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长城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水上长城奇景九门口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长城范文 类别:论文题目 2024-02-09

《水上长城奇景九门口》

本文是有关长城本科论文范文跟长城和长城奇景和奇景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董强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伫立着一座水上长城奇观——九门口.九门口长城,东濒渤海,南倚山海关,北枕燕山,宛若一把巨锁,紧扣辽西走廊,是扼守京津的主要隘口,也是关外通向关内的必经要道,素有“京东首关”之称.紧邻九门口的东北方,筑有“关外第一所城”的前所古城和前卫斜塔.

辽海长城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驰骋于沃野千里,广袤无垠的东北地区,时常侵扰中原农耕地区.中原王朝为了抵御游牧民族南下,在辽海一带筑有雄伟的长城.据《史记》记载,辽海地区最早的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的燕国.当时,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霸主,东濒渤海,南接赵、齐,北临东胡,国力甚强,版图辽阔.燕国北疆时常遭受东胡游牧民族的掳掠,民不聊生.为此,燕王委令秦开率军袭破东胡,拒胡人以千里之外,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为了永固北疆安宁,燕国从造阳(今河北张家口)至襄平(今辽宁辽阳)一线,构筑了坚固的长城,即燕长城.燕国还沿长城一线,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屯兵戍边,拱卫燕京.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在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气势更为恢宏的秦长城.

燕秦长城位于辽西一带,分南、北两线:北线长城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旗,延伸至辽宁阜新市的于寺镇一带,然后向东延展至渤海;南线长城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老哈河西岸,直插辽宁朝阳市的建平县.有关燕长城的具体修筑时间,史书语焉不详,仅载有“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以拒胡”之寥寥数语.据学者推定,燕长城大体应修筑于燕国实力最强盛的燕昭王时期,即公元前300年左右.随着燕国的倾覆,燕长城的脉络与走势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直至1941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在内蒙古东部进行科考时,偶然从一位蒙古族朋友那里获悉,在辽宁朝阳与内蒙古赤峰交界的建平县黑水村附近,有一座早已荒芜的土城遗址.李文信顿觉此处必将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于是他亲临建平,经过一番细致探究后,推断这就是历史上早已销声匿迹的燕长城.此后在辽西一带,又发现了众多被当地民众唤为“石龙”或“士龙”的长城倾圮遗迹.

宋辽对峙时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7年在辽海一带“筑长城:于镇东海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则是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为抵御北方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的南犯,遂委令徐达强征百万民夫修筑了今人所熟知的“万里长城”.在长城沿线各重要隘口还置有“九边”,以固守北疆、拱卫京畿.明长城不仅线路长、分布广,而且沿线均置有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关城等军事防御设施.九门口长城就是明长城迤逦至渤海的一段.

九门口长城

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与河北省抚宁县的交界处.长城口西即朝关内一侧是抚宁县的九门口村,长城口东即朝关外一侧是绥中县的李家乡新堡子村.抚宁县驻操营镇的九门口村因长城重要关隘“九门口”而得名,由4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九门口、夕阳口、庙山口和新村.九门口长城在九门口村东,两山峡谷之间,因城外临河,加之水流湍急,关隘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所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年间.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责令大将徐达主持修筑长城.徐达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明长城.九门口长城是明蓟州镇长城末端与明辽东镇长城首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自古便是关内通往关外的交通咽喉.

九门口因城桥下有9个泄水城门而得名.九道水门唇齿相连,跨河成桥,全长110米,高10米,宽23米,每座城门宽5米,拱顶高7米,每门均装有双层双扇双开巨型木门.奔腾呼啸的九江河横穿九门口,亘抵渤海.枯水季节关门可御敌,洪水季节开门以泄水,使长城不因河谷而中断,形成了“城在山上走,水在城”的奇观.九门口西端长城在50米开外的峭壁上戛然而止,东端长城横跨九江河飞向浩瀚天际,中间有水门城墙相连,素有“水上长城”的美誉.

九门口长城既可高墙御敌,又可泄水通闸,融军事与水利功效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军事与战略意义.为了确保长城不被洪水冲毁,修城工匠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用1.2万多块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纵行铺砌,铺砌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边缘与桥墩四周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又名银锭榫,是两头大、中腰细的榫,因其形状像银锭而得名)样式,用于加固印紧.登高远眺,恰似一片巨大板石,故名“一片石”.明代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在视察九门口防务时挥毫泼墨,写下“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门口”的壮美诗句.清光绪十八年(1892),路基与其中6座水门洞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十年(1904)进行重修.今天人们所见的九门口长城,是20世纪80年代修葺的.

