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陕西省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精神孤独的影响与教育以陕西省十所高校为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陕西省范文 类别:论文格式 2024-04-17

《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精神孤独的影响与教育以陕西省十所高校为例》

本文是陕西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孤独和网络社交和教育对策研究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越来凸显.社交网络的日益繁盛,使得人们慢慢远离了现实中的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交往逐渐开始趋向于虚拟的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盛行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精神孤独.文中针对陕西十所高校的在校学生的精神孤独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网络对引起精神孤独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了大学生精神孤独改善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交往;大学生;精神孤独;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6)11-0050-09doi:1 0.3969/j .iss n.1 003- 01 66.201 6.11.01 0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革新.为互联网技术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我们周围的生活和世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充分享受到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6年1月22日公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 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

《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010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生活方式,把人们带人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使用率较高的群体之一.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革命式的冲击,它丰富了高校的教育内容,拓宽了高等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们带来了最新的前沿知识,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互联网在为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语言表达水平、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的五光十色使得大学生慢慢的开始脱离现实的大学生活,纷繁杂乱的数码产品和设备填充了大学生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无聊、发呆的时光,甚至侵占了他们的休息、学习、参与校园活动的时间.网络交往让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慢慢的远离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逐渐依赖于科技中虚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于青少年网络而言,网络交往(Online CommUnication)已成为目前突出的互联网使用活动之一.这折射出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生活的匮乏和精神孤独.文中主要以陕西十所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针对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精神孤独状态的影响因素展开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的精神孤独产生的原因,针对如何改善大学生精神孤独感的状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更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精神孤独状况的现状.以位于西安市的陕西省十所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按照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理、工、文、艺四个类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统一问卷、随机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京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10所高校在校学生.调查对象充分考虑到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等因素,力求调查的标准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陕西高校的大学生的精神孤独的状况.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 300份,收回问卷1 296份,剔除空白、填写不完整等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1 268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7.53%.调查对象分布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用的评估工具如下:

1)《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孤独的情况的调查问卷》.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使用《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孤独的调查问卷》.对于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自编的统计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包括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及其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2)人口统计学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学科、是否为独生子女.

3)互联网使用的情况调查包括:常用的聊天工具、上网场所、上网时间、上网的工具等.

2调查结果分析

2.1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调查

2.1.1手机智能化水平高,大学生手机上网日益普及

在对“上网使用的工具”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人群中,有3 8.090/0的大学生使用电脑登陆和使用互联网;有54.1%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有7.81%的大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上网.表2中的数据说明,随着手机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的行业.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水平日趋完善,今天的手机更像电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电脑,手机逐渐代替PC成为大众最常用的互联网终端.

2.1.2社交网络聊天工具的多样化

网络聊天工具又称IM软件或者IM工具.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络的客户端进行实时语音、文字传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在互联网网速允许的条件下,网络聊天工具已经实现了视频、音频、图像等媒体的传播.在调查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有80.91%人在使用腾讯;有46.530/0的大学生在使用人人;有57.41%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34.230/0的大学生使用微博;20.430/0的大学生使用飞信,如表3所示.

2.1.3上网场所多为宿舍.校园网络为主要渠道

在对十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上网场所的调研中发现,有124人上网的场所多为教室,占总体比例的9.780/0:702人选择上网的场所为宿舍,占总体比例的55.36%;166人选择图书馆为上网的主要场地,占总人数的1 3.090/0;有68人常在网吧上网,占总人数的5.36%;有208人在多种场所上网,占总人数的16.41010.表4中的数据充分说明,在校大学生宿舍上网已经成为日益普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几乎已经达到人手一台电脑程度.高校校园网络的普及化也促使了大学生宿舍上网的普及化.

2.1.4大学生上网时间过多,分配不合理,无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有54.42%的学生选择了“1-4小时”:有14.98%的学生选择了“1个小时以内”;23.420/0的学生选择了“4~7个小时”;有7.18%的学生选择了“7个小时”以上(表5).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大学生上网的工具已经逐渐有电脑上网改变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网.为大学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宅男…‘宅女…‘霉女…网族”等时尚群体.

上网时间的调查结果同时印证了在问卷中对在校学生进行的“你对自己上网时间的规划评价”调查情况.在对上网时间是否进行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上网时间规划较为合理:49.5 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上网时间的规划一般化:31.31%的学生对上网的时间处于随意状态,没有任何规划:2.760/0的学生认为自己上网时间规划的非常糟糕.常常对自己上网时间得不到控制(表6).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上网时长的增长是个“危险的信号”,这不仅关乎学生的视力健康、社交能力,更与他们的心理、精神健康息息相关.网络成瘾已经被国际社会鉴定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前额叶供氧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人在行为上失控、情感上扭曲,执行力、洞察力、决策能力下降.

2.1.5网络的学习功能使用人数未过半,娱乐享受功能凸显.

从表7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使用网络的目的是查询资料,其中人数占总体比例的45.19%.人数未超过调查群体的一半: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同学商用网络是玩游戏和网上聊天交友,分别所占的比例为19.4%和27.37%:还有8.04%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记录生活.数据显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打游戏和网络聊天完全属于休闲娱乐.这完全背离了学校建立校园宽带网络的本意.

