生成性问题要因势利导

每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学生的操作环节,其实是教师最忙碌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整班及时反馈,个别问题则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调整家具位置时,发现衣橱的角度与自己设想的位置不贴合,便举手提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正好用来说明自由变换工具的用法,于是以该学生的作品为例作了演示.学生看后恍然大悟.

3.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予以鼓励和展示

班级中总会有一些“高手”,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有时用的方法可能和教师的并不相同,甚至更简便.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抠图的素材里有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照片,由于简化了选取工具,笔者并没有演示形状选取工具.有的学生发现用长方形选择工具选取规则的照片更容易也更有效.于是笔者让学生在全班演示做法,并说明理由.教师由此总结,要高效快捷地解决问题,必须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合理的方法.

(三) 形成计算思维能力

数字化时代,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趋势.计算思维最初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提出,她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够清晰、抽象地将问题和解决方案用信息处理代理(机器或人)所能有效执行的方式表述出来.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描述和表达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不管是Photoshop也好,还是Office也好,本质上都是人们用来解决问题的载体.因此,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应该在宏观上给学生以引导,比如可以问: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合成图,可以用什么软件?除了Photoshop,你还知道其他软件吗?制作一张合成图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在Photoshop中,每个环节是如何解决的,用到哪些工具?此外,准备一些课外的素材和学习材料,笔者将课外拓展的内容放在“魔灯”平台上,便于学生获取与展示.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了解信息素养的获得来源与信息时代的各个平台.

不管是核心素养还是计算思维,它们是协调而统一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时展的具有计算思维的人才.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极为重要的技能课,也应以此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2] 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四种课的界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

[3] 任友群,隋丰蔚,李锋.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6(1).

[4] 张剑平,李慧桂.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1).

[5] 朱彩兰.再谈技能课的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4).

(责任编辑 罗 艳)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期刊

信息技术杂志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和教学方面的信息技术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信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