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职业倦怠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纺织类高职学生职业倦怠对其择业影响分析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职业倦怠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21

《纺织类高职学生职业倦怠对其择业影响分析》

本文是职业倦怠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倦怠和择业和高职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刘丽芳 沙洲职业工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沙洲职业工学院2016 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16SGJK207 )

摘 要:高职纺织类实习生在纺织类企业实习时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分别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纺织类实习生职业倦怠的成因,职业倦怠对纺织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的择业影响较大.

关键词:纺织 职业倦怠 择业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纺织类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纺织类专业化人才.高职院校与纺织类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本是“双赢”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但在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角色转换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工作岗位以及劳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等因素,进而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实习初期踌躇满志、实习后期产生职业倦怠,这将对毕业后纺织类高职学生的择业产生较大影响.

一、职业倦怠的提出

职业倦怠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最早提出,也叫职业枯竭,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由于工作过程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等几个方面.1981 年Maslach 和Jackson 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及低成就感的综合反应.

二、纺织类实习生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纺织类实习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正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高职实习生如果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就会产生压力源,导致情绪低落,工作消极,逐步演变为职业倦怠,有些实习生甚至工作一个月就对本专业职业产生厌倦, 三个月连续更换多个工作.

1. 外部因素

(1)纺织类学生实习期间工作量负荷较大.

纺织类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大多处于纺织类生产企业的生产旺季.尽管如今的纺织类生产企业,大多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拥有崭新的厂房、花园式的环境和四季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但纺织类企业在生产旺季对员工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增加每个员工的工作量负荷.另外,正式员工与实习生的额外工作量的报酬差距较大,也是实习生内心难以接受的.正式员工有心理预期,但高职实习生本身就处于实习角色适应期,难免心理会出现落差,这些额外增加的工作量使纺织类实习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工作效率、工作胜任力都将出现偏差,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就容易诱发职业倦怠.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技能目标间的匹配不平衡.纺织类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高职院校一般建议企业在实习生工作安排时建议定期轮岗,让实习生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钻研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纺织类实习生熟悉完整的纺织工艺流程,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从中匹配出自己适合的、胜任的工作岗位.但在企业实际实习期间,因为基于订单生产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管理上追求实习生在某个固定工作岗位的熟练度和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高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技能目标与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之间的匹配度差距,这就给纺织类实习生带来职业发展上的困惑,造成实习初期信心满满,也能吃苦耐劳,三个月过去了依然在同一个工作岗位,渐渐地对工作就不起劲了,实习后期易滋生职业倦怠.

(3)企业实习生管理激励机制缺失.

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与正式员工不是同工同酬,并且报酬福利待遇差距较大,实习生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企业区别不大,企业没有根据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表现实施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另外,有些正式员工的职业素质并不高,实习生初入职场需要一个适应周期,在指导实习生工作期间出现过激的言语,这些工作上的不愉快导致实习生精神上缺乏企业的关爱,缺少工作上的归属感,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2. 内部因素

(1)实习生个人职业价值观

实习生个人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被称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实习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同时影响着实习生对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设定.当前纺织类企业因用工荒或生产旺季对实习生需求较大,安排给实习生的工作强度较大,只有少数纺织类企业注意到纺织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会结合实习生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来规范实习生的工作任务安排以及相关技能培训指导.实习生与普通工人相比,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认同.职业倦怠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人应对工作压力失衡所导致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 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其危害都较大.

(2)实习生角色转换缓慢,对纺织类职业的认知不到位

实习生初到一个纺织企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生产一线的岗位上实习,部分企业能提供多个生产流程的轮岗实习.此时的实习生,刚踏入企业生产一线,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转换较为缓慢,出现实习生角色适应问题.他们本着去企业实习获得更多的学习实践的目标,但往往一个岗位的实践知识是有限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简单操作增添了厌倦感.并且,实习生仅仅在数个工作岗位上实习,对未来职业认知容易以偏概全,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部分工作岗位,对整个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认知较为缺乏,简单把实习生认同于廉价劳动力,企业储备人才的意识淡薄,慢慢地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三、职业倦怠对纺织类实习生择业的影响

1. 纺织类专业就业对口率下降

现代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随着纺织类企业转型升级,尽管员工数量的需求有所减少,但对员工的纺织类专业技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即人才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纺织类部分毕业生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倦怠,对纺织类企业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很多纺织类毕业生毕业后就从事与纺织行业无关的工作,即专业不对口,显然其职业选择方向发生变化,将导致纺织类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近年来,纺织类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生源本就存在相对不足问题,因实习期导致的职业倦怠,加剧了企业对纺织类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纺织类专业人才的供给矛盾.

2. 团队协作意识降低

企业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既定的工作任务,当实习生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后,就对工作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在企业的帮助和教育下,呈现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消极的工作情绪使得实习生情感淡漠,人际关系较差,团队协作意识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也逐步下降,不利于其个人职业发展,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3. 不重视职业发展路径的设计

根据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类型的选择和生涯形态的建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高职生的年龄正好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实习期间产生的职业倦怠,对其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势必造成重大影响.部分实习生摒弃依托专业构建职业发展路径设计,不认真考虑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同性发展,滋生混日子的不良心理,没有理清自身与工作岗位是否适配或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认知模糊,忽视自身职业发展路径的设计,将对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质量影响较大.

职业倦怠论文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

教育和职业杂志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发表

职业和教育杂志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结论,此文为一篇适合倦怠和择业和高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职业倦怠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职业倦怠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