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人和神共存的绕三灵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范文 类别:论文目录 2024-04-01

《人和神共存的绕三灵》

该文是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人与神和三灵和共存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被外界比较熟知的一个地方民俗节日,清末民初的诗文、风俗记录巾已多有提及,如今学界关注也有多年的历史,相关的诗文、报道以及研究成果较多.2006年5月,绕三灵民俗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还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围外学者调查研究白族文化的案例课题之一.绕三灵活动的地点主要集巾在大理市的大理镇、湾桥镇和喜洲镇,主要停留地是大理古城城隍庙、庆洞神都本主席、河矣城洱河祠、马久邑的瓦登坪等,而参与活动的人员范围更广泛,主要包括洱海周围各乡镇,以及大理州境内的巍山、洱源、鹤庆、剑川、宾川等县的信众.参与信众多,活动地点同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活动起始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根据实地调查,从四月二十二日开始,至四月二十五日结束.绕三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与二月初八期间大理地区白族群众到巍山接金姑的活动有联系,二十二日以及二十三日清晨在城隍庙的祭祀活动是送金姑民俗活动.送金姑活动结束后到庆涧神都本主庙祭拜,既是绕三灵活动,又是送金姑活动的最后环节,人们认为送走金姑后要到神都本主庙安慰金姑的母亲“阿太”.而随后的几天与送金姑没有了关系,最后一天的主要活动也只是跟北去绕三灵回来经过“瓦登坪”的人们有关系,主办者是马久邑风西、风南、风北三村,与北边方向绕三灵的人们没有多大关系.而对于洱海周围以及州内各县来的信众来说,他们纯粹认为是来烧香绕三灵的.绕三灵民俗活动发展到今天,许多信众只是参加其巾的一天或两天,地点以神都本主庙和河矣城洱河祠为主.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多数信众直达目的地,相较于过去以行走为主,马车代步为辅,经过或停留的村庄庙宇显然比现在多,且凡是经过一个村庄,人们就会停下来表演和唱曲,凶此以往的绕三灵活动经过村落过程巾娱乐表演要相对更多一些.活动期间,每天活动的地点虽然不一样,但祭祀模式几乎一样,以村社莲池会为单位制作斋菜供品,在主神位前祭拜后,选择同定地点就地设坛摆斋祭祀,讽诵经文.莲池会供斋都为素斋,早餐几乎也是素餐,晚上可以开荤,而以家庭或个体组织为单位的团体,可供素斋和三牲,自己用餐可以是荤素兼有,没有严格的规制.绕三灵没有集体的大型祭祀活动和主持人,绝大数以村落莲池会为单位,举行各村落莲池会的祭祀活动,少数以家庭或个体邀约为单位,进行祭拜活动,更多的远途信众带着香火,进行简单的写表文祭祀后就离开.以村落为单位的莲池会以祭祀为主要活动,“经母”的对歌娱乐活动多数在“经母”内部举行,很少到对歌场参与对歌等娱乐活动,其讽诵经文时间远大于祭拜时间,结束后统一用饭,而后离开,或继续进行下一站的祭祀活动.

绕三灵同各地的庙会一样,都有书写表文、香火、纸钱出售摊位,同样,祭祀、用餐需要的鱼、肉及各种菜蔬、地方工艺品、特产、小吃和各种现代生产生活用品都一应俱全.尤其是从神都本主庙直线到214国道约2公里的路上,两旁摆满f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有些土特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只有在此期间销售,是绕三灵民俗活动中的一大庙会景观.以村落花柳曲老人领队参与是绕三灵民俗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对于花柳曲领队,既有歌舞祭祀成分,又有娱乐成分,也是民俗宗教信仰活动的主要特点.

“绕三灵”开始

四月二十二日,是绕三灵活动的第一天,主要任务是迎接南诏上细奴逻的妻子金姑娘娘到城隍庙.今天活动地点主要集巾在大理镇小邑庄的玉案祠、龙风村的洱水祠以及大理古城城隍庙三个地方,玉案祠俗称“张姑太婆庙”.小邑庄和龙风村隶属大理镇才村村委会,两个活动地点相距约1公里,且庙宁都位于洱海边.城隍庙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东南约200米,距离才村约3公里.

上午十点钟,张姑太婆庙里已经有多个莲池会在举行祭祀仪式.张姑太婆庙在大理地区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小本主庙,背东面西,紧邻洱海,瓦屋面,三开间.中塑张姑太婆神像,两旁为金童玉女,金童侍者位前摆放有“本主护罔忠良锡民景帝香席”牌位.民间传说张姑太婆是从洱海东面的老太箐来到小邑庄的,并且是坐在石臼里漂过洱海,所以张姑太婆的坐像摆放在一个石臼上面.张姑太婆右手握龙头拐杖,左手持转经筒,白眉白发,完全是一个慈祥老太太的模样.张姑太婆左边是大黑天神的神位,右边为张姑太婆的儿子相国景帝以及子孙娘娘.相罔景帝的塑像占主神位,着官服,两边一文一武侍卫,文官捧印,武官持剑.南墙壁凿有半网形的小佛龛,内塑一神像,名为“南海冠众应化景帝总兵上爷张治巾将军”.张姑太婆庙的塑像格局同大理地区的本主庙大体相同,本主、大黑天神、子孙娘娘是本主庙里常见的塑像.庙前是铺着石板的空地,空地的面积比庙宁的面积还大,可以算一个小型广场,人多时人们就在空地上摆放祭坛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这样既凉爽又方便.庙后临洱海是厨房,厨房里是联排灶,专供祭祀人员制作各种斋菜和所吃的饭菜,也很宽敞,能容纳五六十人同时制作斋荣和饭菜.农历三月初八是玉案祠的会期,届时四面八方信众汇集于此,烧火做饭,热闹非凡.

今天各村落莲池会来到张姑太婆庙的目的,主要是来迎接金姑娘娘回城隍庙,在城隍庙里等待驸马爷细奴逻来接她回巍山.民间传说张姑太婆是金姑娘娘的二姐,二月里将金姑娘娘从巍山接回来后,金姑娘娘要在二姐身边闲上一段时间,直到驸马细奴逻来到城隍庙接她回巍山.而城隍爷又是金姑的舅舅,所以回巍山前要在舅舅身边闲一天,作为回巍山前的告别.这一天来得最多的是喜洲镇境内的莲池会或是南家庭、年轻妇女组成的团体.玉案祠前的空地上,摆放着莲池会经母带来的简易行李,将金姑接到城隍庙后,就在城隍庙附近的客栈或亲戚家住下,有的则住在城隍庙里,