九门口长城筑有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外侧高山顶部有烽火台1座、敌楼12座、哨楼4座、战台1座、城堡1座,布局严密,坚固异常,登高俯视,一览无余.此外,还筑有东西北关城3座.城桥两端各有1座围城.围城,民间俗称“水牢”.九门口围城是明天启年间修复城墙时加修的,突于城桥之外,当敌兵直逼城下时,可由围城三射孔与城上桥楼、箭楼和垛口形成交叉火力,从而起到杀戮敌兵的作用,这是长城关隘中较为独特的军事设施.内城周长1千米,墙高约8米,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外侧有垛口,内侧有女墙,远望巍峨壮丽.

徐达在修筑九门口长城时,依据隘口的险峻地势,开掘出了一条从长城内侧不经城门便可秘密直抵关外的山中隧道.隧道内纵横交错,军事、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可藏匿精兵干余人.隧道全长1027米,在长城西面山体设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面对点将台,另一个入口面对一片石.在东面山体有一个出口,由此出可直抵关外.隧道内有29个大小岩洞,设有号钟室、卫生间、禁闭室、中军室、水牢、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练功房、炮室、驻兵室、佛堂、关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隧道既可屯兵,战时还可派一支奇兵,秘密通过隧道出关,如神兵天降,从侧翼奇袭敌军.1644年,吴三桂所率关宁铁骑与李自成大顺军正在一片石鏖战之际,吴三桂所引清军利用此隧道,从关外向关内发动突袭,对李自成起义军形成夹击之势.

一片石古战场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爆发的山海关大战,不仅是关宁铁骑与大顺军谁主沉浮的关键一仗,而且是明清鼎革的重要一仗,更是改变中国百年历史的决定性一仗.关外多尔衮所率八旗劲旅与吴三桂关宁铁骑联军,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

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部夺取北京.农民军被夺取北京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此刻军纪涣散,骄纵恣意.尽管北京城已被农民军攻克,但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尚在,镇守山海关的蓟辽总兵吴三桂还手握重兵.李自成在攻取北京之前,就制定了较为完整的东进战略,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招降吴三桂或从军事上胁迫吴三桂投降.李自成采取先 ’礼后兵的策略,给吴三桂送去亲笔信,规劝他归顺农民军,并派出特使携带大量财物和银两犒赏关宁铁骑.吴三桂见大势已去,本欲归附大顺.后据从北京城逃出之人所言,农民军进京后不仅拘禁其父,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还霸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旋即倒戈清军,乞求摄政王多尔衮派兵驰援,并剃发称臣,拱手让出山海关.李自成眼见吴三桂降而复叛,遂派久经沙场又颇懂谋略的青年将领罗虎率五千轻骑奇袭吴三桂,并在姜女庙一带烧毁吴三桂的运粮船,断其粮道.眼见农民军势如破竹,不料却出现惊天逆转.李自成本将费珍娥赐予罗虎,以示恩宠,岂料,珍娥不堪其辱,夜刺罗虎于闺房中,整个军事部署旋即打乱.后人还将这一幕改编为京剧《刺虎》.

消息传至北京后,李自成愤懑不已,遂于四月二十一日亲率10万大军挥师东征山海关.李自成欲利用山海关地形,采取三面围击之策.他押解吴三桂的父亲至山海关石河西侧,另派手下大将唐通突袭山海关后侧,进而形成合围之势.关外的多尔衮早已察觉李自成用兵意图,遂在一片石布下重兵埋伏.当唐通率军浩浩荡荡前进至一片石后,埋伏在此的清兵如天降神勇,铺天盖地地冲杀过来,并配合吴三桂守军一同攻伐农民军.农民军终因寡不敌众,在一片石惨遭失败.

直奉大战与辽沈战役

九门口长城一带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1922年,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塞系军阀张作霖在蓟辽一带酣战.张作霖投入15万人马,以少帅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吴佩孚调集20万人马,派出精锐步兵直逼山海关.张学良在绥中县万家镇一带安营扎寨,对关内呈虎视眈眈之势,吴佩孚则在山海关外的角山、威远、姜女庙一线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双方互为犄角,形成对峙态势.正当双方难分高下之际,张学良从侧面进攻九门口长城,迂回至山海关背面.奉军委派旅长孙昌旭在九门口长城的关外一侧集结大批粮草和重兵器与直军拼杀40个昼夜,直军第十旅旅长冯玉荣被迫自杀,奉军攻克九门口长城.奉军将领郭松龄日九门口长城入关夺取石门寨,将直军主力合围在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最后以奉军告捷而终.

