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华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三晋长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华范文 类别:mba论文 2024-02-04

《三晋长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本文是中华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长城和三晋长城和中华民族相关论文如何写。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长城,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也经历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长城,是一座连绵不断的军阵铁壁,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古典智慧和文明成果.现如今,长城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山西等省,其中山西省的长城遗址从战国一直延续至明代,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所有时代,是研究中国长城历史的重要区域.山西省的长城,虽然没有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司马台长城的险峻,但却铸就了许多经典的长城地标.这些地标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它们仍然坚强地挺立着,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长城一直被视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而山西正好处于这一分界线的前沿.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几度征战,几度桑田,几度牧场.由于山西重要的地理位置,保卫山西,在此修筑长城以屏藩京师也成为每个封建王朝的重要任务.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之际,历代王朝在山西修筑的长城达7000多华里,分布于9个市40余个县,至今可辨认的遗迹仍有2000多华里.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战国赵长城、两汉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唐长城、宋长城及明清两代长城等9个朝代的长城在山西都还有明显的遗址遗迹.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独有,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山西境内的长城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的为明长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山西境内的明长城全长约1792华里,是山西长城遗址最重要的部分.山西的明代长城主要分为内长城和外长城两条线.外线主要是以山西北部边界为线,沿着吕梁山一恒山一太行山延伸,内线主要是沿着吕梁山一管涔山延伸,内外两条长城都是明朝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这些分布于山西境内的长城遗址,像一条条跳腾起伏的巨龙,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记忆,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科技史、建筑艺术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长城的历史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在各古代民族不断迁徙、争战、融合中形成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长城是我国境内民族间强烈对抗的结果.处于对立状态的民族,一方是游牧于北方引弓控弦的马上民族,一方是定居在中原乐享田园的农耕民族,两者在不断的抗争交往中,逐渐融合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而不分彼此.长城作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而山西北部的长城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成为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汉族的发源地.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前中期,也就是从秦朝建立到北宋时期,这期间汉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其所定的都城尽管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国都的位置始终没有离开山西南部和黄河流域这个地域,因此为了屏卫王都,抵御少数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王朝,山西北部的长城成为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冲突的前沿地带,也是交融的中心地区.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某一政权取得了对这一地域的控制,之后该政权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域的统治,彻底征服这一地域的民众,一般都会大量迁徙本民族的人民去这个地域居住,经营开发,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比如,前221年,秦朝为修筑长城戍守边塞,迁徙数万农户前往这一地域居住屯戍,并在以后的时期里,秦朝又迁移了大量的居民与原居民杂居.据《前汉书·武帝纪》记载,在元朔二年(前127年)西汉政府曾迁徙十余万人到朔方、五原、雁北马邑等地实边.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政府又从关东迁徙72万人,分布到自朔方至代郡地区;同年又将60万人迁至上郡、西河、代郡等地屯田戍守,同当地人杂居,扩大了民族融合的基础.除了在朝廷的要求之下迁徙这一地域,人们有时也会基于种种原因自觉搬迁到这一地域居住.在汉王朝,大量的汉人直接走出了长城,与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融合.如汉高祖时,韩王信“亡走匈奴”,其子官至匈奴相国;燕王卢绾率其部下万余人投降匈奴;在汉末时,有大量的民众从山西北部等地逃往长城以北躲避战乱,同那里的鲜卑、乌桓等民族杂居相处,很多人由于生活所迫,直接就成为了各部族的成员或奴隶,融人到了匈奴、鲜卑等民族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山西北部的长城地区也就成为了民族融合的纽带.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之外,这一地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导致民族融合的重要原因.由于山西北部长城地区是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交汇区,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这个地域畜牧业发展的写真.而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繁荣,在北魏时期,该地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很大的农业生产区域,种植包括粟、大小豆、粱秫、胡麻、葵等多种农作物,而且产量较前代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各个民族如潮水般地涌入这一地带.在山西北部长城地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民族被融合,其中包括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鲜卑、乌桓、氐等,由于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徙,并且要迁徙到适合畜牧业发展的地域,所以这一地带成为他们的首选.迁徙使得他们有机会与更多的民族接触交流,因此也很容易被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高的民族融合.这是山西长城民族融合纽带经久不衰的历史现象,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重要过程,因此,开发和研究山西北部长城对于了解民族融合和巩固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城的历史也是一部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历史.丝路和长城看起来有着许多不同,但却一直和谐共存,也正是这种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多元性和创造性.丝绸之路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民族冲突;长城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气概.但是二者又是相互交织着,长城的关隘和关口正是丝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蒙恬、霍去病等人的金戈铁马,何来张骞、班超的开拓西域.因此丝路和长城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山西省的长城与丝路的联系更是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翻开了平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当时的北魏太武帝攻灭北凉后,便派使者出使西域,再次开通了东西方交通之路,平城成为该时期唯一的丝绸之路的东端.大批的中亚使节、商旅、僧众来往于平城、五台山、晋阳(今太原)一带.有很多考古发现和史料也为这个时期提供了证明.据《魏书》中记载,太武帝拓跋焘太常四年(419年)四月祭东庙时,“远番助祭者数百国”,这其中就有大量来自波斯、柔然、高车等西域、中西亚国家的使节和商人.另外在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中出土的胡人牵驼俑,在山西北部的其他地区出土的胡商绘画、雕刻等也向世人展现了北魏时期平城与丝绸之路的联系.与此同时,北魏的统治者开始修筑长城,以防止北方的柔然等少数民族对丝绸之路的破坏,现今在大同仍然有北魏长城的遗迹,长城和丝路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当时,丝绸之路的路线大致是,从山西平城出发,经过陕北、宁夏,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中西文化在当时相互交融,气势恢宏,独一无二.在大同平城遗址中也出土了很多外来器物,如鎏金高脚酒杯、玻璃碗、镶宝石金戒指、各种中亚伎乐俑以及西域乐器等,在大同司马金龙墓和大同师院北魏墓群中也出土了很多胡俑及陶骆驼,另外在今山西大同长城土洞中还出土了49枚波斯银币,这些考古发现充分显示出平城与丝绸之路的重要关系,以及长城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平城开创了丝绸之路的新时代,而长城则为这个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保障.山西长城和丝绸之路的结合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那就是对入侵者伸出铁拳,对伙伴则伸出友谊之手.中华民族向来推崇的就是和谐和睦之道,但对恶势力也绝不低头.当今的中国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提出并实施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这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更好地理解丝路长城的内涵,挖掘其内在价值,使其发扬光大,为山西的发展贡献新的能量.

