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天下论文范本 和徐君跃:传浙派古琴,觅天下知音方面论文范本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天下范文 类别:期末论文 2024-03-02

《徐君跃:传浙派古琴,觅天下知音》

本文是关于天下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徐君跃和浙派古琴和觅天下知音有关论文范本。

古人有云: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古琴,作为中国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浙派古琴起于南宋,酝酿于西子湖畔,生生不息、绵延至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古琴家、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徐君跃先生舒展流畅、细腻苍劲的琴音,一同去领略浙派古琴的弦上风雅.

主持人:徐老师,您好!您出生于古琴世家,您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是浙派古琴的继承人,深厚的家学让您从小就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学艺之路.

徐君跃:我的祖父徐元白是新浙派古琴的开创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文化受到了“西学东渐”思想冲击,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祖父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古琴流派掌门人,通过不遗余力地结识各地琴友,共同弘扬古琴文化.在传统浙派式微之际,重振浙派,被誉为“新浙派的奠基人”.当年,祖父祖母居于西湖边的半角山房,家中琴友雅士络绎不绝,弹琴、下棋、喝茶,非常热闹.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我自小就对古琴艺术充满了兴趣和喜爱.

自从祖父过世以后,祖母黄雪辉就挑起了传承古琴的重任.我自幼由祖母带大,她非常注重培养我的基本功,要求十分严格.但她从来不急于求成,即使在我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时,始终对我很耐心,从不因练琴的事而苛责我.在她看来,兴趣培养重于学习,她常常带我去西湖边感受和聆听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处理感悟自然、表达情绪和弹琴的关系.可以说,祖母的教育对我的成长之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主持人:古琴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近代又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在众多流派中,浙派古琴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君跃:古琴又称瑶琴、丝桐、玉琴和七弦琴,是汉民族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琴有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古代时作为礼器和乐律法器,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古琴所崇尚的“中和、雅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历史上就曾有北宋琴家成玉涧在所著《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开封)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唯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明代刘珠在《丝桐篇》中介绍:“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浙、曰闽.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据二操观之:浙操为上,其江操声多烦琐;浙操多疏畅,比江操更觉清越也.”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浙派一直是古琴各派中的大家,“习浙操者十或六七”说明学习浙派古琴的人数比其他地方派系要多,“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疏畅”“清越”也说明了浙派古琴的曲风特点.艺术是一条河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但浙派古琴始终保持着古朴典雅、清悦舒畅、细腻简洁、深邃内涵的艺术风格,受到世人的喜爱.主持人:浙派古琴起源于南宋,流传至今有《潇湘水云》《渔歌》《山居吟》等著名琴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徐君跃:浙派古琴是诸多古琴派系中最古老的一个流派.浙派古琴的创始人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又名郭楚望,创作了《秋鸿》《潇湘水云》《泛沧浪》等传世琴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和价值,也为浙派古琴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郭沔的弟子刘志芳创作有琴曲《吴江吟》《忘机曲》传世.此后又有毛敏仲、徐天民等浙派琴家汇编了历史上收曲最多的《紫霞洞琴谱》,创作了《渔歌》《樵歌》《庄周梦蝶》《山居吟》等琴曲,影响都极为深远,逐渐形成了浙派风格.

郭沔创作的名曲《潇湘水云》不论从思想内容、曲式结构和旋律可听性上,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南宋时元兵入侵江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当他远望潇水、湘江云水奔腾的景象,激起了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从而创作此曲,寄托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潇湘水云》以泛音演奏的引子开始,或委婉舒展,或奔腾激越,逐渐将曲子推向.另 外 值 得 一 提 的 还 有《西泠话雨》,这首曲子是我的祖父徐元白在抗战胜利后从四川返回杭州,看见昔日山色空蒙的西湖一片残败之景,有感而作.乐曲以五声音阶为主,运用了大量变声,表达了他对山河破碎的愤慨和对民族自由的向往.

主持人:西湖琴社是由您的祖父徐元白先生发起,经您的父亲徐匡华先生继承发扬,现在已经成为中外人士了解杭州非遗文化的重要一站.

