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考察方面论文如何写 与《古事记》中表音的拟声拟态词考察兼和古汉语拟声拟态词比较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考察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8

《《古事记》中表音的拟声拟态词考察兼和古汉语拟声拟态词比较》

该文是考察方面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表音和《古事记》和拟态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对日本早期纯汉字书写的变体汉文文献《古事记》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调查提取的基础上,据学界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认为《古事记》中的该类词存在着ABAB型、ABB型、ABラ[la])型、ABロ[lo]型等4种类型.并将其与古代汉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二者的对应及其异同.

关键词:《古事记》 拟声词 拟态词 比较

引言

在《古事记》成书的年代,日本尚未创制出平假名和片假名,故《古事记》这一文献中的拟声拟态词也是用表音的汉字——万叶假名记写的.为了揭示日本早期书面语中这一语言现象的面貌,本文在对《古事记》全文进行研读调查的基础上,提取出其中的拟声、拟态词,并对这些词语按照类型进行描写分析,进而从词的形态和语能等方面与古代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比较分析.

一、拟声拟态词的定义及其类别

(一)拟声拟态词的定义

一般认为,表现人类或其他生物自然地、或借助外力地发出的声响的词为拟声词;用描写性、象征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类及自然界生物、无生物等的状况、现象、变化、动态、成长等状态的词为拟态词.由于日本拟声拟态词比较发达,故研究比较深入.冲森卓也(2012)对拟声拟态词做了更细致的划分:拟声词又分为拟音和拟声,描写无生物声音的为拟音词,描写有生物声音的为拟声词;拟态词又分为拟态(描写无生物状态)、拟容(表现生物状态)和拟情(表现人的心理状态)词.[1]而在中国,拟声词这个类别是存在的,而拟态词则被划分到“状态形容词”这一类中.

(二)拟声拟态词的类别

现代日常使用的拟声拟态词基本词型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几类,这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是一致的,再是有的带有后缀,这也是一致的.但是在古代日语和古代汉语中就没有现代这么丰富.《古事记》成书的奈良时代(唐代)拟声拟态词的词型有A型、AA型、AB型、ABラ[la]型、ABロ[lo]型、ABAB型、ABB型、ABC型,使用频率最高的为ABAB型和AB型(山口仲美 2002).[2]而据我们对《古事记》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到的拟声拟态词共有ABラ[la]型、ABロ[lo]型、ABAB型、ABB型等四种类型,且以叠词之ABAB型为主.在成书早于《古事记》的中国古代汉语文献中,拟声拟态词大致有单音节之A型、附加后缀(然、尔、如、若、焉等)型、AA型、AB型、AABB型、ABCD型等6种类型.

二、《古事记》中的拟声拟态词

《古事记》歌谣部分通体都是用记音汉字来书写的,如“布由纪能……”读为[fuyukino].散文部分的拟声拟态词也用记音字书写,如下所示,“佐和佐和”读为[sawasawa].《古事记》中的拟声拟态词按词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ABAB型、ABラ[la]型、ABロ[lo]型和ABB型.以下按词型逐条列举分析.

(一)ABAB型

ABAB型在《古事记》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类型.下面分别对拟声词、拟态词举例论述.

1.拟声词

A.佐夜佐夜[sayasaya]

表示物体轻触发出的声音及物体晃动的声音.例如:

(1)<原文>:布由紀能、須加良賀志多紀能、佐夜佐夜.[3](中卷 歌谣P.266)

<日语训读文>:冬木の、素幹が下木の、さやさや.

<译文>:像严冬的枯枝枯叶,飒飒响着[ 4 ](P.127)

(2)<原文>:斗那加能伊久理爾、布礼多都、那豆能紀能、佐夜佐夜.(下卷 歌谣 P.304)

<日语训读文>:門中の海石に、振れ立つ、なづの木の、さやさや.

