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消费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一叶知秋:从信息媒介消费的自我样本窥广电媒体兴衰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消费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3

《一叶知秋:从信息媒介消费的自我样本窥广电媒体兴衰》

本文是关于消费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一叶知秋和媒介和广电相关论文范例。

  摘 要:近些年来,唱衰广电媒体的声音不绝于耳.冷静下来理性分析可以发现,对广电行业兴衰起决定性影响的其实是受众即用户.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的勃兴,用户对内容、传输、收看终端、体验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的消费选择,广电媒体只有真正把握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有出路.

  关键词:信息媒介消费选择广电媒体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推进和人工智能化时代来临,唱衰电视业的声音此起彼伏,甚嚣尘上.然而,真正对电视业兴衰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用户,确切地说,是取决于用户伴随着信息传媒技术、业态的升级换代对电视内容、传输运营商、收看终端、体验方式等方面的消费选择.以往许多信息媒介研究者的研究维度大多偏重于技术、业态、体制,却忽略了用户的实际消费选择,而在选择用户调查样本时,也习惯于第三方维度,却将同为用户的“自我”置于事外,甚至每每得出看似具有普遍性却与自身消费选择相背离的结论.笔者即以“自我”作为信息媒介用户及消费行为的样本,通过“自我解剖”对当下信息传媒一体化以及三网融合、媒体融合语境下的广电业现状及前途进行探析.

  我身上“附体”的用户有多少还活着?

  在信息传媒一体化和终端智能化的语境下,我们每个信息媒介消费者身上都背负着多重用户身份.就笔者个人而言,身上就有多个用户“附体”:广播用户、有线电视用户、网通固话用户、电信宽带用户、IPTV用户、CMMB用户、移动电话用户、PC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及多得一时难以计数的各种APP用户.

  有一天,笔者突发奇想,将附丽于本人身上的这些用户盘一下点,看看有哪些是真正的活跃用户?而那些不活跃用户,哪些处于休眠状态?哪些已变成了“僵尸”?于是,笔者按照消费金额、使用频次、消费体验这几项指标,将自己身上的用户排了一下队,颇有一些感悟.

  排在首位的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月消费额度最高,包括月租、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等通讯费用,上网流量费,各种服务费等,还有含在套餐里面的每月10元宽带上网费,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已将家庭固网纳入其麾下.其次是有线电视用户,出于职业和专业的原因,笔者看电视节目比一般观众要多,通常都在PC机上看,有时看的是光盘或MP4,客厅里的电视机平时很少开机,但因每年须交312元收视费,故权且将其列为第二.其三是PC网用户,每个工作日和休息日都要在上面消耗很长时间,大多跟工作有关.使用单位PC机的消费行为是免费的,其实是由单位埋单;使用家里的PC机则是自己埋单,原来是通过电信宽带上网,每年须交600多元的上网费.后来一位移动小姐向笔者推荐一种套餐,其中包括了10元上网费,从此便“改换门庭”,放弃了已有20年话龄的固话用户和电信宽带用户身份.其四是广播用户,早晨和上下班途中伴随性收听的总时长仅次于上网,已超过了看电视,绝对属于活跃用户.广播的可听性和免费性,既是其优势也是劣势,虽然能够帮广播电台留住了大量的用户,但在营收模式、业务形态方面也限制了广播产业能在信息媒介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故只能排在最后.

  除此以外的用户都可归入不活跃用户.其中,CMMB用户已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却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一次笔者打开那个已不装卡的2G手机,居然发现他还“活”着(据说最近才被彻底关闭了),这恐怕更多地归功于其为体制内的新媒体企业.邮政固话用户早已随着邮政电信拆分改革而成为回忆,算是“善终”;由邮政固话用户变身为的网通固话用户,又被电信宽带用户所取代;电信宽带白送的IPTV用户也只是挂了个名头,从未被唤醒.如今,这些附在笔者身上的用户都已经“死”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成了最后的致命一击.

  多重用户身份背面的市场真相

  上述媒介消费情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至少能够让我们从一般用户和市场需求的角度,通过对第一手的用户消费选择、行为、心理样本资料分析,切身感受到有线电视、电信、互联网三个行业及其各大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兼容和相互竞争、拆台,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三网融合、媒体融合如今走到哪一步了,并帮助我们找到一些预测未来信息媒介行业走向及市场动向的“”.

  近二十年来,在信息媒介消费领域,笔者个人陆续拥有的这些用户身份,可谓全程经历了有线电视业由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电信业从邮政拆分出来到分为南电信、北网通两大主体,互联网由固网到移动网,移动电信由蜂窝语音通讯的1G时代到智能手机的4G时代;也全程见证了电信、电视、互联网技术升级换代、相互融合的历史变迁.将这些用户身份的由来、转换按时序梳理、讲述出来,便是一部生动鲜活的中国当代信息传媒发现简史.