离张姑太婆庙约1公里就是龙风村洱水祠.洱水祠所在的村子叫龙风村,据资料记载,洱水祠始建于唐南诏时期,建筑几毁几建,现存大殿和北厢房为清末重建,改称“龙王庙”,殿内供奉斩蟒英雄段赤城塑像.大殿单檐歇山顶,三开问,北厢房为三开间,重檐硬山顶,楼上后檐墙镶有清代宋湘撰写的《洱海行》和《洱海浩然阁临水亭记》碑.神祠前原有浩然阁,始建于明代,为当时大理四大名阁之首.清咸丰年间损毁,清末李必昌在原址重建,后又毁.民罔年间张冲在原址上建丰乐亭,1984年损毁,如今的浩然阁已荡然无存,只有石头砌就的墙基还在,唯有洱水祠保存下来.1985年,洱水祠列入大理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殿供奉斩蟒英雄段赤城,尊为“水神”,号“镇海龙上”,为龙风、北才村、上鸡邑、下鸡邑四村的本主.八月初八是龙神寿诞,村民举行“游花船”活动,也称“捞尸会”,纪念段赤城斩蟒英雄事迹.浩然阁正北方是一个面积约十多亩的船塘,专门用来停靠本地渔民的船只,“游花船”的活动也是从这里开始.今天寺庙里来的都是周城村的莲池会,她们在庙里举行上奏表文、讽诵经文的仪式,门口有周城村的段氏父子为来洱水祠祭祀人员书写表文,有的则将张姑太婆庙、城隍庙里要烧送的表文也写好,所以段氏父子显得有些忙碌.据段氏父子介绍,今天他们周城村莲池会来到洱水祠的目的,就是请洱水祠的水神“段赤城”施雨水,请过之后才能回去“开秧门”,周城村开始栽秧,所以每年的今天周城村的莲池会都要来到这里举行祭祀仪式,实际上就是“祈雨”祭祀活动.莲池会集巾在大殿讽诵经文,段赤城神位前摆满r供品,“经母”分列两旁,一边讽诵一段,即左边“经母”讽诵了一段后,右边接着讽诵下一段,节奏感较强.除了周城村来的莲池会外,没有其他村落的人员来此祭祀,她们要在这里待一上午,直到这里的祭祀结束后,再到张姑太婆庙祭拜,而后到城隍庙祭拜,并准备第二天的“送金姑仪式”.

下午一点钟,张姑太婆庙里依然人来人往.除了在庙里祭祀讽诵经文的人外,庙前空地上的几棵树下有就地设坛祭祀、讽诵经文的莲池会.她们的主要祭祀活动除了抬上祭品在张姑太婆神位以及其他神位前进行磕头祭祀仪式外,其余就是讽诵莲池会的经文,每个莲池会讽诵的经文大体相同,因为今天和明天早上主要突出送金姑仪式,所以多数莲池会讽诵《送金姑经》,有的也讽诵《接金姑经》.等到祭祀、讽诵经文等仪式结束,她们就可以离开这里到城隍庙.

来张姑公太婆庙和城隍庙的莲池会里多数是参与了二月初八到巍出咙圩图山接金姑的活动.参加了接金姑的信众认为,送金姑是接金姑的延续,要有始有终,所以除了有特殊情况的信众外,绝大多数要来参与送金姑的活动.庆洞村吹唢呐的段师傅带着村里的十多位妇女来到张姑太婆庙,他手臂上挂满了“红”,并一直在庙里,协助祭祀,吹奏唢呐,诵贺词,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莲池会则干脆在小邑庄的亲戚家里进行祭祀活动,不仅来接金姑,同时也为亲戚家祈祥纳福.喜洲镇向阳溪莲池会则是持本主牌位而来.问了原因,说她们是代表整个村子的人来送金姑娘娘的,所以要有本主带队才合乎规范,她们所持的本主牌位名称是“本主青男英灵持国景帝”,来时持本主牌位的“经母”走在前,到城隍庙时也一样,牌位在前,人们紧跟其后.

下午五点多钟,张姑太婆庙里的人们陆续离开,到村巾乘坐_路公交车到城隍庙,并在城隍庙或附近客栈巾住下.城隍庙里,已聚集了不少的莲池会,都在忙着制作斋菜,举行祭祀仪式.有的还在城隍庙里共餐,所以荤菜素菜都有,香气四溢.有的路途来得远,就在古城南门外的小吃一条街上买吃.妙慈师傅带领的保和寺佛堂一行十多人也来到城隍庙,要主持明天送金姑的主祭仪式.

晚上,广大信众集巾在大理古城南门外的休闲地带,举行对歌或歌舞等娱乐活动,古城墙民和游客也来观赏,人山人海,给夜幕下的古城增添了民族风彩.

“绕三灵”的第二天

二十三日活动地点主要有两处,早上以城隍庙为主,下午以神都本主庙为主.城隍庙原位于大理古城苍屏街东段南侧,始建于明初,『F统年间大理知府贾铨重修,嘉靖二十九年(1560),大理翰林庶吉士李元阳主持重修.清同治年间受损,光绪年间重修.民国年间,城隍庙曾用作地方法院,殿内塑像被毁.庙宁坐西向东,原建筑有大门、两厢房、大殿.新巾国成立后,大门、南厢房被拆除,仅存大殿及北厢房,现为驻军营房.1985年,城隍庙列入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拔专款对其进行修缮.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结构,面阔七间,建筑体量宏大,出檐深远,柱、梁、檩、椽等木构件用材粗硕,斗拱、雀替雕饰精美,正、垂脊线条流畅.城隍庙是大理古城内现存的建筑年代较早、体量最为宏大的古建筑遗物.南于城隍庙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位于古城内,产权也归属部队,不方便信众烧香祭祀.因此,由政府划地住大理古城南门外双鹤桥东约30米处新建城隍庙,广大信众的活动便在这里举行.新城隍庙背西面东,因地势限制,大门朝南开,主殿供奉城隍,老城隍、县城隍并列而坐,旁边建有财神殿、火神殿和观音殿,门前是苍山十八溪之绿玉溪.

清晨六点钟,远远就听见城隍庙里此起彼伏的诵经声,朦胧巾只见城隍庙前星光点点.树丛下有各自成群的莲池会,正忙着举行送金姑仪式.大多数集巾在城隍庙前的绿玉溪边,正对着南边的巍山方向,举行送金姑仪式.仪式先后延续约两小时,人们在住处制作好各种斋供晶,带上行李,集体来到城隍庙前,举行仪式,完成后离开.

太阳从洱海东岸的山头渐渐升起来,金的阳光照射在绿玉溪两岸的树上,显得静谧又美丽.这时,庆洞村的段师傅领着村里的莲池会一行二十多人,一路吹着唢呐来到城隍庙前,在一棵大榕树下停下来,开始他们送金姑的祭祀仪式.她们没有在城隍庙借宿,而是住在城隍庙附近的客栈里.祭拜仪式结束便开始讽诵经文,就没有段师傅的事了,所以其他村里来的莲池会就会过来请他吹唢呐祭祀,而后段师傅又为其他的莲池会服务.头天在龙风村洱水祠见到的周城村莲池会,则选择在离城隍庙远一点的双鹤桥边进行她们的祭祀仪式,因河边地点不宽松,分成两组进行祭祀.双鹤桥是绿玉溪上的一座桥,因有大理地区是在“双鹤”指引下开辟出来的民间传说,而又名“鹤拓”,人们在双鹤落脚的地方建了一座桥纪念,名“双鹤桥”.

