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心理医生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问问心理医生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理医生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06

《问问心理医生》

该文是心理医生类论文怎么撰写与心理医生和问问和心理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们的感情算什么?

Q我和一个男人交往,他有家庭,他说妻子对他很好,为他付出了很多,所以他不能为了我而离婚.我们交往了一年多,他突然跟我提出结束关系.分手大半年后,我却得知他离婚了,他有了外遇,为了小三而选择净身出户.我既愤怒又伤心,那我们的感情算什么?我又算什么?原来他不是不能离婚,而是不能为了我而离婚.我觉得自己像一块破抹布,被使用完就毫不留情地丢掉了,我失去了对自己和对感情的全部信心.

为了另一个女人,他甘愿净身出户,那你们的感情算什么呢?你自问并给出了答复.他与你分手不是理性回归家庭,而是厌倦了,那个时段又寻找到了新目标.故事有时就是事故,你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纠缠得太久,陷入得太深;更重要的是,你既不是当下被抛弃的伤心妻子,也不是未来有可能被抛弃的所谓新人.怎样看待这个结果?我们梳理一下.这个看似奇葩的结局,可以让你不再为这个男人而痛苦,你不过是为自己一段情感依恋的失去而不舒服,但这本来就不是你的(前后事实都证明).所以,此事可以理解为你并没失去什么,就好比意外地捡了一个钱包,转身进商店又被贼偷去;得到是意外,失去不足惜.对于一部分女性来说,对不恰当感情的幻想和依恋是早晚都要上的一堂课,痛苦必须要经历,痛苦是有意义的,可以让人开窍,由此变得智慧一些,就算是缴学费了吧,早经历换来的是早成长.当然,也有总是在一条河里翻船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婚外恋中的感情也是感情,你情我愿中没有“破抹布”,多么热烈都经不住时间的打磨.情景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心里放下,过好自己未来的日子,你依然还是你,希望你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懂得爱自己的女人才会幸福.

妈妈为什么那么爱“演”?

Q我妈妈总是希望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她最喜欢打扮得美美的在人前高谈阔论、展示自己的优秀和优越,表现得很正能量,然后享受大家对她的赞美和羡慕.其实私底下,她是个很爱抱怨,生活没有什么乐趣和兴趣,能量很低的人.这是表演性型人格吗?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命的是我发现我也长成了我最不喜欢的这种型,我该怎么办?

作为女儿,你看到了母亲在人前人后的不同表现,并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相信你的观察是比较客观的.怎样理解母亲的表现?因为受到问题信息量的限制,我不便给出人格是否有问题的判断,但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刻意地显示自己,说明其认为那是好的表现,一是可以得到他人的羡慕、肯定、赞扬、像众星捧月一样,当事人需要享受这种感觉.二是当事人自己只尊重此类人,并将这种观念投射出去,担心若不如此会被别人低看了.三是她在外面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防御,防御掉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内心),特意呈现出不是自己的另一面,就像戴着面具.四是你妈妈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很可能是被忽视的,所以产生了在人前荣耀的心理需求,她对这种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不自知也就谈不上改变.再说说你,妈妈就像一面镜子,让你察觉到自己,算是一个心理成长的机会.通常孩子的成长有两个趋向,一是模仿(认同和接受家长的影响,成为类似的模样),二是叛逆(不认同家长的言行习惯,成为与之不同的另一种人).一切取决于孩子的后天成长,取决于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领悟过程,取决于孩子找到新的榜样.妈妈生活她的,你理解就行了.你生活你的,向心而行,真心而为,你还担心自己的成长吗?

在职场中,怎样和已婚男人安全相处?

Q我已婚,未育,个人感觉自己的内涵个性比姿色出众.几年前,有个朋友介绍了个男客户给我,感觉挺稳重的一个中年男子.一直不咸不淡有些业务上的交流,听朋友说,他的事业是靠妻子起来的,他妻子在圈子里挺有名的,他俩关系非常好,这让我对这个男客户也感到很放心.前几天,朋友带我去这个男客户的工作室喝茶,可能因为比较放松,我显得很活泼,话也比较多,不知怎么,这之后,那个男客户跟我在微信中的互动就多了起来,之后接触渐多,不知是不是他觉得我对他有意思,话题也越来越深入,有一天晚上,他在微信上告诉我,他有过几个性伴侣.我虽然不是道德至上论者,还是觉得不舒服,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个性暗示,而我即便不是已婚,对他也完全无感,但他的资源很好.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清楚表明我的态度,而又不至于得罪他?另外,我也在反省,和已婚男人做朋友或者是保持长期的业务关系,怎样才能把握住度?是不是我自己有时候太轻浮了,容易让人误会?

做职场女性是很艰难的,一方面,在中国这个男权社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男人手里,你的领导很大可能是个男人,你的客户很大可能是个男人,女性更容易在职场关系中处于相对下风,你可能难以避免自己遇到不舒服的情境,你可能会被暗示,可能会有人试图从你身上得到一些好处,而你在发现自己对权力结构无能为力的时候,你就可能向内产生怀疑或愤怒,你怀疑自己轻浮,怀疑自己不应该和已婚男人走得近,你认为你改变不了别人,就应该改变自己,你应该更谨慎更小心一点.

我认为这种自我谴责对女性的心理是有害的,女性不能指认自己受到了伤害,反而认为自己有错,这种自我归咎会伤害她的自我价值,损害自尊心,也可能用这个观念去伤害其他人.