<译文>:海峡的暗礁上,随波而生的海草,晃荡,晃荡!(P.147)

由上可见,“佐夜佐夜[saya saya]”在两个例句中都为修饰语做状语.是描写枯树叶摇晃摩擦发出的声响,也可以描写琴声.除了表示树木叶子摩擦发出的声音外,还可以表示微风、细流等让人感到清爽感觉的声音.另外也可以表示由此引申出的状态作拟态语.

B.佐和佐和[sawasawa]

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或树叶摩擦发出的沙沙响声.例如:

(3)<原文>:爲釣海人之口大之尾翼鱸、佐和佐和邇【此五字以音】控依騰而( 上卷P.1712)

<日语训读文>:釣為る海人が、口大の尾翼鱸、さわさわに控き依せ騰げて.

<译文>:垂钓的渔人,飒飒地拉回长索,把巨口细鳞的鲈鱼钓了上来.(P.45)

( 4 ) < 原文> : 夜麻斯呂売能、許久波母知、宇知斯意富泥、佐和佐和邇.(下卷 歌谣P.298)

<训读文>:山代女の、木鍬持ち、打ちし大根、さわさわに.

<译文>:山城的姑娘,手拿木锹挖萝卜,吵吵嚷嚷挖萝卜(P.142)

上例中,“佐和佐和[sawasawa]”均放在动词之前做状语.在第一处描写拉绳索时发出的声音.在汉语中用“飒飒”来描写这种声音.在第二处描写的是人多吵闹的状态,汉语译为“吵吵嚷嚷”.该词现在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或树叶摩擦发出的沙沙响声.

2.拟态词

A.富良富良[holahola]

形容洞里空旷状,空空荡荡.例如:

(5)<原文>:内者富良富良【此四字以音】(上卷 P.82)

<日语训读文>:内はほらほら<译文>:洞里空旷(P.29)

上例中“富良富良[holahola]”放在句末做谓语,是描写洞里空旷的状态,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空空荡荡”一词来形容空阔,在译文中并没有一一对应将其译出.「ホラ[hola]」本意是洞穴,将其重叠形成「ホラホラ[holahola]」来描写空阔之状.该词现在有四种用法,描写火焰晃动的状态、和服下摆飘动的状态、变缓慢的状态和内部空旷之状态.由此可见,该词从上古沿用至今,意思和用法变得更丰富.

B.須夫須夫[subusubu]

形容洞的出口狭窄,紧紧巴巴.例如:

(6)<原文>:外者須夫須夫【此四字以音】(上卷 P.82)

<日语训读文>:外はすぶすぶ

<译文>:洞口狭窄(P.29)

上例中“須夫須夫[subusubu]” 放在句末做谓语,用来描写洞口狭窄的状态,汉语中亦可译为“紧紧巴巴”.古语中“須夫須夫[subusubu]”亦可作拟声词,是指火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古事记》中取“窄ぶ[subu]”的狭窄之意.《古事记》之后没有别的出典.现代日语中也不存在该词.

C.那摩那摩[namanama]

形容心不在焉,不甘愿.例如:

(7)<原文>:爾、稍取依其御琴而、那摩那摩邇【此五字以音】控坐.(中卷P.244)

<日语训读文>:爾くして、稍く其の御琴を取り依せて、なまなまに控きて坐しき.

<译文>:于是天皇慢腾腾地把琴拉了过来,无精打采地弹着.(P.116)

由上可见,“那摩那摩[namanama]”一词放在动词前面做状语,描述天皇弹琴时不在意的状态.汉语译文用“无精打采”一词来描述这种状态.汉语中描述这一状态还经常用到“心不在焉”一词.“ナマナマ[namanama]”在《古事记》中的意思是“不熟”,在现代语中是指“没有煮透”.该词现在也有两个用法,一是表示非常新的,还未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二是表示不成熟,半途而废.

D.須久須久[sukusuku]

形容走路很快,步履矫健.例如:

(8)<原文>:須久須久登、和賀伊麻勢婆夜、許波多能美知邇、阿波志斯袁登売.(中卷歌谣P.262)

<日语训读文>:すくすくと、我がいませばや、木幡の道に、遇はしし嬢子.