2.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分析

2.2.1对网络真实度认识不足,交友心理较为单纯

作者对大学生对网络中交友和信息交流认可度和真实度进行了调查,通过“你是否会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9.1%的学生在网上从不会陌生进行聊天或交流;有63.17%的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偶尔和网上的陌生人进行交流:有7.73%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和网上的陌生人进行信息交流(表8).网络仅是一个虚拟的维系,不能代表现实,但它是现实的有力补充.随着大学生个体身心的日益成熟,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追求新异事物的需要,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同时,在对大学生对网络结识朋友可信度的调查中发现:有8.120/0的学生会完全相信网上朋友;有54.34%的学生认为网上的朋友可以基本信任;有37.540/0的学生认为网上交往的朋友完全不信任(表9).数据充分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真实度认识存在着缺乏理性的分析,彼此之间的交流往往建立在单纯心理的基础上,这便有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学生受到伤害.

2.2.2网络社交逐渐成为大学生情绪发泄的主要渠道

针对大学生对是否会因焦虑无助压抑而上网的调查中发现,有21.77%的学生选择“从不”会因为自己情绪的焦虑无助而通过网络来进行发泄:有61.51%学生选择“偶尔”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出现焦虑时选择网络来进行调节:有13.8%的学生选择“经常”;有2.92%的学生选择“总是”(表10).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部分学生在焦虑或压抑时情绪发泄的主要渠道.

在对“你是否会因为孤独而上网寻求安慰”的调查中发现,有437名被调查者选择了“从不”的选项,占总人数的34.46%;715名被调查者选择了“偶尔”的选项,占总人数的56.39%:94名被调查者选择了“经常”的选项,占总人数的7.41%:22名被调查者选择了“总是”的选项,占总人数的1.74%,如表11所示.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2.2.3网络造成大学生精神孤独认可度的调查

对在校的1268名大学生进行“是否认为网络会加重大学生的精神孤的程度“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有429名学生认为网络会加重大学生精神孤独的程度,占总体人数的33.83%:有489名学生认为网络会不会加重大学生精神孤独的程度.占总体人数的38.57%;有350名学生认为网络有可能会加重大学生精神孤独的程度,占总人数的27.6%(表12).一些大学生认为网络交往的盛行降低了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了大学生精神孤独的主要原因.

2.3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03人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占被调查人数的8.120/0:有613人偶尔会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占被调查人数的48.34%;有495人经常和周围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占被调查人数的39.04%:在被调查者中只有57人表示总是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占总数的4.5010,如表13所示.良好而深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健康心理建立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格完善的必然要求.

2.3.2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充实度的认可情况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们在丰富的校园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生活,问卷针对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的认可度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有135名被调查的学生表示自己对目前的生活感觉非常的充实,占总人数的10.670/0;有503名被调查的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感觉充实,占总人数的3 9.67%:有537名被调查的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感觉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占总人数的42.35%;有93名被调查的学生感觉自己的生活有点空虚,占总人数的7.33%.如表14所示.

2.3.3大学生对周围人对自己关心程度的认可程度调查

对大学生感觉周围人对其关心程度的认可进行调查发现,在l 268名被调查的学生中间,有293名学生认为周围人对他非常的关心,占整体总数的23 .11%:有842名学生认为周围的同学对其关心程度为基本上关心,占总调查人数的66.4%;有1 13名学生认为周围的同学对其很少关心,占总调查人数的8.9 l%:有20名学生认为周边的人对其从不关心,占总体人数的1.580/0(表15).

2.3.4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拥有异性朋友的调查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在针对目前的大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否有异性朋友进行调查发现.有85.33%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自己的异性朋友,人数为1 082人;有14_67%的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自己的异性朋友,人数为186人(表16).

3大学生精神孤独感改善的教育建议与策略

3.1自我教育

孤独是因个体渴望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正确的方式面对孤独感,积极调整自我心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环境.作为大学生要科学的看待孤独感的产生,充分的认识孤独会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主动勇敢的面对由于某些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当自身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通过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缓解负面情绪的技巧,极创造学习生活中快乐亮点,增加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并积极的悦纳自己.在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社交等方面压力时,学会控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构建压力释放和缓解的社会支持系统.

正确的评价、管理、锻炼自我,注重培养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克服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孤独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交往中,要首先保证他人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进行广泛的开展.主动有意识地扩大大学生社会交往面,结识更多的朋友,与同学之间建立亲密的友谊,以诚待人,良好的人际能力能够促进自身学业和生活的进步,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3.2学校教育

学校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融人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校园风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为一体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精神文化内在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了优良的学校传统精神、校风校纪、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积极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可以通过参加校园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服务等各类活动,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有意识地主动融入到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

作为学校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的辅导和疏导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通过心理知识教学、心理宣传月、素质拓展、心理普查等系列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网站、讲座、新媒体等手段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学校也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新的形势下,改变以往的教育工作方式和理念.真正地走人大学生的心里,定期地开展关于网络交往方面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把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的生活协调起来,培养健康的心理情感.

3.3家庭教育

家庭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于还未完全社会化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强.家庭教育补充了学校教育在家庭环境中的缺失,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家长要注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孩子积极地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体系.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交往关系,促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陕西省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上文: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陕西省本科陕西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孤独和网络社交和教育对策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