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学习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语》学习思想小议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习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0

《《论语》学习思想小议》

该文是学习有关论文范文检索跟《论语》和小议和学习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何乐①郑丽君②

①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510000

②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510000

【摘 要】《论语》是成书于2500多年前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虽然是以语录体与对话文体为主,但是并不影响从整体上体现了孔子在为学、做人、为政方面的重要思想.本文现就为学方面的思想做一梳理归纳研究以对当今的大中学生的学习具有现实指导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语学习思想大中学生

在《论语》一书中,“学”字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学”字在《论语》中凡65见,此后荀子之“劝学”、《朱子语录》中论学诸篇、清儒章氏实斋之“原学”等都肇源自此,(1)足见其意义之大.在古代,“学习”是通常不连在一起使用,它是由古汉语两个单音词“学”与“习”结合而成,“学”侧重认知,“习”侧重实践,同我们今天通常的含义不尽相同,“习”古代指小鸟学飞,古文字里像鸟扇动翅膀之行,后来引申为练习、复习、实习之义,所以学习就是通过多思多问多见等要素构成学习之活动过程并与日常的练习复习相结合以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发展个体能力与提升精神道德修养.

孔子是第一位对学习思想进行主动探讨的教育家,有关学者认为“学的方法的自觉”(2)正表现为孔子学习思想的形成.在《论语》中对学习思想的探讨总结虽然没有形成有系统的体系,只是体现在与弟子们的不同场合的对话说教中,但是从以《学而》作为开篇与绝大部分的篇章中都有与学习有关的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出学习思想在论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教育史上关于学习中学什么如何学为何学之学习活动的全面实用深刻论解,沿用古今,在中外学习史上都具有实用吸收借鉴价值,对当今的大中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1学习的意义与目的:为己之学、志于学、学以自立

当下是物质主义与各种诱惑并存的时代,社会上成功的含义与标准就是以金钱与权势来衡量判断,当今的大中学生也受这种低俗功利的社会价值观所影响,学习目的与意义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然后谋求个好工作,博取功名利禄,炫耀示人,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完善自己.古今皆然,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对此做了深刻地抨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以释都是出自《论语》故省略)意思就是学习不是为了显扬卖弄自己博取声名,而是为了丰富充实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孔子认为自小就要立志于学,他自己就是早志于学、学以自立的典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学习也是人之立身、自立自强于社会的前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季氏》)总之于任何人而言若想提升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养成就理想人格、自强自立于社会,学习必然就是达到此目的的至关重要的途径.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好坏对学习目的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态度属于意识范畴,学习者一旦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巨大的潜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与目的将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论语》中有关正确的学习态度的论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2.1乐学:知之、好之、乐之

乐学就是快乐学习,“乐”字在《论语》出现10次,开篇《述而》就有一句妇孺皆知的经典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把学习态度概括为三种:知之、好之、乐之,层层递进,可以说是为学治学的三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政》)孔子自己就是一个乐学的典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钱穆在《论语新解》解释道:“学有所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3)孔子常常评价夸赞他的贤弟高足颜渊的乐学态度“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孔颜的这种发愤忘食、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当今90、00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的大中学生好好学习.

2.2谦虚多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多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成绩做好学问的关键因素,孔子明确表示骄傲自我的学习态度是必须摒弃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泰伯》)孔子认为即使有周公那样高美的才艺,倘若骄傲吝啬,也将学无所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与小人做人与做学问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君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小人恃才傲物、不可一世,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的务实诚实的学习态度,他谦虚而中肯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述而》)经典语录“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述而》)至今被视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最好诠释,所以他特别推崇一心向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泰伯》)学问就是既学且问,边学边问,学问不仅是自己学习得来的也是通过疑问质问进而寻求请教别人得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每事问”学习精神,如果以问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为耻,耻于下问,对老师又不敢问,羞于启齿,这何来对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领会.

2.3知错改错:不贰过

发现错误并能及时切实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是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重要表现,“过,则勿惮改,”(《学而》)“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犯错误没关系,只要“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4)但是如果知错犯错却不改错,任由错误由轻微变严重,那就是真正的错误了,就是鼓励人改过自新,不要养痈成疽,他甚至把能否改“过”视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并对“不善不能改”表示担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因此如若抱着“过而不改”“不善不能改”的学习态度,学习终将一无所获.所以我们当今的大中学生在学习上应该知错就改,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到“不贰过”.

2.4勤奋好学:学而知之

自古以来,勤奋好学的经典典故不胜枚举,悬梁刺股、囊萤照读、卧薪尝胆等代代相传.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特别着墨、提倡强调,曾被他许为好学者有三人:孔子本人、颜渊和孔文子,(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邱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孔子博学而笃志,却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天资聪颖需要后天的勤奋好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将人的天赋分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他认为大部分“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的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是后天的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与勤奋学习使他们后来的智力与技能、素养乃至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因此说勤奋好学是现今大中学生应有的必须的学习态度,可是如今的大学生却是一跨入大学的大门勤奋好学的斗志就消失殆尽,仿佛人生的学习任务就此结束该是享受大学生活安享青春的时候,大学生应该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期不辜负青春,勤奋好学,我们中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关键时刻更应如此.