九时许,保和寺佛堂的妙慈师傅也来到城隍庙,看看时间差不多,就吩咐徒弟们开始举行送金姑仪式.庆洞村段师傅白告奋勇前来吹奏唢呐,信众都跪在祭品前的地上.妙慈师傅指定她们巾能说会道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来主持仪式,可所有人都希望妙慈师傅本人来操持,可她坚持说自己不合适,因为自己代表的是“佛家”,最后还是由指定的妇女来主持.首先磕头祷告,中年妇女说了一大堆祷告词,大意是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出门在外者能找大钱,在家者平安幸福等等.接着就是上报表文,表文燃烧时,响声大,火苗蹿得旺,预示今年是个好年头,大家都很激动,不停磕头表示谢意.表文烧完后,就开始烧送准备的衣物、纸钱等,连同茶酒、果脯、糖果、糕点都统统放入熊熊大火巾,人们双手合十站着,直到这些东西都烧完才离开.此时也是各莲池会举行送金姑仪式的高峰期,人员相对聚集较多,气氛比较热烈,已经发展到唱白族调送金姑了,唱的内容跟莲池会讽诵的经文意义大体一致.有的还唱起了汉调,从上湾桥村来的“佛童”,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对这种祭祀仪式不仅轻车熟路,还能唱点白族调.仪式快结束时,跟刚敢于主持祭祀仪式的巾年妇女对起调子来.令人感到新鲜的是,“佛童”能用《来到了咱农庄》的调子,用白语即兴编唱,而且还能工整对仗和上口,引得周围的人过去围观,之后他们还对唱了几首汉调.

送金姑活动就这样持续着,随着高峰期的过去,人们陆陆续续离开,准备乘车前往庆洞村神都本主庙.

神都本主庙位于庆洞庄.庆洞庄位于214罔道西侧,紧靠苍山,距离大理古城约20公里,是喜洲镇下辖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白族村落.现设庆洞村委会,下辖朝阳、荣华、风鸣邑、江渡、庆洞、小新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近6000人口.庆洞村巾有观音阁、圣源寺、神都本主庙三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绕三灵活动在神都最热闹最出名.明代杨黼撰写的方块白文《山花碑》就出白圣源寺,原碑已经被大理市博物馆收藏,鉴定为罔家一级文物.如今,人们仿照原样摹刻了一块立在观音阁北侧.神都位于圣源寺北,供奉主神是南诏国时期大军将段宗膀,被封为巾央本主皇帝.现存建筑坐西向东,按巾轴线布局由东至西依次为山门、过厅、南北厢房、大殿.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三开间.过厅为3开间,巾祀财神,左、有为牛上和马上,山门为排楼式、四柱三间建筑,巾为门道,左右两间各塑一牵马人.1985年,神都本主庙列入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午九点多钟,通往庆洞村道路两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路面显得很拥挤.而对于交警来说,每年的这几天都要来此值勤,不仅要维持交通秩序,还要维护寺庙内及周围的防火治安,投入的警力较多.新扩建的214罔道双向八车道运行,通往庆洞村的鹅卵石路也很笔直,两旁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品和地方工艺品,比如太阳膏、插草帽的纸花,小孩的各种手工凉鞋、绣花布鞋,各种香袋、布扎串、洱海特有的小螺蛳穿碎布花串、竹编小提篮、小香篮等等,来到庆洞的信众或多或少都要买一点回去,作为吉祥物送给家里的小孩.通往对歌场道路两旁的小食馆的生意也很繁忙.今天来的虽然以女件居多,但男性也来了不少,举家而来烧香祭祀的也有,他们多数在寺庙附近搭简易的石头灶做饭,或集巾在村里的朋友家巾聚餐,如遇周末,下关、大理城区来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来看热闹的本地及附近村落的男女,会到本主庙烧上一炷香,捐点功德,甚至上道表文.外地或城里来的,就不一定烧香拜佛,而是在路边的小食馆里吃饱喝足之后,直接来到对歌场上,一路走来一路看.这部分人一般停留三四小时后就会离开,所以看热闹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来的多,离开的也多.最拥挤的是神都本主庙,庙里除r各地来的莲池会,各种香客也多,一般的香客不置办斋菜供品,有的来时就准备好香火,在庙门口请人写上几道表文,到本主庙里的各位神灵面前将表文烧掉,同时许愿磕头,捐上功德钱即可.因庙里香火太旺,寺庙又是十木结构建筑,除了必要的香火,广大信众带来的香火只能成捆摆放在旁边的厢房或偏殿里.只有以村落为单位来的莲池会,会在庙里待上大半天,她们要在里面制作各种斋菜,煎制好后集体在庙里的神位前供奉,举行各种祭拜仪式,仪式完后又回到聚集地点,就地设祭坛,摆上供品,“经母”分列两旁,开始讽诵经文.不论到哪个地方,莲池会的祭祀仪式大体相同,讽诵的经文也大体相似,只是根据祭祀地点、人物、时间有所侧重而已.有的莲池会来得早,占据的地理位置相对好,所以做各种仪式相对便利,如庆洞村委会的各个莲池会,因南厢房里已经塑了财神以及子孙娘娘,只有北厢房空着,墙上写着庆洞衬几社跟几社的专用地,这里的场地今天就归她们使用.周城村莲池会同定活动地点就在圣源寺南厢房,远道而来的如上关镇各村莲池会,似乎也有同定的地点,每年都在原来的地方举行祭祀讽诵经文的仪式.总之,本主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莲池会占据了,许多莲池会只好在寺庙的空地上找位置,除了观音阁、圣元寺、神都本主庙,三座寺庙周围的空地、巷道都布满了来朝拜的人们,庆涮村笼罩在缭绕和欢乐节日的氛围之中.

近年来,随着乡村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地方群众团体积极参与其巾.2012年就举行了由大理州白族学会主办、喜洲镇政府承办的“白族文化传承民间演唱会”,组委会在圣源寺前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舞台,从州内各县请来民间演唱艺人,举行情歌对唱、大本曲演唱以及宣传演唱等等.早上举行了一场,结束时由喜洲镇沙村村委会来的文艺队进行白族集体舞培训,台上台下互动参加,气氛热烈.

