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博物馆类论文范文素材 跟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收藏一段特殊的记忆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博物馆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4-20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收藏一段特殊的记忆》

该文是关于博物馆类毕业论文范文和干校博物馆和国务院直属口和记忆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刊记者 宏杉

“五七”干校,对于时下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但对于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走过来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当时非常火热的概念.石嘴山市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是在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一座再现上世纪60年代期间国务院直属口千余名机关干部、家属、子女劳动、工作、学习经历的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共陈列了2000 多件不同类型的实物和600 多幅照片及大量的文史资料.该博物馆于2008 年8 月29日建成,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被评选为石嘴山“新十景”之一.

原汁原味重现一段特殊历史

1966 年5 月7 日,看了解放军后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统称“五七指示”.在这一指示精神的鼓励下,国家机关的9 万名工作人员、1 万名工勤人员、3 万名家属、5000名知青先后在全国18 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106 所“五七”干校.

“当时全国一共开办了106 所五七干校,现在但以五七干校为主题办成博物馆的,我们石嘴山是全国第一家.”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馆长田珊介绍说.

田珊告诉记者,五七干校博物馆是原址复原景区,建筑面积也是1200 平方米,由60 间老房子组成,按照恢复生活场景的要求,有知青宿舍6 栋,另有会堂、商店、医务室、食堂等,以及陈光尧、周荣鑫等名人的宿舍,均按照当年的布局展现.“大家看到的这些老房子是当年干部们亲手建造的,景区按照当年的陈列布局,为游客呈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历史.‘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穿上当年最流行的军装,伴随着激昂的革命歌曲,读一段主席语录,跳一支忠字舞,那个年代的再一次在血液里燃烧、沸腾.”田珊的解说富有感染力.

在这些老房子里生活过的人员中,有做国宴的大厨,有给国家领导人开车的司机,有将军的夫人,也有十几岁的知青.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周荣鑫是提出恢复高考的第一人,曾在这里耕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曾在这里除草;现在仍被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曾在这里浇水;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阅读和书写习惯的叶籁士曾在这里打麦扬场.他们把生命中最珍贵的岁月播种在了贺兰山下.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却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所打倒,仍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展厅里有一组反映秋天劳动的照片.“干校”的干部们要完成收割、打碾、入库的每一道程序.他们在干校组成了鸡鸭班,当时第一任鸡鸭班班长是原卫生部部长孙正.一年冬天,孙部长想让鸭子们能在冬天玩到水,特意在冰面上凿出了一条冰道,将鸭子赶到水中.可是谁知鸭子们不会转弯,一百多只全部困死在水里.为此,挨了干校整整一个月的批斗,写了一个月的检查,可是其他的学员们却都十分高兴,因为那个冬天大伙的伙食都改善了.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收藏了一段特殊的历史.”田珊说.

三件镇馆之宝

田珊告诉记者,博物馆里有三件镇馆之宝,她让记者仔细猜猜看,猜中了有奖.自然,记者没有拿到这个“奖”.

田珊将记者带到一个玻璃柜面前.“看,《中国上下五千年》手稿!”

“ 这是馆里的第一件镇馆之宝.”田珊说.

田珊告诉记者,手稿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林老先生一生著作很多,最有影响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田珊对记者说:“这本书的构思就是在五七干校时候完成的.”馆内展出了林汉达的42 本手稿和已出版的著作孤本,其中就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手稿.这些著作都是林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时所作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由林汉达的女儿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后来,林汉达家乡办博物馆时,林汉达的女儿都没舍得捐出.“林汉达女儿认为,捐给五七干校博物馆更有意义.”

“第二件镇馆之宝,就是周有光的打字机.”田珊说.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一生从事语言方面的研究,发表300 篇这方面的文章.在五七干校时,他常和林汉达先生一起劳动,他们俩一起探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方面的问题.1969 年,周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这里劳动了两年零四个月.当时,去干校不能带研究资料和参考书.不愿让头脑闲置的周老灵机一动,带上了二三十本各国文字的《语录》,劳动之余就做“比较文字”的研究.他还利用带去的《新华字典》作字形分析,为他数年后发表的《汉字声旁读音便查》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台打字机是日本人根据他的汉语拼音方案,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日方将这台打字机赠给了周有光.多年来,周有光一直使用这台打字机进行创作.田珊说:“当‘五七干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前去拜访他时,他无偿将打字机捐赠给了博物馆.”

“博物馆里第三件镇馆之宝,当属这部长诗《贺兰山下》手稿.”田珊向记者介绍.

《贺兰山下》是倪海曙先生的著作,馆内收藏了此长诗及其他著作.倪海曙是上海人,时任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语言文字方面的专著30 多部.在“五七干校”劳动时,他写下了1 万多字的长诗《贺兰山下》.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六八年我来到贺兰山下,下了火车就是扑面的风沙.我眼睛望那辽阔的土地,坐了半天看不到个人家.卡车载着我去山下的干校,尽在沙丘堆里七弯八绕.后来又经一片片荒地,全是盐碱不长什么青草.最后进入了学校的农场,才看到一点田野的风光.”

研学游受追捧

田珊告诉记者,五七干校博物馆作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市委党校教学基地,每年七一前后都会迎来参观热潮.一些单位组织员工到此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感悟那段特殊的历史,感受改革开放成就.“去年七一前后,五七干校博物馆共接待来自区内外150 余家单位,游客近4 万人.”

红色研学旅游有着突出的教育属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今年以来,各学校组织学生到五七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较往年多,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让广大学子倍受教育.”

田珊向游客介绍说,50 年过去了,五七干校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它却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五七战士”心目中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尽管曲折坎坷,历史总在向前推进,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地发展.

田珊告诉记者,现在,五七干校博物馆还以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增设了多项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参观综合馆、原址馆的同时,通过参加趣味游戏,从中接受教育.

记者在现场看到,五七干校博物馆还推出了学编手编筐的活动,在讲解员的讲述下,游客们一起学习编织手编筐,在锻炼手、脑、眼协调配合的情况下,锻炼思维能力.

五七干校博物馆选择扁担作为道具,以为前方运送军粮为主题,设计了挑扁担游戏.“加油,加油,加油……”走进五七干校,你就会被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欢呼雀跃的加油声所吸引,不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博物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该文是适合干校博物馆和国务院直属口和记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博物馆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博物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