徐君跃:杭州西湖琴社的前身是弹琴作诗、一月一会的“西湖月会”,由祖父徐元白与张大千、马一浮、张宗祥等名士发起创立,最早就设在半角山房,后随祖父举家迁往现今琴社所在地——南山路勾山里.后,我的父亲徐匡华于1979年在社会各界琴友、市文联和音协的帮助下,成立了“杭州古琴研究小组”,后在1986年正式成立了“西湖琴社”.

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古琴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西湖琴社组织各种琴会、雅集、研讨会、演奏会、专题讲座等活动,社员也由初始的七八人,增长到五百余人,习琴者已逾数千.G20杭州峰会之前,西湖琴社修葺一新,峰会期间有许多外宾来此体验,有一位越南的朋友还在琴社现场演奏了一首《流水》,我也与他进行了一场琴音对话.

主持人:如今,您作为西湖琴社社长,一直延续着徐门琴脉,也承担着中国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等社会职务,还在去年新建成招生的浙江音乐学院担任古琴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徐君跃:除了在家学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我也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学习,获得古琴硕士.其中还有一段渊源,1956年中国音乐学院设立了古琴专业,当时学院发了三封加急信寄到家中,邀请祖父前去担任专业课教师.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没能成行,这一直是祖父心中最大的遗憾.我在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了专业学习,现在又在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专业从事古琴教学工作,也算是完成了祖父的一个心愿.继承家风遗训,不遗余力弘扬古琴文化,早就融入了我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国乐,家长们也非常重视孩子音乐素养的提高,年轻人如果想学古琴,您有哪些建议?

徐君跃:去年,浙江音乐学院建成后,国乐系一共招收了60多名学生,其中古琴专业招收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前都有古琴学习的基础,入学后将更注重古琴艺术的系统学习.对于古琴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我也不断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譬如与交响乐、鼓乐队、合唱团等合作,将东方与西方、大雅与大俗的音乐相结合,希望让年轻的一代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接触和了解古琴.对于那些想学习古琴的爱好者们来说,我还是建议要练好基本功,并且多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在古琴中领悟古人的智慧.

主持人:中国的古琴文化精深、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您也致力于让各流派之间不断交流,共同传播古琴文化.

徐君跃:除了浙派,古琴还有虞山派、广陵派、九嶷派、诸城派、梅庵派、吴门等十余流派,演奏上各有所长.近年来,各流派间交流也非常频繁.比如,和苏州吴门琴社的交流,其中还有一段往事.我的祖父徐元白师承大休法师,《白雪》一曲就是由大休法师亲传,而吴门的吴兆奇先生是大休法师的义子,也受传了《白雪》一曲.两派因《白雪》结缘,相隔数十年后,再次聚首演艺《白雪》,让情谊得到了延续.每年,我与各大古琴门派传人都会联合举办“家学?琴传古琴世家音乐会”,在全国各地演出,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历史的琴音继续流传.

主持人:音乐无国界,古琴作为中华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也吸引了很多国外的“粉丝”.如今,您经常与国外的一些艺术团体、优秀演奏家合作,中西合璧、宜古宜今的演艺作品也别有风情.

徐君跃:每年,西湖琴社都会和国内外的音乐艺术家或艺术组织进行文化交流.之前合作过的有美国火凤乐团、日本亚洲艺术交流中心、德国海德堡大学、韩国釜山国学院等等.许多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国外人士,都成了古琴艺术的粉丝,当我们在国外演出时,也受到了很好的反响,他们会很虚心地向我请教或者表达喜爱之情.比如一次在德国的演出,有两位西装革履的德国观众由于场地限制,只能坐在柱子后面,但他们仍然坚持听完了整场演奏会,还有观众一直忍着咳嗽,生怕影响到了我的表演,他们这种对艺术家和艺术的尊重,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感动.

主持人:在新的一年,您有什么样的打算呢?

徐君跃:新的一年,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推广古琴文化,到全国各地举行演奏会、举办讲座.由我主编的《西麓堂琴统打谱集》等琴谱,即将出版成书.此外,我也会创作一批新的曲目,进行古琴文化的课题研究,并录制发行古琴音乐CD.希望将来,古琴作为一门高雅艺术,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天下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评论:这是一篇关于徐君跃和浙派古琴和觅天下知音方面的天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天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