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电子科学类论文范文文献 与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践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电子科学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22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践》

该文是关于电子科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工程教育认证和技术专业建设和电子科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我国工学专业下设的重要分支之一,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探讨了国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134-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学校实施的专门性认证.2006年我国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它以工程教育国际接轨为突破口,通过强化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我国工学专业下设的重要分支之一,专业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综合性强、发展迅猛、创新要求高,其专业知识体系及内涵也逐渐成熟和完善.为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目前,全国有16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早在2000年,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北京交通大学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拥有硕士和博士授权点.本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80人左右,已为国家的铁路、信息、教育等行业输送了千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2016年10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提交了认证申请,2017年4月正式提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2017年6月26日至28日,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察.

二、专业教学改革

1.修订培养目标.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适应人才需求,契合学校育人定位,匹配学校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清楚诠释了毕业生在5年后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特征,明确描述了非技术因素的内涵;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铁路和智能交通中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培养目标中体现了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等.本专业建立了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性的定期评价和修订制度,每年对用人单位、毕业5年左右校友、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每4年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修订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过程中有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多方参与.

2.达成毕业要求.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通过系统、形成性和合理地评价,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最终保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2].完整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不仅是评价环节本身,还包括:确定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支撑、围绕毕业要求实施教学活动、指定评价计划、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并收集评价数据、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12项毕业要求,完全覆盖工程认证通用标准.本专业将12项毕业要求分解为29个指标点.通常,每个指标点由至少3门课程支撑,一门课程同时支撑至少3个指标点.电子专业教学评价组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实现途径及其对相应指标点的贡献,设置相应权重值,并制定评价计划确定合理地评价实践和评价周期.

3.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同时确保包括实践环节在内的各类别均满足专业通用标准及补充标准的规定.本专业根据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建立了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将毕业要求落实到课程大纲,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对已有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目标重复的课程,增加新课程已实现对毕业要求的全覆盖.对于每门课程,任课教师开展课程自评;本专业评价组审核评价自评报告,并给出持续改进建议.通过设置课内实验、专题研讨、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等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选题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工程设计类题目占比逐年增加至90%以上,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规范质量监控.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监控体系由校—院—系三个层面组成,建立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工作质量标准.质量监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实行目标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反馈并形成闭环,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针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法,确定了考核责任人和考核周期,对于考核结果要求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最终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机制,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及时查找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健全规范.学校、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但对于工程教育认证关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与企业建立可持续合作、持续改进和质量监控的管理机制等,尚缺乏按期按质进行制度性文件.因此,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应该健全规范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并确保有效执行.

2.复杂工程问题有待提炼完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里面明确提出了“复杂工程问题”的概念.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体现综合考虑技术、工程、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复杂系统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待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掌握其内涵,在教学环节中落实.

3.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支撑不系统.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包括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前者,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可较好地支撑,形成恰当的评价方式.而对于后者,以往的传统课程体系支撑甚少.要求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从学校层面自上而下补充设置相关教学环节,系统地实现对后者指标点的支撑和覆盖.

4.专业评价缺乏定期反馈和持续改进.学校、学院都有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但是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尚未建立“评价—改进—再评价”闭环.用人单位、毕业生参与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修订与评价机制不健全.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广度深度不够,教学内容更新等未形成可监督评估的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

四、结论

实施面向国际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是适应国际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总结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学技术专业认证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宗礼.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6,(11):27-30,84.

[2]顾晓薇,王青,邱景平,胥孝川,张春明.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4-26.

电子科学论文参考资料:

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科学杂志社

电子政务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工程教育认证和技术专业建设和电子科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电子科学本科毕业论文电子科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