长城的历史也是一部爱国精神的发展史.历朝历代的中原各政权和各族人民,通过修建长城抵御外族入侵,这是他们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行动的一致表现.特别是从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他们修筑长城的实践行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更鲜活,更具体.例如,西汉时期,匈奴南下,烧杀劫掠,使得边境人心惶惶,民不聊生.爱国将士为保卫家园奋勇出击,涌现出了飞将军李广、智勇双全的卫青、霍去病等一批爱国将领.在抗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还修葺了秦长城,新筑河西长城,建造了汉外长城,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安全.明代,边境人民遭到蒙古族的反复掠杀,使得边郡土地荒芜、民生凋敝.英勇善战的将领李成梁、戚继光应运而生,他们整顿边防,抗击蒙古铁骑,守卫边境百姓.同时明朝花费了270年的时间修筑明长城,有效地抵御了蒙古骑兵和女真入侵.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长城一线英勇抵御日寇侵略,爆发了著名的喜峰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在八路军领导的平型关战役中,我军歼敌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战以来我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虽然,这些抵御外族入侵的行动发生在不同时期,但他们对故土、家园、民族所表现出的归属感、认同感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以维护国家统一,保护骨肉同胞为共同感情基础.因此,在受到外族入侵时,将这种爱国之情转化为抗击力量,就具有了一致性.中原政权和中华人民用爱国精神凝聚为爱国力量,构筑了充满爱国之情的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尽管,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宝贵生命,但是中华民族克服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力,用坚强、爱国的民族毅力创造了这一世界奇迹.这种旷世之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保家卫国的强烈爱国精神.这种爱国精神尤其在山西长城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有人说,山西的长城多,使得各个民族间相互隔离,但是,这一座座屹立的长城不正体现出山西人民为修筑长城所贡献的力量吗?这些长城凝聚着山西人民的强烈爱国之情.从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将领卫青、霍去病到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都强烈地表现出山西人民坚守民族气节,抵御外族入侵的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继承山西的爱国精神,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将这种爱国力量转换为建设山西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总之,山西长城的价值内涵十分丰富,民族融合,丝路长城,爱国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历史遗产,我们要进一步将山西长城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将山西长城作为我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重中之重,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打造成一个响亮的招牌,在古老的三晋大地重放异彩.

中华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少年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

该文汇总:此文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长城和三晋长城和中华民族方面的中华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