对歌场位于庆洞村西山脚,从本主庙到对歌场,巾间要穿过一片庄稼地,往南则有一条大路直通对歌场.苍山溪流环绕着滋润着村庄而过,田里的烟叶、玉米长势很好.几位老大爷在村后树林的溪水边“打拼伙”,一盆生皮,一盆凉粉,一盆青菜,随身带来的二胡、三弦丢住一边,放音机也随便摆在地上,放出的是剑川白族民间著名歌手李宝妹的声音.每当有人从他们旁边经过,这些人都不约而同邀请来人共餐.穿过一片苞谷地和烟叶地,就来到了对歌场上,听当地人介绍,以前山脚树木较多,对歌的人们就在河两岸的树荫下尽情对歌,歌声也就从河流两岸相互传递,看热闹的人们围着对歌者坐着或站着,很有情调.不像如今,河流两岸的树木不见了.山也挖得下疮百孔,到处裸露着.山脚下盖起了一大幢钢混结构的房子,周围到处堆放着沙子和碎石,没有一棵可以遮荫的大树,人们或站在碎石堆上,或在平地上崮着对歌者.这样糟糕的环境不免让人想到会影响人们对歌和观看的情绪,结果发现,人们并不过分在乎这些.人们就在碎石堆上找个位置坐下,或在平地上坐下,闲聊着就会有人对起歌来,一旦有对唱的声音,人们就会聚集在旁边.多数对歌者有备而来,而且多数已经相互认识,看见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对起歌来,伴奏的也会跟过去,如果对歌的双方还很陌生,邢对歌的时间就会稍短一些,如果对过几回总分不出高低,那时间可就长了,直到男女双方巾的一方认输,或者已经到了该离开的时间.实在是“情投意合”的话,他们会以歌唱形式定下下次见面的时间,到那时冉一比高低.

从对歌唱场一路下来,都是对歌和跳舞伴奏带的声音,许多年轻妇女结队而来,找到空地,放音乐伴奏带集体跳舞,或舞霸上鞭,或演唱现代民歌,各具特色.一位年届七十的老年男子,他手提一捆制作精美的霸王鞭,边走边卖,还时不时地停下来舞动手中的霸王鞭,不仅舞姿优美,还一气呵成,引来不少人围观,看样子早年从事的是舞蹈事业.只要他一上场,就成r场上的的主角,从对歌场下来,他手巾的霸王鞭已经销售一空.下午三点钟,“白族文化传承民间演唱会”专场演唱正热火朝天,有国家级绕三灵民间文艺传承人赵丕鼎、省级民间文艺传承人段风青等演唱大本曲,赵丕鼎先生演唱了他的新作大本曲《接会姑》选段,段风青先生演唱了《望夫云》选段,还有即兴对唱、民歌演唱等,舞台周围都围满了观众.最后,还是由沙村代表队带头进行白族集体歌舞培训,台上台下又互动起来.

本主庙里仍然人山人海,香火鼎盛,木鱼声、诵经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庙门口的香火堆越来越高,协管人员只好用水管往香火堆不断浇水,来减轻火苗上蹿并降温.

天渐渐黑下来,附近村落的小伙子、小姑娘也开始走动了,纷纷向庆洞村涌来,有的是两三个小伙子、小姑娘骑一辆摩托,有的是姑娘小伙一起搭乘村中的“面包车”,有的开着自家的车.晚上没有交警管制,车辆随意停放,显得更拥挤了.道路两旁的摊铺跟白天一样热闹,庙里则归于平静,除了庙里祀奉香火以及不回家的几位老人,很少有人进来,不回家的几位老人已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床上休息了.

通往对歌场的路上,人群最拥挤,来看热闹的小伙子、小姑娘最多,对歌活动仍然继续,路边的小餐馆接上了电,有灯光,人们就借着灯光在路边对唱,围观的人很多,越往山脚走,人越稀少.

“绕三灵”的第三天 二十四日,绕三灵活动的主要地点主要集巾在神都本主庙和河矣城洱河祠.上午,通往庆洞村道路两旁的货摊、小吃摊比昨天并没有减少.神都本主庙里,仍然是人山人海,有专门来烧香的,也有各村落的莲池会,在庙巾祭祀和讽诵经文.从大理镇才村、小邑庄等结队而来的老年妇女,则以两位手持树枝的老人为领队,从本主庙大门前开始,一路唱唱跳跳,到了大殿,围绕本主段宗膀神位前供斋的大桌子走一圈,边绕边唱着花柳曲,同时说唱一些吉利话,既来庆贺本主,又希望本主给家庭赐福赐平安.绕完之后,在旁人的怂恿下,有的还唱起了调子,在本主神灵面前唱的都是祈求赐福赐平安的歌词.接着来了十多位年轻白族妇女,也在本主大殿前打起了金钱鼓和霸王鞭,整整齐齐打了一圈后,又跟庆涮村吹唢呐的段师傅对起了调子,引来信众的围观.从大理镇才村来的老大妈说,每年她们都是在二十四日这天相约来到庆洞村本主庙祭拜,祭祀完后就到河矣城,在河矣城住上一夜,第二天就顺着洱海边来到马久邑,祭祀结束后可以回家.二十四日来到神都本主庙祭拜的信众以喜洲镇北边村落相对多一些.

河矣城是今天活动的主要地点.河矣城属喜洲镇金河村委会,位于喜洲镇东,临洱海,距离镇政府约3公里.金河村委会南金河、河矣城两个自然村组成.南于临近洱海,除了传统的农业耕种,河矣城有部分从事渔业的渔民,此外,村里还有世代相传的竹编手工艺,主要编制生产生活用具箩、筐、簸箕、烧箕、笊篱等,河矣城编制的箩类很受附近村落以及洱海东岸双廊、挖色等地人们的青睐.大到牛箩、一斗箩、七升箩、三升箩等生产用具,须篓、鱼篓、笊篱等捕鱼工具,小到碗筷箩、烧箕、锅刷、火扇、笊篱,再到小孩的玩具小提箩、小提篮、小香篮,还有乐器-口篾,在他们娴熟的技艺下顷刻便成.逢大理市区内的各种民俗节庆活动,都能见到河矣城的竹编工艺品和生产生活用品出售.

河矣城有远近闻名的本主庙洱河祠,是二十四日绕三灵的必经之地.洱河祠是河矣城、巾和邑、江上三村共奉的本主庙,主殿中塑洱河灵帝段赤城,圣号“大圣妙感玄机洱河灵帝”,本主神位前方两旁有六部朝臣、金鱼玉螺神,洱河灵帝旁分别为九隆圣母和老本主,大殿北侧为财神殿.2008年,人们在洱河祠门扣立了一块观赏石,上刻“龙庆寺”,所以此寺庙又称龙庆寺,说明洱河灵帝与水有密切关系.从有老本主的神位推断,洱河灵帝是后来的本主.

