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外交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跟修身齐家,伉俪情深法官外交家王宠惠的婚姻观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外交范文 类别:论文提纲 2024-02-29

《修身齐家,伉俪情深法官外交家王宠惠的婚姻观》

本文是外交方面论文范文检索和王宠惠和伉俪情深和修身齐家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第一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刍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虽然王宠惠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但骨子里还是崇奉中国传统文化,按照中国士大夫的道德标准生活,认为一个男人做不到“修身齐家”,就不配“治国平天下”.

王宠惠先后娶过两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杨兆良,大家闺秀,苏州人,与陈立夫、陈果夫是亲戚.1912 年下半年,经媒人介绍,王宠惠与杨兆良一见钟情,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本来,王宠惠喜欢打桥牌,厌恶,讥讽是136 张噪音.可是杨兆良喜欢打,二人结婚后,王宠惠爱屋及乌,居然不排斥,夫人打牌时,他总是静静地站在夫人身后欣赏.1918 年,王宠惠已37 岁,杨兆良生下儿子大闳.翌年,夫人怀孕时,身感不适,经医生多方治疗,仍无起色,结果难产去世,生下的女儿也未能存活.夫人去世是王宠惠平生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打击.杨兆良母亲和兄弟立即进京,帮助王宠惠料理丧事.杨老太太考虑到王宠惠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带孩子,在征得王宠惠同意后,携外孙回苏州养育.

夫人去世后,王宠惠显得非常落寞,始终无法从丧妻的悲痛中走出来.1919年冬天,经原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等人撮合,王宠惠结识了19 岁的天津姑娘朱学勤.朱学勤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贤惠聪明.1927 年11 月17 日,47 岁的王宠惠与26 岁的朱学勤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教堂内举行婚礼.尽管王宠惠曾出任过北洋政府总理,又是现任国民政府司法部长,婚礼却非常简朴,受邀参加婚礼的只有十多位至亲好友.王宠惠与朱学勤相敬如宾,琴瑟和谐,没有生育子女.王宠惠有一笔记本,上面记载了与夫人订婚、结婚的日期以及夫人和儿子的阴历、阳历生辰.王宠惠与朱学勤订婚于1922 年12 月16 日.订婚与结婚相隔了5 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们经常鸿雁往来,互述衷肠.他在致朱学勤信中写道:

学勤妹爱鉴:九号及十号函,均已收到.吾妹抵下关时,兄适往上海,虽事前相约,恐亦无从晤谈也.昨日外交委员会各委员对于兄之赴欧,已表示赞同,想不日当可脱离此间.兄现在因结束各事,异常忙碌,但每有暇时,未尝不神驰左右.此中依依不舍之状况,有不能形诸笔墨者.吾妹闻之,得毋以其为迂乎?接读来书,知吾妹有微恙,未审已痊愈否?念之.兄数年来对于妹之态度,殊不合情理,及今思之,犹有余痛,虽然往事已矣,来者可追,惟望此后或有赎前愆之机会也.匆匆草此,尚祈珍重.

在另一封致朱学勤的信中写道:

学勤妹如晤别多时甚念.兄前月来沪,过津时行色匆匆,未克趋府畅谈,兼述离衷,至为抱歉.日来公私栗六,殊鲜暇晷,一时尚难返北.吾妹近日作何消遣?此间甚暖,想津沽当亦相同,诸希珍摄为荷.

订婚以后,王宠惠即赴荷兰海牙国际法院任职.在异国他乡时,他常思念苦难中的祖国,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写道:

兄本拟今夏归国,只因重要问题莫克如愿,此中苦况可为智者道,难与俗人言.吾妹闻之,得毋以其为迂乎?兄现暂居乡间,距法京约半钟火车,每日专攻法文数小时,暇时往藏书楼研究比较法学,以此度日,亦云苦矣.近阅西报,知远东大局将有丕变,东望故国,不禁有无穷之感慨.