<译文>:我却步履轩昂,在那木幡道上,遇见一位姑娘(P.124)

由上可见,“須久須久[sukusuku]”在此处做状语,描写走路很快的状态.在汉语中译为“步履轩昂”不仅表示出了走路迅速,而且表明了走路时的精神状态.“すくすく[sukusuku]”一词现在仍在沿用,意思也表示茁壮成长,虽然词型和词义都没有发生变化,但使用频率很低.

(二)ABロ(lo)型

这种类型的词在《古事记》中只有拟声词用例.

A.許袁呂許袁呂[koworokoworo]

形容搅动含盐的海水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响声.例如:

(9)<原文>:鹽許袁呂許袁呂邇【此七字以音】畫鳴而引上時,自其矛末垂落之鹽、累積成嶋.(上卷,P.30)

<日语训读文>:塩こをろこをろに画き鳴して、引き上げし時に、其の矛の末より垂り落ちし塩は、累り積りて島と成りき.

<译文>:咕噜咕噜地搅动海水,提起矛时,从矛头滴下来的海水,积聚成岛.(P.4)

由上可以看出,“許袁呂許袁呂[kowolokowolo]”在句中做状语,描写搅动海水的声音,汉语中则用“咕噜咕噜”来描写这种声音.“許袁呂許袁呂[kowolokowolo]”是“許呂[kowolo]”的叠音词,袁[wo]是长音补助,现在作为修饰语也会用“クルクル[kulukulu]”来修饰搅动的声音.除《古事记》外没有别的用例.该词与山口所述ABロ[lo]型逐渐消失的变化趋势相符.

(三)ABラ(la)型

这种类型在《古事记》中只出现拟声词用例.

A.母由良[moyula]

形容摇动玉串而发出的琮琮响声.例如:

(10)<原文>:即其御頚珠之玉緒、母由良邇【此四字以音】取由良迦志而(上卷,P.52)

<日语训读文>:即ち其の御頚珠の玉の緒、もゆらに取りゆらかして

<译文>:于是取下脖子上戴的玉串,摇动得琮琮作响(P.15)

由上可见,“母由良[moyula]”放在动词前做修饰状语,描写摇动玉串而发出的声音,汉语中则用“琮琮”一词来描写这种声音.《日本古语辞典》的解释如下:母[mo]是虚词接头词,由良[yula]即揺れる(摇晃)的转音,通过摇晃的动词形式转音加接头词来描写摇晃的声音.

B.訶和羅[kawara]

形容金属器相撞发出“嘎啦”的响声.例如:

(1 1)<原文>:繋其衣中甲而、訶和羅鳴(中卷P.272)

<日语训读文>:其の衣の中の甲に繋りて、かわらと鳴りき.

<译文>:钩着了他衣下的铠甲,发出了诃和罗的响声.(P.130)

可见“訶和羅[kawara]”在此处做状语,描写铁钩碰到铠甲发出的声音,为拟声词.邹有恒等(1979)的汉语译文中直接用“诃和罗”而未翻译,但在注解中解释说:“诃和罗,日语读音卡瓦拉,形容金属器相撞的嘎啦响声.”汉语中描写这种声响多用“嘎啦”一词.《大辞林》中收有该词条,解释为表现坚硬物体相互碰撞发出的低沉声音,用例只有《古事记》一例.

(四)ABB型

这种类型在《古事记》中只出现拟态词用例.A.登遠遠登遠遠[towowotowowo]

形容树枝等柔韧弯曲的状态,弯弯曲曲.例如:(12)<原文>:打竹之登遠遠登遠遠邇【此七字以音】、獻天之眞魚咋也.(上卷P.112)<日语训读文>:打ち竹のとををとををに、天の真魚咋を献る.