1945年8月29日,抗战刚刚取得胜利.为尽快解放东北,委派由曾克林率领的第一支从关内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正规部队由九门口长城出关.当时,山海关一带盘踞着曰伪近两千余人,他们拒绝向八路军投降.曾克林为完成率部挺进东北的任务,决定避免与日伪军纠缠,绕道九门口出关.8月30日,八路军与进攻东北的苏联红军在关外会师,双方决定给山海关的日伪军杀一个回马抢.在中苏两军的联合行动下,仅用两个多小时,就解放了山海关一带.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地区浴血奋战6昼夜,成功阻击了从葫芦岛驰援锦州的国民党“东进兵团”,这就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从九门口长城与山海关一线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道,夺取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前所古城

前所古城东距九门口长城21千米,南距山海关长城22千米,是明代在关外修筑的重要战略卫所之一,素有“关外第一所城”之称.当年,为了镇守关外,明军在关外构筑有125座所城,主要用于屯兵、戍边.前所古城修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本是辽东指挥叶兴所建的千户所,原名叫“急水河堡”或“中前干户所”.前所城呈正方形,城防面积不大,但它是扼守辽西走廊的要冲,是连接关内与关外重要的交通枢纽.

前所古城东西长510米,南北宽502米,墙高10米;设3个城门,东门(定远门)、南门(广定门)、西门(永望门);无北门,上建真武庙,已毁于兵燹.3座城门的门楣上镶嵌有青石铺砌而成的题匾,并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其上.城北正中有一座台基,墙体正中嵌有石匾,镌刻有“中前所”3个大字.城内大街呈“十”字状,可通抵各门.城墙四角均置有角台,主要用于嘹望或防御,目前仅存有西南角台.西城门外侧砌筑有仅存的瓮城,呈半圆形,又名“瓮圈活月城”.在古代,城门是防御的薄弱点,瓮城的修筑可以起到强化防守的作用.瓮城两侧与城墙相连,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军事设施.城内民居多以辽西特有的“囤顶”式建筑为主;除普通民居外,还存有监狱、油坊、仓库、石佛寺、草堂寺、城隍庙等遗迹.

前所城作为关外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发挥着捍卫蓟辽、拱卫京畿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兀良哈万余骑兵突袭前所城,在寡不敌众的境况下,守城明军进行了坚决抵抗,最后百户长黄廷勋战死,前所城被攻破.万历十一年(1583),鞑靼与兀良哈联合侵扰,前所城、高岭驿一带战火纷飞,蓟辽两镇明军共同出击,将其击退.天启二年(1622),广宁城失陷,明军丧失了在辽东的主动权,后金女真人直逼辽西,并不断向关内进犯.辽西难民涌入山海关一带,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驻守在前所城,并在此安置流民.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清军以凌厉之势夺取前所城,守城总兵率部撤入山海关.至此,前所城尽入清军之手.入清以后,乾隆皇帝途经前所城赋诗到:“唇齿相依所后前,英蕃效力拔城连.昔日毁堞还平堑,此日修壕更筑埂.攻守由来不同势,康平业已有多年.其间阵斩相持者,与谥可曾见古篇.”

前卫斜塔

北距九门口长城36.5千米的前卫镇有一处现存较早的斜塔,名为前卫斜塔.斜塔身高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大约12度,倾斜度比著名的比萨斜塔多6.7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前卫斜塔具体的修筑年代,史书没有确切的记载.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筑于北魏时期,另一说筑于辽代中前期.根据塔的建筑风格,持后一种说法者较多.至于塔身倾斜的具体原因,亦有不同的观点:一是地震说,因辽西地区地处环渤海地震带,历史上地震频仍,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绥中震感强烈,前卫镇亦受影响,塔虽倾斜,却岿然屹立;二是海风说,前卫镇地处渤海湾,海风强劲,长年累月,塔随风斜;三是洪水说,斜塔毗邻石河支流,历史上洪水肆虐,使得塔基遭受侵蚀,不断倾斜.

前卫镇在辽代是中京道大定府来州来宾县的治所.元代时,在前卫置瑞州,故而前卫歪塔又名“瑞州斜塔”.斜塔是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呈,八角状.塔身有砖刻飞天、佛龛佛像、花纹、狮子头等精美图案,雕工绝妙,图纹清晰可见.斜塔为单顶,原有顶盖,现已残缺塌陷.此塔虽不高,但抬头仰望,飞檐凌空,雄姿焕发.据《绥中县志》所载:“其尖歪而不坠,后经羽士以砖石其基愈固.”从古自今,当地民众对斜塔不断加固修缮,使得斜塔屹立千年而不倒,堪称中华一绝.

【责任编辑】王凯

长城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关于长城和长城奇景和奇景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长城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长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