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如何利用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类硕士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如何利用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9

《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本文是关于如何利用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业指导和利用互联网和手段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优化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高校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内容碎片化、队伍不健全、联通性不强等问题,提出运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几大途径,以期为实现职业指导服务的信息化、科学化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职业指导;新媒体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据统计,2018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20 万人,加之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之复杂不容小觑.不置可否的是,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然而,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也在一度上混淆了他们的视听.因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甄别、取舍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尤为重要[1].现今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愈来愈离不开新媒体.作为高校职业服务的一线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此项工作,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当前就业创业工作复杂严峻的形势,要切实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在新时期,全面认识和把握“95 后”大学生的求职新特点,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指导服务,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职匹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们只有客观地认识当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形势,巧妙运用互联网手段,积极探索更为完备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签约成功率,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甚一致,自然而然地,人们对职业指导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如,美国称之为“职业指导”,将其视作一个帮助学生寻求职业,促进其在任职中发展的过程;德国将其命名为“职业咨询”;日本学者则认为,职业指导旨在使每个学生自主设计毕业后的去向, 其重点在于学校范围内有组织、有系统的出路指导.在我国,许多学者将它与就业指导、择业指导等同起来.田光哲等人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历年来的发展情况,将职业指导界定为“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3].

从根本上说,职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绝不仅是传授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或就业观念.在更大程度上,它培养的是职业规划能力、职业决策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4].

具而言之,高校职业指导立足于通过系统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做好职业定向.在接受职业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应能认知自我、确定职业兴趣,确立职业目标,完成职业规划.与传统的就业指导相比,高校职业指导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援全程性.根据萨帕的观点,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阶段中探索和确立的重要阶段[3].高校职业指导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式,安排不同的职业指导内容.

2援发展性.如上所述,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需求有所差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不同的诉求.在大一,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这一认知期,教师协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尽早确立职业理想;进入大二,学生开始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选择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在大三完善期,教师则激发学生培养职业能力,增加职业探索,并对毕业后的初步去向作出选择;在大四,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设计相对成熟.教师此时的工作主要围绕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和调整职业目标展开,帮助学生做好职前准备.

3援系统性.高效的职业指导不是依靠简单地提供几条就业信息或是讲授几堂突击性的就业指导课就能一蹴而就的.要实现职业指导目标,必须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统性教育[5].

4援前瞻性.高校职业指导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不能一直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新时代的学生就业工作.这就决定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尤其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趋势,超前预测、统筹规划,教育引导学生顺利就业[6].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一)指导形式单一、内容有限

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都是以必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的.授课教师通过合班上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众式指导.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造成很多学生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课程效果不甚显著.谈及网络职业指导,纵观各高校就业专题网站,有关就业指导的内容相对陈旧,仅限于发布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等基础性内容.就业工作的低信息化极有可能增加毕业生就业成本,信息的单向传递无法满足多方主体的需求.

(二)网络职业指导服务队伍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就业网站开发人员.即便是信息中心的工作者,他们所从事的也主要是宽带故障维修、数字图书馆建设等事务,很少花心思专门研究乃至开发就业服务网站.当下,各大高校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主要由学院职能部门和系部专职就业工作负责人、专辅导员组成.这支队伍数量庞大,但整体专业水准不是很高.事实上,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职业指导人员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专业服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职业指导队伍业务水平悬殊较大,不少高校辅导员难以娴熟地运用网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网络职业指导服务联通性不强

以易班网络社区为例,目前,各高校、各班级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高校与高校、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黏连性不强.尽管各高校、各院系建有易班工作站,但基本采取的是“线下活动、线上推广”的的模式.

三、互联网形势下提升高校职业指导的现实路径

(一)改进指导方法,转变工作模式

职业指导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依靠校内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因此,有必要一改往常在课堂上闭门造车的方式,积极探索学校指导与社会指导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育方法.

高校职业指导远不止是介绍某种职业及资格要求、工作待遇和条件、传授求职技巧等内容这么简单.它不能就职业论职业、就技术谈技术,而应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认知误区,将职业指导时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的始终,一改简单化的“灌输式”、“突击式”倾向,从更高层面去把握高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内涵,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职业指导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职业适应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指导模式[4].

(二)组建专业化网络职业指导队伍

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的职业指导队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本化的职业指导.网络职业指导队伍的工作并不仅局限于网络,相反的,它应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实行线上线下联动,网内网外结合.

员援管理服务队伍.高校可建立“校网络就业指导委员会—校网络就业指导中心—院(系)网络就业指导办公室”层层推进的网络就业管理体系.这支队伍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开发和完善校门户网站就业版块的功能;保存企业提交岗位与学生申请岗位的相关记录,保障信息安全;过滤就业岗位信息,规范网络行为;收集网络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等等.

圆援教育育人队伍.这支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任教师.他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这些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工作博客或其他社交工具为学生解读就业政策,传播就业信息,理清求职困惑,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业务水平.猿援学生骨干队伍.以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这群人在同学当中威望较高,有较强的感召力.同时,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他们熟悉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示范作用,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和培育,鼓励他们在各网络社区和谐发声,协助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分享求职技巧.

(三)搭建高校网络职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

1.开设在线课堂,完成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开发高校就业服务综合平台手机客户端或借助现有比较流行的易班等网站开设网络课堂,提前上传教学大纲与课件,并发布一些相关话题供学生讨论.

2.依托就业服务手机客户端,收集或推送相关信息,构建就业信息大数据库.通过此类手机APP,校企、师生均可实现良性互动.企业预先将岗位需求、薪资待遇等就业信息加载在平台内,学生则可以投放求职简历,并对个人爱好、特长、所获技能证书等信息进行维护更新.

3.推广各类网络竞赛活动,间接培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就业政策.全国各大高校可以以易班为载体,策划一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体验式活动.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优化职业指导服务是高校就业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组建专业化网络职业指导队伍,采取多种形式搭建高校网络职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国家重视、社会关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职业指导工作态势,再创高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新辉煌.

如何利用论文参考资料:

括而言之:此文为一篇关于如何利用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职业指导和利用互联网和手段相关如何利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