<译文>:把盛菜的竹案压得弯弯曲曲地献给你吧!(P.45)

由上可见,“登遠遠登遠遠[towowotowowo]”在此例句中做补语,补充说明竹案被压而弯曲的状态.汉语中有“弯弯曲曲”一词与之对应.“登遠[towo]”」是由“撓[tawa]”音变而来,再在叠尾词中插入长辅音形成的.该词继《古事记》之后在《万叶集》中也有用例,也形容树枝弯弯曲曲的状态,但使用了不同的记音汉字「等乎ゝ」来记录.这则体现了日语中用不同汉字记写同一发音的语言现象.

三、古代汉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王冠华(2005)认为:在汉语语法中只有拟声词,没有拟态词,取而代之的是形容词,且拟声拟态词或被统称为象声词.丁声川(2007)则进一步指出:在汉语中状态形容词用以描绘人或事物的状态或情态,或拟声.

综合以上两种意见,本文采取丁声川关于古代汉语拟声拟态词的观点.另外,因《古事记》是日本人在学习吸收汉文化之后撰写而成,所以只有712年之前的汉文献才可能对它的书写方式及风格产生较大影响.在成书早于《古事记》的中国古代汉语文献中,拟声拟态词大致有单音节之A型、附加后缀(然、尔、如、若、焉等)型、AA型、AB型、AABB型、ABCD型等六种类型.以下对这6种类型做简单举例说明.

(一)A型

这种类型一般为拟声词,语能主要是作谓语.例如:后稷呱矣.(《诗?大雅?生民》)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诗? 邶风? 击鼓》)

(二)附加后缀型

附加后缀型一般为拟态词,语能可作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具体可分为A+然、A+尔、A+如/若、A+焉.例如:

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世说新语?言语》)

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诗经?小雅?采芑》)

荣如辱如,有机有枢.(《汉书?叙传》)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礼记?檀弓下》)(三)AA型/AA+然(尔、如、焉)型

这种类型既可为拟态词,亦可为拟声词,其语能可作主语、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例如:

眼烂烂如岩下电.(《世说新语?容止》)

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洗焉.《孟子?卷三?公孙五上》)

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礼记?檀弓上》)

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春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以上例子中的AA型均为拟态词.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世说新语?容止》)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世说新语?文学》)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以上例子的AA型“肃肃”是描摹风声的拟声词,“诺诺”是具有描绘谦卑恭顺之情态作用的拟声词,“将将”是状摹佩玉因撞击而发出的响声,属于拟声词.

(四)AB型

在中国古达汉语文献中有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的A B 型, 如“ 琳琅” “ 飘瞥” “ 潇洒” “ 蹉跎” “ 纷纭”“婆娑”“萧索”“寂寞”“狼藉”等拟态词,以及“咄嗟”“萧瑟”“咍台”“轰隐”等拟声词(丁声川,2007),且它们的语能主要是作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

(五)AABB型

这种类型一般为拟态词,其语能也是作谓语、状语等.例如: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世说新语?言语》)

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世说新语?赏誉》)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倾,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世说新语?容止》)

(六)ABCD型

这种类型一般为拟声词,其语能是作主语.例如: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琵琶行》)

此外,在成书晚于《古事记》的中国古代汉语文献资料中,还有ABC型(如“滴溜扑”)、AAB型(如“呜呜咿”)、ABB型(如“扑腾腾”)、A里(哩)BC型(如“吸里忽剌”)、ABAC型(如“呜哩呜喇”)、ABBC型(如“支楞楞争”)、ABCB型(如“哩连啰连”)(王冠华,2005).

四、《古事记》中的拟声拟态词与古代汉语的异同

由于《古事记》由变体汉文书写,其用词难免受汉语影响.综上分析,其中的拟声拟态词与古代汉语的拟声拟态词即存在着差异的地方,也有着相似性.以下就两者的异同点加以分析.

(一)概念、归属上的差异

拟声词均为模拟动物(包括人)或自然界声音的词.汉语中的拟声词属特殊词类,也有归属于叹词的,而日语的拟声词属于副词类.

拟态词是将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的状态或样子,通过声音描写性或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词.日语中的拟态词属副词类,而在汉语语法中,拟声拟态词被统称为象声词,汉语中只有拟声词,没有拟态词,取而代之的是状态形容词,使用较多的是带叠字词尾的词.