洱河祠里,一个小时以前在神都祭拜的才村莲池会妇女,也来到洱河祠,在大殿祭祀庆贺一番后,又在院子里表演起来.洱河祠的过厅里,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坐在一起对歌,两位老人是多年的老歌手了,在其它的对歌场合也经常遇见他们,他们的对歌就像闲谈一样,应对自如.洱河祠周围都是民居,庙门口显得十分拥挤,所以在庙里就地举行祭祀和讽诵经文的人不多,多数老年妇女就直接到以前住过或亲戚朋友家中,在住处做饭,制作斋荣.斋荣做好后,派出专人,抬着斋菜到庙里祭拜,而后回到住处,白设供桌,祭祀和讽诵经文.除了部分当天来回的香客和游观者外,很少有人滞留住庙里,庙里虽人来人往,但并不拥挤.今天河矣城过节,家家进庙祭拜,门口燃大香,节日氛围浓厚.而最热闹的要数村里的学校,村巾有所小学,紧挨洱河祠,每年的绕三灵期间,学校要放假两天,对歌的人们和各村来的表演队几乎都集巾在学校里,对歌多数在树荫下,而跳舞和集体演唱的就在操场上,校同内挤满了观众,歌声鼎沸,人声喧哗.从村头到学校以及洱河祠的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吃喝用玩应有尽有.晚上来村里做客的人很多,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村头和巷道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等各种车辆.

村东洱海边有座八母庙,多数信众也来此祭拜,人们在庙里烧香拜佛,所以香火也旺.八母庙最热闹的会期是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的放生活动,类似佛教里的盂兰盆会,届时庙里人山人海,喜洲镇许多村落的莲池会来到庙里祭祀诵经,举行超度家巾的亡人以及放生等仪式.在村里,遇到村里的一位民间艺人摆摊销售自己演唱和制作的白族大本曲磁带,还展示他收集编写的曲本,有厚厚的两大本,用汉字记录白语,挺有创意,对古白文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水平.

晚上,村里更加热闹,做客的、附近村落来看热闹的,挤得不可开交,洱河祠前的巷道几乎是人头攒动,各种小吃摊、烧烤摊开始繁忙起来.2015年,南高校发起抢救绕三灵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拍摄对歌内容,二十四日晚在河矣城进行对歌摄录,安排在村里的一农户家巾,请来两位七十岁以上的老歌手,两位老人即兴对唱,一对一应,应对自如,拍摄也很顺利.

“绕三灵”结束

二十五日是活动的最后一天,是北去绕三灵的人们回家的日子,对于马久邑一带的人们来说,也属接风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在马久邑村委会的保安景帝本主庙以及白塔邑村东的瓦登坪本主行宫.马久邑位于大理古城东北,洱海之滨,属银桥镇马久邑村委会,辖风上巾、风西南、风北、白塔邑四个自然村.旧时,从苍山远眺马久邑村的形状,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故名马久邑.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房屋建筑的不断扩充,奔马形状已经改变.村北有4平方公里的“风仪湖”,从苍山远眺,“风仪湖”极像一只腾飞的凤凰,遂改称“风仪”,因此相连的五片区遂改为风南、风北、风西、风巾、风上五登.今天参与活动的只有风南、风北、风西三登,风上和风巾片不参与.

瓦登坪位于白塔邑以北的洱海边,新修的环海公路就从旁边穿过,这里柳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极好.一位莲池会经母介绍说,前几年村巾有人想将此地据为己有建盖房屋,引起了公愤,但也想不出办法阻止.然而,这家人房子还没盖成,家巾就接连发生了不幸,人们认为那是因为占用了神灵的地盘而受到了惩罚,后来这家人也就打消了在此盖房的念头.如今,大理州、市政府也出台了政策,环海公路以下严禁建盖私宅,莲池会则在活动地建了-个小三开间的庙宇,作为本主保安景帝张玉林的行宫.

早上八点多钟,从北边绕三灵归来的人们就陆陆续续来到瓦登坪,在离瓦登坪几十米远的地方,纷纷下车,端着祭晶排成队或组成花柳对歌队,一路唱唱打打到本主行宫前,而后燃香祭拜,集体讽诵经文.马久邑三登的莲池会要抬上祭品,备好米花茶,跟远途归来的人们互相敬拜,敬米花茶,为她们接风洗尘,欢迎她们归来.各种祭拜仪式结束后又陆陆续续离开,大约十一点钟结束.近年来,回来最早的是海东镇文笔村莲池会,她们到达后,在行宫前空地上举行祭祀仪式和诵经活动,这天海东镇都有人专门来此为她们接风,祭祀活动结束后,又一起到保安景帝本主庙祭拜,而后到才村码头乘船,途巾经过龙风村洱水祠,也要到庙里祭拜一番.下船后先到本主庙聚餐,在庙里莲池会也要安排专人准备接风仪式事宜,在本主庙燃香供斋诵经,准备晚餐,晚饭后再各自回家.据马久邑村里的经母介绍,以前“接风”仪式要持续到下午.而三登迎、送本主的时间还是遵从以前的习惯,中午十二点左右将本主从村巾的住宫巾接到瓦登坪行宫,下午三点钟左右送回本主庙.

下午一点多钟,村巾传来阵阵锣鼓声,不一会就看见打着五色旗以及抬轿的人群出现在村边,同行的有由人装扮而成的狮子、老虎,一路浩浩荡荡朝瓦登坪走来.来到行宫前,莲池会鸣炮迎接,轿子放下后,人们就将本主的“影身”像抬到本主神位前供奉,各莲池会以及各村来的信众纷纷集巾在本主神位前点香磕头祭祀,并在莲池会准备好的小筛子里放上一点功德钱,而后退出.莲池会“经母”则又开始讽诵经文,年轻的妇女们则开始对歌或集体舞蹈,音乐伴奏,热闹非凡.

一小时后,村里又传来敲锣打鼓声,原来是要接本主回住宫,这回是南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组成长长的队伍,手捧清香或提着金银纸火,村里的洞经会、青年妇女文艺表演队也穿戴整齐跟着来到这里.今天轮到“供会”的莲池会“经母”把事先准备好的糕点发给每一位来接本主回宫的人,作为她们“供会”的午点.而后,人们又开始在本主行宫里烧香磕头拜谢捐功德,祭拜仪式差不多时,各文艺队开始在行宫前的空地上表演,轮番上阵,有霸上鞭、藏族舞蹈、唱白曲等,最后是表演要狮,有引狮者和一只老虎,相互嬉戏滚打,甚是精彩.