3学习方法

除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还需要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解决如何学怎么学的问题,是学习者获取掌握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方法,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学习,即通过分析总结摸索实践出快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者一旦找到并形成科学有效的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论语》中对于学习方法的认识非常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记忆要取得良好效果的话,需要反复循环的有效刺激,即人的记忆需要对记忆内容与目标每隔一定时间去回顾与重温且这个时间间隔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从学习方法讲其实这就是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由此可知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学习思想是符合科学根据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朱熹注解“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6)意思就是复习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会有新的认知,新的收获,新的体会,说明其需要知识广博,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所以他一再强调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由于每次温故都可知新,所以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因此大中学生的学习一定要从此学习方法上得到启示:对于学习过的知识要反复复习重温回顾,每次的复习都将有新的收获,这样举一反三,学习知识将向纵深发展进而达到新的认知高度就“可以为师矣”.

3.2学思并重

学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中学生去学会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味地扑在填鸭式的题海里,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其学习效果之不理想可想而知,这完全有违学习者学习知识的生理自然规律.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首次提出了学与思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是当然首要的,没有学习内容的获得何来思,思考就是对所学之思,先有学再有思,好像先有记后有忆,但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罔、怠”分别就是迷惑惘然不知所云、困惑疲惫导致危险.仁是整部《论语》的核心思想,孔子甚至把学、思与仁相联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可见学思并重是为学为仁的基础,为进一步申明此理,孔子以自己的亲身学习体会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强调不管如何发愤忘食地思考也无益,学习才是思考的基础,同时要学思结合,学思并重,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我们大中学生来说就是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果是否有效,如果经常如此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习效率必将稳步提高.

3.3多闻多见多识

多闻多见多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多”,意思就是学习过程中需要多听多看多记,孔子非常重视“闻”“见”之于学习过程的不可或缺性,《论语》中有58次之多谈到“闻”,71次谈到“见”,(7)他认为人需要多了解自己没具备的知识,认真对待自己的疑问、困惑,“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孔子认为,学习书本知识固然是学,但是见、闻、识也是学,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需多途径广泛获取间接知识与经验,见多识广,如此将会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并把那些好的方面加以借鉴吸收为我所用,“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识”就是认知记忆,见多就能形成记忆,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论语》中有6次提到“识”,“默而知之”(《述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等,因此今天的大中学生的学习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多闻多见多识的多途径广博涉猎了解社会见闻以获取间接知识,决不能独坐书屋冥思苦想两耳不闻窗外事.

3.4学贵在行

前面讲过的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多闻多见多识其最后着力点都落在“行”上,《论语》中的这个“行”是行动、实践、应用的意思,孔子认为多闻多见多识的学习过程最后都落实到实践应用上,“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他认为如果读书诵书再多而不能应用于实际那有什么用呢?在言与行的孰先孰后的关系上孔子要求学生行在言前,意思就是先有行动,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可见,学习必须是在于行,在于学习应用过程,在于实践,而不是为学而学,徒有形式,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是在于行,要学行结合,学以致用.所以于学问学习,除了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外,贵在“笃行”,这点对我们今天的大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有启示指导意义,我们很多时候是言行不一,先说后“行”,说了也不“行”,为学而学,学过了却不知道是为了“行”,学是学,用是用,二者没有直接相关性,不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际,这样的学习方法何来好的学习效果呢?

3.5学贵在恒

有了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多闻多见并最终也落实在“行”了,但是如果没有恒久的坚持也将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恒心是一种有目的的支配自己行为,能长期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实现心中理想的心理活动,它是一个人有意志有毅力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秘诀,所以孔子特别倡导恒心在学习方法上的重要作用,“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噬.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子路》)他很欣赏颜回的学贵有恒的精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而已,”《雍也》“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他列举引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突出恒心之于学习之重要,“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能自强不息则能成就大业;中途而废,则前功尽弃,或退或进,都在自己,通过对松柏的赞美比喻学习者必须拥有坚韧的力量,坚持不懈,初心不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并对社会上半途而废“难乎有恒”的现象进行了反对批驳,“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所以当今的大中学生要想真正学好,学有所成,就必须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就如荀子说过“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因此学贵有恒是我们大中学生应具有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塞内加说过: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5]陆信礼.论语“学”字解[J]. 孔子研究,2009,(5):52-57.

[2] 王云云.论语中的学习思想[J]. 教育文化论坛,2010,(5):47-50.

[3]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三联书店,2002.

[4] [6]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中华书局,2012.

[7] 桑哲. 孔子学习思想类解[J]. 教育学报,2012,(10):107-111.

学习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上述:此文是适合《论语》和小议和学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学习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学习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