可见,汉日语法对拟声拟态词在概念上均所含有关于事物状态的描摹性,而在归属上则具有分立和通称的区别,以及对它们语法特性之从属、次要、修饰性词类的认同感.

(二)形态类型上的差异

《古事记》散文中的拟声拟态词从形态类型上可以分为ABAB型、ABラ[la]、ABロ[lo]型、ABB型四种.而《古事记》之前的古代汉语文献中的拟声拟态词从形态类型上则可以分为A型、附加后缀(然、尔、焉等)型、AA型、AB型、AABB型、ABCD型6种.

《古事记》散文中拟声拟态词最典型的形式当属ABAB型,并且使用频率最高.而《古事记》之前的古代汉语文献中的拟声拟态词最典型的形式当属AA型,使用极其广泛和活跃,其AB型和AABB型尚处在定型和初步发展阶段,普遍使用于隋唐之后,发达于元代北曲,以至于现代汉语也较为常见.其中《古事记》中ABAB型的拟声拟态词对译汉语,有AABB型和AA型两种,且以前一种为主.

可见,《古事记》散文和《古事记》之前的古代汉语中的拟声拟态词的类型都还是相对单一的,均仍处于逐步发展和丰富化阶段.其中《古事记》时期的日汉拟声拟态词的类型不可一一对应,即彼此不尽相同.

(三)语能上的差异

语能即所析词一般在句子结构中承担何种句法成分.《古事记》中ABAB型的拟声拟态词主要有谓语和状语两种语能;ABラ[la]和ABロ[lo]型的拟声词仅有状语一种语能,ABB型拟态词则仅有补语一种语能.而《古事记》之前的古代汉语文献中的拟声拟态词的语能有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宾语.

可见,《古事记》中拟声拟态词的语能相对单一,结构位置相对固定,一般置于动词谓语前或后,仅有作主要性成分谓语和修饰性或补充性成分状语、补语这样3种语能,而古代汉语文献中的拟声拟态词的语能较为丰富、多元,结构位置也较为灵活,既可位于动词谓语前后,也可位于名词主语前等,且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样6种功能,这或许与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具有争议性的归属问题相关.

(四)表达效果上的相似

《古事记》和古汉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效果上是相似的,即均使人物的动作、情态、性格等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也均使事物的声响、发展态势等更加直观化、可感化;另外也都有进一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双关谐语有时也均使作品中各色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和刻画更加传神化、含蓄化等.

五、结语

主要对《古事记》中的拟声、拟态词在提取的基础上,按照类型进行了分析整理.进而从词的形态和语能等方面与古代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分析,明确了各自在归属、形态、语能方面的不同特点,也发现了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的相似性.《古事记》作为日本最早的文献,其中的拟声拟态词虽然为数不多,但足以反映日语中这类语言现象之历史久远,亦可窥见其演变规律之一斑.从语源方面探究日语对汉语的吸收发展,还有待于今后继续探讨.

注释:

[1]沖森卓也:《「オノマトペ」.『日本語ライブラリ— 語と語彙』》,朝倉書店,2012年版,第76-80页.

[2]山口仲美:《『犬は”びよ”と鳴いていた―日本語は擬音語·擬態語が面白い』》,光文社,2002年版,第25-40页.

[3]本文所引用的原文、训读文,依据山口佳纪等《古事记》,小学馆出版于1997年.

[4]吕元明译,本文所引用的译文引自邹有恒:《古事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下同.

参考文献:

[1]邹有恒、吕元明译,安万侣.古事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山口佳纪等.古事记[M].小学馆,1997.

[3]沖森卓也.『日本語ライブラリ— 語と語彙』[M].朝倉書店,2012.

[4]山口仲美.『犬は”びよ”と鳴いていた―日本語は擬音語·擬態語が面白い』[M].光文社,2002.

[5]王冠华.中日古代拟声拟态词之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5,(6).

[6]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考察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评论:此文是关于考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表音和《古事记》和拟态相关考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