活动差不多时,开始打道回府.在主持人员的指引下,将本主“影身”从行宫接出来,安放在轿子巾,然后鸣炮,南村巾一老者祭祀庆贺一番后,队伍就开始往回返.在阵阵锣鼓声的推动下,狮、虎频频上演,引来阵阵喝彩声,一路上尘十飞扬.迎本主队伍有一定的排序,首先是抬着香炉的莲池会妇女,而后是抬着各种供品的莲池会妇女,接着是手捧信香的男男女女,而后是引狮和耍狮子的人员,本主轿在最后.队伍在村子里缓缓行进,不知不觉来到白塔邑村巾央的大青树下,按习惯,本主要在此地歇息一阵,所以人们围在本主轿子周围,唱唱跳跳.而耍狮队伍要到白塔邑村的本主庙庆贺,庙宇刚完成翻修,显得崭新气派.白塔邑本主是“大黑天神”,大殿门有对联:下变万化大周天界显灵护国,三明六臂细入微尘扫除魔冤.在主祭人员的不断提示下,狮子不断摇动头上的响铃表示祝贺,祈求得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后又回到大青树下.这时,白塔邑村的狮子也来庆贺,两头狮子围着轿子滚爬打闹,很是亲热,妇女文艺队也跳起了舞蹈.夏日炎炎,几个耍狮子的年轻人汗流浃背,但脸上洋溢着喜悦.就这样热闹一番后,队伍又开始前行.在白塔邑跟马久邑两村相接处的桥头,抬着供品的经母一一回头拜别,表示离开白塔邑了.经过村中的镇海寺时,人们照样进去庆贺一番,两头狮子进入镇海寺表演庆贺,结束后队伍继续向本主庙前行.在进入本主庙巷道的桥头,人们用松毛临时搭建了“彩房”,有几位妇女在忙碌着,队伍巾的许多人停下来喝酸角汤,是夏季解暑的好饮料,酸角汤有两大桶,旁边有一大摞碗.这个活动是由当年村巾新婚或添丁的人家组织的,且年年都按此惯例举行.

在阵阵鞭炮声巾队伍进了本主庙,庙宁重建不久,本主塑像的色彩十分鲜艳.仪式主持人宣读了一大通贺词,人们不断回应着“谢金口”.而后两只狮子表演了最精彩的节目,在叠加的两张桌子上蹿下跳,左穿右出,引来阵阵喝彩声和掌声.而另一边,轿子停下后,人们恭恭敬敬地将本主的影身像从轿巾取出,摆回大殿,并磕头致谢.迎送本主的人们纷纷进入大殿磕头并将信香放入香房,而后站在院子里,观看耍狮表演.要狮结束后,村巾的老年男子开始弹演洞经古乐,妇女们又开始在院子里打霸上鞭和唱曲.热闹了一番后,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本主庙,回家接待客人庆贺本主节了. “神都”“仙都”与本主庙、洱河祠 目前的普遍观点,绕三灵即绕“三都”,三都指佛都、神都、仙都,三都巾唯“佛都崇圣寺”没有争议,但对于神都和仙都,许多论著指代不一.根据民罔时期的诗文(近人多有延续),“三都”指佛都崇圣寺、神都圣元(源)寺、仙都金圭寺或河矣城.首先,从宗教件质来划分,崇圣寺、圣元寺、金圭寺应为佛教寺庙,既然为佛教寺庙,就不需再有“佛”“神”和“仙”之分.崇圣寺白唐宋时期成为南诏大理目的皇家寺院起,直至元明清和现代,大理地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将崇圣寺奉为佛教圣地历来没有争议.圣元寺也属佛教寺庙,从圣元寺现存《圣元西山记》《重塑圣源圣像并修殿募引》《重修圣源寺记》等几块碑刻文献看,圣元寺的历史同崇圣寺一样悠久,甚至更早,历来香火旺盛,虽多次遭洪水冲击,但屡毁屡建.如今,圣元寺和观音阁虽然分开,但历史以来就是一个整体寺庙,整个寺庙建筑宏大,塑像庄严,观音阁还保持元代的建筑风格,《南诏野史》所述的观音十八化就被雕刻在圣源寺大殿格子门上.而金圭寺,如今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目前村里有三座寺庙,没有一座以“金圭寺”命名.据村里多人讲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村民在清理菜地改造为水田过程巾,发现大量寺庙建筑用的砖瓦,同地里挖出层层瓦砾,还有破损的筒瓦、瓦当,比现代使用的砖瓦要大得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落周围开挖宅基地时也有发现,直至近年来村民建造房屋也时有发现.1984年,村里出土了一块大黑天神石雕像以及铭文,铭文为“归源寺镇园天神释法”,根据“园”字的写法,证明该石刻遣像为大理围时期的遗物,寺庙名称为“归源寺”.归源寺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史籍资料巾没有记载,说明毁坏时间较早,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金圭寺村早期寺庙较多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金圭寺村有一个圣谕坛,名“宏善坛”,成为当时喜洲地区圣谕坛活动较为集巾和活跃的地点,如今改名二圣宫,但大门上还挂有“宏善坛”的匾额,大殿供奉文昌、关圣、孚佑、复圣、灵佑、佑圣、普霞、南海观音八圣,又称八圣祖师殿.另外两个寺庙分别为本主庙和祖师殿.本主庙的本主原为“纠察洱河辅化景帝”佐国光,其后又增设了‘新王太子之神”,即新王太子辅化景帝,封号“镇国灵天神”,正月初三为会期.村民认为参与了九坛本主求雨事宜,已经被塑在九坛神庙,就增添了新王太子,成为金圭寺的新本主,正月初二为本主会期,村民到本主庙敬供三牲.祖师殿又称财神殿,大殿正巾并列供奉苏武和财神赵公明元帅,苏武是金圭寺村从事擀毡业的人家供奉的祖师,从祖师殿的建筑与规格看,早期应该是佛教寺庙.

其次,部分研究者将神都、仙都描述为“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或“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那么,它们到底是属于佛教寺庙的一部分还是有何指代?在实际生活中,广大信众虽然对寺、庙.观分得不是很清晰,但对于建设者和组织者来说,他们心里是分得清楚的.佛教寺庙里通常不允许杀生的行为存在,即使是现在的保和寺,驸马殿只能单独建在旁边,金姑以及其母亲因为已经“吃素”,所以才被塑造在观音殿旁的斗父斗母阁巾.现在大家都明白的是,神都和仙都都是本主庙,分别祀奉段宗膀、段赤城为主神,跟圣元寺、金圭寺是不同信仰性质的庙宁.神都本主庙现存1933年的碑刻上记载:“右近圣源寺,额题黄元治之书,本来护法称为神上,年历千载,有奇灵镇五峰而外即佛即神,可亲可仰望.”碑文明确了圣源寺和神都是两个庙宁.杨政业先生在《“神都”与“圣源寺”辨——兼述“神都”在大理白族宗教和民俗活动巾的地位》一文巾,也明确它们是两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庙宁.神都本主庙与圣元寺相邻,无论是接金姑、绕三灵还是接阿太民俗活动,人们来到庆洞村主要朝拜的是神都本主庙,圣元寺和观音阁的香火没有神都本主庙旺盛.如果崇拜的都是佛教寺庙,大可不必分得如此细致.有观点还认为仙都就是金圭寺,如今金圭寺只是一个村名,而现在绕三灵的活动地是河矣城的洱河祠,跟金圭寺不在同一村落.河矣城和金圭寺两村相邻,供奉本主不一样.如果说仙都是金圭寺,那金圭寺村民也会有所表示,但一直以来主要活动就在洱河祠,会圭寺村民对此没有异议,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常说的仙都实指河矣城洱河祠,当然,也不排除绕三灵期间信众也进入金圭寺村的寺庙中祭拜的情况.因此“神都”指的是本主庙,庙门上也写的十分清楚,而不是圣源寺.“仙都”是河矣城洱河祠(又称龙庆寺),而不是金圭寺,也不是龙母祠.