  我们身上所背负的每一重用户身份,背后都站着一个市场主体——运营商,而运营商又有体制内外之分,电信、电视业内的网络运营商、平台方都是体制内单位,各大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工具应用服务提供商则大都是体制外企业,而每个体制内信息媒介单位都与体制外的互联网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每个体制内运营商背后都站着一个手握行政权力的部门,他们将整条产业链的各环节切割为一块块业务领地,并形成了一块块区域性市场、一条条专用渠道以及一个个垄断主体,并牢牢占据了从互联网业务的大市场到用户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在各个接口处设隘,将互联网业务纳入其专用渠道,进而制造出消费者与互联网业务提供商发生关系的特殊消费“场景”,使之成为能够长明于二者头顶的超级“电灯泡”,同时也成为夹在互联网业务供需双方之间最昂贵的“中人”.

  一块块区域性市场、一条条专用渠道以及一个个垄断主体能够同时赋予一个消费者以多种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而使整个信息媒介领域内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在具有庞大基数的用户群完成一致性消费行为所形成的“积土成山”效应中有一口饭吃.因此,每个用户身上的多重身份,或多或少地暗喻着电信、广电、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仍处于阻滞状态,也明喻着整个信息媒介市场上的要素、平台和渠道资源极度分散以及有效整合的缓慢,一些以维护行业利益面目出现的部门保护行为,明显是逆科技革命大潮、市场规律而动和开历史倒车.

  多重用户身份亟待清理与优化

  现代商业社会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消费系统,就像一部电脑操作系统.如果它所负载的用户身份过多,也会挤占一些“内存”和“硬盘”空间,使整个系统运转的速度变慢,故应定时进行清理,对许多功能相近、重复的服务项目应合并同类项,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的根本不用或用量极少的用户身份应给予“卸载”或“移除”.

  我们清理不重要、不常用的用户身份的驱动主要靠两种力量:一是金钱的力量.即是否付费,付费额度是否在可承受或接受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任何免费的服务人们即使不用也不会忙着清理,而只要是付费的,一旦不用马上就会清理;二是技术革命的力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是近年来信息传媒业改革发展中最大的“增量”,技术力量的陡然崛起常常超过了行政力量的边界,让行政力量回不过神来,再回头已百年身.如当通过移动终端能接入互联网,便促使笔者一下子清理掉了固话、电信宽带以及IPTV三个休眠的用户身份.

  目前在人们的多重用户身份中,排在首位或前几位的用户无疑是最重要也最有前途的“主用户”,其背后的运营商、各种服务提供商无疑是未来的信息媒介业最有发展前途的.而消费场景无疑是对个人的信息媒介消费用户身份的清理与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未来人们的信息媒介消费场景无非有两个:一是固定场景,或称不变场景,即办公室、家里的书房、客厅;二是移动场景,或称可变场景,即途中、外出的各个场所.未来人们身上能够保留下来的信息媒介消费用户大约只会有两个,即与这两个场景相对应的“固定场景用户”与“移动场景用户”.后者已通过一部(或不只一部)智能手机的终端实现了通讯、电视业务和各种互联网应用业务的兼容.随着5G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无所不能,不仅是各行业业务、各种信息媒介应用工具、机构的集成平台,也是个人自我管理、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实际上已成为每个人身体之外不可或缺的“外置器官”.

  前者目前尚没有一个可靠的全功能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有线电视、互联网各种业务的兼容,前两年笔者曾试图通过互联网盒子和互联网电视机将有线电视、互联网PC机的两块屏合二为一,但因目前电子市场上的互联网盒子的合法性问题,将书桌上的PC屏简单替换为客厅里硕大的电视机屏的消费体验还达不到个人期望值,而未付诸实施.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成熟,一定能够非常圆满地解决PC屏与电视机屏兼容以及消费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目前三网融合、媒体融合在功能、业务、终端等方面的目标,在每一个信息媒介消费者身上已得到了初步实现,而在行业、体制、主体等方面的改革进程还严重滞后.最终哪个用户身份能留下来,哪个用户身份会被清理掉,背后都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在起作用.当有一天那些经营状况陷入困境的体制内主体完全失去了个人用户,体制、部门的壁垒便会坍塌.不过,还需要一场华丽的仪式——某个阶段性改革的“最后一战”,仿佛既是婚礼也是葬礼,才能彻底挥别历史,开启未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

  栏目责编:邵满春

消费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论文

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消费导刊杂志

关于消费的论文

该文汇总,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一叶知秋和媒介和广电方面的消费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消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