而这种自我谴责也可能促使女性降低对世界的开放性,不愿意建立社会交往,发展社会关系,获得社会资本,这会成为她们职场上的自我设限,因为男性就是这样在职场上发展的,女性因为不是自己的过错放弃了这条路,是非常可惜的.

接受这个现实可能会让你放松一点,不管男人已婚还是未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只要有机会就想发展更多性关系,你有没有结婚,你活不活泼,你都可能成为目标,表现你的魅力,想和其他人建立社会关系(包括友情或客户关系),这都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正当权利,你应该被允许得到这种机会,不能什么事一跟已婚男人牵扯上关系就骂女人,不能默认男人是不可改变的动物,这种性别歧视,非常伤害女性在现实社会的发展.

以及,别人是不是喜欢你,想你,他自己什么处境,已婚还是未婚,是想和你恋爱还是想睡你,都是他的事.他会不会因此有麻烦,还是会因意淫而暗爽,任何情况,都是他的事,你不需要因为别人的念头和做法,自我谴责.女性不需要对自己审查到这种程度.你只需要确保你自己的念头和做法没有超出你的道德要求就可以了,你对他没有感觉,你没有勾引他,你就可以了.

如果要我给建议,你可以告诉他,你不希望他和你谈私人生活情感,这让你感觉自己不专业,也让你感觉不安.这不是你必须做的事,这本来应该是对方应该体会到你并不很迎合之后就该打住的事情.但很遗憾,这个世界总是让女人成为成年人,却让男人拥有任性的权力.

你可能会感觉有点压力,会不会得罪客户,但这么做之后,你会更有力量感,没什么比捍卫自己更让人感觉有力量的事情了.如果对方因此停止了业务合作,不要觉得自己作错了,那就更说明你做对了,你在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前逃脱了.

输不起的女儿

Q女儿5岁,不喜欢参与所有竞争类的活动,比如和小朋友玩得挺好的,一说比赛,比如跑步、跳远之类的,马上拒绝,其实比赛她有赢有输,我们也没有强化她的比赛结果,但她就是很抗拒,并且一输就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您可以试试,用各种方法鼓励她说出输了时候的感受.比如,用她的小玩偶来玩游戏,其中一个玩偶输了,它是什么感觉,让她替它说出,鼓励她来安抚它.或者找有关的绘本一起读.档孩子能表达出这种情绪时,她就会开始学习如何处理这种情绪.否则她永远在逃避.家长还可以在和孩子玩比赛时,故意输,然后用各种滑稽可笑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先感到失败、伤心,再逐渐分析具体原因,拾起自信.表现得夸张搞笑一点,孩子会比较喜欢.平时家长可以注意,不要总是夸孩子.对孩子做事,少围观、少指导、少评价,只在她主动找你们时再提供帮助.如果家长习惯了把夸奖整天挂在嘴上,看孩子有一点不开心,就说一句,像是给个糖果一样,那么孩子就会变得特别脆弱,总怕得不到夸奖,怕做错.当然,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您不必对此过于在意.随着她长大,她的自信逐渐增强,对自己和他人开始有客观准确的评价,那时,她就会不是那么在乎输赢了,学会接受错误和失败.

儿子的表现很分裂

Q我儿子六岁,学前班老师反映他说脏字、打人、上课捣乱,顶撞老师.老师给我看了他上课的视频,确实如此.可是他在家并不这样,只是有一点淘气,我们的家教也非常严格.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分裂型人格吗?

您好!我猜孩子当然不是分裂型人格.但是,我们任何人都会在不同的人际环境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好比戴有不同的“人格面具”,这是正常的.具体是哪些因素让孩子在学前班有这样的表现,您需要仔细去观察、发现.我只能泛泛地提一下可能的情况,供您参考.五、六岁的孩子,处于爱说话、爱主动做事的阶段.他们与过去相比,无论是思维、语言,还是行动能力,都更强了.他们很享受这些新获得的能力,所以喜欢不停地说话,有各种新奇的、吸引人的举动.如果学前班要求孩子每天上午下午都坐在教室里听课,那么这样的安排,就是恰好违背孩子此时生长需求的.他们需要运动,需要动手操作,需要玩自由的群体游戏,这些活动,才应该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在学前,有充分的时间去运动和玩游戏的孩子,感统发育好,大脑发育好,以后学习能力会更强的.所以,首先您应该考虑的就是,这个学前班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有些男孩精力充沛,在课堂上,他过剩的能量就要找机会去释放.有时出于无聊,他们淘气;有时他们想通过这些做法来吸引别人注意;有时他们把世界当做实验场,要看看边界在哪,各种行为能有什么结果.总之,如果课堂的授课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那么这些淘气的行为就是很难避免的.另外,孩子的表现与环境中的氛围、压力等等也有关.六岁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小小的“叛逆期”.而所有被大人称为“叛逆期”的时候,实际都是孩子走向独立途中迈出的一个大台阶.这么大的孩子,一方面仍然依恋家长,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如果环境中,成人对孩子要求过严,给他自主的空间小,那么孩子就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反叛”行为,他要通过去做不被允许的事情,来表达他的自主的.希望这些分析能帮您更好地理解您的孩子此时的状态.您可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为他选择适合的成长环境.

心理医生论文参考资料:

心理医生杂志

心理医生期刊

小学生心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回顾述说,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心理医生和问问和心理方面的心理医生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心理医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