在王宠惠丧偶后,女博士郑毓秀仰慕王氏的学问人品,也想与之结为连理.郑毓秀(1891—1959),广东新安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天性叛逆.13 岁时,郑毓秀得知祖母在她年幼时,就给她与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订了婚约,勃然大怒,亲自写信给男方,要求解除未经她本人同意的婚约.由此引起轩然大波,不得不离家出走.以后随姐姐东渡日本求学,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08 年,经廖仲恺介绍,参加同盟会.不久,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

清末民初,社会上活跃着一批女中豪杰,被誉为“英雌”,以沈佩贞为首,郑毓秀、唐群英等为骨干,提倡男女平等,要求给予妇女参政权.她们到国会、组织集会演讲,震骇一时,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当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革命党人趁袁世凯乘马车去石大人胡同新衙门办公时,途中投掷炸弹,惜未炸中袁世凯.军警随即封锁现场,搜查刺客,抓获了张光培等10 人.其中3 人被处死,7人由法国记者保释出狱.该行刺计划,郑毓秀是幕后策划者之一,法国记者亦由她出面恳请作保,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以后沈佩贞被袁世凯收买,丧失了其妇女界的领袖地位,这些“英雌”遂心灰意冷,有的退隐,有的嫁人,风流云散.

郑毓秀以官费生去法国留学,并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位法学女博士.郑毓秀英姿飒爽,胸襟开阔,她在巴黎的居所被称为“留学生之家”,留学生、革命党人、旅法政要等都去她的居所盘桓,她总是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遇到尴尬事件,她老是不惮烦、不惜力,代为奔走幹旋,使人感到温暖.”早期领导人向警予在法国留学期间就得到了郑毓秀的不少帮助.保存至现在的1922 年3 月14 日向警予致中法协会的信,其中多处提到郑毓秀在巴黎帮助她们解决困难的事迹.郑毓秀具有天生的应酬本领,与法国政界的名流巨擘都有往来,可谓开中国民间外交之先河.巴黎和会期间,当郑毓秀得知北洋政府有意让代表团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消息后,当天晚上在花园中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闯入中国代表团驻地,顶住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可不会放过你.”陆征祥被吓得不敢去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签《凡尔赛条约》,保留了中国收回山东的权利.

郑毓秀与王宠惠是同乡,又都以法学为专业,来往非常密切.郑毓秀对王宠惠的朋友来巴黎,也是热情招待.据王宠惠的同学李晋回忆:“我当时以亮畴之故,亦时为其座上客.”“平日逛公园、游名胜、购办新奇物品,由于她的指导指点,使我初旅花都,不致如坠五里雾中, 其热情亦足动人.”王宠惠对郑毓秀也很关心.有一次,郑毓秀的学费很久未发,王宠惠托人向教育部交涉,很快就得到了解决.1925 年,段祺瑞电令任海牙国际法院候任法官的王宠惠回国,参加即将举行的北京法权会议.王宠惠与李晋相约从巴黎乘国际列车经西伯利亚回京.在巴黎,李晋有事求见驻法公使陈箓,陈箓在应允所求之事后,乘便说:“郑毓秀是有丈夫的,她的丈夫姓曾,现在在京奉铁路局任职.你和亮畴既属老友,你得劝她对亮畴不要过分接近啊!”李晋才得知郑毓秀正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王宠惠.离开巴黎前夕,郑毓秀在名为万花楼的中餐馆为王宠惠和李晋送行.席间她对李晋说:“这回你陪亮畴回国,其实你俩在欧的事务都未了.3 个月后,你得陪亮畴重来巴黎.因为美国前国务卿凯洛格转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主席,亮畴为副主席,3 个月后有个重要会议,亮畴必须出席,你得负起这个责任.”李晋当然懂得言外之意,“这些话配合陈策公使所说的,我自懂得其中奥妙.男女间事,借上冠冕堂皇的大题目作烟幕,说来自是得体”.郑毓秀又亲往车站送行,再三叮嘱李晋一定要陪王宠惠重返巴黎.面对聪慧、漂亮的郑毓秀的爱情攻势,王宠惠一度“困扰于其婚姻问题”.经慎重考虑,王宠惠决定斩断情丝,与朱学勤完婚.当郑毓秀追踪回国时,木已成舟,她只好怅然而去.王宠惠爱惜人才,不以私废公,任司法总长期间,仍启用郑毓秀为其部属.但郑氏为人精明强干,与司法部常务次长罗文干“龃龉至深,盖罗老成持重,喜用旧人,郑则宏奖风流,提拔先进”.王宠惠对郑、罗矛盾,不为左右袒,一笑了之.