最后,既然分别为“三都”,那么不应该都是佛教寺庙,或者早期活动巾所经路线就是这三个寺庙,但没有文献记载,我们无法找到早期活动的面貌.实际调查结果,参与绕三灵主要群体的行踪,从四月二十二日到小邑庄玉案祠接金姑,二十三日早晨在大理古城城隍庙送金姑算起,经过崇圣寺,到达神都本主席,而后是河矣城洱河祠,最后是马久邑的保安景帝的行宫.关于这一点,杨琼的《滇巾琐记》“风俗”条记载已十分清楚.凼此,绕三灵就是“绕三都”的观点不全面,三都的指代也有误.最终还是回到“绕桑林”“绕山林”到底有何指代?“绕三灵”到底是不是“绕三都”,值得深入思考.当然,“绕山灵”和“绕桑林”的问题对于广大信众来说,他们也不太认同,关于这一点,菲茨杰拉德也进行了论述.姜祥、李正清、张明曾、施立卓等先生认为,绕三灵应为“逛桑林”,最早来源于周朝,汉晋时期,在绕三灵的发源地喜洲居住的是河蛮,当时的叶榆县治就在喜洲,叶榆县的官员是汉王朝派驻,把周朝的礼俗带到喜洲地区,可能性是很大的.施立卓先生甚至认为,人类对文化采取的是借取和涵化的方式,汉上朝派驻的官员将绕桑林礼俗传人之后,为了得到当地民众的接受和参与,必然作出妥协件一面,那就是融入当地的风俗元素,通过借取和涵化,成为地方民俗活动. “洱水祠”“洱河祠”与“龙母祠”

“龙庆寺”

这一组寺庙在绕三灵活动中不可忽略.洱水祠、洱河祠祀奉同一主神段赤城.段赤城为民除害、斩蟒献身、为人民消除水患的故事在白族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白族民间佛教信仰祈雨求丰收的“龙神”,建祠塑像,世代享祀.在洱海周围地区,与段赤城有关的庙、塔有洱水祠、洱河祠、龙母祠以及蛇骨塔(佛图塔)等,具体供奉的村落有大理市洱滨村、荷花村、羊皮村、绿桃村、龙风村、河矣城、沙坪村以及洱源县的部分村庄.龙母祠、洱水祠、洱河祠是三个不同的地点,所奉神灵为段赤城及其母亲.绕三灵活动期间,信众专程来到洱水祠、洱河祠祭拜,按周城村莲池会来到洱水祠祭祀是为祈雨,回去后才能开秧门的说法,以及赵甲南先生认为“起因为祈雨,故三乡农人最多”,活动巾出现了这样一组寺庙,体现了民俗活动巾以“祈雨”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首先,洱水祠、洱河祠仅一字之差,但地点不同.洱水祠在今大理镇龙风村洱海边,清人张宪撰《洱水神祠记》载:“洱水神庙在水之西崖,嘉靖匕年(1528)兵宪姜公龙作楼于庙,近水而门焉……先是春三月不雨,夏四月不雨,民几失秋,公忧之,靡神不宗,诣庙,祷未竞,少顷,风拂拂起蒴,未旋车隄上,微雨洒盖,农人欢呼,大雨连三日,四郊霑足.”庙内现存民国三十四年(1945)《唐义士赤城段公传》碑,记录了段赤城为民斩蟒英雄事迹以及寺庙发展概况,“世俗遂以龙上称,明清间均加封号列入祀典,春秋当祭”,说明得到当地的认可,进入围家祀典.并说农历七月二十三为其诞辰,“四村绅耆士庶谈经颂诰”,“八月初八日释放士女云集此,或缀锦帆荡漾于秋水”,八月初八还在水上进行的“游花船”活动,民间又称为“捞尸会”,即在洱海巾寻找段赤城的尸体,是为了纪念段赤城的高义而举办.八月八“游花船”的风俗延续到现在,届时四面八方的信众或乘车或坐船来到洱水祠祭拜,而后坐船在周围水域游玩,十分热闹.因张宪有《洱水神祠记》,因比现在庙门口墙上镶有“洱水神祠”碑一块,庙里的匾额还是以“洱水祠”为名.大殿塑段赤城像一躯,南墙侧摆放牌位,段赤城牌位封号为“敕封翊运阖宱乾坤洱海龙上大圣”,牌位两旁分别为“龙上三太子”和“本主五爷”.

洱河祠在喜洲镇河矣城,庙门匾额上题有“仙都河矣城洱河祠”,大殿主奉段赤城,号“大圣妙感玄机洱河灵帝”,与其同奉的还有金鱼玉螺神、送子娘娘、豆儿哥哥、九隆圣母等.庙内存乾隆甲午年(1744)的《洱河祠碑记》,没有记录关于寺庙主神的名称字号,只记录了“西洱之滨有神祠焉”,并说这里是插入洱海最深的一支,并且庙宁经过多次修缮,历史久远,连金鱼、玉螺之神也不见记载.到了2002年重修时,南张锡禄先生撰写的《重建洱河祠碑记》,不仅记录了这里有金鱼玉螺神的崇拜,还是绕三灵的一个重要集会地点,并明确指出庙宁供奉的主神是段赤城,是为纪念段赤城舍己救民壮举而建.该庙宁是河矣城、江上、巾和邑三村的共奉本主,正月初三为其寿诞,届时人们拉着辇车,让本主巡游三村一周.2008年,村民在洱河祠门口立了一块大型观赏石,上刻“龙庆寺”,说明该寺庙又名“龙庆寺”,同时把段赤城奉为“龙神”.南此可知,如今人们也认可了洱河祠、龙庆寺、仙都三个名称实指一处.

其次,洱水祠与龙母祠有关联,但地点相异.龙母祠位于苍山脚今大理镇绿桃村,为绿桃村本主庙,龙母即段赤城的母亲,民间故事传说中,绿桃村是段赤城母亲的出生地,段赤城成为洱海之“龙神”后,母亲就成为“龙母”,如今大殿巾奉龙母,封号“阔避乾坤裔慈圣帝”,前塑一条飞绕着龙母的小黄龙,就是儿子段赤城的化身.农历七月二十三是龙母的诞日,也是绿桃村的本主节,全村人要来到本主庙祭拜,过节庆贺龙母的圣诞.龙风村是段赤城杀蟒牺牲后尸体漂浮出来之地,所以成了龙风村的“龙神”.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人类学家费子智就参与过这里的“游花船”活动,还留下r游花船热闹场面的照片.绿桃、龙风两村相隔约四公里,不仅民间故事传说是这样,实际调查结果也是如此.凶此,赵甲南先生所说“三日仙都,即龙母祠,在河矣城”有误.

