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教育硕士论文范文 和提升能力:教育硕士培养的应有之义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3-12-21

《提升能力:教育硕士培养的应有之义》

该文是有关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硕士和研究能力和教育类硕士论文范文。

刘茂军, 姜男男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 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但有研究表明我国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严重不足. 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不仅包括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表征能力, 还包括研究成果的运用能力. 研究能力的培养须具有明确的法源依据, 同时, 教育硕士要加强与导师合作开展教育课题研究, 并结合教育实践撰写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硕士; 研究能力; 教育实践; 课题研究; 学位论文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29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8) 09—0104—03

一、 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缺失

1991年, 我国正式开设专业学位, 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坚实理论根基、 较强实践能力、 良好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1] 1996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批准, 我国正式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其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硕士属于具有特定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2] 但这一总体目标过于概括化, 为了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更具可操作性,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对教育硕士的培养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能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3] 从中可以看出, 研究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也顺应了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然而, 由于教育硕士属于应用型学位, 为了与教育学硕士主张学术化的特点相区别, 很多培养单位认为教育硕士不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性人才, 应用性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硕士培养的主要追求, 实践能力就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 忽视了学术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育硕士的教师职业指向性, 这种学术性能力即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 , 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偏差. 诚然, 教育硕士是面向教师专业背景的专业学位, 在培养中应突出其专业性、 实践性的特点, 应该克服单纯的学术化偏向.[4] 然而, 克服学术化倾向并非是去学术性, 不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目标并不等同于弱化乃至取消学术方面的要求. 从教育硕士的培养目的、 教育水平和培养对象看, 教育硕士研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6] 有研究发现, 教师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学习有其局限性, 简单的知识学习与教学技能的掌握会产生门槛效应 (threshold effect) , 通过教育课程的增加而带来的效果非常有限, 因此,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概念水平 (conceptual level)的协助, 包括反省、 思考、 讨论, 以及相关的研究活动 (Toom et al., 2010) .[6] 因此, 研究能力的培育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和提高的重要能力.

有研究人员总结了我国教育硕士研究能力的不足之处, 包括: 课题选择能力相对薄弱; 不注重文献的搜集与分析; 收集和运用文献的能力较弱; 不能妥善地规划科研技术途径、 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的阐释和表述能力较差; 学术规范的驾驭能力较差, 等等.[5] 基于此, 我们认为, 注重并提升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 教育硕士研究能力的意涵解读

教育硕士属于提高性的高层次教师教育, 其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 — —为中小学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性是建立在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 对于未来的教师, 与其说被磨练成负有组织创造性、 协作性和训练性学习使命的教育者,不如说被锤炼为各学科的探索者.[7] 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探索和批判性反思来增进研究能力 (Niemi, 2002) .[8]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时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介质与通道.[9]作为教师或未来教师的教育硕士, 教育研究能力是他们通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要件, 教育硕士应该成为履行 “教师即研究者” 这一理念的楷模.

作为未来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 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密切联系着教师的专业性, 与教师职业紧密相关, 因此,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的落脚点.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 解决教育问题的综合能力, 它需要历经多次实践、 探索、 验证, 直至发现一定的教育原理、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等, 从而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活动.[10] 这种认知活动需具备科学探究的理论、 能力与意识, 研究内容也需要紧密联系教育实践, 除学科知识的研究之外, 还包括学科教学知识(PCK) 的研究, 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5] 其目的在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一研究过程, 既是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反思自身行为、 更新专业知识建构的过程. 这一研究过程, 通过理论密切联系教育实践, 通过学习者的研究实践来内化理论, 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研究. 因此, 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不同于学术型硕士, 前者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是置身于教育实践之中的研究, 是改进教育的研究、 为了教育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教师研究 (探究) 能力的问题表征包括: 实践反思基础上的问题意识, 理性认知基础上的问题分析, 系统逻辑框架下的问题解决.[9] 我们认为, 除此之外, 研究能力还应包括教师运用研究成果的能力. 注重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对所教科目的最新进展必须深入了解, 对于学科教学的相关研究非常熟悉, 教育研究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基础. 同时, 研究结果也应该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Sahlberg, 2011) — —教师本身是教育研究的生产者, 也是消费者 (Toom etal., 2010; Lonen & Krzy-wacki, 2011) . 因此, 教育硕士的研究还应该体现在研究意识、 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上. 唯有此,才能从实践到理论, 又从理论到实践, 循环上升, 从而有效实现对教育硕士研究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找到适宜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满足教育硕士能力的需求,培养具备自主、 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教师.[11]

三、 教育硕士研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 明确研究能力培养的法源依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明确规定了要培养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也设置了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 等课程, 但不足以有效规范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 而且在学位授予标准等其它环节中也没有明确研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也就缺乏了教育硕士研究能力考查的法源依据.

相比之下, 美国的高校对于教育硕士研究能力的判断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在美国, 以需要提交毕业论文的培育单位, 答辩组一般会对毕业生的实习见习等方面提出很多的问题, 他们更重视科研项目和应用环节的完成度, 以此来全面权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毕业之前, 培育单位还会为教育硕士毕业生设置一项综合能力测试, 其中一部分的能力则是需要教育硕士分析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教学问题, 并提出解决之道.[12] 如果不合格, 将会影响学位的授予. 芬兰颁布的 《教师教育法》 和 《师资培育发展方案》 都明确规定芬兰师资培育是一种以研究能力培育为导向的专业文化发展, 重视职前教师研究方法的掌握, 能在教育场域中发现和分析面对未来教育工作的问题, 并能将基于实践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情境和工作中. 因此, 这两个法案也成为芬兰师资培育的重要法源依据, 作为课程研修规定和设计的依据, 师资培育大学按照此两法案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培育方案.

因此, 我们应该从制度的角度注重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 体现出 “国家目标导向” 的政策指引, 确立教育硕士培养的专业文化发展方向.

(二) 与导师合作开展教育课题研究

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 课题研究有助于研究生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 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研究动向.[13] 因此,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创新成效和层次. 然而, 有研究显示我国约26.9%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和26.0%的教育博士研究生从未参加过任何课题研究,[14] 其创新能力可想而知.

教育硕士导师一般都具备较好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与导师合作将会大大提高教育硕士的研究效率. 教育硕士可以直接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另立课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要加强团队协作, 以取长补短, 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复杂问题. 团队成员包括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师兄(姐) 、 师弟 (妹) , 也可以包括中小学校一线教师, 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团队协作的方式除了课题分工研究外, 还要注重课题讨论, 要制定组会制度, 结合文献和实践, 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和心得, 有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利于教育问题的研究解决.

(三) 结合教育实践撰写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学位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教育硕士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 是开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过程.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制定出具体并符合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获得结论的研究过程, 它是一般性的学习和培训所无法替代的.[15]《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强调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密切联系中小学实践, 来源于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其关键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适当的契合点. 因此, 教育硕士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要学习如何形成问题、 独立搜集资料、 设计研究方案、 结合实践开展研究, 并能将研究结果整合在论文之中, 以学会在复杂无法预测的状态下发现自我智慧, 促使研究资源可以完全应用在教育工作中 (Niemi & Jakku-Sihvonen, 2006) .[16]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强调学位论文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如调研报告、 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 教材分析、 教学案例设计等等, 每种形式都侧重不同的研究方法, 但同时也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因此,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 要全面了解、 学习并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 以实现研究的有效性.

四、 结语

教育硕士是我国高层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硕士应该与学术型研究生同样具备较好的学术研究能力, 即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的培育既需要在理论的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借鉴,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以培养出我国所需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回顾述说:此文为关于硕士和研究能力和教育方面的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