后来郑毓秀与魏明道结为夫妻.新中国成立前夕,王宠惠寄寓香港,闲顿异常.日本众议院议长币原喜重郎邀请王宠惠赴日讲学,暗含帮助王宠惠之意.王宠惠告知友人,币原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即与我书信往还,现在邀请我去日讲学,若接受他的好意,我须先有所准备.一、我此时还是现任司法院长,必须事先得总统的了解;二、虽系日本邀聘,也不能不准备些私人用费”.请友人代向总统请示批准,并表示筹措旅费之难.友人听后大为吃惊,没想到王宠惠做高官几十年,却穷困如此,立即作答:“我晋谒总统时,当然可以代你请示.至筹些旅费,我看不难,魏明道先生与其夫人郑毓秀博士,都在香港,住在继园台,我昨日还看见,他们系富有,以你与他们的深切关系,自可通融通融.”王宠惠正吿友人:“他们有钱,是他们的,我一生不愿借贷.何况值此各奔前程的时候,我无意寄望他人对我谈情感,讲道义,我只好等候你赴台见过总统如何指示再说罢!”王宠惠“士窘见节义”的言行令友人肃然起敬.后来,派人送来一笔旅费,让其返台,才解了王宠惠的燃眉之急.王宠惠返台后,以司法院院务在身,无暇赴日,致函币原婉谢.

王宠惠在海外非常注重维护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一次在参加伦敦外交界的晚宴时,席间有位贵夫人不理解中国婚姻,问道:“听说中国男女的婚姻,是凭媒说合,没有经过恋爱,双方都不认识,就做了夫妻,那多不对劲呀!像我们英国的夫妻,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恋爱,互相有了深切的了解,然后才结婚,那多么美满啊!”王宠惠不失幽默地回答说:“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是一壶冷水,放在炉子上就渐渐热起来,最后沸腾了.所以中国家庭间夫妻的感情,起始是很冷淡的,渐渐处得久了,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情.至于你们呢?就好比是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渐渐冷了下来.据说英国的离婚案件特别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毕竟在国外生活多年,耳濡目染,王宠惠的婚姻观还是很现代的.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宠惠对孙中山邀其入阁一度十分犹豫,觉得自己资历尚浅.孙中山急电好友、澳大利亚著名记者端纳:无论如何要劝说王宠惠入阁,“中国需要他”.当端纳劝说王宠惠时,王氏半开玩笑地提出条件:“为我寻找一个太太,我就接受入阁.而这一未来的太太必须是受过现代教育,美丽,能说英语、法语或德语,且我必须先和她晤面.”端纳觉得为难:“中国婚娶习惯,虽不尽好,但由来已久,为何先须和你面谈?”王宠惠坚持一定要先见面.端纳把认识的中国女子筛选了一遍,觉得湖北军政府外交代表温宗尧的女儿合适,想约她与王宠惠相见,可惜温宗尧的女儿已订婚.

王宠惠的儿子大闳幼年一直随外婆和舅舅生活在苏州,读小学时才与父亲相聚.中学毕业后,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建筑学,作品获剑桥建筑学会一等奖,以后又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台湾从事建筑设计,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台湾的日本“大使馆”舍、国父纪念馆、“外交部”大楼、“教育部”大楼等建筑物均出自其手,颇受各界好评.工作之余,大闳还翻译了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作品,取名《杜连魁》.尽管工作繁忙,王宠惠仍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殷切希望儿子学兼中西、德才兼备,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在给大闳的书信中写道:“余所最希望者,望汝长大不独成一有用之人,且成一好人,欲成一好人,每星期日,须读《圣经》一段.盖《圣经》为家人三代所遵守,汝为第四代,亦应遵守,庶无负祖宗之遗训.课余亦应阅《曾文正公家书》,是为至要……”1955年冬,大闳结婚.大闳是王宠惠的独子,以王宠惠的资历、声望,完全可以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婚礼.但王宠惠力求简朴,不让惊动任何人.由于家里地方太小,遂借亲戚家举办婚礼.当时王宠惠是司法院长,连司法院副院长谢冠生等人都未被邀请参加婚礼,谢冠生等人几经周折才打听到婚礼的地点,等赶到婚礼现场时,发现喜筵仅一桌,出席的只有新郎、新娘和诸位亲友.

(摘自福建教育出版社《法官外交家王宠惠》 作者:祝曙光)

外交论文参考资料:

大国外交论文

简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王宠惠和伉俪情深和修身齐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外交本科毕业论文外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