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公共图书馆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与《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机制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公共图书馆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1-26

《《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机制》

该文是公共图书馆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和视域类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强化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主体责任与关注特殊群体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包括主导要素、供给要素和服务要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最后提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总分馆建设机制

[分类号]G259.20

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规,也是我国法制建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里程碑.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贯彻了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新起点.这次立法工作的推进,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也是提高公众文化获得感的新举措.《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总馆,建立县、乡镇、村级分馆,完善数字化配送与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理应深入理解《公共图书馆法》精神,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进总分馆机制建设,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笔者从《公共图书馆法》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相关的问题,旨在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引领带动作用.

1 《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原则

全面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制,这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基本要求,是符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律的模式,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在具体实践中,公共图书馆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明确建设目标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对总分馆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建立完善的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与配送体系,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公共图书馆应尽快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总馆数字资源向基层延伸,建立灵活多样的流动图书服务点,满足公众的数字信息资源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如与移动运营商、地方政府、物流公司等合作,建立覆盖城乡的数字服务体系,保障文化资源的快速流通,让公众在任何一个服务点,都可以便捷借阅和归还馆藏文献资源.

1.2 明确责任主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要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化艺术事业,促进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文化事业的开展,满足公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也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政府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承担着提供扶持资金和外部监督的职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也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将其纳入本地经济发展规划中,促进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可持续发展[2].

1.3 明确管理机制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确立了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总馆的法律地位,也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各地总分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法律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支持公共图书馆总馆建设,推进本地总分馆建设步伐,并将乡镇文化站、社区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作为总馆的分馆或服务点,或者根据本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与交通状况等,合理设置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根据不同地区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积极盘活基层闲置文化资源,鼓励具有条件的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共同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公众身边.

2 《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要素

从《公共图书馆法》视角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三类,即以政府为中心的主导要素、以总馆为主体的供给要素、以信息技术和资源为核心的服务要素.

2.1 政府主导要素

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政府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不仅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也担负着监督、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职责.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对政府部门的职能有详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积极督促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文化成果.《公共图书馆法》中也明确提出,地方政府有必要做好政事分离工作,倡导“无为而治”的理念,充分凸显总馆的主体地位,促进公共图书馆健全法人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为本地总分馆建设提供更加和谐、自由的环境.

2.2 总馆供给要素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作为总分馆建设的主心骨,承担着为各分馆提供资源、技术与人才的重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石.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指出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中的职能.作为各地总分馆建设的引导者,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技术、资源与环境建设,提高馆员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更多有效的文化服务供给.此外,公共图书馆作为供给主体,要不断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实现内外部要素的协同配合,全方位展现公共文化服务价值[3].

2.3 综合服务要素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并非是对各级图书馆的简单空间改造和资源调整,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实际,以及现有的图情服务体系,掌握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灵活、科学的总分馆建设规划,实现信息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综合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面对网络环境下多变的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构建,要摆脱基于纸质资源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动态资源传输网络,提升信息资源推送效率,全面提高面向学科、机构、地域或群体的信息服务能力.此外,各级图书馆要从本地采购中脱离出来,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统一的资源联合采购平台,促进资源集成与服务协同,形成以深层次、个性化为特征的服务体系.

3 《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管理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从最初的独立运作,到逐步与其它机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协同作业与信息共享,也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3.1 总分馆统一管理模式

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形成较为成熟的统一管理制度,这是一种完全管理制度,总馆对分馆拥有绝对管理权.这里的总馆多为大型公共图书馆,如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等,分馆包括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4].总馆可根据不同分馆的实际情况,对文献资源、人事关系、服务业务等进行统一调配,针对各馆建设实际给予差异化投资,合理分配分馆工作人员,实现管理制度、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极大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基本管理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进入任意分馆服务平台,都可以获得总馆或其他分馆的资源链接,实现了一站式信息资源借阅服务.

3.2 总分馆不完全统管模式

总馆对分馆拥有部分管理与指导权限,对分馆的资源采购、人事关系拥有支配权,而分馆在总馆指导下,可以自行对馆内事务进行调整,这就是总分馆不完全统管模式[5].这种管理模式仅涉及对文献资源的统一调度,不涉及各分馆的财务状况等内部事项,总馆与分馆可以设置不同的管理机制,两者可以独立运作,但依然可以保障用户的一站式文献借阅,实现不同分馆的通借通还.目前国内大部分总分馆均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例如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立,就是以苏州图书馆为中心,由本地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由总馆为各分馆提供文献资源和技术培训,由地方政府为分馆建设提供场地与资金,总馆与分馆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共同为本地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3 总分馆松散管理模式

对于大型公共图书馆而言,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多采用松散管理模式[6].这是因为各分馆本身拥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各馆之间仅开展信息交流、业务接洽和资源共享,并没有设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打造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各馆资源的高效整合,由各馆本着自愿的原则,自觉上传资源,维护平台稳定性,方便用户获取更多信息.总分馆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形成基于联盟的松耦合形式.例如,上海市图书馆为拓展服务功能,于2000年联合本地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建立“上海中心图书馆”服务网络,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松散耦合的图书馆联合体.

4 《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运行机制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信息资源、技术与管理模式,也在于是否具备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当前的信息服务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作机制的构建,不仅体现在强化多方协作方面,也需要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并制定有效的资源整合策略.

4.1 总分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多向流通,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总分馆体系建设方面,是根据统一型、松散型等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促进文化资源全覆盖为目标,形成符合实际的总分馆宏观服务体系,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各地政府部门作为管理主体,为总分馆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支持.而各地大型图书馆作为供给主体,制定详细的总分馆发展规划,负责为各分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包括指导各分馆事业建设、统筹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组织各馆业务培训、指导创新实践活动等,并有效协调多方关系,以全面提高总分馆服务的社会效益.

4.2 发挥多馆协同作用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构建,不仅需要依靠总馆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依靠面向一线用户的分馆支持.总馆要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工作,充分激发各分馆的积极性,根据不同成员馆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与分馆建立良好的交流协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分馆成员要认真审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学科、地域和服务优势,深入到用户中开展广泛调研,全面掌握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提供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并在总馆指导下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只有总分馆通力合作,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服务范围,才能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7].此外,总馆担负着整合资源与提供统一服务的职责,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馆员专业化建设,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基金、轮岗制和定期岗位培训等方式,保障能够培养和用好人才.要统筹总馆与分馆的人力资源配置,采用业务考察、学术交流和远程指导等方式,解决基层图书馆人才短缺的问题,全面提升总分馆整体服务水平.

4.3 强化资源建设与整合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大力推行,要求各地大型公共图书馆发挥带头作用,强化和巩固总分馆体系建设,重视对特色文献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尤其是强化特色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更好地适应移动信息服务环境[8].因此,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应该促进不同机构的资源联动共享,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资源整合效率,避免单个图书馆在文献整合中存在的遗漏,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总馆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总分馆内部资源联合服务系统,将各图书馆的特色文献纳入专业数据库中,并依托虚拟数字图书馆开展对外服务,不断完善资源共知、共享体系,全面提高总分馆系统的资源集成与保障能力.

5 结语

我国大力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是为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需求,也是为促进图书馆服务大众化、均等化的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确立了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为总分馆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成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重要遵循.我国各地大型图书馆应该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让图书馆服务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让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

公共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杂志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安全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图书馆建设杂志

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和视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公共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公共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