第三,绕三灵期间,周城村莲池会专程到龙风村洱水祠祭拜,主要目的就是祈雨,这个仪式举行之后,回到村里就举办栽秧会开始栽插,近几年来都是如此.而人们到河矣城洱河祠祭拜祈雨目的并不十分明显.但段赤城为龙上化身观念深入民间.除了洱水祠、洱河祠,在大理州境内南龙上段赤城引申而出了多个龙王,段赤城有匕个儿子也都是龙王,分别为洱源县茈碧、邓川、乔后等乡镇的部分村落以及风仪镇下庄村的龙上本主,其三个女儿则成为龙王夫人.喜洲镇桃源村的几位本主巾有段赤城,大理镇小岑村,上关镇鱼潭坡、下沙坪、东沙坪,都奉段赤城为本主龙上,下关镇宝林寺主神段赤城,为荷花、清平、阳平、屯南、屯巾、屯北、四脚、宝林八村之龙王本主.可见,南段赤城为龙神信仰引申而出的龙王信仰体系较为庞大,“绕三灵”其实更注重正能量的传达

绕三灵的目的是欢度桑神寿诞,谢桑神的同时也祈求来年的丰稔,后来也祈求宗族兴旺、财源茂盛、国泰民安,客观上起到扩大社交作用.但并非为交友寻偶而来,未婚男女一般不参与,活动的宗教和宗族气氛浓厚,活动按村镇严密组织,绝不可能有不正当行为发生.近年来的年轻学者则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对绕三灵“情人狂欢”和“婚外情”的争论很激烈.在这点上,作为多年来参与实地调查的本十地方民族文化工作者,也有同样的感受,言语中插入“荤笑话或语言”也是民间文艺表达的一种技巧,并非“说风就来雨”,即使是男女双方对歌过程中那些描写性行为的语言,都是诙谐而含蓄的,唱者绝对不会怀有恶意,目的就是逗笑了对方和广大观众,活跃气氛.那些调情、示爱或性爱语言,较为含蓄,多数喻情于物或比拟,比如用磨盘、板瓦与筒瓦的关系表达性爱,很少有直白的表达,没有婚姻经历的年轻男女一般也听不懂,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的往往是“开玩笑”件质和带幽默件的语言,这也是对歌男女与观众互动的需要,两人对唱结束时通常还有“唱到这里结束了,唱几句来寻开心,唱几句来逗人笑,来到这里求娱乐,千万莫当真.”同时,对多年参加对歌男女的观察,很少有未婚青年男女参与,巾年男子和巾年女子通常是约伴而来,男约男伴,女约女伴,有的是夫妻一起来.老年男女则夫妻结伴而来或男女伴一起来,比起中年男女更随意些.老年男女一起结伴对歌的也有,而且大多是同定的.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能对歌的在参与活动的广大信众巾所占比例十分小,对歌需要好嗓音、好才情,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对于那些民间艺术家来说,民俗活动是他们的才艺展示舞台,需要在不断的对唱活动巾提升自己,如遇到能力相当的对手时,就像“酒逢知己-.杯少”,对歌者真的对得好的话,不论男女都讨听众的喜爱,歌唱者也越对越有韵味,如果哪方感觉不如对方的话,会不甘心,所以唱词巾也有约定下次对歌时间的情况,从这一层面来说,跟今天的青歌赛、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件质相似,这是民间艺术家不断提升歌唱技艺的一种途径,许多民间歌手就是通过这样的舞台不断成熟的.从“志同道合”来说,他们当巾有部分人成为眷属是情理之巾的事,当今礼会都无法避免“情人关系”的存在,但它并不是活动和村落社会的主流,对于绕三灵活动的主题来说,应是祈求子嗣繁衍、风调雨顺、财源广进、吉祥安康、罔泰民安等利于日家和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绕三灵婚外情的表述,往往还采用唐樊绰《云南志·蛮夷风俗》中“少年子弟暮夜游行巷闾.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巾,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嫁娶之夕,私夫悉来相送”来印证,以此来借题发挥南诏时期恋爱白南,婚前的性行为不受礼会约束.但忽略了紧接后面的“既嫁有犯,男子格杀无罪,妇人亦死,或有强家富室责资财赎命者,则迁徙丽水瘴地,终弃之,法不得再合”,南诏法律对于婚后出轨男女的惩罚是十分严厉的.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南诏传·南蛮传》也载:“女、孀妇与人乱,婚夕私相送.已嫁有奸者,皆抵死.”也特别指出南诏对于婚娴法的重视.基于以上的观点,最终还是归结到民族语言问题上,王尧先生曾说过:“要想认真地研究一个民族,首先必须精通其语言,可以说,语言文字是打开宝库的钥匙,而且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语言文字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白族语言,尽管费子智先生也进行了收集整理及围际音标的标注,但肯定的是,他在对歌场上是不可能完全理解歌词内容的,只是凭借对歌者和观众的面部表情来推断,结果可想而知.对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让听众哗然大笑或女子害羞,正是艺术表达的效果.赵玉巾提到的“架尼”jiap nid,在白语中泛指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男女之间的普通朋友以及有婚约的未婚青年男女,jiap nid的含义较宽泛,并非确指情人.白语中泛指情人关系的是白语中泛指情人关系的是huof hhex或zil yil,夫妻关系称bef ceil.2016年三月三的对歌场上,来自周城女与沙村男的对歌巾,沙村男称赞周城女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调子客”,还说huof ngex是古代人那里就传下来的,我们也不妨可以学学,逗得人们前俯后仰地笑.

古代礼会“巫、舞”同源,祈神舞蹈是古代民俗宗教信仰的特点,绕三灵的民俗宗教信仰特点十分明显,绕三灵保留了歌舞娱神的古风.巫是指与神通灵,世界上任何人类文明都有过巫的存在,神话也不是虚化和欺骗,正如美国的神话大师说“神话是心灵的历史”,民俗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以歌舞娱神,保佑人寿年丰,以歌舞娱神求得神灵护佑这份十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这也是民俗活动的最终目的.民俗活动多数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为一体,祈福和禳灾是人类最本能的愿望,也是原始宗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综观绕三灵的整体活动,宗教祭祀信仰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娱乐活动的成分,之所以在民俗活动巾有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那是因为娱乐也是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过去的巫师在“绕三灵”巾扮演舞师和歌手的角色,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巫觋“执柳”队伍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虽然仍在执柳,但执柳者不一定就是巫觋.

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论文参考资料:

神漫杂志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人与神和三灵和共存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与神共存的绕三灵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